□李晓峰
20集大型电视纪录片《瞰本溪》于2022年10月1日起,在本溪广播电视台《本溪新闻》《新视界》、第一媒体新媒体平台及学习强国平台连续播出,每集5 至8 分钟。所有镜头全部采用无人机航拍方式进行拍摄。摄制组奔赴本溪的大山、大河、工厂、田野,从不一样的角度记录辽东大地沧桑变化,从不一样的高度感受城市乡村发展变迁。作品通过对美丽本溪的高空俯瞰,系统展示本溪境内太子河流域和浑江流域历史流变、人文风光、遗址风物、自然景观以及改革开放尤其党的十八大以来的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
该纪录片共分《云山入怀》《希望田野》《别有洞天》等20个篇章,飞跃世界文化遗产五女山,飞临世界最小湖本溪湖,飞入世界最长地下暗河本溪水洞……飞过本溪人熟悉亲切的家园,也飞向人们正用勤劳与智慧创造的幸福未来。该片以感性的话语陪伴观众完成一段愉悦的视觉旅行,以宏大的视角引领观众回望本溪的厚重历史,以精巧的画面带领观众感受城乡发展取得的骄人成绩……笔者认为,《瞰本溪》在提升城市形象、增强热爱家乡情感、与大自然和谐相处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该片在制作经验和拍摄手法方面的创新探索也给类似纪录片提供了相关借鉴和众多启示。
航拍是近年来在纪录片拍摄中越来越多运用到的一种拍摄手法。随着专业人士对航拍技术的不断探索,对航拍的理解越来越深入,手法也更加娴熟,呈现在观众眼前的航拍镜头美学价值随之提升。《瞰本溪》所有镜头都能通过航拍实现并且完美地剪辑起来,对于前期拍摄和后期制作来讲,都是一种全新的创作体验。在本溪广播电视台的纪录片制作历史上,《瞰本溪》可谓发挥了技术优势、人才优势,用好用足各方面资源打造精品力作的典范。在内容上,《瞰本溪》着眼于展现本溪的自然风光和人文景观,讲好美丽本溪的精彩故事、厚植爱国情怀、传播本溪精神。
纪录片的灵魂是真实,要求拍摄者对片子的主体进行真实的呈现。由于航拍视角独特,于真实中体现出了艺术的表达,不仅满足了真实的前提,还兼具内涵与思想,能够更好地和观众产生共鸣。受众在观看《瞰本溪》的过程中,如同生出翅膀,一边飞一边看,在本溪来一场前所未有的空中旅行,感受一个唯美的本溪。《瞰本溪》的拍摄手法和叙事技巧得益于航拍的云端视角,融合展现了人、自然和建筑的魅力,引领观众领略人文山水的自然律动,极视听之娱,感文明赓续,增文化自信。航拍时代的到来,使纪录片的艺术之美在不违背真实原则的前提下,得到了前所未有的提升,甚至得到进一步升华。
航拍的独特之处在于它的视角——鸟瞰的视角。《瞰本溪》也是因此得名。鸟瞰视角高高在上,是一种人类无法抵达的极端俯视镜头,代入感强,共情感也强。鸟瞰视角拍山峦连绵、城市市貌、辽阔草原等都能让人感受到壮观,它非常适合拍摄抽象的画像。随着镜头的移动,光和影相互配合使得画面愈加立体,观众仿佛置身其中、参与期间,亲身感受着大自然的纯美和城市的建筑之美,意境美和人文美扑面而来,促使纪录片的审美意趣得到了进一步提升。
纪录片《瞰本溪》全方位地展现了本溪的美。其中,拍摄突出了大自然的神奇瑰丽,镜头的选取和组接为大自然的鬼斧神工增色。从春的新绿、夏的茂盛到秋的烂漫、冬的纯净,《瞰本溪》满足了观众的好奇,演绎了属于每一个本溪人的家国情怀。总而言之,航拍不仅是一种拍摄的手法,它更是一种叙事的手段。《瞰本溪》作为一部大型航拍纪录片,它做到了起飞与落点精准,颜值与气质俱佳,《瞰本溪》的创作旅程可谓一次飞向蓝天、心系大地的新闻探索。
一部只有鸟瞰镜头的航拍纪录片会是什么样的?大全景接大全景,虽然很美,但是多看一会儿就会审美疲劳。如果没有细节镜头,再美的“上帝视角”也成就不了一部优秀的纪录片。《瞰本溪》的创作团队在策划之初就提出航拍要有镜头设计,流畅的长镜头需要配合精准的短镜头,高空鸟瞰镜头可以配合低空细节镜头。精心设计的镜头能让观众在观赏纪录片的时候,体会到音乐般的节奏感。《瞰本溪》第1 集《云山入怀》就体现出创作团队在镜头设计上的匠心。第一个镜头从平顶山的山顶略过,飞向本溪市区的上空。观众在高空长镜头中将山与城一眼览尽,磅礴大气令人震撼。第二个镜头马上接了一个细节短镜头,在快速移动中连贯拍摄了古老的山顶钟楼与现代化的城市建筑群,让观众感受到一眼万年的时空交错,情景交融意境悠远。
《瞰本溪》的创作团队不仅追求画面好看,而且在内容上下足了功夫,让人眼前一亮。《瞰本溪》第2集《山城相依》在讲述本溪市动植物园时,镜头投向一片山坳,依山造势、随形造景,拟人化的旁白配合着画面让小动物们活了起来。“猴儿们在猴山上欢乐跳跃,海豹在水中嬉戏畅游,百兽之王正在回想它曾经啸傲山林的英雄往事,沙漠之舟耳畔回荡着清脆铃声,花儿引蝶,百草拔节,一条条小径把人们的笑声串联。”动物和游人和谐相处,画面其乐融融。
解说词对于航拍纪录片来说可谓点睛之笔。《瞰本溪》的解说词几经打磨,风格质朴,信息量大。它不仅能补充说明画面缺失的信息,还能表达情感、展开想象、延展内容。通过画面和解说词的配合,观众可以一边观赏本溪的山山水水,享受视听美感,一边学习本溪的历史文化。《瞰本溪》第8 集《城东巨变》这样开篇“这一次飞翔我们心怀崇敬,敬仰着一代又一代追梦人,奋不顾身的身影。建成于1988年的烈士陵园,占地5.5万平方米,处于苍松翠柏的怀抱中,更显庄严肃穆”。
为了扩大《瞰本溪》的受众覆盖面,创作团队在解说词的编写上非常注重满足大众口味。一是以小见大,通过小变化彰显大主题,例如在第4 集《城市新颜》中这样描述“曾经老本溪的杂八地,棚户杂乱、污水横流、基础设施老化,商户随意摆布”,在市委、市政府的统一部署指挥下,经过两年的努力,“一片现代化的商业区出现在城市的地平线”,旧貌新颜破茧重生的变化跃然而出。二是故事化叙事,例如在第10 集《五女山下》解说词这样描述五女山:“这是一座有着亿万年生命和6000多年历史重量的大山”,五女山如同一位老者要为观众讲述千年的故事。三是总结精辟,充满哲思,例如第18集《金色家园》的结尾是“春播夏长秋收冬藏,不同产业的南芬各自奔忙,同样的是,这一季金色阳光眷顾这片大地,熠熠生辉、充满希望”,这样的话语让人心潮起伏、思绪万千。淳朴平实的解说词与场面宏大的航拍画面交相呼应,相辅相成,在吸引大众观看上起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瞰本溪》在地方台的众多纪录片中脱颖而出,好评如潮,也为航拍纪录片的解说词创新创作提供了一些借鉴。
本溪广播电视台的大型航拍纪录片《瞰本溪》在宣传本溪厚重的历史文化资源和城乡巨变的同时,丰富了生态山城文旅本溪的文化内涵,提升了本溪人的文化自信。在此过程中,本溪广播电视台组织有力、主动作为,彰显了地方主流媒体的责任和担当。
在总编辑和部门领导的带领下,抽调骨干力量成立工作专班,对本溪的历史文化、沧桑变化等内容进行研判分析,筛选具有代表性的事物作为报道切入点,从大河奔流、钢魂铁魄、一方水土、金色家园等方面策划报道选题,全方位、多角度地集中展示本溪市经济社会取得的卓绝成就。
由5 名记者组成的前期团队无惧艰险,相互配合,分别采写、拍摄文字、视频、图片等素材,争分夺秒撰写纪录片解说词、制作融媒产品。后期编辑人员与记者密切对接,根据纪录片内容提前策划每集片子的调性,做到稿件随来随审,片子随编随改,实现前后期的无缝对接。《瞰本溪》的采编人员用行动展示了新闻人的责任与担当。
《瞰本溪》共有20 集,体量着实不小。虽说每一集都围绕一个特定主题,但是每个主题之间具有层层递进、息息相关的联系。例如第13集《一方水土》在开篇飞跃的就是五十万年前旧石器时代东北第一人的家门口。一方水土养一方人,这一集主要讲述的就是靠着本溪的好山好水,勤劳富足生活着的人们。在本集的结尾,充满哲思的解说词仿佛也为下集做起了预告——“河有时也和人一样,既然选择了远方,就要一路奔流,风雨兼程。”果然第14集《守望幸福》以粼粼清波的太子河开篇,讲述两岸人们热火朝天的幸福生活。可以说,《瞰本溪》里相邻的两集几乎都有这种精心设计的遥相呼应。巧妙的布局让整个纪录片具有主题突出、导向鲜明、内涵丰富的特点。
《瞰本溪》的背景音乐和音响同样设计得非常精妙,广受好评。根据每一集的内容特点,后期编辑运用不同的旋律和乐器来配合,恰到好处,浑然天成。例如,在展示本溪满族自治县的百年古集的繁华景象时,音乐是一段欢快雀跃的旋律,乐器选择的是吉他,高潮迭起,热闹非凡;在展现高峡出平湖的观音阁水库时,用的旋律是一曲气势恢宏的交响曲,青山环抱、平湖风华、安稳泰然的感觉油然而生。同时,现场背景音响的运用,也增加了纪录片的可听性和感染力。例如,在镜头来到小市镇蜂蜜砬子村宏伟种羊养殖场时,咩咩的羊叫声响起,仿佛感受到小尾寒羊吃起午饭的欢快。例如,当镜头飞跃本溪火车站时,随着一声嘹亮的汽笛声响起,厚重的历史感瞬间散发出来。
本溪广播电视台积极在创新展现形式上下功夫,利用本溪广播电视台溪视频策划推出了一系列“爆款”融媒体产品,有效提升了《瞰本溪》的传播效能和影响力,取得了良好宣传效果。
本溪广播电视台溪视频开设《瞰本溪》专题并推出一系列融媒体产品,通过连线、视频、图片、通讯、快评、专访、特写等不同形式,精练、详实地讲述了每一集《瞰本溪》中的人物故事,撰写细腻、叙述真诚、感染力强,用群众看得懂、听得进的报道,引发观众产生共鸣。
每一集纪录片的融媒体产品,以当下最受欢迎的短视频形式呈现,精心拍摄、剪辑、制作,使得短视频赏心悦目、广泛传播。相关融媒体产品以“短”取胜,紧紧把握新媒体时代受众对信息的接受规律,每个产品时长2至3分钟左右,节奏明快、内容精练,实现了在互联网广泛转发的宣传效果。
20集融媒体产品从不同层面紧扣幸福生活这一主题,每一集里面都有几个小故事,共同为本集的小主题服务,相辅相成、相得益彰,给观众留下深刻的印象。例如在第12 集《汗落花开》中,古城镇拐磨子村党支部书记赵闯忙完了村里的工作来到自己的参园,看参籽变红,观参苗拔节,他不仅用自己从贫到富的经历说服同村的群众养参致富,还在抖音上传播经验,在周边省份的养参圈里成为名人。他的故事作为共同致富的延伸注脚,让人们了解到一个更全面、更饱满的本溪,也让人们明白这里为什么如此幸福。在前期策划的时候,每集会选取十余个预选拍摄地点,实地拍摄约七八个地点,后期剪辑筛选五六个。可以说在纪录片的创作中,前期的准备工作非常重要。
纪录片《瞰本溪》,不仅展现了本溪这座城市的山水风貌和人文情怀之美,更让每一个看过的观众感受到温暖,使得更多人见识到本溪这座振兴都市的真精神,见证了本溪这座振兴都市的正生长。
山水相依的大地铺满画卷,汹涌奔腾的大河执拗向前,《瞰本溪》的拍摄者驾驶的无人机飞翔在蓝天上,用不同的角度记录沧桑变化,在不一样的高度感受城乡变迁,他们用镜头飞跃高空,记住乡愁,用真情讲述发展的故事,讴歌崭新的时代。这不仅得益于新媒体技术与网络技术的蓬勃发展,也得益于本溪市委、市政府对利用纪录片塑造地方形象的重视。作为本溪广播电视台有史以来航拍规模最大的航拍纪录片,《瞰本溪》用空中视角完整地记录下本溪的自然人文景观和各个领域的新气象、新风貌,让人们可以回顾过去、展望未来。
可以说《瞰本溪》的创作团队用精妙的画面、优美的解说、完整的结构带来了震撼人心的视觉影像,大大提升了本溪广播电视台的纪录片制作水平。纪录片《瞰本溪》播出后,引发观众点赞,有观众在新媒体平台留言说“《瞰本溪》唤起了人们对本溪这座城市、对我们家乡的爱”,还有留言说“感谢他们让我们发现了家乡的美”。其实,就算不是本溪人,《瞰本溪》也能让他生发出对祖国山河的热爱、对自然的热爱、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一部纪录片,《瞰本溪》完成了它的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