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李宜航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就新时代文化建设提出了许多具有原创性的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极大地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文化理论,构成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文化篇,为我们做好新时代新征程宣传思想文化工作提供了思想武器和行动指南——
坚持党的文化领导权是担负新的文化使命的坚强政治保障。党的文化领导权是习近平文化思想的灵魂核心。中国共产党是中华文明的忠实传承者、弘扬者和代表者,更是中国先进文化的积极引领者和践行者。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必须始终坚持中国共产党的文化领导权。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宣传思想文化工作事关党的前途命运、事关国家长治久安、事关民族凝聚力和向心力,是一项极端重要的工作,并旗帜鲜明地指出“决不能抛弃马克思主义这个魂脉,决不能抛弃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这个根脉”。面对改革发展稳定复杂局面和社会思想意识多元多样现状,我们必须把意识形态工作的领导权、管理权、话语权牢牢掌握在手中,任何时候都不能旁落。
彰显文化主体性意识是担负新的文化使命的鲜明实践路径。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任何文化要立得住、行得远,要有引领力、凝聚力、塑造力、辐射力,就必须有自己的主体性。”文化主体性体现了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对其文化传统、价值观念、精神信仰等的坚持与发展,既关系国家、民族的文化传承,更关系文化活力的激发和增强。从历史维度来看,五千年的中华文明是取之不竭用之不尽的文化宝藏,是我们保持文化认同、确立存在意义的精神源泉。从现实维度来看,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我们创造了世所罕见的经济快速发展和社会长期稳定两大奇迹,尤其是新时代以来,我们党团结带领人民,攻克了许多长期没有解决的难题,办成了许多事关长远的大事要事,其背后的思想根源正在于激发了中华文化主体性意识。总之,只有通过彰显文化主体性意识,个体才能实现从自在自发向自觉自为的跃升,国家和民族才有了践履新的文化使命的坚实基础。
注重“两个结合”尤其是“第二个结合”是担负新的文化使命的澎湃创新动能。“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两个结合”重大论断已经被证明是我们事业得以成功的最大法宝。在全面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伟大实践中,“两个结合”尤其是“第二个结合”,为更好担负起新的文化使命打开了创新空间:它体现于“大道之行,天下为公”的理想信念,践行于“民为邦本、为政以德”的治国之道,运转在“礼序乾坤、乐和天地”的社会秩序,贯穿在“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的道德理念……可以说,“第二个结合”所体现的传统文化与现代文明的融合发展,现实空间与网络空间的互为促进,使古今中西文化得以有机衔接、辩证取舍,承古强今、向新而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