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圆圆 赵冠杰
摘要:5G作为新一代宽带移动通信技术,高速率、低时延、海量互联的特点赋予了广电媒体融合转型较大的技术意义。在其技术支撑下,广电在内容生产、节目形态、传播流程、传播终端等诸多方面产生了深刻的变革,逐步形成5G加媒体融合新模式。文章在国家政策支持与媒体传播实践的基础上,结合当下5G技术对广电内容的升级与重构中的具体实践,从传播学、传媒经济等融合视角出发,深入探讨了5G技术如何在具体场景下帮助广电业实现在新技术、新形势下转型和突围的方法与途径;通过案例分析和数据对比,论证在5G技术的加持下,媒体的传播理念、运营模式和传播生态都发生了颠覆性的改革,旨在为广电业在5G时代稳抓技术赋能内容生产带来的空间拓展契机提供参考。
关键词:5G;广电媒体;媒体融合;转型;突围
中图分类号:G206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8883(2023)01-0173-03
2019年被称为5G元年,中国广电与三大运营商获得5G商用牌照,我国成为全球首个商用5G的国家。2020年初新冠肺炎疫情暴发,在新闻报道、远程医疗、远程办公、在线教育等场景上,5G得到了创新性应用。5G在这一年迅速走向实践,从幕后走到台前。
在媒体融合上升至国家战略的第九个年头,5G技术所带来的效率提升日趋清晰,5G产业的前景也愈加广阔。广电5G作为国家重要战略布局,是推进媒体融合的重要举措,也是全国有线电视网络整合发展的重要推动力。
(一)技术迭代促使5G应用广泛化
截至2022年10月,已有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开通广电5G网络服务,标志着工业和信息化部自2020年发布《关于推动5G加快发展的通知》后,全国有线电视网络整合和广电5G建设一体化发展取得了新突破。当5G在广电领域运用逐渐娴熟,从移动通信技术发展历史的角度能更加客观清晰地认识到媒体变革与5G发展息息相关,也更能明辨5G是过渡性还是颠覆性技术。
移动通信技术的研究始于20世纪70年代。我国在20世纪80年代初引入以模拟技术为基础的蜂窝无线电话系统——第一代移动通信1G。作为移动通信的鼻祖,1G带来的核心改变是移动传播的便携高效为人们的生活提供了极大的便利。1G技术升级为2G技术,模拟通信转移到数字通信,同时图像开始出现在手机上,移动通信技术上的一次重大飞跃激起了主流媒体的变革。
伴随着3G时代智能手机的普及,手机电视的出现,广电传播与移动通信技术发展紧密相连的时代正式开启。3G拉开了视频移动传播的大幕,4G在通信效率、传播安全性能等方面升级,技术缩小了视频移动传输和收看的局限,大量视频用户从电视端、PC端向移动端口迁移,手机成为争夺视频用户的主战场。移动技术发展极大地影响着广电业的内容生产和传播形态,而新媒体的迅速成势,直播、短视频等新应用成为用户观看视频获取信息的主流,带来传播生态的重大调整,传统广电的主流地位岌岌可危。在传统广电媒体的传播格局和传播地位已经发生重大变化,多元融合的信息传播格局正在变革的媒体环境中,广电5G应运而生。
(二)需求升级促使5G应用专业化
2018年5月和10月,两部关于5G应用的短片相继推出,分别是中国移动出品、贾樟柯导演的微电影《智慧连接梦想》和日本总务省推出的《连接5G以后的世界》。两部短片均畅想了5G技术支撑下各行业颠覆性的应用场景,如自动驾驶、远程医疗、AR/VR等,呈现了新技术背景下人们与当下不同的生活方式。当时,媒体对5G应用场景的设想主要体现在全息投影、智能屏幕、多样化访问等方面,但就在两年以后,一场移动化、可视化、智能化的5G应用媒体战“疫”打響了。历经三年应用发展,我国5G发展取得明显成效,应用场景已经突破影片中的想象。
5G技术本身与4G网络的部署方式截然不同,涉及的技术范畴广泛,但与广电业密切相关的核心技术即高速率低时延和海量互联。前者意味着音视频传播更大的容量、更快的速度和更极致的体验,带来传统视频局限的释放;后者则意味着5G将推动广电业渗透多行业、链接多渠道、融合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更多新技术的互联互通传播局面,这是直接导致5G将带来一场洗牌式革命的深层技术原因。
对广电行业而言,5G新技术将加速媒体变革和迭代,促进数字媒体向智能媒体跨越。与此同时,5G时代的广电媒体将迎来全新的发展契机,也将担负不同的职责与使命[1]。
广电业早已认识到5G对媒体融合发展的重要,也视其为实现飞跃性发展的契机。2018年11月22日,广电总局出台《关于促进智慧广电发展的指导意见》,从国家层面为广电行业在5G时代找准位置指明了融合创新的基本路径,明确深化广播电视与新一代信息技术融合创新的重点。
中央广播电视总台迅速行动,当年年底便联合三大运营商、华为公司共建5G媒体应用实验室,试验媒体行业匹配5G技术的新应用。在此后及突发疫情中,媒体对5G的应用不断取得突破性进展。
(一)新形式:沉浸、高质的视觉体验
从技术论的角度看,移动技术的升级深刻影响着广电媒体的融合转型[2]。在已经开启的5G时代,5G技术给主流广电媒体带来的绝不仅仅是一场革命性技术带来的局部变革,而是对广电媒体从内容业务到整体传播生态的加速升级与重构。5G技术前景下,带宽局限突破,5G+8K/VR/AR/MGC(机器生产内容)广电为受众提供了高效高质的新闻现场感、更丰富逼真的沉浸式视觉体验。
在推进5G覆盖进程中,2019年1月31日,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在新闻频道《我要看春晚》融媒体直播特别节目中,首次将5G技术和超高清VR制作技术结合应用在电视节目直播中,2019年春晚深圳分会场历史性地实现了5G网络4K高清电视传输。2019年3月的全国两会报道中,梅地亚新闻中心首次实现5G信号全覆盖。11月5日,第二届进博会首次向媒体提供基于5G网络进行信号传输的体验服务,世界各国媒体记者都可以使用5G网络回传采访或者进行直播报道。央视频出品了关于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阅兵式的4K超高清直播电影《此时此刻——共庆新中国70华诞》,依托5G负载4K高清传输,实现央视在电视大屏、手机小屏之外的电影大屏试水。接下来,疫情防控期间的不间断直播、“谢谢你为湖北拼单”公益带货直播等,这些都是传统媒体突破视频形式长短的局限,进行品质传播的尝试,广电5G应用从浅层次的速率层面转向更为实际、更为清晰的深层应用。
在视频形式上,5G基于带宽等电视内容传播的技术障碍已经基本破除,沉浸式视频观看手段日渐丰富。经历VR/AR技术和终端设备多次迭代以及MGC(机器生产内容)新闻模式出现,媒体为受众构建身临其境、虚实融合的沉浸式新闻内容已经成为现实[3]。VR/AR新闻借由5G技术将作为一种成熟常见的新闻形式,广电长短视频的视觉体验都将更为丰富、逼真、沉浸式,超高清、多视角、强互动、形式更多元的超高清视频以及更高质量的直播和更高品质的视频形式成为必然。
(二)新内容:交互与跨领域整合的内容共享
主流媒体竞争的核心还是内容的较量[4]。在5G技术的依托下,长短视频的局限不复存在,广电传播内容的视听叙事方式从传统电视节目的叙事转向在多元屏幕上的互动共享性叙事。受众将以弹幕、情绪、语音、影像等更多元的互动方式打破传统单向度节目制作与传播,灵活参与到节目叙述当中。
除了传统节目视频内容的交互式升级外,内容本身也在新技术视域下无限拓展。疫情之下,国内多家互联网医疗服务平台充分利用5G网络等信息通信技术,联动全国各地的医生、专家线上问诊,多家电视机构上线慕课进行远程教育。5G技术为广电与其他跨行业提供了一张高效互联的大网,广电业依托自身的内容优势与医疗健康、文教娱乐等跨领域垂直行业深度融合,从而形成更多的创新业务内容[5]。
在以5G为代表的智慧科技的推动下,对广电业而言,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等新一代信息技术都将在5G技术的支持下改变人们的生活方式和生活场景,广电内容也从传统的内容生产转向更广阔的智能服务,转向依托核心内容和资源优势与跨领域整合,从而为社会经济生活提供高效智能服务。
(三)新传播:基于用户服务的传播思路
基于用户服务的传播思维要善于瞄准用户圈层,快速实现圈层传播、打造话题,提升传播的影响力[6]。娱乐性内容本身就具有娱乐大众的作用,重在引发情感共鸣,而偏严肃的内容尤其在突发新闻、时政新闻、社会新闻方面,应解剖、重复和再创作,让受众参与到话题讨论当中。
2019年11月20日,中央广播电视总台旗下短视频旗舰“央视频”APP正式上线,主打账号逻辑,将电视名人转化为主流网红队伍,如推出康辉以Vlog短视频形式说新闻,将严肃内容以日常日记的样式传递给受众,这种接地气、有网感的形式成功为康辉这一主流网红圈粉,实现了引导受众对新闻的关注与传播。随着用户使用媒介水平的提升和需求的增长,用户的关注点转向内容与服务的质量。如何依托5G等新技术实现突破,赋能传播成为新的议题。
由中央文明办、教育部等联合主办,中央音乐学院等全国近300所艺术院校以及十大交响乐团举办网上云展演、美育大讲堂等40余场文艺活动,“央视频”独家直播“美育云端课堂”暨第二届中央音乐学院·延安5.23艺术节开幕,共吸引1400万人次在线观看。让艺术盛宴走向“云端”,全国观众足不出户即可观赏,同時为用户提供高品质的服务,也是“央视频”品质传播思路的尝试。
主流媒体要善于利用“5G+4K+AI+VR”的核心技术优势以及视频资源富矿,为创作者提供品质推动、流量激励、国家级媒体渠道加持,瞄准用户社交传播圈层,从而进行新背景下用户服务的传播尝试。主流媒体在实现优质内容适配用户消费习惯的同时,还要纳入上下联动的平台力量,进一步拓展内容生态。
5G技术应用将推动更深层次的技术、媒体和跨行业融合,广电将重点围绕传播内容、传播流程、跨行业融合创新,打造媒体加5G融合发展模式。这其中,共享意识是新技术环境下媒体深度融合的关键所在。
云技术能有效解决广电内容的传输、存储和分发,助力采编业务高效发展,并与智能算法共同形成更高效、更便捷、更智能的专业视频内容生产和分发形式;终端拓展使媒体内容不局限于传统屏幕,室内或者户外的大屏电视、车载终端、各类移动智能终端都已经或即将成为传播内容的载体。
因此,广电媒体应通过开放媒体平台,让其他机构或者个人视频生产者乃至用户都有灵活参与一线视频生产分发的可能,通过构建内容生产、分发与收益机制,让多元主体生产的内容进场,从而实现平台内容的丰富多样。
除了共享人员、共享创作外,广电行业首先要树立共享数据的思维。如果4G是使用数据时代,那么5G即共享融合数据的时代。移动通信技术的迭代之下,用户的视听习惯、需求心理随之变化,数据能有效挖掘和预测用户的媒体使用行为、智能协调不同终端引导用户行为,通过对海量数据的高效把控,为用户提供个性化的定制服务,以大数据为核心,以算法为抓手重塑媒体未来。
在媒体商业模式层面,在传播商业模式中的广告、流量变现、内容付费等方式之外,5G开启了媒体新商业模式思路。对影像、消费者进行分析是媒体擅长的,广电媒体利用自身优势提升垂直行业领域的补偿效应,从消费数据共享、视频情感分析等方面寻求突破。
作为驱动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重要引擎,5G已经成为网络强国的关键性支撑,近几年的媒体实践也反映出广电业加速融合发展以及与中国电信、中国移动、中国联通全面互联互通的新进展。在5G普及推进过程中,6G技术研发工作正式启动。但是,5G开启万物互联的高层次的信息社会是毋庸置疑的。从广电深度融合角度来看,高速率和低时延特性促使媒体视频内容的长短突破物理局限,媒体的核心能力也从单一内容生产层面走向融合数据挖掘与数据可视化的更高层面;广电业与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VR/AR等新兴技术深度发展,大容量承载的万物互联将媒体与跨行业应用紧密连接起来,媒体的服务对象从单一的广电业走向跨领域垂直行业。可以说,5G从内而外改变了媒体的传播理念、运营模式和传播生态。
作为数字经济关键支撑和新基建的重要组成部分,5G将进一步推进广电业与各行业相融相通,促进广电业应用与时俱进甚至超前的传播理念和生产方式,稳抓技术赋能内容生产带来的空间拓展契机,深入全面地挖掘、满足用户日益增长的需求,协同新型行业信息化基础设施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出力。
参考文献:
[1] 蔡雯,翁之颢.专业新闻的回归与重塑:兼论5G时代新型主流媒体建设的具体策略[J].编辑之友,2019(7):5-9,22.
[2] 张腾之.中国广电媒体融合的驱动路径与未来思考[J].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2016,38(5):8-13.
[3] 喻国明,张文豪. VR新闻:对新闻传媒业态的重构[J].新闻与写作,2016(12):47-50.
[4] 高贵武,刘娟.内容依旧为王:融合背景下的媒体发展之道[J].电视研究, 2015(4):27-30.
[5] 姜现甲,高福安.全媒体环境下广电媒体融合发展趋势与路径研究[J].中国广播电视学刊,2020(6):49-52.
[6] 卢雪尧.新媒体时代传统主流媒体的“破圈”与启示:以“四川观察”为例[J].青年记者,2020(35):83-84.
作者简介 吴圆圆,博士,讲师,研究方向:广播电视与数字新媒体。 赵冠杰,硕士,记者,研究方向:广播电视新媒体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