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期刊新媒体内容运营的精细化策略探析

2023-02-14 04:46刘旭红陆明生石亚楠
新闻研究导刊 2023年1期
关键词:科技期刊新媒体

刘旭红 陆明生 石亚楠

摘要:全媒体时代,数字化和新媒体化的变革,为科技期刊带来了巨大的冲击和挑战,同时也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为了适应新的发展形势,科技期刊新媒体运营需要从内容、形式、技术等层面入手构建传播体系,开展用户、内容、团队等多方面的运营。其中内容运营是科技期刊新媒体运营的核心板块,优质的内容运营是传播的根基和保障。内容的生产、筛选、加工、分发、消费,是内容运营的主体工作。为提升科技期刊新媒体内容质量和传播效果,文章从深度精益生产筛选、优化创新加工包装、精准分发消费三方面,提出科技期刊新媒体内容运营的精细化策略,旨在提升传播质量和运营效果,构建出循环的内容生态,进而促进期刊影响力提升,拓展效益空间,实现持续突破和发展。

关键词:科技期刊;新媒体;内容运营;内容生产;内容包装;内容分发

中图分类号:G237.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8883(2023)01-0057-03

课题项目:本论文为中国计量科学研究院基本科研业务费项目“计量领域科技期刊现状及发展路径探讨”研究成果,项目编号:AKYZZ2230

在移动互联网背景下,科技期刊进行了数字化和新媒体化的变革[1]。在此背景下,为提升科技期刊的影响力和传播效果,科技期刊新媒体需要开展用户、内容、团队等多方面的运营。

其中优质的内容运营是传播的根基和保障。内容的生产、筛选、加工、分发、消费,是内容运营的主体工作。“内容运营,是指通过创造、编辑、组织、呈现网站内容,从而提高互联网产品的内容价值,制造出用户对产品的黏性,产生一定的促进作用”[2]。

无论是在传统出版时代还是数字出版时代,“内容为王”都是不变的真理[3]。内容运营,是新媒体运营的核心板块,其不局限于文字,还包括图片、音频、视频、直播等。对内容进行计划、组织、实施和控制,负责与内容密切相关的各项管理工作,包括对内容产品和服务系统进行设计、运行、评价和改进。

依据内容运营的具体目标,可将互动宣传媒体大致划分为四种类型:付费媒体、自有媒体、赢得媒体和分享媒体。这些媒体之间存在先后线性关系、因果关系,但没有强势弱势之分,需要根据具体情况具体使用,做出重点非重点的内容运营管理。

媒介技术的演变与各类期刊、学术新媒体的盛行,使得用户的注意力变得极为稀缺,科技期刊媒体内容传播的重点也从“内容生产”转变为“内容可以被看见、被分享”。科技期刊新媒体内容运营首先从用户出发,最重要的作用是给用户看想看、想分享的内容,满足用户对期刊的内容消费需求。内容需求可分为获取资讯、打发时间、深度阅读等。

内容运营传递给用户科技期刊的定位与调性,使用户对期刊产生某种专属印象,从而占领用户心智。其核心是通过生产和重组内容的方式去满足用户的内容消费需求,提升期刊的活跃度,以及受众对品牌的认知度。因此,内容运营目的为:拉新、促活、留存、召回(转化)。“通过内容为用户提供服务,实现产品增值,提升用户注册量、用户次日留存、用户在线时长、用户交易额等核心数据”[4]。

科技期刊新媒体,作为有专业特色的垂直类传播,其内容运营需要关注供给侧(内容生产、筛选、加工、内容分发)和消费侧(内容消费)。除了夯实基础运营,更重要的是做好内容深度运营,提升传播力。目前很多科技期刊新媒体内容运营的状况如下:

(一)缺乏内容运营观念

对内容运营的理解只是撰稿发布,配置的人员仅仅是做内容搬运、简单生产,至于内容到底是什么、怎样生产、如何加工分发、消费侧有哪些重点,没有加以关注,所谓的运营只做片面,没有整体运营和循环,无法形成良好的运转机制。

(二)缺乏内容产品化观念

内容停留在文字层面,没有设计产品的高度,没有规律,没有做深入研究发现需求进而创造价值需求,做好MVP(Model-View-Presenter)测试,将需求标准化、模式化,到达“内容+产品”的高度。即使有了产品,也缺乏竞品研究、产品分层、持续性规划等。无法实现从新媒体超链接、媒介融合的阅读场景特点出发,从“内容+个性化”“内容+社交”“内容+融媒体”“内容+内容付费”等丰富的维度思考、构建产品。

(三)缺乏内容生态观念

不了解新媒体的特性,不研究新媒体时代新语境,不注重新媒体的数字特点和创新性,而是囿于科技期刊的专业性做新媒体,单从内容表现形式加以改变,还不是真正意义上的新媒体。内容方面狭窄偏颇,缺少独特性和专业度,仅仅为纸质期刊的镜像复刻,甚至是可有可无的点缀。这样信息传播力度大打折扣,无法融合互动、立体系统地发挥新媒体交互性与及时性、海量性与共享性等各种优势。

科技期刊融媒体专业度较强,更需要系统的内容深度运营。做好内容深度运营,能够更快速将期刊品牌或产品信息触达目标用户;实现忠实用户或潜在用户沟通,快速获得反馈产品升级迭代;较易获得用户的转发,低成本最大化传播期刊品牌;更快速积累粉丝,实现销售转化;挖掘和培养原创作者,促进新媒体编辑成长;沉淀期刊品牌价值,加强品牌美誉度,提升用户忠诚度,从而实现期刊的可持續发展。

科技期刊新媒体推送的内容主要包括:刊物录用、发表的论文或纸刊中所载的其他成果,有关刊物及其运营单位的报道性消息,具有专业相关性的行业信息或实用资讯,投稿或论文写作指南以及征稿启事等,以及一些与专业关系并不紧密的娱乐性、知识性、新闻性文本等[5]。

科技期刊新媒体运营应紧抓媒介技术对内容生产与传播带来的变化,运用技术赋能学术知识服务与互动[6]。要关注优质的内容和优质的生产者,保证海量的优质内容,聚合成内容池。内容形态包括传统图文内容、视频内容、音频,以及互动直播等。

新媒体内容生产可分为专业生产内容(PGC)、编辑生产内容(OGC)、用户生产内容(UGC)等[7]。其中,PGC对于选题和专业性严格把控,内容生产团队为专业搭建,产量较低。OGC属于强版权垄断领域。科技期刊融媒体多采用PGC和OGC方式。

(一)专业生产内容(PGC)

科技期刊的新媒体内容垂直度较高,专业细分度高,核心用户集中,更容易做好优质内容PGC。因此,需要管理好专家、创作者、活跃内容贡献者,分层、激励、不断地引导和发现,构建综合内容。比如作为品牌延伸的微信公众号针对更加细分用户的一刊多号,或者节省成本和时间的多刊一号,都可以开设品牌栏目,精品阅读,符合期刊的调性。视频音频形式的,应重在科普,深入浅出,建立专家矩阵,打造IP。

(二)编辑生产内容(OGC)

全平台OGC做好内容分类、内容审核筛选,把控违禁词等红线、敏感词等,做好创作者微信号等后台数据分析,根据用户行为来做内容生产的策划与创作。可通过引导文案做小范围灰度测试,由此精准掌握优质内容初始化;通过挖掘后台数据,发现优质选题,生产优质内容。OGC更要注重科技期刊的品牌建设,做好内容的二次加工,升级栏目多渠道传播,比如电子书、音频、视频多种形式,可尝试将品牌栏目产品化,做优质内容的APP。

(三)用户生产内容(UGC)

对普通用户、优质用户、核心用户进行分层,做好头部用户UGC激励管理。做资源整合,通过征文、征稿、评奖等活动沉淀优质用户,增加用户黏性。比如在知乎、豆瓣上可根据用户强搜索的相关内容,引导用户将优质内容分享到社交平台,回流新用户,实现增长。典型的科普传播在B站,弹幕量级大,需要做好风险管理。直播的互动性、即时性强,也是未来可开拓深化的方式。

内容的加工包装,主要指优化内容的结构和展示方式,包括创建不同类型的内容积木块(文本、视频、图像、演示)等,将内容呈现标准化、框架化、结构化,比如专题、话题、精选、日报、信息出口feeds流。内容加工的核心为贴合场景、用户觉得是适合自己的包装形式,保证内容持续新鲜,让优秀的内容长期性地被有特定用户画像的用户注意到、看见、找到、爱上,增加内容产品的曝光率。

(一)同一个内容的多个版本

专题、话题、精选、日报等,可以是一个内容角度的多个版本,微信公众号、头条是一篇文章;抖音、西瓜、微信视频号是视频;知乎是回答;微博是文案或长图;banner位是入口图。专题的主题本质是找到内容的共同点将内容集合,类似活动,针对重大事件,比如名人纪念,主题论坛等,打深打透,可以用一个特别页面如H5、详情页等,结合所有的重点,打造较强的个性化特色。

(二)feeds流

若干消息源组合在一起的feeds瀑布展示样式,包括文字流、图片流、视频流。其中有timeline时间轴方式,比如朋友圈、人人网等,内容比较枯燥、分散,精彩、不集中。按时间更新先后的呈现方式,有需求方便查找,对于索查需求较强的用户友好,科技期刊的内容运营不可放弃这种方式,优化裂变转发的时间节点,在重要的节日节点占领用户的心智。

按某些算法计算内容权重决定展示顺序的Rank方式,比如现在的微博、今日头条、抖音、快手、微信订阅号等。提供阅读内容的宽度而非深度,满足用户的弱需求和泛需求,更多交互,突出热点重点,优化搜索历史、关注、点赞、发文、回复、收藏、评论等,特别是在冷启动内容初始化阶段。

(三)榜单

榜单具有非常强的互动性,热度排行榜突出热点重点。搜索结果,是针对用户主动获取信息需求的展示方式,注重用户体感,阅读门槛较高。可以作为科技期刊增加影响力和传播效果的一种重要形式。

(四)内容规划和内容矩阵

内容规划和搭建内容矩阵,链接用户和资讯平台或社区。从科技期刊本身和目标出发,结合用户的需求,找到核心人群、核心需求和内容形式的结合点,给出内容组合策略,搭建内容矩阵。不同目标组合方式不同,组件不同,有“文字+图片”,直播、课程、问答,话题、专题、栏目、榜单、feeds,贴吧、社区、圈子。可选择心理需求和场景下最适合的内容,通过长期的用户陪伴,提升用户黏性和认可度。

科技期刊新媒体行业成熟度不高,内容的可读性、产能流程化、内容生产、内容的成本、在哪些渠道触达用户、内容变现都没有成熟的机制,所以流程阅读要提供更多相关内容,精准定位,符合用户阅读资讯、学术研究、学习知识、兴趣满足的需要,内容矩阵要为业务服务,从有效的需求定位开始,没必要贪多贪全,违背业务发展的规律。内容按需求的强弱排优先级,热点内容要推荐发现,新用户要有首场优质推送;优质内容是内容运营的重中之重,但不能只关注优质内容,科技期刊的内容运营要避免陷入精英思维。

不同生命周期的内容矩阵策略:引入期的冷启动关键在于MVP灰度测试,从小内容轻量入手推送部分用户,适合场景有效的28原则优化做小集合小批量复制,再进行大批量复制做大型的集合;快速成长期用户大规模跃升要建立核心内容壁垒,长期推送机制,日报、周刊、月刊,建立科普品牌人格化标签,短期打造精品爆品,构建内容生态轴;成熟期大量保证质量的内容沉淀;衰退期要隐藏旧内容或下线,找到新的增长点和方向。

平台的内容分发机制,分为算法、推荐人工方式。比如今日头条、抖音等是“用户侧标签+内容侧标签”,算法分发按照赛马制逻辑,保证相对优质的内容获得相对多的流量。豆瓣、知乎等有人工推荐,严选模式。

(一)了解分发逻辑,积累资料,精准分发

科技期刊新媒体运营要了解分发逻辑,注意积累用户资料,精准关键词,在B站、知乎、果壳、微信公众号等主流平台做垂类,如将微信服务号推送模版设定参数,实现内容曝光,使推荐量和阅读量更高效地变为流量。进而推送相关潜在内容去完善“用户+内容”,做到颗粒度非常细,获取原创标识,获取更好的账号评级,提高分发效应,从而实现在相关平台上的精准分发。

(二)关注用户反馈,及时调整运营策略

读者用户为平台的消费方,决定了内容的需求,要多进行互动,关注用户的正反馈和负反馈,摸索清楚平台的推荐倾向。科技期刊新媒体要选择合适的平台,关注阅读场景下的曝光率和转化率以及分发场景下的整体数据。最重要的是保持内容的体系持续分发,内容好的就加大运营力度,增加内容量,不好的就减少此类内容的数量,及时调整内容运营策略。

新媒体内容的精细化运营,已成为提升科技期刊影响力和传播效果不可或缺的一个重要组成。科技期刊新媒体的内容运营,是内容策划、内容创意、内容编辑、内容发布、内容优化、内容营销等一系列与内容相关的工作,因此,要制定内容的规范和调性,为内容赋能,更多的是组织优质内容的生产、分发,通过专业特色价值型内容满足用户需求,拉动更多用户消费内容、传播内容,构建正循环的内容生态。

参考文献:

[1] 王萍,李欣,沈洋.科技管理类期刊微信公众号运营对期刊影响力的提升研究[J].中國科技期刊研究,2020,31(3):304-308.

[2] 丁华,聂荣海,王晶.互联网产品运营:产品经理的10堂精英课[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17:91-109.

[3] 付丽萍,代万雷,李仲先.科技期刊微信公众号优质内容的创作思路[J].出版广角,2018(10):48-50.

[4] 陈维贤.跟小贤学运营[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18:11-17,192-290.

[5] 李广欣.科技期刊微信公众平台推文内容运营分析:兼谈科技期刊与社交媒休融合发展的思路[C]//南京:第十五届(2017)全国核心期刊与期刊国际化、网络化研讨会论文集. 2017:64-71.

[6] 王涵,方卿,翟红.学术社交媒体传播内容比较及其对期刊新媒体运营的启示[J].中国科技期刊研究,2021,32(10):1310-1317.

[7] 陈道志,哈默.内容电商[M].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18:3.

作者简介 刘旭红,硕士,高级工程师,研究方向:计量科普传播与期刊出版。 陆明生,硕士,编辑,研究方向:计量宣传与编辑。 石亚楠,硕士,助理编辑,研究方向:编辑出版与计量科普。

猜你喜欢
科技期刊新媒体
科技期刊的分类
科技期刊的分类
科技期刊”
科技期刊的分类
科技期刊的分类
新媒体背景下党报的转型探析
对农广播节目的媒体融合之路
新媒体语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研究综述
全媒体时代地市党报媒体融合的四个着力点
新招数化解新难题:新媒体环境下防止报道差错路径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