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佳佳,李海洋,杨允爱,侯莉伟,桂新景,3,4,5,6,刘瑞新,3,4,5,6,李学林,3,4,5,6,杨国营,3,4,5
(1.河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药学部,郑州 450000;2.河南中医药大学,郑州 450008;3.河南省中药饮片临床应用现代化工程研究中心,郑州 450000;4.河南省中药临床药学中医药重点实验室,郑州 450000;5.河南省中药临床评价技术工程实验室,郑州 450000;6.河南中医药大学呼吸疾病中医药防治省部共建协同创新中心,郑州 450008)
2001年7月,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发布《中药配方颗粒管理暂行规定》,正式将中药配方颗粒作为中药饮片纳入管理范畴[1],实行批准文号管理。全国共有6家制药企业获批准为中药配方颗粒试点生产企业[2],生产企业较少,且进入市场时间不同,执行的均为本企业的质量标准,为了保障患者用药安全,及时反馈质量,医疗机构只能采用独家供应模式,即一个配方颗粒药房的所有品种均由一家企业提供。但随之产生的问题则是品种不全,时有断货情况,且医疗机构无法对配方颗粒的产地与质量进行选择。
为了解决配方颗粒独家供应存在的问题,我院从2016年起对配方颗粒的供应方式进行思考与探索,参照传统中药饮片的供应模式,即饮片品种由多家生产企业混合供应,探索配方颗粒多企业混合供应与调配的可行性。笔者通过对我院多剂量中药配方颗粒混合供应与调配方法进行探讨,为医疗机构改变配方颗粒供应与调配模式提供参考。
2015年12月《中药配方颗粒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的发布,浙江、黑龙江、安徽、广东、湖北等省先后出台文件,批准中药配方颗粒省级试点企业[3]。2021年2月10日,国家药监局、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等四部门联合发布公告[4],决定结束中药配方颗粒试点工作,且明确表示中药配方颗粒不得在医疗机构以外销售,鼓励中药配方颗粒纳入省级医药集中采购平台挂网交易,促进交易公开透明。2021年8月国家医保局在答复《关于加快中药及配方颗粒进入集中采购的建议》中,明确下一步将加快中成药及配方颗粒纳入集中采购。2021年11月1日新标准实施后,原标准品种接近零库存,新国标品种未经各省药监局备案暂无法销售,导致使用独家供应配方颗粒的医疗机构断药严重,对临床供应造成较大影响,我院采用混合供应模式,对断药品种能够及时遴选更换药企,保证临床供应。
目前获得中药及配方颗粒生产资质的制药企业已经超过60家[5],却给医疗机构带来相应冲击,如配方颗粒销售渠道局限,企业进驻医疗机构更加激烈;医疗机构需要匹配更多药房、药品库等设施;相同品种不同制药企业的配方颗粒当量、单价、辅料不统一,导致同样处方重量、价格、味道不一致等。
医疗机构改变中药配方颗粒独家供应模式成为首要解决问题。我院经多次讨论并与制药企业沟通后,确定将配方颗粒的独家供应模式改为混合供应模式,即一个配方颗粒药房由一家企业独家供应所有品种改为由多家企业分别供应不同品种。同时成立工作小组,制定《中药配方颗粒企业和品种遴选办法》,遴选企业优势品种,确保药品“质量优质、价格适中”。
随着医疗机构混合供应模式的推广和应用,势必对配方颗粒的调配方法提出新的要求。单剂量配方颗粒俗称袋装颗粒,实行人工调配,特点机动灵活,不受调配设备的限制,混合调配技术要求较低。多剂量配方颗粒俗称散装颗粒,由调配设备调配,受设备因素和颗粒的质量、密度、大小等因素影响较大,混合调配技术要求较高。所以,我院对多剂量中药配方颗粒的调配进行一系列的探索与考察。
2.1影响多剂量中药配方颗粒混合调配的因素分析
2.1.1调配设备不统一 对多剂量中药配方颗粒调配设备调研后发现,目前最常用的智能化配方颗粒调配系统分两种,分别是四川新绿色药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简称:四川新绿色)研发的智能化配方颗粒调配系统、北京和利康源医疗科技有限公司(简称:和利康源)研发的配方颗粒自动调配系统[6]。四川新绿色使用独立研发调配系统,江阴天江药业有限公司(简称:江阴天江)、北京康仁堂药业有限公司(简称:北京康仁堂)、广东一方制药有限公司(简称:广东一方)、华润三九医药股份有限公司(简称:华润三九)主要使用和利康源研发的智能调配系统。
2.1.2调配设备不兼容 对两种调配设备的兼容性进行测试,方法:每味药按饮片量15 g,每次测试3剂,平行测试3次,A调配设备调配B企业药品,B调配设备调配A企业药品,调配机录入药品参数和原药品参数保持一致。准确度按应下量±5%计算,测试结果见表1。显示不同企业的调配设备兼容性较差。
表1 两企业调配设备准确度对比
2.1.3不同生产企业中药配方颗粒标准不统一 中药配方颗粒处于试点阶段时,6家试点企业执行标准不一,同品种配方颗粒的当量、密度、包装均不相同。
随着国家对中药配方颗粒政策的不断出台和试点阶段结束,国家正式颁布232个中药配方颗粒品种的国家标准,但仍有近2/3的品种没有统一标准,需执行各省的地方标准。虽然各个省份都在积极推进中药配方颗粒省级标准的制定工作,但其执行范围受限[5],且每个省份发布的标准也各有差异,这是制约配方颗粒混合调配的一大因素。
2.2多剂量配方颗粒混合调配的方法
2.2.1设备型号与来源相对固定 由于多剂量配方颗粒调配设备的兼容性问题,本院决定采用和利康源的调配设备,并对设备的发药效率、下药准确度、占地面积等方面进行考察,结合本院散装颗粒的处方量及药房面积情况,最终确定由北京康仁堂提供的调配设备和利康源MD6120。
2.2.2配方颗粒品种与来源相对固定 每家企业报送满足要求的品种资料,包括品名、基源、产地、优势、当量、定量指标、定性指标、出膏率、标准依据等方面,遴选小组按照品种遴选细则进行对比分析,选择优势明显、质量稳定的品种。最终确定4家制药企业和品种354个,其中北京康仁堂238个,江阴天江70个,广东一方27个,华润三九19个。
2.2.3及时测试与调整相关技术参数 不同企业配方颗粒的密度、质量等指标有所差异,因此多剂量配方颗粒混合供应前,我院用较长时间做发药机的测试及每一个品种的下药准确度数据统计,方法:将每一个入选品种按饮片量15 g进行下药测试,每次测试3剂,平行测试3次,准确度按应下量±5%计算,对超过调配误差标准范围的,及时排查原因并调整系数,直到下药准确度在标准范围内。所有品种下药准确度合格后开始启用。
多剂量配方颗粒混合调配试行后,2020年6—11月,我院已调配处方3.4万张,并进行下药准确度监测,方法:每天上下午对使用的调配设备各抽查两张处方,准确度范围按应下量±5%计算,下药准确度(%)=下药量准确包数/应下总包数×100%。2020年6月监测门诊处方样本量共计420张,准确度平均值为95.49%,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20年版规定。并根据监测结果及时校正调配设备密度参数,以提高下药准确度。经过密度校验后,2021年6月—11月30日,我院监测门诊处方样本量共计2 848张,准确度平均值达到98.84%。
3.1进一步推进和规范中药配方颗粒调配设备的研发 市场上最常用的多剂量配方颗粒发药机由和利康源、四川新绿色两家企业生产,在下药精准度、发药效率、防交叉污染、设备防潮、兼容性等方面各有利弊,目前还没有一种发药机能同时具备所有优势。随着配方颗粒的广泛应用,将有更多的企业加入到智能调配系统的研发,如广东一方自主研发的双模多位调配系统,和利康源的全自动调配系统等,这将促进多剂量配方颗粒混合调配设备的发展进步。
3.2进一步提升和规范中药配方颗粒相关标准 在中药配方颗粒生产试点结束后,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发布232个中药配方颗粒品种的国家标准,除此之外的品种暂执行省级标准,不同地区执行标准存在差异,对药品的流通造成影响,亟需国家出台更多中药配方颗粒品种的国家标准。
3.3进一步完善和规范中药配方颗粒包装标准 不论是单剂量配方颗粒还是多剂量配方颗粒,不同药企颗粒包装不一,对混合供应模式推广造成困扰。为规范包装标准,我院牵头起草的《中药配方颗粒包装规范》由中华中医药协会发布,对配方颗粒包装材质、尺寸、标识等多方面明确统一标准,有效推动混合供应模式的健康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