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 旭
(盐城工学院,江苏盐城 224000)
一般我们可以把网站用户分为专家型、随意型、主流型[4]。智慧校园用户通常只有专家型和主流型。专家型用户是指意识上主动推究产品及服务并且能够提出改善提议的用户,在智慧校园的用户中专家型用户通常是教师和学校管理者;主流型用户是指主观上不因新功能而使用产品及服务,使用产品及服务完全是因为需要完成某项使命的用户,在智慧校园的用户中主流型用户通常是学生。本文旨在研究沉浸式界面设计对于主流型用户在使用智慧校园时,从功能到感受等方面是否都产生正向影响。
Petty等提出的慎思可能性模型[5]是描述用户的态度形成和改变的过程和途径的模型。该模型提出了信息处理有两种极端方式:一种是中央路径(CR),另一种是边陲路径(PR)。倾向中央路径的用户有更多主动思考的活动;倾向边陲路径的用户会受外界环境因素干扰思考结果。然而两条路径并非可以独立存在,始终是中央路径和边陲路径双方决定用户的行为决断或态度[6]。Morris等对网页界面中描述性文本、必要说明等内容为主的界面作为中央路径;图像、色彩和动态效果等内容为主的界面作为边陲路径[7]。以韩国国民大学的智慧校园为例,它在学生某门课程进度现状描述时选择用中央路径界面设计,如文末图1所示。在这类界面中,文字描述为主体,非常详尽地记录课程是否修完,视频课程看了几条,每条视频观看时长是多少等等。而在描述学习活动时选择用边陲路径界面设计,如文末图2所示,用户可以通过图表更直观地了解自己学习活动各方面的比例。通常这类界面中是用户不需要知道非常严苛数据的或者更需要知道整体概况的内容。
Davis在理性行为理论为基础提出科技接受模型,是用于解释和预测人们对信息技术的接受程度的用户采纳模型。当用户面对一个新的技术时,感知使用便利性和感知使用实用性是两个主要的抉择因素。该模型从两个维度对用户使用互联网的状态进行解释[8],探讨外部因素对用户的态度及意向的影响。
基于上述理论,本文结合ELM模型和TAM模型对主流型用户在智慧校园两种界面设计下的使用感受进行研究,旨在提出智慧校园界面设计更好地优化方案,同时提高主流型用户的体验和工作效率。
根据上文两个模型,我们将不具备沉浸式的界面(网页中文本书写详细、图片少和交互性功能设计弱)设定为中央路径;将沉浸式的界面(网站中文本书写较少、图片多和交互性功能设计强)设定为边陲路径。我们认为差异路径下的网站界面设计会潜移默化用户目标明晰度(TC)、即时反馈品质(QOIF)、感知使用便利性(PEOU)、个人技巧与使命搦战匹配度(CCS),进而影响用户的使用意愿。由此提出研究模型,如图3所示。
网站讯息材料越富厚越有益于用户做出决策,而在界面设计的发展中,沉浸式界面设计的应用也越来越广泛。对于沉浸式界面设计是否真的能够影响用户的使用效率,故而我们提出的假设是:
H1:具有沉浸式界面的边陲路径正向影响主流型用户的目标明晰度;
H2:具有沉浸式界面的边陲路径正向影响主流型用户的即时反馈品质;
H3:具有沉浸式界面的边陲路径正向影响主流型用户的感知使用便利性;
发展理念体现了人们对于发展的认识。随着管理理念的发展,人们对发展的本质有了更深的认识。企业经济管理对企业资金运转开展一系列管理工作,与企业的经济效益直观相关,对于企业发展十分关键。重视企业经济管理工作,有着很强的现实意义与必要性。在新发展理念下,人们认识到创新实践是促进工作开展的重要手段。基于企业经济管理工作实际,在经济管理工作中进行创新与实践探究,体现了发展理念的要求。提升经济管理工作水平,能够有效地促进企业发展。积极进行创新实践,促进经济管理工作的质量水平提升,符合企业发展实践层面的需要[1]。
H4:具有沉浸式界面的边陲路径正向影响主流型用户的个人技巧与使命搦战匹配度。
本文采用实验法和问卷收集样本数据,将主流型用户作为研究对象。研究具有沉浸式界面的边陲路径下对主流型用户使用效率方面的影响。
本次实验提供了两款智慧校园的界面,一款是以文字为主、图片和交互较少、非沉浸式的中央路径界面,另一款是以文字较少、图片和交互较多、沉浸式的边陲路径界面。我们于2022年3月至4月邀请盐城工学院的本科生参与。在试验时,受验者分配到两款界面先后顺序随机,并在都使用完两款界面的网站后完成问卷上的问题。
试验所用问卷采取Likert 5级量表的形式出题,问卷一共包括四个子集:第一子集为网络基础设施评价;第二子集为智慧校园保障体系评价;第三子集为智慧资源与管理服务评价;第四子集为总体满意度和期望。试验共收回184份有效问卷,样本中大一学生占52.17%,大二学生14.67%、大三学生28.8%、大四学生4.35%;并且样本中女性占66.85%、男性占33.15%。
首先考虑年级和性别对本次测试时候产生影响,因此对样本进行两两相关性分析,如表1所示。依表显示,性别对用户目标明晰度、即时反馈品质、感知使用便利性、个人技巧与使命搦战匹配度都没有相关性;而年级对感知使用便利性有一定负相关性。
表1 两两相关性分析
我们单独对是否为大一学生和智慧校园网站的感知使用便利性做了t检验。结果显示P值为0.026>0.05,表明是否为大一学生对智慧校园网站的感知使用便利性是有显著性负相关性,即大一学生对网站感知使用便利性较弱。
进一步回归分析得到:R2=0.486,模型整体拟合度比较好。Ppeou=0.000<0.05,说明两种路径对主流型用户的感知使用便利性是有显著影响的;Pqoif=0.104>0.05,说明两种路径对主流型用户的即时反馈品质是不显著影响的;Ptc=0.021<0.05,说明两种路径对主流型用户的目标明晰度是有显著影响的;Pccs=0.023<0.05,说明两种路径对主流型用户的个人技巧与使命搦战匹配度是有显著影响的。
根据上述判断,将两种路径经行对比分析:Ptc_PR=0.452>0.05,说明沉浸式的边枢路径不显著影响主流型用户的目标明晰度,即假设H1不成立;Pqoif_PR=0.429>0.05,说明沉浸式的边陲路径不显著影响主流型用户的即时反馈品质,即假设H2不成立;Ppeou_PR=0.000<0.05,说明沉浸式的边枢路径显著影响主流型用户的感知使用便利性,即假设H3成立;Pccs_PR=0.003<0.05,说明沉浸式的边枢路径显著影响主流型用户的个人技巧与使命搦战匹配度,即假设H4成立。
通过上述数据分析得出假设H1和H2不成立、H3和H4成立。本文还探讨了性别和年级对结果是否产生不同的结果,分析表明性别没有显著不同结果,但是大一学生比其他年级的学生在网站的感知使用便利性上有显著的负相关性,这可能是因为大一学生进校仅6个月左右,对于智慧校园的各个功能还不够熟悉,所以不管是哪种路径下的界面,都会有使用不顺畅的情况。
本文将ELM模型和TAM模型结合应用,研究沉浸式界面设计对主流型用户使用智慧校园的影响。通过实验和问卷发现,沉浸式界面的边陲路径对主流型用户的目标明晰度和即时反馈品质不产生显著正相关性影响,对主流型用户的个人技巧与使命搦战匹配度、感知使用便利性产生显著的正相关影响。从结果上判断,智慧校园中沉浸式界面设计对用户的感知使用便利性和个人技巧与使命搦战匹配度的影响明显优于非沉浸式的界面设计;而目标明晰度和即时反馈性在沉浸式界面设计中对用户的影响并没有明显优于非沉浸式的界面设计。我们可以将智慧校园的功能板块进行归类,对于用户需要清晰目标或反馈更即时的功能可以考虑多使用非沉浸式的中央路径界面设计;对于用户更需要简单明了的说明或完成一定任务的功能可以考虑多使用沉浸式的边陲路径界面设计。同时本文发现是否为大一学生对于感知使用便利性的显著负相关性,所以智慧校园的界面还应当考虑到刚进校不久的学生操作上的困扰,尽可能满足他们的感知使用便利性。
附图:
图1 国民大学智慧校园中课程进度现状界面
图2 国民大学智慧校园中学习活动界面
图3 研究模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