苑基荣
据经合组织最新预测,作为2023年G20轮值主席国,印度将是G20国家中本年度增长第二快的经济体,仅次于沙特。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在最新一期《世界经济展望》中预计印度经济2023年将增长6.1%,2024年将达到6.8%。有印度媒.体称,2023年印度将借助内外资源在“印度制造”方面全面发力。
自2014年以来,莫迪政府为“新印度”打造领导型大国战略,构建与之匹配的领导型大国经济。而领导型大国经济战略的主要载体,是围绕“印度制造”把印度打造成为全球性制造业大国。从近期印媒报道看,“印度制造”对标的是“中国制造”,而且新德里希望在全球化中占据更大的影响力。
领导型大国经济战略是一个动态完善过程。莫迪执政八年多来先后出台了三次大的经济倡议或战略,即2014年的“印度制造”、2020年5月的“自力更生”计划和2022年10月的“总理速度的力量”项目计划。不排除接下来印度政府还会推出更大的经济倡议。在战略目标上,印度领导型大国经济战略最初的目标是到2024年GDP达到5万亿美元,2022年又将该目标修订为2047年成为发达国家。在三大战略投入上,“印度制造”投入数万亿卢比;“自力更生”计划投入20万亿卢比,约占当年GDP的10%;“总理速度的力量”投入100万亿卢比(约合1.2万亿美元)。三大战略目标可以说一个比一个宏大,投入的资金一个比一个高。
从莫迪政府2014年推出的“印度制造”战略来看,其旨在将印度转变为全球设计和制造业中心,为此设定了三个目标和四个“支柱”。三个目标是:将制造业年度增长率提高到12%-14%;到2022年创造1亿个制造业就业岗位;确保2022年制造业对GDP贡献率提高到25%(后来修订为到2025年)。四大“支柱”分别是:新思维、新部门、新基础设施和新流程。“印度制造”目前确定的行业超过25个,目的是让全球投资者与合作伙伴、参与“新印度”的成长故事。
受中美贸易战和科技战影响,尤其是三年新盘疫情带来的全球产业链供应链的破坏和重塑,印度认为迎来了提升“印度制造”的重大机遇。2020年3月,印度推出生产挂钩激励计划(PLI)打造印度手机制造中心。首期聚焦手机制造、电子零部件和制造业。到2022年11月,生产挂钩激励计划已推广到印度14个主要制造业部门。生产挂钩激励计划是让印度在具有比较优势的战略部门增加国内生产,包括形成有弹性的供应链,增强制造业竞争力并提高出口。印度部分学者将其称为“替代中国产业”计划。显然,这个计划还不足以使印度转型为制造业大国。为此,印度政府又推出“自力更生”计划。该计划有五个重点领域:经济、基础设施、技术驱动系统、充满活力的人口和需求。印度官方表示,“自力更生”计划不仅是愿景,也是精心策划的经济战略,旨在让印度成为全球性制造业大国。
2022年,随着俄乌冲突进一步动摇日渐脆弱的全球产业链、供应链、价值链、科技链,印度政府又出台“总理速度的力量”项目计划矿彭博社等媒体报道宣称,“这是在加速与中国抢夺工厂和制造业中心。
除了国内出台一系列计划、措施之外,从外部环境看,印度认为必须更好地抓住当前有利于自己的国际地缘政治因素。自独立以来,印度一直希望通过陆路和海上拓展南亚以外的发展空间,谋求在亚洲和全球的重要或丸配性地位和角色。但受限于自身能力,昂度一直郁郁不得志。借助国际局势发生深刻调整,在全球型大国外交和全球性制造业大国战略指引下,莫迪政府在国际上多管齐下,加快构建在全球化中的影响力,弥补印度全球定位的不足。例如,借助“印太战略”框架,谋求构建全球经济体系中的印度产业链、供应链。特别是在美日印澳“四国机制”下成立关键和新兴技术联合工作组,加紧在生物、低碳、半导体、网络、稀土等领域“构建弹性、多元、安全的供应链”,并推动系列经济倡议,以推动印度本国制造业的大发展。
此外,通过商签系列双边自由贸易协定,深度参与全球供应链。2021年以来,莫迪政府先后与澳大利亚和阿联酋签署临时自贸协定和经济伙伴关系协议,还几乎同时启动或重启了与加拿大、以色列、英国、俄罗斯、阿曼、欧盟、海合会、非洲南部关税同盟等经济体的贸易促进谈判,意图通过双边贸易协定弥补印度多边贸易协定的不足,实现印度经济与全球化的深度融合。
综合来看,印度能否成为全球性制造业大国,关键挑战还是在印度能否处理好其自身长期存在砧深层次问题。“中国制造”与“印度制造”并非零和关系,谁都很难说能替代对方。2022年中印双边贸易额达1360亿美元创下历史新高,同比增长8.4%。这说明中印是有互补性的。如果印度落入西方设下的“中印对抗”陷阱,最后吃亏的还是自己。▲(作者是《环球时报》前驻印度记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