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实提高民政专项资金使用效果的办法

2023-02-12 19:06
中国乡镇企业会计 2023年12期
关键词:民政专项资金资金

彭 凌

深圳市盐田区梅沙街道公共事务中心

引言

新时期我国高质量发展的重心在于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民政工作关系民心,各地也在紧盯民政保障现状,加大资金投入量。2022 年1-5 月,国内民政费用支出达到1643.2 亿元,而其中,广东地区民政费用累计支出112.1 亿元,位居榜首。可见,民政费用已然是一笔较大的财政支出。要想切实解决好群众关心的每一个问题,需充分利用每一笔民政专项资金。因而,探究民政专项资金管理现状及问题,并提出针对性的改革建议,对民政专项资金使用效益的提升、民生生活问题的全覆盖有着重要意义。

一、民政专项资金的特点

民政专项资金聚焦于受益面广、群众关注度高的惠民项目,其特点可以归纳为以下几点:第一,种类多,覆盖民生问题。民政专项资金立足于民生生活,涉及人们的吃穿住行、生老病死各个方面,包括社会福利、社会救助、医疗救助、最低生活保障、优待抚恤等大类,做到了对民生问题的全面覆盖,为各类民政对象的基本生活提供了有力保障。第二,对象广泛,需要多部门配合。民政资金扶持对象包括特困人员、高龄老人、军人、残疾人、孤儿等,涉及对象多样、广泛。而由于不同扶持对象管理部门不同,民政专项资金使用的管理,需要多个部门的协调、配合和支持。比如针对退役军人的安置资金,需要卫生、公安、财政、劳动保障等多个部门的协作;社会救助资金需要司法、社保等部门的配合。第三,政策性强,使用要合规、合理。民政专项资金用于弱势群众的救助,解决民生基本保障问题,每项民政专项资金的申、审、拨、发等各环节都有相应的流程和制度要求,必须基于相关政策分配、使用要求,不得随意使用和支配。第四,必须专户管理、专款专用。民政专项资金只能用于规定的民生项目,各项资金的使用都有相应的目的和用途,不能私自挪用到其他活动。

二、加强民政专项资金使用管理的重要性

基于民政专项资金的使用特点来看,加强民政专项资金使用管理的重要意义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第一,防范违纪行为,确保专项资金使用的规范。加强民政专项资金管理,一方面可以从制度规章角度规范资金的使用,加强约束力,避免资金的随意使用。另一方面,也可以加强对民政专项资金的监管,全面反馈资金使用情况,监督资金是否有效落实到民政对象生活中,审查有无专项资金挪用、侵占等问题,避免出现贪污腐败、少额滞留等现象。第二,规避财务风险,确保资金使用的安全完整。强化民政专项资金管理,可以加强业务管理水平,做好民政专项资金预算控制、审批控制等工作,从而规避由于人为操作、主观意识等可控因素引起的资金管理风险,防范财务风险。第三,转变管理职能,提升监管效益。以往民政专项资金的管理主要侧重于核算,进一步强化民政专项资金的管理,推动财务职能从核算型转变为管理型,能够基于整体层面分析民政专项资金使用情况,评估使用效率,实施事前预算、事中控制、事后监管一体化的管理体系,更好地提升民政专项资金管理水平。

三、民政专项资金使用管理现状及问题

虽然目前多数单位都在加强对民政专项资金使用的管理,但由于管理理念、人员能力、制度规章等方面的差异,不少地方民政专项资金使用管理还存在着一些问题,表现为:

(一)资金管理模式传统,缺乏绩效意识

长期以来,针对民政专项资金的使用管理主要集中在资金的使用是否符合相关规定以及对救助人群资质的审核等方面,但对于具体使用效果缺乏重视,未能树立绩效管理意识,相关管理人员并不关心资金浪费与否,更侧重于民政事件是否得到有效解决,因而常出现“花大钱办小事”的现象,民政专项资金使用效率低下,大量财政资金拨款未取得预期效率,而为了做好民政保障,又不得不持续加大投入,导致财政压力不断上升。

(二)监督机制不完善

首先,从内部监督角度来讲,目前多数单位针对民政专项资金的监督,主要集中在资金的拨付、审批方面,对具体使用以及事后环节缺乏动态追踪和监督,也未将其纳入绩效考核体系中,内部监督作用发挥有限。加上部分单位还未能建立明确的责任制,民政专项资金使用各环节管理责任未能有效落实到具体个人,出现问题时,由于无法追溯到具体负责人,相关人员相互推诿责任,往往无法采取有效的惩戒措施,影响监督效力。其次,从外部监督角度来看,虽然也设立了监督部门,公开了部分信息,但受限于民政专项资金使用信息公布的不全面,加上社会公众也对监督工作缺乏了解,外部监督流于形式。

(三)资金管理缺乏信息化建设,使用管理效率不高

民政专项资金涉及种类较多,且涉及多个部门,管理流程长且繁琐,相关信息搜集难度较大。但目前,虽然单位有在实施预算管理一体化,但整体而言,一方面,单位内部信息还未实现实时共享,ERP 系统、OA 系统等还未实现互联互通,民政专项资金使用数据真实性和全面性无法得到保障。而且民政专项资金管理过程中需要人工进行数据的搜集、整合和分析,耗时耗力,业务管理效率偏低。另一方面,单位间也缺乏信息共享。财政、民政、街道等单位间缺乏信息化共享条件,未搭建单位间信息共享平台,彼此信息不对称,管理权限划分也不够明确,管理真空和空白问题共存,也影响了对民政专项资金使用情况的了解。

(四)管理人员综合素质不高

目前我国高素质人才主要流向于大中型城市,且多数人才在就业时也更关注于薪资和职业发展前景,基层单位人才吸引力不足,多数民政工作相关管理人员青黄不接,而且常是一人兼多职,日常工作任务繁重,没有多少精力、时间去深造学习。因而现阶段,不少管理人员对业务、管理、信息化等知识的了解较少,综合能力难以满足现代化民政专项资金管理全员参与、全过程展开的要求。

四、提升民政专项资金使用效果的办法

(一)推进绩效预算,加强民政专项资金绩效评价

编制绩效预算,是控制民政专项资金使用以及提升使用效果的事前管理手段。首先,各单位应树立绩效管理思想,提升对民政专项资金使用效果的重视,从战略层面、领导层面做好资金绩效管理顶层设计,主动推进民政专项资金绩效预算和控制工作的开展。其次,立足于实际,借鉴和参考相似地区成功经验,结合往期管理现状及当期发展需求,明确定位民政专项资金使用项目和分配方向,合理预测各民政项目资金用量,加强对民政项目的评估,基于成本效益原则对各项目资金方案的科学性和可行性进行审查、复核,避免盲目投资出现“花大钱办小事”的现象,也避免资金长期滞留在低效项目中。最后,科学制定单位年度绩效目标,落实绩效管理,加强对资金绩效评价结果的应用。基于绩效预算目标,追踪民政专项资金使用情况,对比其与目标之间的差异,评估资金使用绩效,编制民政专项资金使用绩效报告,管理者基于报告内容,掌握真实的民政专项资金使用效果,并以此为依据,对下期民政专项资金绩效预算决策进行调整、优化,从而持续提升资金使用效益。

(二)落实责任追责制,加强内控管理,内部监督和外部监督有机联动

首先,明确划分各管理主体责任。以各部门工作内容为依据,全面梳理民政专项资金使用各环节管理要求,细化相关职责,并明确具体负责部门、人员,确保出现问题时可以追溯到具体的负责人员,落实管理追责制,以此提升管理效力。同时,设立专门的资金管理部门或岗位,负责制定和实施资金管理政策、流程和制度,并明确责任人员的职责和权限。其次,加强资金管理内部控制。针对内部监督工作的开展,单位可以通过完善内部控制机制来强化内部监督约束力。为此,单位需优化内控组织结构,设立独立的内控部门或小组,配合专业的内审人员,对民政专项资金的申请、发放、核算等展开日常监督,同时对民政对象名单的编制、相关数据、卡、册信息的真实性等展开重点监督,及时反馈存在的问题,确保民政专项资金使用的规范,实现专款专用。民政部门也需加强对资金使用的领导和监督,确保资金使用符合相关政策和法规要求。领导部门应定期进行资金使用情况的审查和评估,及时发现问题并采取相应的纠正措施。最后,全面公开民政专项资金信息,引导外部监督深入参与其中。单位需要进一步深化信息公开机制,应用“互联网+政府”模式,实现开发内容透明化,公开信息集中化,及时将民政资金规划及使用情况全面公布到相应的政务平台,加快门户网站和综合新闻网站、政府服务中心等的交互,便于社会公众、媒体等可以获取真实的信息,发挥监督作用。在这一过程中,单位需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表述民政专项资金使用规划等信息,突出具体支出费用、预算目标、预算绩效等数值,简化外部监督难度,方便外部监督和内部监督合力,充分发挥监督职能作用,强化民政专项资金使用约束力。

(三)推进专项资金管理信息化建设,提高民政专项资金使用透明度

要想实现民政专项资金在“阳光下运行”,还需重视数据信息的公开与共享,倒逼沉淀民政专项资金的盘活,提升管理效率。首先,推进信息系统的建设与改造。结合民政专项资金审核、使用管理等程序,对资金管理系统功能、模块等进行优化完善,推进管理流程线上化、电子化,缩短审批、监督等业务处理时间。并统一OA 系统、ERP 系统等的数据编码口径,实现民政专项资金管理各环节数据的实时共享。同时,应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提高数据搜集、整合效率,进一步发挥信息化管理优势。其次,搭建共享平台,实现单位间信息共享。相关部门还需加强信息沟通,向上申报推进各部门信息的共享,搭建单位间信息共享平台,提升各部门间信息交互效率,为民政专项资金使用管理提供更全面、真实的数据支撑。最后,加强信息安全管理。资金管理信息化建设的安全管理措施至关重要,具体措施包括:第一,建立网络安全防护网。单位可以建立和实施网络安全策略,包括防火墙、入侵检测系统、反病毒软件等,以保护资金管理系统免受网络攻击和恶意软件的威胁。第二,加强身份认证和访问控制。实施严格的身份认证机制,确保只有经过授权的人员能够访问和操作资金管理系统。采用多因素身份验证、访问控制列表等技术手段限制系统的访问权限。第三,数据加密和备份。对敏感数据进行加密处理,确保数据在传输和存储过程中的安全性。并定期进行数据备份,并将备份数据存储在安全的地方,以便在数据丢失或损坏时进行恢复。第四,强化系统监控。建立实时监控机制,对资金管理系统的运行状态、日志记录和异常行为进行监测和分析。及时发现和应对安全事件和风险,防止未授权的访问和数据泄露。

(四)加强基层民政管理队伍建设

一方面,单位应提升民政管理人员数量,完善人才梯次。单位需基于当地民政对象、民政工作量等适当增加管理岗位,严格落实不相容岗位相分离原则。在这一过程中,单位需加大人才招募力度,调整绩效工资,适度增加人员经费补贴,保障人员生活水平和经济待遇,借鉴“大学生村官”模式,完善基层民政人力资源管理模式,丰富管理人才队伍,增加青年人才占比,优化人才梯次。另一方面,做好人才培训。基于现代化民政专项资金管理需求,从专项知识、管理知识、业务知识、信息化知识等多方面展开专题培训,提升管理团队综合实力,能够有序推进资金绩效预算控制、资金信息化管理等工作的实施。在这一过程中,单位需注意避免“大锅饭”问题,即干多干少、干好干坏最终获得的收益一样,容易打击人员工作积极性。因而单位还需完善人才激励机制,将人员履职情况纳入岗位升迁、绩效工资计算等,奖优罚劣,以此来激发人员工作积极性,进一步提升民政专项资金管理工作效率。

(五)建立健全管理制度,落实“专款专用”

完善的管理制度是民政专项资金规范使用的重要保障。首先,建立健全财务管理制度。民政部门需基于部门科室设置、专项资金管理情况等,对预算申报制度、审核审批制度、财产物资清查制度、报销制度、备用金制度、档案管理制度等进行完善,合理设置业务流程细则,管理人员严格按照制度、流程展开业务处理工作,确保民政专项资金管理各环节工作都有章可循。比如针对城乡低保的发放,需先由民政对象提出申请,再通过走访调查、公示等进行资料审查,审查接受后,上传资料确定资金金额,上报给财政部门审批,再进行发放,从而让各环节都规范化。其次,建立健全各类救助管理制度。基于民政专项资金特征,将民政救助标准、救助对象范围等以制度形式进行明确,从而严格落实“专款专用”。最后,加强各类制度执行力。在完善制度细则后,还需加强制度执行力,避免制度流于形式。为此,单位应建立制度执行动态追踪、监督及评价机制,实时分析和评估制度落实情况,评价制度执行效率,及时发现和反馈制度执行问题,督促整改,从而真正实现民政专项资金全流程的制度化管控。

五、结语

综上所述,做好民政工作是当前我国高质量发展下的重要战略布局,如何用有限的民政专项资金,在保证服务质量的同时,服务更多群众,是当下民政部门管理的重点,提升民政专项资金使用效果也是当下民政部门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任务。而面对当前民政专项资金管理现状,相关单位需明确认识到当下资金管理的不足,立足于实际,通过推进绩效预算、加强民政专项资金绩效评价、落实责任追责制、加强内控管理、实施内部监督和外部监督有机联动、推进专项资金管理信息化建设、加强基层民政管理队伍建设、建立健全管理制度等措施,提升单位民政专项资金管理水平,促进民政专项资金使用效率的提升,更好地发挥为公众服务的职能,助力社会经济的高质量发展。

猜你喜欢
民政专项资金资金
带着“民政题”与总书记面对面
冬奥会中的“民政身影”
一周超大单资金净增(减)仓股前20名
一周超大单资金净增(减)仓股前20名
一周超大单资金净增(减)仓股前20名
一周超大单资金净增(减)仓股前20名
救助寻亲,民政做了什么
探索财政专项资金绩效监督新路子
涉农专项资金领域职务犯罪浅析
财政专项资金绩效审计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