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课程思政体系化建设的路径探析

2023-02-11 01:52许雯
中国军转民 2023年11期
关键词:实现路径问题分析课程思政

【摘要】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大历史背景下,以习近平主席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思想为指引,反思高校课程思政建设存在的问题,从概念认知和理论理解、制度构建、课程内容和教育形式创新层面,探寻课程思政体系化建设的有效路径,推动高校教学改革向纵深发展,把思政教育切实融入各专业人才培养工作的所有环节,为新时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输出兼具高超专业水平、强大创新能力、出众政治素养的人才。

【关键词】课程思政∣体系化建设∣问题分析∣实现路径

自2016年以来,习近平主席提出的课程思政理念和教育改革方针得到了广泛实践,所有高等院校都按照相关指示,开展了课程改革和教育教学模式创新,培育了一批既精于专业课、公共课教学,又具备思政教育意识和实践能力的教师队伍,在各专业所有课程中融入了思政教育元素。但从立德树人、三全育人视角审视,随着课程改革的推进,课程思政建设工作欠缺整体规划、不同课程中的思政教育内容缺乏统一协调和系统化设计、教育成果评价机制不完善等问题比较突出,唯有理清这些问题的根源,才能找到全面落实课程思政理念、构建大思政育人体系的路径。

一、课程思政建设存在的问题及成因

(一)评价机制不完善,制度保障体系不健全

制度体系是确保课程思政理念落实的基础,也是推动其体系化建设的必要条件。经过多年实践,大部分高校都根据课程思政建设需要,组建了专门的部门主导各项工作,并且建立了基本的管理制度框架。但在具体职能分工、课程思政教育成果评价方面,相关制度还有待完善。首先,针对不同专业和各门课程开展的教学改革,缺乏对实践成效的评价机制,无法有效引导一线教职工优化思政建设思路和具体措施,也不利于激励创新活动深入开展;其次,在推进课程思政体系化建设过程中,现有制度没有细化高校各行政部门、教职工岗位职责,在具体规划设计、创新措施落实等环节,无法践行三全育人理念。

(二)建设方向不明确,概念理解和理论认知存在误区

课程思政理念的宗旨是要塑造契合新时期各领域需求的创新型高素质人才,推动高校落实立德树人、三全育人要求,把思政教育贯彻到人才培育的各个环节。但在实践中,各院校普遍把课程思政建设等同于课程改革,将教学内容创新和教学目标调整作为主要方向。因此,教师成为课程思政建设的主要执行者,在发掘思政教育素材、探寻渗透路径等方面,缺乏专业化、系统化的理论指导,导致部分教师出现认知和理解误区,未能对学生进行有效的价值观塑造。例如在专业课教学中,部分教师在落实课程思政理念时,直接引用思想政治教育理论,在学生看来比较牵强,很难起到培养家国情怀、塑造价值观的作用。

(三)教育内容不系统,课程思政建设缺乏统一规划协调

课程思政倡导在高校所有课程中发掘和渗透思政教育元素,引导学生建立个人职业理想与国家发展之间的联系,以同步实现个人价值与中华民族复兴为目标,不断完善自己的知识结构、提升道德境界和创新能力。在审视当前高校的课程思政教育内容时,不难发现在不同院系、专业和每一门具体课程中,思政教育内容孤立、重复、片面的问题非常普遍[1]。尤其是在特定专业的各门课程中,由于教学内容相近,教师发掘的思政教育素材、确定的教育方向难免趋同,导致学生接受了重复性的教育。造成这一问题的原因,主要是在学校、院系和专业教研室层面,缺乏对课程思政建设的统一协调规划,导致教育内容不系统且欠缺互补性。

(四)教育形式单一,教职工欠缺沟通合作

思想政治教育致力于塑造大学生的价值观,进而影响其实践创新活动目标和方向,以达到培育职业和政治素养俱佳、具备家国意识的创新型人才。三全育人背景下,课程思政教育应贯穿大学生的文化知识学习与社会实践活动,才能实现人才培养目标。但在目前的课程思政建设实践中,由于各专业教师、就业创业导师、思政教育工作者等教职工欠缺沟通合作,教育形式往往局限于课堂教学,采用的方式主要是教师讲解渗透,导致实践教学和课外活动环节的思政教育不全面、不系统[2]。所以,学生缺乏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平台,影响课程思政的立德树人成效,不利于落实三全育人要求。

二、推进课程思政体系化建设的有效路径

(一)强化顶层设计,完善制度保障体系

鉴于制度体系是高校落实立德树人、三全育人等教育理念的基础,在探寻课程思政体系化建设路径时,应从完善制度保障体系着手,细化职责分工。具体实践中,由党建和课程思政建设主管部门专家主持,组织各院系和专业教职工,分析现行制度体系的不足,进而通过顶层设计加以完善,细化育人主体分工[3]。例如针对课程思政教育成果评价问题,在与一线教职工、教学委员会、人力资源管理等部门沟通协调的基础上,制定相应的评价标准、规范和制度,把思政教育成果评价融入已有的职称评定、绩效考核、评优等制度体系,激励教职工积极开展课程思政教育内容、形式和方法的创新,为不断优化相关规划和具体措施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二)建立交流研讨机制,达成课程思政建设共识

针对当前高校思政教育主体欠缺沟通协调的问题,要在课程思政系统化建设管理机构的主导下,建立各方参与的交流研讨机制,定期组织各专业教研组领军人物、教学主管部门领导和思政教育专家,交流课堂教学、社会实践活动组织等环节开展课程思政教育时遇到的问题,学习最新的政策和文件精神,促使各方就课程思政体系化建设的理论依据、实践目标达成共识。此外,通过研讨活动,进一步推动课程改革和课程思政教育体系的完善,统筹规划各学科、各专业的思政教育内容和形式创新。

(三)完善课程标准,实现思政教育内容系统化

针对当前不同院系、专业和具体课程中思政教育内容缺乏互补性和系统性的问题,借鉴试点专业课程教育资源开发、教学模式改革的成功范例,从完善课程标准着手,促使所有教师积极推动课程内容创新,把专业知识教学、实践能力培养、价值观塑造融为一体。在此基础上,组织各院系和各专业课程教師、思政教育专家,结合所有课程内容特点、国家最新的人才培养要求,遵循思政教育工作的基本规律,明确每一门课程、每一个育人环节的思政教育目标,优化教育内容,确保不同专业的学生接受到系统化的思想政治教育,确立与其专业领域创新方向一致、满足新时期国家建设需求的职业理想,拥有助力民族复兴大业的家国意识。

(四)丰富教育形式,践行三全育人理念

三全育人、立德树人与课程思政理念相辅相成。在推动课程思政体系化建设之路上,必须秉持立德树人宗旨,着眼于落实三全育人理念,丰富已有思政教育形式[4]。首先,借助高校线上教学和宣传平台,实现教育主体之间的联动,实时关注专业课教学、社会实践活动组织、学生管理等工作规划的执行情况,评估思政教育工作成效;其次,激励教师创新课内外教学组织形式,把思政教育融入学生的基础专业理论学习、实践实训、创新创业活动中,引导个体学会运用科学的思想政治理论分析现实问题,培养创造性思维能力,塑造思想意识、政治素养、专业能力均符合时代要求的人才。

三、结束语

体系化建设是高校落实课程思政理念和相关方针政策的发展方向,针对目前理论应用和实践方面存在的问题,从完善保障制度体系、建立研讨机制着手,促使教育主体在认知层面达成共识,在实践上形成合力,推动教育内容和形式创新,在课程思政教育体系的引领下,落实立德树人与三全育人理念。

参考文献

[1]陈万军,赵生学,丁艳.特征、困境、路径:新时代背景下高校课程思政建设论析[J].黑龙江工程学院学报,2023(2):62-67.

[2]李蕉,方霁.高校课程思政体系化建设的路径探析[J].中国大学教学,2022(11):64-71.

[3]朱秋.高校“课程思政”体系化建设的标准[J].教育教学论坛,2020(32):82-84.

[4]邵成.路径依赖理论视域下高校课程思政体系建设研究[J].教师, 2022(3):6-8.

【基金项目:2019年度陕西省教育厅科研计划项目:基于折纸模型的可折展圆筒结构研究,(19JK0690)。】

(作者简介:许雯,硕士研究生,西安思源学院讲师,研究方向为道路与铁道工程)

猜你喜欢
实现路径问题分析课程思政
发挥专业特色 实施“课程思政”
湖南工艺美术职业学院湘绣专业实施课程思政的可行性研究
论红色文化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价值及实现路径
中学历史课堂教学改革的进展及需要解决的问题
浅议人民银行金融稳定职能的实现路径
国际私法法典化的挑战与实现路径
事业单位档案管理存在的问题分析
家校合作问题分析及解决策略研究
我国学术期刊的价值设定与实现路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