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加强党在网络空间意识形态领导权的研究

2023-02-11 01:37王星予邵文婧
中国军转民 2023年11期
关键词:意识形态网络空间

王星予 邵文婧

【摘要】网络时代意识形态传播遭遇网络化生存新境遇,带来了舆论场的历史性变革,新形势下党的意识形态工作面临着立体化、全方位的风险。新时代研究网络空间党的意识形态领导权所面临的挑战,完善网络空间意识形态工作领导体制,健全意识形态工作传播机制以及话语机制,为新时代加强党在网络空间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提供了重要的制度保障,可以有效提升意识形态工作实效。

【关键词】网络空间∣意识形态∣意识形态领导权

与现实领域相比,网络空间的意识形态冲突更加隐蔽而尖锐。意识形态与网络空间接轨,不仅没有被终结,事实上在信息技术推动的网络空间的巨大变革中,网络空间的利益盘根错节,推动了地缘政治向网络空间的延伸,成为了意识形态斗争的重要场所。西方某些发达国家借助自身所占据的技术优势以及长期在文化冷战中所积累的意识形态渗透经验,不断加大其在网络空间中对信息的引导和牵制,使网络新媒体逐渐转变为舆论传播的主渠道,带来了舆论场的历史性变革。

新时代牢牢掌握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就必须重视党在网络空间的意识形态领导权的强化,建立完善网络空间意识形态领导权体制机制,使党牢牢掌握网络空间意识形态领导权。

一、意识形态领导权与网络意识形态领导权

“意识形态”一词的初创者是法国思想家特拉西,特拉西曾在1796至1798年之间,分期宣读了一篇文章——《关于思维能力的备忘录》,在向巴黎法兰西研究院宣读该文时,他首先使用了“意识形态”这个词。他认为意识形态是“观念的科学”,其主要研究对象是认识的起源、界限和人的可靠性程度,并藉此实现拯救并服务于人类的目的。

意识形态领导权被葛兰西在其专著《狱中札记》里首次作为一个完整概念提出,主要是指智识和道德的领导权,即“文化领导权”。意识形态领导权这一概念主要包含以下三方面内容:一是意识形态领导权是意识形态和领导权的有机统一,是一种权力;二是意识形态领导权的实现是凭借特定意识形态的自觉辩护,通过有效的灌输,引起人们心灵深处的共鸣,是获得认可之后实现的;三是意识形态领导权是统治集团控制、引导或规范社会的一种策略,主要通过引导民众自觉认同而实现。这种策略实施的目的是为了维护特定阶级或者集团的根本利益,从而实现统治阶级根本而长久地统治。[1]可见,意识形态领导权的核心要义是促使民众对主流意识形态的自觉认同,而自觉认同表现为认知层面上的认可和接受,情感层面上的支持与维护,实践层面上的追随与践行。

网络意识形态领导权是反映马克思主义在网络空间发挥的意识形态领导作用,具体表现为以下三方面特征:第一,合法性是网络意识形态领导权的核心要素。第二,认同度是网络意识形态领导权的纵向量化指标。第三,广延度是网络意识形态领导权的横向量化指标。在网络空间中,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领导权体现于其在网络领域的领导地位,而领导地位还体现为它的影响范围,即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对网络时代的国家文化主权、网络阵地和信息边疆的掌控力。[2]只有满足了以上三个方面的条件,才能真正获得网络意识形态领导权。

二、网络意识形态领导权建设面临的挑战

网络空间党的意识形态领导权在新时代面临着立体化、全方位的风险。信息技术支撑着网络媒体,网络媒体催生着网络舆情。由此,信息技术、网络传媒、网络舆情相互承载、互为依托、彼此作用,构成网络空间的立体化格局,从不同层面挑战着网络空间党的意识形态领导权。

(一)信息技术对网络意识形态领导权的挑战

21世纪全球竞争的焦点之一就是信息化建设。这种竞争不但是对科学技术的竞争,还是国家文化以及意识形态的竞争。在信息化不断发展的时代,掌握了技术和信息资源库,一定意义上就是掌握、拥有了先机。互联网可以突破民族、国家和疆界等外在因素,使全球网民进行信息和影像的自由交流,互联网信息的自由交流在带来便利的同时,一定程度上也突破了国家和政府对媒体的控制范围。

(二)网络媒体对网络意识形态领导权的挑战

网络论坛、博客等媒体的快速发展在丰富广大人民群众的精神世界和生活方式的同时,也对人们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产生影响,对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的传播和发展带来了挑战。信息时代的独特意义在于文化获得了某种自主性,不再像以往那样紧密地依附于物质生活,而是有了自已相对独立的领域。从长远的角度看,其对主流意识形态影响结果是难以预料的,因此必须深入推进马克思主义理论宣传教育,不断改进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话语的传播与方式,增强其引领力。

(三)网络舆情对网络意识形态领导权的挑战

网络舆情,是指人们通过互联网表达自身对所关心事务的认知、态度和情感,是社情民意的“晴雨表”。网络舆情是人们认知、态度、情感以及行为倾向的统一,是原初表露,当网络舆情产生聚集时一定程度就可以向网络舆论转化。因而,网络舆论是网络舆情的集聚表现,是多数人形成的一致意见。所以,网络舆论是一种较为广泛的民众情绪、心理和认知。如果它被某些集团或势力利用,就会推动网络舆论压力逐渐转变为现实社会压力,从而造成对党的网络意识形态领导权的强劲冲击。

三、网络意识形态领导权体制机制创新对策

新时代网络空间党的意识形态领导权面临着立体化、全方位的风险,就需要我们党在完善意识形态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上做出诸多调整。要从体制机制的层面入手,完善意识形态工作领导体制,健全意识形态工作传播机制,构建意识形态工作话语机制,切实提高新时代网络空间党的意识形态领导的科学化水平。

(一)完善网络意识形态工作领导体制

重视制度设计是掌握网络意识形态领导权的关键。各级党委要从维护意识形态安全的高度出发,在组织机构、经费预算、以及政策保障方面加大资金投入,通过公开意识形态工作的信息,倾听广大人民群众的建议,不断以解决问题为导向,优化和意识形态工作有关的组织和机构,有效应对网络意识形态领域的各种变化。各级党委还要整合部门职能,“守土有责、守土负责、守土尽责”[3],形成治理合力。各级党委还要积极完善网络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担负起抓好网络意识形态工作的主体责任,要带头抓意识形态工作,带头管阵地、把导向、强队伍,切实做到负总责,决不让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旁落。

(二)健全网络意识形态工作传播机制

意识形态传播机制是意识形态运行机制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网络意识形态工作传播机制是由感性化传播机制、符号化传播机制、互动式传播机制所构成的。意识形态的感性化传播是指随着影视煤介和网络信息技术的发展,感性形式逐步成为思想表述的主要手段,意识形态倾向于通过视觉化的方式、可感知的方式、在现场的方式、消费化娱乐化的方式进行传播。大部分网络流行语一经产生,就具有了意识形态属性,成为意识形態的通俗式表达。我们党应综合运用各种传播机制,加强主流意识形态合法性与合理性的宣教,塑造主流意识形态理论权威形象,引导人们自觉认同主流意识形态。

(三)构建网络意识形态工作话语机制

话语机制是传播机制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网络意识形态工作话语机制构建要从构建中国特色话语体系、保障广大人民群众话语权利、搭建话语平台、行使国家话语权力等方面着手,建立健全话语生产机制、话语说服机制和话语评价机制。网络意识形态话语生产机制,主要指网络意识形态话语主体和话语内容之间的相互关系。意识形态话语说服机制,主要指网络意识形态话语主体围绕话语议题,通过引导和介入等方式对主流意识形态合法性和合理性进行宣教和灌输,使话语客体对所宣教的意识形态理论自觉认同和践行的方式。网络意识形态话语评价机制,主要指运用科学的评价方式衡量网络意识形态话语的传播效果和实际影响力的方式。

参考文献

[1]于华.中国共产意识形态领导权研究[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7:19.

[2]杨文华,何翘楚.网络意识形态领导权研究[M].沈阳:东北大学出版社,2017:55-56.

[3]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1卷)[M].北京:外文出版社,2014:156.

【基金项目:本文是辽宁省研究生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基于“问责-支持”范式下的研究生学位论文质量提升和保障体系研究(LNYJG2023140)阶段性成果。】

(作者简介:王星予,中国铁路乌鲁木齐局集团公司党校法学硕士,研究方向为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邵文婧,大连交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研究生,法学硕士,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

猜你喜欢
意识形态网络空间
共建诚实守信网络空间
网络空间并非“乌托邦”
伊格尔顿意识形态理论存在合理性解析
意识形态、文艺、宣传与百姓生活
文化软实力发展与我国意识形态安全
二胎题材电视剧的多维解读
新闻话语分析与意识形态
我国网络空间安全立法之名与实
网络空间安全人才培养探讨
西方涉华纪录片意识形态的建构与展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