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深度融合视域下的高校体育教学改革

2023-02-10 04:14唐天赋舒文杰夏君玫
创新与创业教育 2023年6期
关键词:教材融合体育

唐天赋,舒文杰,夏君玫

媒体深度融合视域下的高校体育教学改革

唐天赋1,舒文杰1,夏君玫2

(1. 中南大学出版社,湖南长沙,410083;2. 中南大学体育教研部,湖南长沙,410083)

当前高校体育教学改革已步入“深水区”,但仍存在着教育观念陈旧、教师思想保守、课程教材建设落后等诸多问题,不能充分适应新时代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的需要。因此,必须准确把握新时代高校体育教学的功能价值和改革目标,让体育回归教育本质;切实加强高校体育教师现代信息技术应用的综合素养,创新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打造高质量的体育课堂;运用媒体深度融合的新理念、新技术、新方法,以建设“思慧型”课程教材为抓手,打造具有新时代中国特色的高校体育课程教材。

高校体育;课程教材建设;媒体深度融合;体育教学改革

媒体深度融合发展创造了新的内容生产传播方式,生成了在线教育、课程出版等新兴的教育业态,颠覆了传统的教育生态。高校体育是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落实立德树人教育根本任务、提升学生综合素质的基础性工程,是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建设教育强国和体育强国的重要工作。2020年,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在《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校体育工作的意见》(简称《工作意见》)中明确提出,要不断深化教学改革,加强体育课程和教材体系建设[1]。然而在我国高校体育教育中,以教师为中心的课堂教学依旧占据主导地位,使用的体育教材也大多是编写体例陈旧、内容同质化严重、不适应新时代学习规律的校本教材。为此,教育部出台了《关于一流本科课程建设的实施意见》(简称《实施意见》)、《全国大中小学教材建设规划(2019—2022 年)》(简称《建设规划》)等一系列政策文件,要创新运用媒体深度融合发展过程中孕育的新理念、新技术、新方法来开发和建设高校的课程教材,以满足互联网时代学习的特性需求。因此,如何运用媒体深度融合的先进成果来提升教育教学质量,帮助学生在体育锻炼中享受乐趣、增强体质、健全人格、锤炼意志[1],是当前高校体育教学改革和课程教材建设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高校体育教学实践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随着我国高校体育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推进,高校体育的教学质量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改善,但仍然存在着教育观念陈旧,课堂教学千课一面;教师思想保守,媒体融合技术的应用素养不高;课程教材建设落后,忽视媒体融合技术应用等问题。

(一) 教育观念陈旧,课堂教学千课一面

目前,在我国高校体育教学实践中,大多数高校把体育课简单地理解为指导学生开展体育锻炼,增强学生体质的课程,忽略了体育育智、育心的独特功能。因此,许多高校公共体育课的课程标准、教学大纲依旧是围绕“增强学生体质健康”这一主要目标来制定设计的。在这种教育观念下,高校体育课的课堂教学有意或无意地忽视了学生运动基础条件的差异,教学组织形式过于单一,几乎千课一面。学生的体育兴趣在体育课堂得不到有效发展,学生差异化、个性化的学习期盼得不到积极回应。同时,为了完成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测试的达标任务,体育课突击提高运动强度的情况时有发生,让许多运动基础条件差的学生对体育课产生了较强的抵触情绪。如此的体育课堂具有极强的功利性,没有真正从为学生树立终身体育理念出发,没有为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服务考虑。可以说,高校体育教育观念的落后,导致了学生体育课的参与度不高,阻碍了学生体育兴趣爱好的养成,严重影响了体育课的育人成效。

(二) 教师思想保守,媒体融合技术的应用素养不高

目前,我国多数高校体育教学仍然以传统的灌输式教学为主,形式比较单一、趣味性不足,学生只能被动地学习体育知识与运动技能。高校体育教师大多是来自运动训练专业和体育教学专业的体育生,自身的成长经历让他们更加认同训练场上的汗水,从而容易不自觉地混淆体育与体育课的本质区别,习惯性地将竞技体育的教学方法延伸到学校体育的教学中,忽略了普通大学生真实的学愿、学能和学情。囿于自身学科背景的局限,很多体育教师对媒体融合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和作用认识不到位,固执地认为体育教学重在言传身教,媒体融合技术对教学效果没有实质性的影响。他们对媒体融合技术的教学应用缺乏互联网教育思维,应用场景仍然停留在传统的课堂教学上,即教授理论知识时运用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没有及时更新理念,去探索翻转课堂、对分课堂、微格教学、慕课、社群学习等这些基于媒体融合技术的互联网教育手段在体育教学中的应用。这不仅影响了高校体育教学质量的提升,还阻碍了高校深化教学改革的步伐。

(三) 课程教材建设落后,忽视媒体融合技术应用

课程教材是组织实施教学的基本依据,是知识传播的重要载体和工具。但是由于高校体育教育观念落后和体育教师思想保守,导致目前高校体育课程教材建设普遍存在以下三方面问题。一是课程教材建设没有准确把握新时代高校体育工作的改革趋势,在目标设置上达不到《实施意见》《建设规划》的建设目标,在内容安排上不符合《工作意见》的总体要求,依旧“重身体、轻思想”,“重体能技能、轻体育文化”,体育综合育人功能没有得到充分发挥[2]。二是课程教材建设一味遵循教条权威和体系的全面性,大多数内容都是生搬硬套,与学校的教学资源不匹配,不能有效指导教学实践,“教、学两层皮”问题严重[3]。三是课程教材建设不重视媒体融合技术的应用,在呈现形式上没有考虑媒体融合的整体性,纸质教材、在线课程、课件讲义等各种教学资源的开发缺少一体化、规范化的设计;在传播形式上没有考虑媒体融合的交互性,大学生获取教学资源仍然是单向、被动的,没有实现“以学生为中心、以学习活动为中心”的转变。

二、基于媒体深度融合的高校体育教学改革路径

根据《工作意见》《实施意见》《建设规划》等一系列政策文件的要求,新时代高校体育教学改革的目标要求、部署安排主要是围绕教师、教法、教材三个方面开展,要求教师更新教育理念,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创新教学方法,加强课程教材建设。媒体深度融合是一次由现代信息技术主导的媒体转型升级,改变了知识内容的生产传播方式,尤其是其以“受众为中心”的传播特点与“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理念不谋而合。近年来媒体深度融合的新理念、新技术、新方法被广泛地应用到教育领域,成为促进教育教学深化改革、加快实现教育现代化、建设教育强国的强大助力。基于此,笔者认为要解决上文所述的我国高校体育教育教学中存在的三个方面的不足,必须准确把握新时代高校体育教学改革目标,积极适应媒体深度融合视域下的教育教学发展趋势,切实推动现代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的深度融合,打造具有新时代中国特色的高校体育课程教材。

(一) 准确把握新时代高校体育功能价值和改革目标

《工作意见》对新时代学校体育工作的总体目标做了明确规定,即“以服务学生全面发展、增强综合素质为目标”,要将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帮助学生在体育锻炼中享受乐趣、增强体质、健全人格、锤炼意志”[4]的四位一体要求落实到体育教育教学中,使学生在知识、能力、行为、健康等方面得到全面提升[5]。因此,基于新时代国家层面对学校体育工作的总体定位及目标导向,高校体育教育就需找准自身价值定位,在高校体育教学改革过程中,在如下方向进行积极尝试与努力:

(1) 要深刻理解体育教育“育体、育智、育心”的功能价值。2020年9月,习近平总书记在教育文化卫生体育领域专家代表座谈会上强调:“体育是提高人民健康水平的重要途径,是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向往、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重要手段。”[6]我们应从习近平总书记的科学论述中,深刻领会体育的功能价值。体育教育重在以体育人、全面育人。这意味着在高校体育中,每个学生都应该在“以体育人”的教育过程中得到全面发展。根据教育部《〈体育与健康〉教学改革指导纲要(试行)》的精神,以体育人包含育体、育智、育心三方面的育人功能。育体即通过体育教育增强人的体质健康水平。育智即通过体育教育提高人的学习专注度和思维活跃度,从而综合提升智力水平。育心是通过体育教育提升人的心理健康水平。我们只有深刻理解三者的内涵,充分发挥三者的功能价值,才能达到以体育人、全面育人的目的。

(2) 要把体育教育和其他学科教育放在同等地位。毛泽东早在《体育之研究》中就曾科学地论述了德育、智育、体育三者的辩证关系——“体者,载知识之车而寓道德之舍也。”“德智皆寄于体,无体是无德智也。”他认为,体育是德育、智育的根基和保障。近年来,构建德智体美劳五育并举的教育体系已成为高校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基本共识。《工作意见》更是开宗明义地指出,学校体育是实现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提升学生综合素质的基础性工程。由此可见,体育教育在教育体系中是不可或缺的,高校一定要把体育教育和其他学科教育放在同等地位,遵循《工作意见》《实施意见》等文件精神,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校体育工作,把学校体育工作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发挥体育教育的重要作用。

(3) 要落实、落细体育教育教学的改革目标。在宏观层面,要明确体育教育教学工作的目的不仅仅是大学生体育兴趣的培养和体育知识技能的传授,更重要的是要使大学生树立健康第一的理念,养成终身体育习惯,从而更好地学习、工作、生活。在微观层面,要实现从“以教师为中心”向“以学生和学习活动为中心”转变。具体而言,一是“以学生全面发展为中心”,牢牢把握“享受乐趣、增强体质、健全人格、锤炼意志”四位一体的要求,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兴趣爱好与运动需求,进一步丰富教学内容、创新教学模式,坚持客观与科学育人。二是“以学生学习效果为中心”,重视学情、学愿、学能,充分运用现代信息技术甄别个体差异,针对学生学习效果及时调整教学内容、优化教学方法,做到因材施教。

(二) 切实加强高校体育教师现代信息技术应用的综合素养

现代信息技术是媒体深度融合发展的驱动力量,也是创新教学方法、打造高质量体育课堂的技术支撑。因此,提升高校体育教师现代信息技术应用的综合素养,对于推进高校体育教学改革及信息化建设来说显得尤为必要。

(1) 要从学校层面建立长效机制,培养体育教师现代信息技术应用的综合素养。首先,高校要积极引导体育教师建立正确的认知,使其充分认识高校体育教学改革的目标和价值定位,意识到现代信息技术在当前高校体育教育教学中的重要作用。在考评制度上,将运用现代信息技术的相关指标纳入相关考评体系,提高体育教师在教学实践中运用现代信息技术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其次,高校要积极重视并鼓励教师在教学上应用现代信息技术;加大人力与资金投入,推进学校教育信息化平台建设,对体育教学资源进行优化、整合及开发;为体育教师在教学实践过程中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创造条件。最后,高校要定期对体育教师开展现代信息技术应用培训,搭建学习交流平台,使其充分了解媒体深度融合发展过程中涌现的新型教育产品和新兴教育业态,如新形态教材、课程出版、知识服务、在线教育等,让高校体育教师掌握媒体深度融合在教育领域的创新应用,从而不断提升高校体育教学的质量和水平。

(2) 要从教学层面鼓励体育教师创新教学方法,坚持“以学生和学习活动为中心”,打造高质量的体育课堂。首先,教师要熟悉媒体深度融合中新的信息技术以及运用到教学中的方法。一是可以运用AR、VR、MR等信息技术制作教学视频,让技术动作的示范更生动、更全面,方便学生课前、课后自主练习,在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动作要领的同时,也能提升课堂教学的实效。二是借助科技手段为教学教研赋能,如运用计算机视觉技术帮助学生纠正动作或辅助教师考核评价,使教师能更科学地评估学生的学习能力;通过在线教育平台的大数据功能,采集分析不同学生的学习动机、学习进度及学习反馈,根据学生个体差异,做到因材施教。其次,教师要创新运用媒体融合理念优化教学模式。一是依托在线教育平台挖掘整合更多优质开放教学资源,尝试将翻转课堂、对分课堂等新教学模式应用于体育教学,提升学生的课堂参与感和学习积极性。二是借助腾讯会议、乐动力、钉钉等 App 开展线上直播教学,组织线上技能挑战赛、体测打卡等[7]。这既能充分满足学生体育学习和身体锻炼的需求,又能进一步延伸课堂教学时空,营造“人人乐学、处处可学、时时能学”的学习氛围。

(三) 打造具有新时代中国特色的高校体育课程教材

课程教材是体现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基本载体,是开展教学活动的重要依据,也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主要抓手和深化教育教学改革的重要保证,其内容和形式决定着教学的质量和效率[8]。在媒体深度融合发展阶段,越来越多的教育工作者尝试将新的媒体融合技术应用在教育教学领域,以“融合创新”理念不断地引领着教学和学习方式的变革。在媒体深度融合技术的赋能下,课程教材不再只是单纯的知识容器,而是拥有了更多教育教学功能的集成应用。因此,基于媒体深度融合技术打造“启智增慧、培根铸魂”的课程教材是目前高校体育课程教材体系建设的当务之急。基于此,中南大学出版社在课程出版这一教育融合出版模式的基础上,提出了以“思慧型”课程教材建设为抓手,打造新时代中国特色高校体育课程教材体系的思路。面向高校体育的“思慧型”课程教材建设应依托一个平台,面向三个维度,遵循两个原则。

(1) 一个平台。“思慧型”课程教材是以专业垂直领域知识为基础、以知识图谱为核心、以高规格人才培养体系为目标、以一体化学习服务平台(“思慧型”课程平台)为手段,构建出的内容鲜活、技术先进、呈现手段多样化的集成应用。

(2) 三个维度。一是价值塑造维度,要紧密围绕体育学科特点,结合《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课程教材指南》《大中小学劳动教育指导纲要(试行)》等文件要求,有机融入重大主题教育内容,提升高校体育课程教材的育人实效。二是知识传授维度,要保证课程教材的深度能够准确体现公共体育课的课程标准,知识内容能覆盖教学大纲所涉及的教学要点,如各个运动项目的基本技战术要领、易犯错误及纠正方法、训练提升方法、竞赛通则等,并注重知识内容呈现的系统性和多样性。三是能力培养维度,要尊重学生的认知规律和个体差异,以学生和学习活动为中心设计课程教材内容和教学活动,并运用媒体融合技术配置丰富的学习资源、学习工具,如针对各个运动项目的技术要点、难点开发spoc(小规模限制性在线课程),教师可通过一体化学习服务平台(“思慧型”课程平台)开展线上线下混合式专题教学,为学生提供精准的教学服务,有效提升学生的专项体育技能,真正做到因材施教。

(3) 两个原则。一是要坚持一体化、规范化开发。“思慧型”课程教材包括纸质教材、融媒体资源和一体化学习服务平台。纸质教材应满足知识记忆、理解等初级认知目标,融媒体资源和一体化学习服务平台应满足个性化学习、高阶思维和应用能力培养的高级教学目标。三个组成部分的功能和内容互相衔接、互为依附,必须系统考虑、一体化开发,以确保各种媒体的教学资源内容规范、形式适宜。二是要确保各种媒体的教学资源持续更新、协同配合。“思慧型”课程教材是“教育内容+教学服务”的集成应用,非常重视师生的教学学习体验,必须根据师生的教学学习需求,及时更新课程资源,优化平台功能,为完整的教学过程和教师的教研教改提供支持服务。

三、结语

媒体深度融合视域下,新兴的媒体融合技术全面融入人们的学习生活,掀起了一场波澜壮阔的学习革命,传统的教育生态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因此,高校体育教学改革和课程教材建设必须立足时代需求,转变教育观念、明确改革目标,让体育回归教育本质;必须提升教师能力、改革教学方法,让体育课堂焕发活力;必须大胆创新运用媒体融合的新理念、新技术、新方法,打造同高校体育教育改革发展要求相适应、同广大学生对优质丰富体育资源的期盼相契合、同构建德智体美劳全面培养的教育体系相匹配的具有新时代中国特色的高校体育课程教材。

[1] 中共中央办公厅 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校体育工作的意见》和《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校美育工作的意见》[EB/OL]. (2020−10−15) [2022−04−05]. https://www.gov.cn/gongbao/content/2020/ content_5554511.htm?ivk_sa=1021577j.

[2] 陈怀蒙, 于鹏. 高校体育课程与思政教育融合的研究[J]. 青少年体育, 2021(4): 34−35.

[3] 徐家林, 闫松. 我国普通高校体育课程教材建设的评判、革新与展望[J]. 河北体育学院学报, 2017, 31(2): 47−52.

[4] 习近平. 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发展道路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N]. 人民日报, 2018−09−11(1).

[5] 于素梅, 许弘. 《〈体育与健康〉教学改革指导纲要(试行)》解读[J]. 首都体育学院学报, 2021, 33(4): 371−377.

[6] 习近平. 习近平在教育文化卫生体育领域专家代表座谈会上的讲话[N]. 人民日报, 2020−09−23(2).

[7] 唐天赋. 金课教材融合出版实践探索[J]. 中国出版, 2021(6): 71.

[8] 唐天赋, 夏君玫. 媒体融合在教材出版领域的创新应用实践——以中南大学《大学体育》“金课”教材课程出版为例[J]. 中国传媒科技, 2020(8): 112−114.

The reform in university physical education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deep media convergence

TANG Tianfu1, SHU Wenjie1, XIA Junmei2

(1.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Press, Changsha 410083, China;2. Department of Physical Education,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Changsha 410083, China)

At present, the reform in university physical education teaching has entered a “more difficult phase”, but there are still many issues such as outdated educational concepts, conservative thoughts of teachers, and backward construction of course textbooks, which cannot fully satisfy the demands of high-quality development of higher education in the new era. Considering this situation, it is necessary to accurately grasp the functional value and reform goals and value positioning of university physical education in the new era, so that physical education returns to the essence of education. To achieve the goal, it is needed to effectively strengthen the comprehensive literacy of university physical education teachers in the application of modern information technology, innovate teaching methods and teaching modes, and create a high-quality physical education classroom. Also, using new concepts, technologies, and methods of deep media convergence, and building “wise thinking” course teaching textbooks can be taken as an effective means to construct university physical education course teaching textbooks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 in the new era.

university physical education; construction of course textbooks; deep media convergence; teaching reform of physical education

2022−03−07;

2023−07−05

2022年湖南省体育局社会科学重点立项课题“教育信息化背景下普通高校公共体育课智慧课堂教学的应用研究”(2022XH032);中南大学教学改革项目“大学体育混合式教学模式的教学评价研究”(2023jy053)

唐天赋,男,湖南宁远人,中南大学出版社副编审,主要研究方向:编辑出版、体育教育,联系邮箱:7149599@qq.com;舒文杰,男,湖北孝感人,中南大学出版社编辑,主要研究方向:编辑出版、图书发行;夏君玫,中南大学体育教研部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体育教育

G807.4

A

1674-893X(2023)06−0148−05

[编辑:何彩章]

猜你喜欢
教材融合体育
教材精读
村企党建联建融合共赢
教材精读
融合菜
从创新出发,与高考数列相遇、融合
教材精读
教材精读
提倡体育100分 也需未雨绸缪
《融合》
2016体育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