呈贡区近三年气候概况分析及气象为农服务提质增效探讨

2023-02-10 04:02郭小波
云南农业 2023年8期
关键词:平均气温降水量气象

吴 芳,郭小波

(1.昆明市呈贡区气象局,云南 昆明 650500;2.昆明市气象局,云南 昆明 650500)

气候条件和气象因子直接关系到农业收成、农民收入,推动气象为农服务高质量发展对国家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意义重大。气温日较差和光照对农作物的产量和质量有着重要影响,水、热条件在时间、空间上结合得越好,越有利于农业生产的发展,气候影响评价对农业生产十分必要。近年来,呈贡区围绕高原特色都市现代农业发展定位,发展菜、花、果等优势特色产业,实施蔬菜无公害生产、鲜切花标准化种植、重塑“呈贡宝珠梨”品牌。有国家级“一村一品”示范村2个,斗南社区2020年被农业农村部评为全国乡村特色亿元村。

呈贡区地处北亚热带低纬高原季风气候区,海拔820~1 775 m,光照充足,冬春季干旱少雨,夏秋季湿润多雨,气候资源得天独厚。根据近三十年气象资料统计,呈贡区年平均气温15.6 ℃,夏季20.1℃,春秋季16.2 ℃,冬季9.7 ℃;大于0 ℃有效积温5 702.2 ℃,大于5 ℃有效积温3 709.9 ℃,大于10 ℃有效积温2 110.3 ℃;年平均降水量818.4 mm,其中夏季468.1 mm,春秋季303.4 mm,冬季46.6 mm,是我国降水资源较为丰富的地区之一;夏季日照时数为391.1 h,冬季日照时数为632.7 h,太阳能资源是全国较丰富的地区之一;全年平均风速为2.5 m/s,夏季风速在1.4~3.2 m/s,春秋季风速在1.3~4.2 m/s,冬季风速在1.8~4.0 m/s;全年平均相对湿度为70%,其中春季59%,夏季78%,秋季77%,冬季67%。辖区面积510.2 km2,常住人口65.06万人,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31万元。

一、2020—2022年气候概况分析

(一)资料和方法

资料来自呈贡国家一般气象站,气候标准值(常年值)采用1981—2010年观测资料。暴雨、低温阴雨、干旱等气候事件评价采用国家及云南省气象局相关业务规定。评价方法使用国家气候中心规定的技术规范评价方法。

(二)气 温

随着呈贡区城市化进程的加速,近三年气温较常年相比,年气温偏高0.2~1.2 ℃。

1.平均气温。2020年平均气温为16.4 ℃,较常年平均值偏高1.2 ℃,逐月平均气温变化上除4月平均气温偏低外,其余各月平均气温较常年同期均偏高;2021年平均气温为16.4 ℃,较常年平均值偏高1.2 ℃,逐月平均气温变化上各月平均气温较常年同期均偏高;2022年平均气温为15.8 ℃,较常年平均值偏高0.2 ℃,逐月平均气温变化上2月、4月、5月、6月平均气温较常年同期偏低,1月、3月、7月、8月、11月和12月平均气温较常年同期偏高, 9月、10月与常年同期相比持平。

2.年极端气温。2020年,年极端最高气温30.8 ℃,年极端最低气温0.3 ℃;2021年,年极端最高气温32.4 ℃,年极端最低气温-3.7 ℃。2022年,年极端最高气温29.7 ℃,年极端最低气温-2.8 ℃。

(三)降 水

随着气候系统的不稳定性增加,呈贡区近三年降水较常年相比,2020年偏多16%,2021年偏多28.4%,2022年偏少18%。进入春季后强对流天气过程频繁,降水的时空分布极不均匀,单点性、局地性强降水天气发生频率较高,频次和强度均多于常年。

1.年降水量变化。2020年降水量927.6 mm,较常年偏多128.1 mm;2021年降水量1 026.7 mm,较常年偏多227.2 mm;2022年降水量670.9 mm,较常年偏少148.8 mm。

2.主汛期降水量变化。主汛期6—8月(夏季)2020年降水量540 mm,较常年同期偏多21%;2021年降水量689 mm,较常年同期偏多54.3%;2022年降水量540 mm,较常年同期偏多21%。

(四)日 照

近三年日照时数均为正常至偏多,光照充足。2020年日照时数2 302.8 h,较历年同期平均值偏多5%;2021年日照时数2 200.5 h, 较历年同期平均值偏多0.2%;2022年日照时数2 231.6 h,较历年同期平均值偏多1.7%。

(五)风

大风天气多出现在春季,夏季主要为雷雨大风,最多风向为西风或西南风。2020年最多风向W,极大风风速21.6 m/s,全年共出现大风13 d;2021年最多风向W,极大风风速18.5 m/s,全年共出现大风6 d;2022年最多风向SW,极大风风速19 m/s,全年共出现大风4 d。

(六)相对湿度

近三年相对湿度为68%~70%。2020年平均相对湿度68%,最小相对湿度10%;2021年平均相对湿度69%,最小相对湿度11%;2022年平均相对湿度70%,最小相对湿度10%。

(七)主要气候事件

1.干旱。呈贡区近三年均出现不同程度气象干旱。2020年入汛前降水偏少,雨季开始前3—6月,干旱日数36 d,其中轻旱日数14 d、中旱日数10 d、重旱日数11 d、特旱日数1 d。2021年春季平均气温较常年同期偏高2 ℃,3月平均气温较常年同期偏高2.6 ℃,5月平均气温较常年同期偏高1.8 ℃,3月全月无降水,出现阶段性冬春气象干旱;2022年末降水稀少,气象干旱凸显,12月平均降水量10.4 mm,较常年同期偏少26%,12月开始出现中重度气象干旱。

2.暴雨洪涝。呈贡区暴雨天气过程均出现在5—10月。主汛期降水量时空分布极不均匀,单点性、突发性强对流发生频率较高,出现单点极端强降水天气的风险大,常伴随雷暴、大风、冰雹等,容易引发山洪地质灾害、城市内涝。2020年出现大雨10 d、暴雨4 d、大暴雨1 d,单日最大降水量114.7 mm;2021年出现大雨11 d、暴雨2 d、大暴雨1 d、单日最大降水量144.8 mm;2022年出现大雨4 d、暴雨0 d、单日最大降水量40.1 mm。2020年7月2月夜间阳宗镇普降暴雨,阳宗镇北斗村委会农作物受灾15 hm2,经济损失41万元。2021年7月6日5:00~10:00,阳宗镇出现大暴雨天气过程,累积降水量为149.3 mm,辖区内各村均出现不同程度的受灾情况,受灾人口480余人,农作物受灾面积62 hm2,农作物绝收面积52 hm2,直接经济损失约104.5万元。

3.低温冷害。近三年冬季均出现寒潮和降雪天气。2020年2月中旬出现阶段性低温,1月25日全区出现降雪天气,高海拔山区有积雪,出现轻度“倒春寒”天气。2021年1月17日出现降雪天气过程,因时间短、量小,未造成严重影响。2022年2月21—22日呈贡出现暴雪,极端最低气温-2.8 ℃,连续多天平均气温维持在10 ℃以下,在2月21—24日出现“倒春寒”天气,2月21—22日降雪天气造成全区受影响果树12.67 hm2、花卉23.2 hm2、露地蔬菜51.2 hm2、被积雪重压倒塌大棚面积38.87 hm2,外出租地农户被积雪重压受损大棚面积67.4 hm2,果树受损面积13.73 hm2、花卉受损面积19.33 hm2、蔬菜受损面积46.47 hm2。主要受灾作物为蚕豆、豌豆、绿叶蔬菜、多肉、鲜切花、樱桃等,此次降雪共造成经济损失157.08万元。

(八)气候评价

对农业生产而言,2020年产量年景属雨量充沛、光热资源较好的中等气候年景;2021年产量年景为丰年年景;2022年产量年景属雨量稍欠、光热资源正常的中等气候年景。2020年平均气温较常年偏高,降水量偏多,日照时数偏多,年内春季初夏旱情接近常年略偏轻,雨季开始期较常年特晚,主汛期降水量偏多,出现8 d的秋季连阴雨天气;2021年气温较常年同期偏高,降水量特多,日照偏多,春季出现阶段性旱情,主汛期降水量偏多,呈现降水时空、地域分布不均的现象,秋季无连阴雨天气;2022年气温较常年偏高,降水量偏少,日照时数偏多,年内春季旱情较常年偏轻,年末旱情偏重,2月下旬出现“倒春寒”,主汛期降水量偏少,秋季无连阴雨天气。

二、气象为农服务提质增效探讨

(一)效能及措施

1.加强气象灾害监测预报预警。建设完善地面观测、高空探测、卫星遥感及雷达探测为一体的综合、立体监测网,强化重大天气过程、重大活动等气象监测预报业务能力,为农业生产发展和乡村振兴提供高质量气象保障服务。

2.完善气象综合防灾减灾体系。推进市、县(市、区)突发事件预警信息发布中心建设,加强部门协作、信息共享,与农业农村、应急管理、生态环境、自然资源等部门协调联动,构建与综合防灾减灾救灾相适应的气象防灾减灾救灾组织体系,强化重点行业领域的气象防灾减灾服务,完善气象灾害应急预案、风险普查和区划、防雷减灾、气象灾害重点防御单位监管等体制机制,提升决策服务、应急管理、防灾减灾救灾中的气象科技支撑能力。建设乡(镇、街道)气象工作站(气象信息服务站),配备村(居)委会气象信息员,推进气象预警信息向乡村延伸,通过手机短信、电子显示屏、气象信息员、气象协理员、气象防灾减灾联系人、微信、微博、主流媒体等向政府相关部门、相关行业、农村、社会公众及时发布气象预警信息,自然村气象预警信息覆盖面达100%。

3.深化气象为农服务。开展三农气象服务专项工作,制作特色作物精细化农业气候区划、设施农业或特色农业气象灾害风险区划,开展农业气象灾害监测评估与影响预报。强化农业特色产业气象服务,开展智慧农业气象服务示范建设。建立涉农专家联盟,开展联合会商、调查,联合制作发布农业气象服务产品。面向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开展订单式、直通式农业气象服务,积极开展农业农村气象灾害风险防范和科普宣传,开展人工增雨、防雹,促进农业生产增收、增加库塘蓄水。建立基层特别是农村气象灾害预警服务规范,开展 “一本账、一张图、一张网、一把尺、一队伍、一平台”气象防灾减灾“六个一”基本能力建设。

(二)对策及建议

一是构建区域协同、上下联动的为农服务体系,推进农业气象适用技术与现代农业生产的融合应用。二是不断提升农业气象监测预报业务现代化能力,结合粮食生产功能区、重要农产品生产保护区和特色农产品优势区发展需求,持续加强农村气象灾害防御和农业气象服务能力建设。三是为特色农业提供气象保障服务,建立霜冻害、高温热害、干旱、涝渍等主要作物气象灾害指标。四是面向涉农部门人员、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小农户等提供农业“种、管、收、销”产业链的农业气象、农技指导、气象科普服务。五是强化直通式服务,推进智慧农业气象服务客户端在基层的更广泛应用。六是提高农村高影响天气精细化预报预警水平,优化完善行政村全覆盖的气象预警信息发布与响应体系。七是推进气象信息员管理平台本地化应用,协调推进气象信息站、气象信息员“多元合一”建设。八是指导乡(镇)建立农村气象灾害防御方案和应急预案,强化农村气象防灾减灾救灾科普宣传。

(三)气象监测服务

气象部门要推进都市现代化农业气象监测站网、指标体系、直通式服务等重点工作,气象观测要素包含风向、风速、气温、湿度、降水、日照、浅层地温、土壤湿度、光合有效辐射、总辐射、日照等多要素,提高低温、干旱、霜冻、“倒春寒”以及渍涝灾害精细化监测预警评估,提高农业气象服务产品的精确性、适用性和指导性。积极开展粮食产量预报、作物生育期观测、物候观测、土壤湿度测定、农业气象灾害风险预警服务等业务,制作发布农业气象旬月报、重要气象信息专报、粮食作物产量预报、春耕春播、秋收秋种气象服务专报、短期气候预测与气候影响评价等产品,积极同农业农村部门会商研判,针对粮食作物、经济作物等制作发布低温霜冻、干旱、病虫害等农业灾害风险预警产品,编印《特色产业气象灾害防御手册》和气象服务手册。

三、结 语

我国是农业大国,气候变化对农业影响最为直接、最为敏感,气候变化对农业的影响取决于气候变暖的程度。在温度增加不大的变暖条件下,其影响是有利有弊的,随着温度的增加,将导致农业生产的不稳定性增加,局部干旱高温危害加重,由于气候变暖后作物发育期提前,使春季霜冻的危害加大。温度是影响农作物生长与发育的主要因素,水分条件制约着农作物的生长,强烈地降温会使农作物遭受冻害,曾经的“靠天吃饭”道出了气象和农业之间的重要关系,现在的“知天而作”体现了气象工作为三农工作及乡村振兴战略发挥着重要作用。发展智慧气象,坚持趋利与避害并举,必须加快构建现代气象为农服务体系,开展更加精细、更具特色、更加智慧的高质量气象为农服务,助力乡村振兴。

猜你喜欢
平均气温降水量气象
气象树
《内蒙古气象》征稿简则
降水量是怎么算出来的
乌兰县近38年气温变化特征分析
黄台桥站多年降水量变化特征分析
大国气象
从全球气候变暖大背景看莱州市30a气温变化
1988—2017年呼和浩特市降水演变特征分析
1981—2010年拐子湖地区气温变化特征及趋势分析
美丽的气象奇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