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式现代化安徽篇章统计监测研究

2023-02-10 02:57
统计科学与实践 2023年10期
关键词:中国式安徽指标体系

□ 周 强

党的十二大擘画了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蓝图。区域现代化是中国式现代化的基础和有机组成部分。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安徽篇章建设,迫切需要建立一套能科学反映现代化安徽实践进展情况的监测体系。本文紧扣中国式现代化科学内涵,对接国际标准、对应国家要求、对照安徽省情,探索构建一套既切合新时代发展要求、又具有安徽特色的现代化评价体系,以期能为政府决策和中国式现代化监测研究工作提供参考。

|全面把握开展监测工作的基本依据

深入学习、全面把握、对标对表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要求、基本特色、战略安排,是开展中国式现代化统计监测工作的首要任务。

(一)从体系框架看

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了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要求,反映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要求是确立体系框架的基本依据。“经济现代化”应突出“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重点监测“新四化”、科技发展等领域现代化进程;“法治现代化”应突出“全过程人民民主制度更加健全”,重点监测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的建设情况;“社会现代化”应突出民生领域发展,重点监测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基础设施建设情况;“文化现代化”应突出“文化软实力显著增强”,重点监测文化强国战略整体推进情况;“人的现代化”应突出“以人民为中心”的思想,重点监测人口经济协调、人口结构优化、人口质量提升、人民生活水平改善等情况;“生态现代化”应突出“广泛形成绿色生产生活方式”,重点监测生态环境改善、美丽中国建设情况。

(二)从监测指标看

党的二十大报告阐释了中国式现代化的五大特征,全面反映中国式现代化的基本特征是指标选取的根本依据。在选择中国式现代化安徽实践统计监测指标时,应突出中国式现代化的基本特征,着重采用人均指标、比例指标、效益指标,着力反映科技强省、制造强省、农业强省、生态强省、人才强省、教育强省、文化强省等“七个强省”建设,以及协调发展、共同富裕等重大战略部署推进情况。例如,衡量“中国式现代化是人口规模巨大的现代化”特征时,监测指标应以常住人口数为基数,选取人均体育场地面积、人均住房面积、人均消费支出、人均可支配收入等指标反映相关领域的现代化水平;选取第三产业增加值占GDP 比重、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规模以上(以下简称规上)工业增加值比重、R&D 经费支出占GDP 比重等比例指标反映经济高质量发展情况。

(三)从监测标准看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总的战略安排是分两步走:从二〇二〇年到二〇三五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从二〇三五年到本世纪中叶把我国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

基于“两步走”战略安排,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中“基本”的内涵可以理解为反映现代化水平的主要指标大体达标,但实现程度不够高、覆盖面不够广。鉴于此,基本现代化单项指标2035 年目标值理论上可设置为达到中等发达国家平均水平,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单项指标2050 年目标值可设置为达到发达国家平均水平。

|科学构建基本现代化统计监测体系

根据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两步走”总体战略安排,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统计监测内容相应分为两个部分进行,本文基于“第一步走”战略,结合安徽实际,研究开展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安徽篇章的统计监测工作。

(一)中国式现代化指标体系的构建原则

开展中国式现代化统计监测,是一项多维度、多指标、综合且复杂的工作,为确保监测工作的科学性、连续性、完整性,应遵循以下基本原则。

1.目标导向原则。突出目标导向,聚焦中国式现代化战略安排,紧扣中国式现代化科学内涵,反映安徽“三地一区”“七个强省”实践要求,科学设置指标体系,力求纵向上能与历史未来发展可比、横向上能与国际国内省内可比,充分发挥统计监测“风向标”“指挥棒”“助推器”的作用。

2.问题导向原则。突出问题导向,科学设置靶向性监测指标,着力反映中国式现代化安徽实践的关键问题、突出问题、前瞻问题,合理提出政策措施,指导和激励各地区各部门各司其职、各负其责,通力合作、同频共振,共同谱写中国式现代化安徽建设新篇章。

3.可操作性原则。在选取指标时,坚持指标可得性、稳定性、代表性、导向性相结合,单个指标代表性要强,指标间含义不交叉、内容不重复、相关性较低,可做到定期监测、分解落实、评价分析,确保监测评价工作高质量开展。

4.结合实际原则。在构建指标体系时,既要注重对接国家、与国家层面的指标体系保持衔接,同时又要注重与安徽发展实际相结合,与安徽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指标相衔接,要监测反映“三地一区”“七个强省”的推进情况,研究建立一套能够体现安徽发展特点的创新特色指标体系。

(二)基本现代化安徽篇章统计监测体系

基于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要求和基本特征,结合安徽省情实际,本文从六大维度、21 个二级指标、52 项三级指标,构建了中国式现代化安徽篇章统计监测指标体系。另外,参照全面小康监测评价先进做法,设1 项评判指标,即人民群众对基本实现现代化建设成果的满意度,作为综合评判的必要补充。监测指标体系详情见表1。

1.经济现代化。经济发展是国家现代化的重要物质基础。“经济现代化”下设6 个二级指标。经济质效:利用人均GDP、第三产业增加值占GDP 比重、全员劳动生产率、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规上工业增加值比重反映;新型工业化:利用工业科技进步贡献率、营业收入利润率、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占GDP 比重反映;信息发展:利用互联网普及率反映;农业发展:利用农业现代化指数反映;城镇化:利用常住人口城镇化率反映;创新发展:利用R&D 经费支出占GDP 比重、每万人发明专利拥有量反映。

2.法治现代化。法治建设是中国式现代化的内在要求。“法治现代化”下设3 个二级指标。基层民主建设:利用基层民主参选率反映;妇女参政情况:利用居民委员会成员中女性比例、村民委员会成员中女性比例反映;社会治理:利用每万人拥有社会组织数、每万人拥有律师数反映。

3.社会现代化。社会发展是中国式现代化的应有之义。“社会现代化”下设3 个二级指标。协调发展:利用地区经济发展差异系数、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比反映;民生保障:利用城镇登记失业率、每千人拥有执业(助理)医师数、基本养老保险参保率、基本医疗保险参保率反映;基础设施:利用铁路网密度、高速公路路网密度反映。

4.文化现代化。文化繁荣是中国式现代化的深厚底蕴。“文化现代化”下设3 个二级指标。文化产业发展:利用文化产业增加值占GDP 比重反映;文化消费:利用人均教育文化娱乐消费支出占比反映;文化基础设施建设:利用人均公共文化财政支出、人均公共图书馆藏量、“三馆一站”覆盖率反映。

5.人的现代化。“人口发展是关系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大事”。“人的现代化”下设4 个二级指标。人口适度:利用经济—人口比值反映;人口结构:利用老年系数、少年儿童系数、总和生育率反映;人口素质:利用平均受教育年限、高等教育毛入学率、城乡居民国民体质合格率、公民具备科学素质的比例反映;人民生活质量:利用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人均消费支出、人均体育场地面积、人均住房面积、人均预期寿命反映。

6.生态现代化。生态文明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部分。“生态现代化”下设2 个二级指标。节能降耗:利用单位GDP 能耗、单位GDP 二氧化碳排放强度反映;生态优美:利用PM2.5 年平均浓度、地表水达到或好于Ⅲ类水体比例、地级市平均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例、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率、农村自来水普及率、农村卫生厕所普及率反映。

(三)基本现代化安徽篇章统计监测方法

1.监测基期。依据“两步走”第一个阶段战略安排,本监测体系以2020 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为监测起点,以2035 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为监测终点,监测、反映2020—2035 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安徽篇章的进展情况。

2.目标设置。2035 年目标值的选取有三个层次:一是按照中等发达国家平均水平设置;二是按照世界发达国家平均水平的80%设置;三是可根据实际设置差异化目标值。由于安徽区域差异较大,各地自然资源禀赋、比较优势、发展基础和发展潜能都不一样,省内区域可以设置差异化评价体系,可考虑按照综合实力分类,如按照中国式现代化六大维度指标体系,利用聚类法将16 个城市划分成若干类,按各地类别分别设置差异化目标值。

3.权重确定。经研究比较,采用德尔菲法作为权数计算方法较为合适。德尔菲法的优势在于能充分利用不同领域专家的经验、学识,得到较为专业、合理的结果。确定权重基本步骤分为四步。第一步:明确研究背景、具体内容、研究目标;第二步:根据指标特点,分别选择相关领域中具有丰富理论水平和实践经验的专家;第三步:将各领域待定权数的指标和相关资料,以及确定权数的规则打包发送给各位专家;第四步:回收结果并计算各指标权数的均值。

4.测算方法。基本现代化安徽篇章发展水平的监测评价,采用综合加权评分法,即通过对单项指标设置权重,计算综合得分,力求科学衡量和反映基本现代化安徽篇章的整体进展。指标体系中,既有正指标,又有逆指标,还有区间指标,故采用标准化方法对指标数据进行处理,具体方法如下:

正指标标准化处理公式为:

其中zi为xi的评价值,xi为实际值,xi1为标准值。

逆指标标准化处理公式为:

其中zi为xi的评价值,xi为实际值,xi1为标准值。

区间指标标准化处理公式为:

其中zi为xi的评价值,xi为实际值,[q1,q2]为指标xi的标准区间值,m1、m2为指标xi的一个允许下、上界限值。

依据权重采用线性加权法计算综合得分,从而得到总体情况。单项指标得分反映单个领域现代化水平;纬度得分反映六大方面现代化推进情况;基本现代化综合得分反映基本实现现代化安徽篇章的整体进程,计算方法如下:

单项指标得分=标准化值×权数;

单个纬度得分=单个纬度内单项指标得分之和;

现代化综合得分=六大方面得分之和。

|监测体系主要创新做法及改进方向

(一)创新做法

基本现代化安徽篇章统计监测指标体系创新主要表现在三方面。一是方法创新。建立了基本现代化的系统分析方法,对现有监测方法进行了拓展和创新,包括:进程分析、结果分析;序时分析、静态分析;定量分析、定性分析;客观实现程度分析、主观满意度调查分析等。二是视角创新。突出目标导向、问题导向、结果导向,从中国式现代化的科学内涵出发,将党的二十大精神实质、新发展理念深度融入指标体系中,系统归纳确立了监测评价的体系框架,尤其是聚焦“中国式现代化是人口规模巨大的现代化”,创新设立“人的现代化”维度,具有理论意义和实践创新。三是应用创新。结合本地实际,立足安徽资源优势,设置了农业现代化水平指数、城乡居民国民体质合格率、经济—人口比值等创新特色指标,初步构建了一套具有安徽特色、操作性较强的基本现代化地区篇统计监测指标体系,为区域现代化监测工作提供了借鉴。

(二)改进方向

一是加大投入,深化研究。收集指标数据,研究发达国家现代化进程,开展现代化实证研究;探索差异化指标体系构建方法,建立省市差异化指标体系,为各地开展中国式现代化监测提供服务。二是加强横向协作,提升监测应用价值。加强同国家统计局的沟通协调,保持框架体系、主要监测指标、测算方法一致;加强同中部地区、长三角各省市的沟通协作,共同推动中国式现代化区域篇的统计监测工作,形成规范的监测研究机制。三是加强协调督导,强化组织保障。为保障监测数据的真实性、及时性和完整性,需及时成立中国式现代化统计监测工作领导小组,按照“依法统计、分级负责”原则,明确相关指标统计口径、统计方法、指标含义、数据来源、提供时间及提供方式等要求,多级联动、同频共振,共同推动中国式现代化统计监测工作高质量开展。

猜你喜欢
中国式安徽指标体系
中国式民主
不要让中国式焦虑,废掉了你的孩子
层次分析法在生态系统健康评价指标体系中的应用
供给侧改革指标体系初探
安徽医改自我完善主动纠错
安徽药采如何“三步走”
安徽 诸多方面走在前列
安徽为什么选择带量采购
中国式失败
测土配方施肥指标体系建立中‘34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