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心触摸语言文字,提升学生核心素养

2023-02-10 11:50万路华袁书美
中小学班主任 2023年2期
关键词:文体意识核心问题人物形象

万路华 袁书美

[摘要] 在教学小说《桥》时,教者抓住小说这一文体的特质,以品读老支书动作、语言、神态的句子和相关情节为“点”,以聚焦老汉的形象为“线”,引领学生在文体触摸中初步了解人物,在语言触摸中深度感受人物,在主题升华中永远铭记人物,以切实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

[关键词] 文体意识;核心问题;拓展情境;人物形象;核心素养

部编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第四单元《桥》是一篇微型小说,讲述了老支书面对爆发的山洪,以沉稳果决的指挥,用党性和人性的光辉筑起了一座不朽的桥梁,让村民脱险,而自己和儿子却光荣献身的故事。如何让学生在文本阅读、人物亲近中得到语言的发展、智慧的启迪和心灵的滋润,让他们的语文核心素养得到提升,笔者进行了一系列有益的尝试。

一、依据语文要素,在文体触摸中初步了解人物

部编版小学语文教材提出了语文要素这一核心概念,把握单元的语文要素,其实就是明确单元的教学定位。而语文要素多与文体有关,不同的文体具有不同的教学价值。为了让学生对《桥》有整体的认知,上课伊始,笔者设计了下列学习任务:单元导读提示我们要读小说,关注情节、环境,感悟人物形象。带着这样的提示,请同学们通读全文,就小说的环境和情节,完成思维导图。通过思维导图的设计,引导学生梳理文中具体的环境描写,感知小说情节的开端、发展、高潮、结局,关注小说的人物、情节、环境三者之间的关系,以达到无痕渗透小说的文体特征的目标。同时,还能培养学生提炼并概括文本的能力,从而更好地把握课文内容。

二、聚焦核心问题,在语言触摸中深度感受人物

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需要核心内容的支撑,更需要核心问题的引发。就阅读教学而言,核心内容就是文本的重点内容,核心问题就是集中指向重点内容的阅读感悟、理解积累、外化表达。如《桥》的教学目标为结合相关情节,感悟老支书的形象。因此,笔者设计的核心问题就是面对突如其来的灾难,老汉是怎么做的,在你心目中,他是一位怎样的老汉?这样的核心问题设计,目标清晰,思维开放。从教的角度看,就是引领学生在语言触摸中梳理故事,还原情境,感受人物形象;从学的角度看,就是学生在主动探究、积极体验与深度思考中,深入理解文本,让老支书光辉的形象伫立于学生心中。

阅读批注以感受形象。日常教学中,教师要有意识地依据学情及教材阅读策略的前后衔接,做好各种阅读方法的有机渗透、补充或强化,以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对于高年级学生来说,阅读批注是行之有效的阅读方法。在初步感知后,笔者引导:他是一位怎样的老汉?默读相应自然段,找出写老汉语言、动作、神态描写的句子,结合相关情节,在文旁空白处写下你的理解。在静心思考、阅读批注中,学生与文本进行着真实、自主的对话,在此过程中感受着老支书的形象。有学生从老汉的话“党员排在后边”,读出他是一个为民着想的老汉。还有的学生从三个感叹号中读出了老汉的从容镇定。这些都是学生沉潜文本的结果。

朗读表达以理解形象。张定远曾指出,语文教学就是让学生读,通过读把语言转化为自己的东西,获得知识,进行积淀,形成语感,内化形象。可见,教者要引导学生在朗读中加深内容的理解、欣赏语言的美妙、促进情感的感悟。比如,在朗读《桥》第8自然段时,学生能抓住关键词“清瘦的脸上”“他不说话”,通过重音等技巧,读出老汉的镇定自若,但“一座山”的形象也不容忽略。笔者相机出示第7自然段,引导学生联系上下文读出自己的理解,悟出人物的形象。其中,学生在重读“党支部书記”“拥戴的老汉”中,认识老汉在人们心中的地位高;学生沉稳、缓慢地读“一座山”,由此悟出了老汉形象的高大;学生通过着重读出“盯着”,从而理解了老汉是人们希望的靠山。由此,老支书光辉的形象自然地呈现了出来。

比较品味加深形象的感染。在学习中有比较,有鉴别,才会有提高。比较品味,就是引导学生对比语言的差异,揣摩、体味不同语言表达的含义,从而加深对文本的理解与感悟。辨字句于毫发之间,才能析义理于精微之处。笔者引导学生比较品味:(1)老汉突然冲上前,从队伍里揪住一个小伙子吼道:“你还算是个党员吗?排到后面去。”老汉凶得像只豹子。(2)老汉吼道:“少废话,快走。”他用力把小伙子推上木桥。

学生发现同样是“吼”,但两个“吼”表达的情感不同,第一个“吼”表示愤怒,是站在党员的角度,是老汉大公无私的表现;而第二个“吼”表示着急,是站在父亲的角度,是父爱的体现。揪和推这两个动作,看似矛盾,却蕴含着深意:生死抉择,当儿子和群众的生命摆在面前时,老汉毫不犹豫地选择了群众。他是一位好干部,也是一位好父亲。老汉舍小家为大家,在对人民群众的大爱中,深藏着一个父亲对儿子的真爱。学生在比较中不仅品味了语言的韵味,而且受到老支书形象的感染,在语言的浸润下情感也得到了升华。

三、拓展文本情境,在主题升华中永远铭记人物

在情境认知理论看来,语文学习的终极目标是要将自己置于知识产生的特定情境中,通过积极参与具体情境中的社会实践来获取语文知识,形成语文实践能力。教师要根据所学文本特点,结合教学目标和学生思维发展的要求,适时拓展合理的文本学习情境,设计富有挑战性的学习任务,从而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让学生在有针对性的实践中得到情感世界的丰富和言语能力的

发展。

对于小说的教学,教师不妨运用文本情境,联系生活,在小说要素处拓展,让学生积极参与言语体验的情境中,加深对小说所要表现主题的理解和把握。《桥》聚焦的是老支书形象的感悟,展现的是共产党员与群众之间的情浓于水。在引导学生通过品读文本,整体把握、感受了老汉“好干部、好父亲”的形象后,笔者创设如下情境:乡亲们得救了,老汉却永远地走了。一年以后,在原有的地方,立起了一座桥——一座坚固的水泥桥。乡亲们给这座桥取了意味深长的名字,以表达他们对老汉的怀念。你们猜一猜,他们给桥取了怎样的名字,为什么?请同学们再读课文,写下自己心中的理解。

由读向写的辐射加上由写向读的还原,让学生再一次触摸文本,设身处地地走进文本,走近老汉。学生在创意表达中,对人物形象有了更为真切的体会。由此,文本内容得到了延伸,主题得到了升华,情感变得更加浓郁,也使老汉的形象永远铭刻在学生心中。在此过程中,言语能力的提升与精神世界的丰富融合一体。

总之,在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要巧妙把握语文要素与文体特点的关联,聚焦核心问题。通过多样化的语文实践活动,引导学生静心触摸语言文字,让学生在主动探究中树立文化自信,提高语言运用水平、思维品质和审美创造能力,提升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

[参考文献]

[1]张定远,程汉杰.小学趣味阅读锦囊[M].北京:中国致公出版社,2002.

[2]李晓红.树立文体意识 选择教学策略[J].华夏教师,2020(07).

[3]杨娟.创设情境促进文本的深度阅读[J].中学语文,2018(33).

猜你喜欢
文体意识核心问题人物形象
如何做好表演中人物形象的塑造
论近年来中国网络剧人物形象创新
辛弃疾田园词中的人物形象
巧用侧面描写,丰富人物形象
浅谈高中数学核心问题的思考
以“核心问题”为引领的课堂教学应做到“五让”
挖掘文本教学价值,搞好语言实践活动设计
“文体意识”的觉醒
国内各大城市新型城镇化建设的对比研究
阅读教学,不妨多点文体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