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PSPL和SD法的昆明同德地铁站点商业休憩空间感知研究

2023-02-10 03:29应钰宁文鹏吴明月太馨婕梁子欣李志英
智能建筑与智慧城市 2023年1期
关键词:购物者商业空间使用者

应钰宁, 文鹏, 吴明月, 太馨婕, 梁子欣, 李志英

(云南大学建筑与规划学院)

1 引言

伴随地下空间开发大潮,地铁站点地下商业空间越来越成为人流焦点。其休憩场所作为重要的公共空间,满足了购物、通勤等多元化的使用功能需要,而不同使用人群也在此过程中产生对休憩场所实体与氛围感知的重叠与差异,从而影响着休憩场所的塑造与使用。国内对于地下商业空间的研究主要集中在讨论开发模式[1]、经营管理模式[2]等方面,缺少对休憩场所的研究,尤其是通过联系空间与心理,结合定量与定性所展开的精细化研究。扬·盖尔所提出的PSPL调研法(Public space & public life Sur‐vey,即“公共空间-公共生活调研法”)能够有效掌握人们在公共空间中的活动和行为特点[3],SD法( Se‐mantic Differential Method,即语义差别法) 是由奥斯顾德提出的对场所使用者心理认识的研究方法[4]。两种方法皆是对公共空间较成熟、普遍的研究方法,但尚未运用到地下商业空间的研究中,且两者的结合运用较少。

本文以昆明同德广场作为研究对象,将PSPL调研法与SD法结合,挖掘休憩空间存在的现状问题,进而提出对应优化策略,希望能够对休憩场所的优化设计有借鉴意义。

2 研究方法

PSPL调研法是针对城市公共空间质量和市民公共生活状况的评估方法,对象是城市公共空间,核心是空间中的人及其活动[3]。公共生活研究主要考虑不同人群的比例构成和具体行为活动;公共空间研究则侧重于受访者对于公共空间的主观感受及联系[5-6]。该方法将受访者的主观认识以及客观数据相结合,适用小尺度范围的深度调研,其要点在于提出判断公共空间质量和公共生活的具体标准。SD法是对受访者心理感受进行定量分析的方法,主要应用于规划、景观、建筑等学科的研究中[4]。该方法通过相反的形容词将受访者的主观认识反映到公共空间中的客观事实上,以此形成评价标准进行分析,但会受到受访者喜好等情感因素影响而造成一定的误差[7-8]。

本文以PSPL调研法为基础,选取地图调查法、访谈法、现场计数法以及实地调查法相结合,以公共空间中的休憩空间为调查对象,掌握休憩场所的总体特征和使用人群的意向感知现状,再结合SD分析法研究受访者对于同德广场的空间感受,对休憩空间的实体空间感知及氛围感知进行调查,解析影响因素,挖掘现状问题。

3 昆明地铁站点地下商业空间休憩场所感知调查

3.1 场所概况

同德广场位于盘龙区北京路、白云路交叉口,东、北侧为居住用地和一城市中心学校,西侧毗邻城市绿化广场,南侧为金源商贸区;周边路网丰富,邻近多条城市干道,地铁2号线直达地下一层,是集金融、商务、居住等功能为一体的城市综合体和购物中心。同德广场日常人流密集,地下商业区域活力充沛且功能混合度高,囊括餐饮、购物、美妆服饰等各类业态,服务范围辐射整个昆明北市区。

3.2 使用者对场所功能的感知

由于不同人群对于地下商业空间休憩场所的感知、使用有所差异,按照使用方式将人群分为购物者、过路者、经营者3类。调研显示,人群在休憩场所中的活动类型大致分为购物、餐饮、休憩、游玩和交流,并由于人群类型的不同显示差异。购物者和经营者行为以休憩行为为主,而餐饮行为在购物者和过路者中占有较大比例(见图1)。

图1 不同街道人群活动比例(资料来源:作者自绘)

本文将休憩场所的功能划分为购物、休憩和经营,以分析休憩场所与人们对功能感知之间的影响因素。经对比发现,三类使用人群对休憩场所的休憩和购物条件评价较一致,持较满意态度总人数达到70%和63.34%,但有44%对经营条件持一般态度,其中经营者占75.33%。由此可见,同德广场休憩场所的不同条件面对不同使用人群活动需求的满足存在差异。

3.3 使用者对空间意象的感知

为了了解不同人群对其感知之间存在差异性的原因,需要分析休憩场所的街道家具、便民设施等不同要素对于不同人群的影响。通过问卷让受访者选取休憩空间中印象最为深刻的要素,将其归类分析。结果显示,三类人群均对休憩空间所属店面的印象最为深刻(见图2)。通过对三类人群的问卷分类统计,发现不同人群对于其他要素也有不同程度的感知。例如,购物者的主要目的是购物,除店面附属休憩空间外,对于休憩空间旁的流动摊位感知相较于其他两类更深,而过路者则显示出对街道家具的更高关注。

图2 三类人群对于不同休憩空间的意象比例(资料来源:作者自绘)

3.4 使用者对空间环境的感知

采用SD法选取具有代表性的反义形容词对同德广场地下商业空间的休憩场所进行环境感知分析,赋以-5至5的分值,并结合初步访谈结果,选取休憩场所三维空间指标(休憩场所的数量、连续性、高度、大小、开敞程度5个指标)和休憩场所氛围指标(休憩场所的吸引力、绿化覆盖率、主题特色、氛围感、功能多样性、安稳程度、丰富程度9个指标),以合理说明同德广场地下商业空间休憩场所的环境氛围。

3.4.1 对空间形态的感知

购物者和过路者均评价同德地下休憩空间不起眼、数量少、面积小、分散、高度适中且开敞,但部分经营者持相反意见。对其分别进行访谈得出导致三类人群产生感知差异的具体要素为:同德地下商业空间有两处较大的休憩空间集中分布在快餐饮品区及酒吧区,形成了就餐和经营人群的聚集,就餐空间一定程度上等同于休憩空间,扩大了休憩空间的范围和面积,也导致该空间有一定的整体性,对购物者和过路者来说就缺乏了公共休憩空间(见图3)。

图3 地下休憩空间的实体三维空间形态感知曲线(资料来源:作者自绘)

3.4.2 对环境气氛的感知

购物者和过路者对休憩空间的感知程度高于经营者,均认为休憩空间烦躁、功能单一、氛围单调、绿化少、不统一且没有吸引力。但购物者和经营者对于主题特色持有较高的评价,而过路者则倾向认为其并不突出。经访谈调研,这是由于购物者和经营者在休憩空间的活动时长和活动频率高于过路者,即对于休憩场所的使用程度会影响使用者对空间主题特色的感知(见图4)。

图4 地下休憩空间的环境与气氛感知曲线(资料来源:作者自绘)

4 调查结果分析

同德广场人群活动类型以购物和餐饮为主,不同类型的使用人群对商业空间休憩场所的整体认知在一个基本态势上,存在以下问题。

1)休憩空间缺乏

人群对休憩空间数量的评价分布趋于数量少,面积小,不起眼,布置分散。结合实地调研,同德地下商业空间两处集中休憩空间分布在快餐饮品区及酒吧区,只有个别休憩座椅作为公共使用,导致人们在购物过程中缺乏公共休憩场所,无法满足多样化的使用需求。

2)休憩空间类型单一,利用率低

商业综合体公共休息空间根据消费者的使用性质可划分为两类:必要性休息空间和选择性休息空间[7]。必要性休息空间一般只考虑设施的排布,忽略消费者的心理体验及与环境的衔接;而选择性休息空间则需同时考虑消费者的心理需求并结合环境设计。实地调研和问卷调查表明,同德广场休憩空间以必要性休息空间为主,并与餐饮商业结合布置,缺乏选择性休息空间,约94.66%的人认为休憩空间功能单一,评分在-2分及以下。

3)景观设计过于单一

同德广场景观小品设计整体缺乏新意与设计感,同质化严重,主题特色不突出,以简单摆放及结合餐饮布置为主,生硬、无趣,不能给消费者带来良好的视觉感受和鲜明的记忆点,并没有形成良好的空间互动氛围,问卷数据表明,近九成的消费者表明休憩空间无吸引力且仅有9.33%对标志物留下深刻印象。

5 优化策略

休憩空间是地下商业区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具有满足休息需求的社会属性,还具有服务周边的商业属性,为地下商业区内的各类使用者提供休闲、娱乐、社交的空间场所,同时带来经济效益[9]。本文对同德广场地下商业休憩场所提出以下优化策略。

1)基于商业业态塑造多功能休憩空间

不同的业态对应的休憩场所需求不同,基于业态需求对于休憩空间进行布置可有效满足商场内不同出行目的的人群,提高人群体验感与满足感。

可将休憩空间具体分为购物型、餐饮型、娱乐型休憩空间,不同类型的休憩空间因功能目的不同而外显特征差异。餐饮型休憩空间可配备大量小体量座椅供顾客暂时停留,促使消费者快速就餐以满足经济效益[10];购物型休憩空间对休憩休闲需求较大,适合营造舒适安静氛围或与其他功能相结合成为独立的新功能空间,如与艺术展陈和情境化设计相结合;娱乐型休憩空间以短暂等待需求为主,以点状分散在商业空间中。

2)根据人群需求设计休憩空间数量与布局

首先应对商场总人流量进行预估统计,预测所需的休憩空间数量,同时考虑不同业态需求。应当在不同业态区域合理分配休憩空间,并在总体布局上采用点、线、面多种形态,对休憩空间进行均匀布置、结合人流布置、结合业态布置、结合店铺位置布置等多种方式综合布置,如优先在人流量大、休憩空间需求较多的区域设置休憩场所,在考虑商业空间的前提下在街道上每隔一段距离(如10m~15m)以点的形式布置一个休憩空间,或在对休憩空间需求较大的业态附近布置集中休憩空间。

3)基于人群感知塑造休憩空间景观氛围

休憩空间的良好景观氛围可以让使用者在进行休闲娱乐等活动时得到直观的心理满足。根据问卷调研发现,绿化少、过于开敞的休憩空间常使人烦躁,可对部分休憩空间进行适当围合或半围合处理,对使用者的部分身体进行遮挡,提供一定的私密性,又不阻挡视线与外界交流,满足视听交流的需求[11],有利于加强使用者的安全感与认同感。在空间塑造的基础上,绿化植物与景观小品是营造氛围的重要附加成分,植物选择以具有较强吸收二氧化碳能力的为主,如吊兰、天门冬等,营造富有生命力的景观氛围[12];景观小品需与商场主题或附近业态特点相吻合,打造独具特色的景观小品体系,可采用情景化设计,将休憩空间打造成高品质的微型场景,为使用者带来良好的感官效果。

6 结论与建议

根据同德地下商业休憩空间部分存在功能单一、空间缺乏、辨识度低等问题,结合三类人群对于休憩空间感知因素,以提高感知为主题对休憩空间布局及设计提出优化策略,得出以下结论。

①对于休憩场所的优化策略研究,需充分了解休憩空间中存在的核心问题,并对现场进行充分调研,了解大众需求,明确改进目的。

②对于休憩空间设计层面策略的制定,既要考虑整体的协调性,充分结合商场主题,也应考虑局部的独特性,满足不同人群的需求。

③休憩空间的优化与改造要坚持“以人为本”,结合实际分析不同人群对于休憩空间的感知及多样化需求,实施科学合理的优化策略,并与昆明地下空间发展相契合,为城市公共空间的提升做出贡献。

猜你喜欢
购物者商业空间使用者
气氛营造下的商业空间与展示策略有机结合——商业展示空间设计专辑
商业空间装饰装修设计方法及相关问题分析
当代艺术观下的商业空间体验设计探析
超市布局让人变胖
一线城市电商增长瓶颈
新型拼插休闲椅,让人与人的距离更近
抓拍神器
基于光环境下的新商业空间光氛围研究——概念书店照明设计
他汀或增肌肉骨骼不良反应
梦乡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