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豆高产种植技术探讨

2023-02-10 14:37:50陈世武
南方农机 2023年2期
关键词:农作物养分大豆

陈世武

(广东省罗定市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督检测站,广东 云浮 527200)

大豆的产量与栽培技术息息相关,产量还会受温度、气候、病虫害等因素的影响,要想保障农户的经济效益与大豆质量,就需采取科学的栽培技术,并根据大豆植株的实际生长需要来实施相应的管理措施[1]。因此,要实现大豆高产,就要对影响大豆种植的相关因素进行全面分析。

1 大豆种植现状

大豆种植在我国分布较为广泛,种植历史悠久,是我国多省份(包括黑龙江、内蒙古、安徽、四川、河南)的主要经济作物。大豆中含有丰富的蛋白质和营养物质,是非常理想的高质量食物。国家统计局的数据显示,由于粮食作物的生长规律,大豆和玉米是公认的高产作物,综合近10年的数据,相比较之下,2012—2016年,我国大豆产量基本维持在1 200万t~1 300万t;2013—2015年,大豆的种植面积、产量都有一定程度的下降;随着技术的创新,2016年以后,我国的大豆产量突破了1 500万t,可以看出2016—2020年,我国大豆年产量比较稳定;2020年以来,受种植效益和农业结构调整等因素的影响,由于农户对于玉米的种植积极性较高,叠加2020年玉米价格优势明显的影响,我国大豆供给市场有所上涨,产量由2019年的1 809.14万t,提高到了2020年的1 960.18万t。虽然种植面积及其产量均有所下降,但2021年全国大豆种植面积为1.26亿亩,产量为1 640万t,还是比较稳定的。

2 种植问题

2.1 栽培前期准备不规范

在大豆播种前,需进行翻土施肥等工作,若不进行深翻,原来的秸秆不埋入地下,土壤分层不够实细,秸秆埋藏不深,就不能成为肥料[2]。若土壤肥力不足,则整体较为松散,渗透率不足,土壤的涵水能力较差,会直接影响到农作物的正常生长。

2.2 缺乏科学施肥观念

很多种植户都知道在种植前施肥、翻地、浇水,向大豆种植质量好的农户学习相关种植技巧,如何施肥,选何种肥料和籽种,自己也买相同的籽种和肥料去种植[3]。但是,由于每块土壤的特点不同,分层和养分也有较大差别,在种植前需因地制宜进行选择。若想增加产量,需要增加氮肥和磷肥的施用量,但不同的地块施用的肥料也不同。很多农户未意识到这点,没有科学施肥概念,并未因地制宜地开展施肥工作。

2.3 机械种植作业短板

随着现代农机技术的发展,大豆逐步采用免耕法种植,使用农机种植、收割,为农民省去了大量的劳动时间,减轻了劳动强度。但由于农业收割机属于重型机器,故机轮碾压过的土地,都会形成一道很深的沟壑,这样会加速土壤板结。另外,部分播种机因其自身设计或地形因素的影响,播种机撒种不均匀,播种会出现过密、过稀疏的情况[4]。这样不仅浪费时间和人力成本,对种植者来说更是一种损失,有的田块种苗过于稀疏,严重影响了种植者的经济效益。

2.4 不能适时播种

大豆分为春季大豆和夏季大豆两茬,部分农户不了解大豆的种植时间,在广东地区,不少村民仅知道夏季大豆在5月份种植,不清楚降水对农作物的影响,尤其是夏季大豆需降水后才能开始播种。若是当地出现降水持续的情况,就需要适当推迟种植时间。

3 大豆的高产栽培技术

3.1 选种

品种对大豆的产量和品质影响较大,故需根据当地的气候条件来选择适宜的品种,如黄大豆生育期较长,抗寒能力强,适宜于北方种植;而青大豆的成熟期相对较短,适合种植在温度较高的南方地区。因此,种植前要选择高产、抗虫、抗逆性强、生育期适宜的优质品种,且一个品种不可在同一区域长期种植[5]。在选择好品种后,要处理好种子,选择天气较好时,对大豆种子进行晾晒处理,干燥后收集、消毒、杀菌,然后进行种子的拌种和发芽工作。

3.2 土地的选择和整理

要实现大豆的高产,需重视土壤整理环节,根据大豆的习性与生长需要选择合适的种植区,使土壤肥度与松散度能够满足大豆生长需要。我国地域辽阔,种植大豆尽量选择土层较为深厚的沙壤土,便于大豆在生长过程中更好地吸收养分。同时,注意不能在同一片土地上连续种植大豆,要与其他农作物轮作,实现生产效益最大化。通过改善土壤层的水分、养分,促进表层的有机物质溶解,提高土层的养分利用率[6]。种植过程中,要重视土层的平翻,促进土地熟化,从而使土壤中的养分能够被大豆的根系更好地消化和吸收。特别要注意的是,在平翻土壤时,松土尽量要深一些,以便把病虫和杂草等深埋在土壤中,尽量降低土壤中的有害成分。将土壤化垄,目的是强化土壤层次,增强其抗旱和抗涝能力。土壤要定期做好耙茬工作,对土层进行浅翻,借助机械化的力量,实现深松目的。一般来说,垄底深度是15 cm;垄沟深度在30 cm~35 cm之间,可适当深度耙茬[7]。

3.3 合理播撒

各地的气候差异不同,大豆的种植要选择适宜的播种期。一般是春季(4—5月)开始第一茬大豆的种植,避免种子过早播下受到害虫啃咬;同时也要避免过晚播种,夏季土壤的温差较大,蒸腾作用大,土壤温湿度失衡,不利于大豆的生长。此外,重作大豆的病虫害率高,养分含量低,易引起病株和死亡。

3.4 合理控制种植密度

农作物种植相对密度对产量有重要影响。首先,要根据大豆种类的植株高度、分枝多少、叶片尺寸等,确定大豆的相对种植密度。若植株又高又大,分枝较多,则田垄的种植密度需要稀疏一些;若植株矮小,分枝少,则种植密度可相对密实一些。其次,结合大豆生长的实际需求与以往种植经验来合理把控大豆密植间距。故应适当降低种植密度,确保肥地多种植,根据土地特点,选择相应的大豆品种、合适的种植密度进行种植,可选择三点播种、三垄播种、大垄窄垄播种等方式。

一般来说,对于气温较高、光照强度较大的地区,应适当加大种植密度,株行控制在30 cm×50 cm为宜。而对于寒冷地区,株行控制在40 cm×59 cm为宜。在播种时,深度控制在4 cm左右,另外还需在穴口放2粒种子,方便以后进行补栽。

3.5 病虫害防治

针对菌核病、褐斑病、根腐病等常见病害,可用40%多菌灵胶悬剂,每亩100 g,稀释成1 000倍喷雾进行治理。另外,甲基托布津、多菌可湿性粉剂、溴氰菊酯乳油等药物也能起到良好的防治效果。针对蚜虫及食心虫等常见虫害,可用20%虫霉水乳剂100倍液,溴氰菊酯乳油对食心虫也能够起到较好的防治效果。大豆生长过程中,农户需密切关注其生长情况,一旦发现病虫害应立即采取相应的治疗手段[8]。另外,在运用化学措施进行病虫害防治时,需要控制用量,避免因用药过量而影响土壤环境,尽可能采用物理防治及生物防治方式,以此来保障大豆的生产品质。

3.6 追肥技巧

肥料是植物生长过程中所必需的养分。在大豆种植过程中,应进行两次追施。第一次是在幼芽时期,也就是发芽后一个月左右,这时大豆的根系还没有完全固化,根瘤的固氮作用较弱,无法吸收土壤中的氮元素,所需要的氮元素较多,故要抓紧时间在初春的时候进行施肥。第二次是在开花和结荚时期,适当施肥对大豆开花、结荚、提高产量具有重要作用,一般来说,大豆每亩地施2 kg~5 kg的尿素,再加入微生物菌种、营养素、化肥等,这些物质可以补充大豆的其他营养成分,增加大豆的产量。

3.7 田间管理

田间管理工作的开展效率将直接影响大豆植株的生长情况,并间接地决定了大豆的产量与经济效益,所以在大豆生长期间开展田间管理工作是非常重要的。一般情况下,大豆种植一个月后就会进入到快速生长期,而在这一阶段就要开始田间杂草的清除工作,保障大豆能够在生长关键期吸收到足够的水分和养分,为土壤养分能够满足大豆生长所需提供保障。例如,应用精禾草克乳油、精喹禾灵、高效盖草等化学试剂,搭配有机硅助剂进行杂草的防治与清除工作。需要特别注意的是,在降雨量较大的季节里,农户必须采取相应的排水措施,避免出现断垄问题。

4 大豆高产技术发展趋势

4.1 秸秆还田

大豆秸秆还田是较好的土地保护途径,也是近年来农业部门提倡的一种做法,据测算,秸秆还田技术能够实现5%~10%的增产。秸秆还田技术能够提高豆秆的利用率,提高土层微量元素的含量,改善土层结构,提高土地肥力,增强微生物的活力及农作物根系发育能力,改善农田质量;而焚烧秸秆带来的大气污染较大,不利于环境保护。利用秸秆覆盖,能够减少秋冬季节田里的水分流失,提高土壤持水量,达到保水的目的,减少土壤水分流失。

4.2 包衣技术

采用包衣技术,能有效降低病虫害的侵袭,提高大豆的产量。大豆在生长过程中常受到病虫害的干扰,会影响到植株地下茎的生长情况,从而影响到大豆对养分的吸收,严重时甚至会造成植株死亡。因此,可采用包衣技术来提高大豆种的抗病性,根据当地土壤中常见的害虫及真菌,选择对应的防治农药,用少量的钙镁磷等肥料进行拌种增强大豆的抗病性,同时还要将包衣厚度控制在合理范围内,避免因包衣过厚而影响籽粒出芽[9]。另外,在播种过程中,还需控制每个种坑中的籽粒投放数量,一般来说,每个种坑投放3颗籽粒比较合理。因为单棵大豆植株对于土壤养分的需要较低,无需进行间苗工作。而在大豆播种环节,可以运用现代化农业生产机械设备来提升籽粒播种效率,保障籽粒培植效率,使大豆栽种工作有效开展。

4.3 交替轮作

交替轮作指的是一轮的大豆完成采收之后,在该田区耕种别的农作物。如果将豆类植物放在同一土壤进行轮作,那么土壤的养分也会下降,并会影响到豆类的正常生长,最终导致产量下降。在收割完一茬大豆后,需选择其他的农作物进行耕种,例如玉米或土豆等[10]。这些农作物能够在栽种的过程中消耗大豆种植所留下的根瘤菌,也会大幅提升下一茬大豆的质量与产量。该轮作方式会在交替种植的过程中形成区域划分,加上这几种农作物成熟时期较为接近,能够同时完成农作物的采收工作,并开展下一期的播种,这样土壤利用率、农作物的产量与质量都会得到有力保障[11]。

5 结论

综上所述,大豆的生产不仅影响着农户的经济收益,更影响着社会市场中的大豆供应及社会稳定。近年来,随着我国大豆种植效率的不断提高,已经能够满足人们生活的实际需要。大豆作为我国重要的经济作物,与其他作物不同,大豆种植适合深耕方式,要提高大豆种植的产量,应合理选择土地、正确播种、除草、防治病虫害等,强化大豆种植田间管理,增加经济效益。

猜你喜欢
农作物养分大豆
土壤污染与农作物
军事文摘(2024年6期)2024-02-29 10:01:50
注意防治大豆点蜂缘蝽
今日农业(2022年16期)2022-11-09 23:18:44
高温干旱持续 农作物亟须“防护伞”
今日农业(2022年16期)2022-11-09 23:18:44
俄发现保护农作物新方法
今日农业(2022年15期)2022-09-20 06:54:16
夏季农作物如何防热害
今日农业(2022年13期)2022-09-15 01:19:08
从大豆种植面积增长看我国粮食安全
巴西大豆播种顺利
今日农业(2021年20期)2021-11-26 01:23:56
大豆的营养成分及其保健作用
今日农业(2021年14期)2021-10-14 08:35:34
苹果最佳养分管理技术
落叶果树(2021年6期)2021-02-12 01:28:54
养分
文苑(2020年12期)2020-04-13 00:54: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