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红玲,陈 浩
(郑州市生态环境局巩义分局,河南 巩义 451200)
有研究表明,城市污染物浓度变化受气象条件的影响显著,在稳定的气象条件下污染物浓度是风速较高条件下的数十到数百倍,尤其在冬季,空气质量指数(AQI)与相对湿度呈显著的正相关,与降水量、气温、风速呈显著的负相关。另外,从贡献程度来看,不同城市颗粒物来源复杂且贡献占比差异明显,主要为工业源、移动源、道路及工地扬尘、燃煤源等,O3浓度高低与气象条件有密切联系,其中降水明显减少和温度偏高是导致浓度升高的重要因素。
巩义市地处丘陵,北依邙岭南靠嵩山,属温带季风气候,建成区常年主导风向为强西南风与东风、东北风;产业以煤炭、电力、钢铁、电解铝、铝材、耐材类型为主,大气污染物排放量高;市区分为新、老两个城区,老城区多老建筑,燃煤替代率尚未完全达到100%;新城区周边多建筑/拆迁/市政等工地,工地面积庞大,分布密集。受以上多种因素影响,当地各项大气污染物浓度持续偏高,污染物“易集聚、难扩散”,环境攻坚任务艰巨。
文章利用2018-2020 年巩义市气象(降雨量、风速、气温)、空气六参、工业企业排放量等观测资料和排放数据,进行特征性变化分析,以期为巩义市环境大气治理提供初步理论依据。
环境空气质量观测数据来源于巩义市环境空气质量自动监测站2018-2020 年空气质量指数(AQI)、可吸入颗粒物(PM10)、细颗粒物(PM2.5)、二氧化硫(SO2)、二氧化氮(NO2)、一氧化碳(CO)及臭氧(O3)的逐日数据。并根据《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2012)针对环境空气污染物质量浓度数据有效性和数据连续性的要求,对所得空气质量浓度数据进行筛选。
企业排放数据来源于巩义市工业企业在线排放数据发布平台,包含目前已纳入国家监控网络涉气企业38 家,数据仅为有组织排放,其他无组织排放情况因无实时数据,无法统计。
气象数据来自中国气象数据网中气象数据资料。数据内容包括时间、站点编号、风速、风向、降水量、气温等。文章所用数据是2019-2020 年的巩义市各气象站点的风速、风向、降水量、气温数据,经算数平均得到的月均值。
该数据资料中风向按照16 方位,通过对风向及风速统计分析,得到全年风频、风速玫瑰图。
受伊洛河谷影响,巩义市存在一个东北到西南的自然风道,迫使从偏西方向来的气流,都转成西南风,从偏东来的气流都形成东或东北风,全年最多为西南风(频率17%),其次为东风(频率13%);风速方面南风、南西风风速较强(年平均风速超2.8 m/s),西风多且弱,少西北风和北风。
从2019-2020 年巩义市平气象数据对比分析可以看出,巩义市全年降水较为集中的月份为7~9 月,2019 年降雨量较多,雨季延迟1 个月,使10 月份空气质量持续改善,PM2.5连续4 个月达到空气质量二级标准。由于雨量增多、雨季延迟,大气中颗粒物得到有效的沉降,在11 月、12 月中,遇不利的气象条件,污染峰值降低,为年度指标的完成做出了巨大贡献。
降雨量:巩义市降雨较为集中的月份为6~10 月份。2020 年5 月、7 月、8 月降雨量较2019 年有所增多,其余时段降雨量偏少,不做统计。从PM10数据变化显示,说明降雨量增加对颗粒物沉降作用显著。
平均风速:2020 年上半年,扩散条件较2019 年整体偏差,但排放量的减少使空气质量有所改善;10~12 月平均风速较2019 年有所减小。从PM2.5数据显示,不利的扩散条件是造成PM2.5不降反升的主要原因之一。
气温:1~5 月、8~12 月气温相差不大,2020 年6~7 月相对较低,月均温度较2019 年相差在2 ℃左右,优良天累计情况来看,O3的生成与温度的相关性较大,说明温度的降低,对争得优良天有较大影响。
巩义市是重工业城市,企业基础庞大,有像大唐巩义电力、中孚电力等省级电力企业,又有像昌泰不锈钢、永通特钢等钢铁企业,导致巩义市污染本底值大,环境承载能力减弱。所以工业企业减排也是空气质量指数降低的重要途径。以2020 年统计数据为例进行分析:从工业企业月度排放量变化趋势来看,进入秋冬季后,通过重污染天气应急管控措施,排放量下降明显。尤其是12 月份,气象条件极为不利时启动红色预警管控,排放量与2 月份趋于持平,从排放量下降幅度来看,减排效果明显。
在排除了特殊气象条件和传输等影响因素的条件下,在2020-2022 年疫情管控措施使大气污染物排放减少,空气质量显著提高。为了反应正常生产状态下巩义市各项污染因子浓度变化趋势,选择了2018-2019年与2019-2020年空气质量六参数据进行比较分析。
(1)PM10变化分析。分析归结2018-2019 年与2019-2020 年PM10的变化趋势,PM10在1~4 月浓度值偏高,易出现全年峰值。6~8 月PM10浓度处在平稳状态,年度差异不明显,从9 月开始又有多个峰值出现。
(2)PM2.5变化分析。分析总结2018-2019 年与2019-2020 年PM2.5的变化趋势,峰值基本集中在1~3 月和11~12 月这段时间,即秋冬季为全年细颗粒物重点防控时段。2020 年受疫情影响在2~3 月浓度整体下降,但在11~12 月浓度出现严重反弹,同比升高了30%。
(3)SO2变化分析。对比2018 年SO2月累计浓度变化趋势,2019 年同比均有所改善,且改善幅度明显,其中10 月同比改善69.23%,为全年改善幅度最高的月份,相对较差的为1 月份,改善幅度仅为5.00%。对比同期SO2日浓度变化趋势来看,2020年同比改善明显,污染峰值主要集在1~2 月份,3~8月份变化较为平稳,9 月份开始,同比出现反弹现象,10 月份尤为明显。
(4)NO2变化分析。对比2018 年NO2月累计浓度变化趋势,2019 年同比均有所改善,其中10 月份改善幅度最高,达44.68%,相对较差的为1 月份,改善幅度为7.02%。对比同期NO2日浓度变化趋势来看,2020 年1~2 月份,峰值及浓度值整体偏低;3~8 月份,较同期基本持平;9~11 月份,NO2峰值出现频次多,浓度值较同期反弹严重。12 月份,启动红色预警及加严管控后,峰值明显下降。
(5)CO 变化分析。对比2018 年CO 月累计浓度变化趋势,2019 年同比均有所改善,其中9 月份改善幅度最高,达55.56%,相对较差的为1 月份,同比持平。对比同期CO 日浓度变化趋势来看,峰值主要集中在1~2 月及12 月,其余时段变化较为平稳;其中1~2 月份同比有明显下降,也为全年改善奠定基础。
(6)O3-8h 变化分析。对比2018 年O3-8h 月累计浓度变化趋势,2019 年有3 个月同比不降反升,其中11 月份反弹较为明显,O3污染主要集中在夏季高温时段,5~8 月均同比有所下降,但下降幅度较小。在夏季改善幅度较好的月份为8 月,改善率为18.18%,9 月污染较为突出,出现不降反升现象。对比同期O3-8h 日浓度变化趋势来看,2020 年O3污染整体较同期有所缓解,但O3污染峰值较同期提前一个月达到中度污染;污染时段主要集中在5~9 月份,6 月和9 月份同比有明显的改善。10 月份已不再因O3-8h 损失优良天。
对比各项因子污染贡献占比发现,2019 年度O3-8h 占比20%,较2018 年度上升2%;PM10占比26%,较2018 年度上升1%。同比下降较为明显的是SO2、NO2,分别下降2%、1%。其余各项污染因子占比不变。对比2019 年和2020 年污染因子贡献占比图可知,除SO2占比4%维持不变外,NO2占比上升2%,O3-8h 占比上升1%,PM2.5占比上升1%,PM10占比下降3%,CO 占比下降1%。
受地形及气象因素影响,巩义市全年以西南风(频率17%)和东北风(频率13%)为主,第四季度风速出现明显下降,全年降水集中在7~9 月。污染排放叠加不利的扩散条件是造成本地秋冬季颗粒物不降反升的主要原因之一,并且降雨量增加对颗粒物沉降作用显著。
颗粒物(PM2.5、PM10)年际变化不显著,秋冬季易出现不同程度反弹;CO、SO2、NO2同比均明显改善;O3在污染高峰时段(5~9 月份)整体呈下降趋势。
影响巩义市空气质量的主要大气污染物是PM2.5、PM10和O3-8h 三项指标,三者之和对空气质量综合指数的贡献连续五年均大于70%。
针对巩义市大气污染物的具体特征和地方气候特点,在不影响地方经济发展的前提下,对其环境治理提出以下建议:
企业层面,各生产主体应当主动开展臭氧与颗粒物协同管控措施,提高从原材料采购、制备、存储到生产加工环节所产生的污染排放监测、设备及时调用以及终端废弃物收集、治理,开展生产过程全链条的精细化管理水平,保障污染物稳定达标排放。
政府层面,在不断调整产业结构、严格扬尘污染防治的同时,制定相应政策措施,深化清洁能源、材料的使用,建立生态环境、工信、发改以及市场监管等部门联合管控的治理机制,建设有机溶剂、废活性炭集中处理中心,持续做好秋冬季重污染时段预警管控和夏季高温时段分级分类管理。
社会力量方面,建立多方参与的体制和机制,将更多的高等院校、科研机构与生产企业对接起来,构建产学研对接的桥梁和基础理论研究、科研成果转化、标准制定等方面的平台,为环境治理提供技术支撑和实践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