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刊评论员
能源是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领域。能源发展路径选择得当,则生态趋好;反之,则会对生态环境乃至经济社会发展产生不利影响。
能源逐绿,环境向美。进入新时代,我国能源行业向绿而行,清洁低碳转型取得令人瞩目的成就。
可再生能源装机规模实现新突破。截至2023 年年中,全国可再生能源发电装机达到13.22 亿千瓦,同比增长18.2%,历史性超过煤电,约占我国发电总装机的48.8%。
煤电运行指标优于一众发达国家。2022年,全国规模以上火电厂供电标准煤耗300.7克/千瓦时,优于美德等发达国家。截至2022年底,全国94%的煤电机组达到超低排放限值。
然而,“减排”之战尚未鸣金,“降碳”征鼓又已擂响。
建设好保护好赖以生存的环境,能源行业必须目标笃定、向绿而行。立足国情和资源禀赋,围绕构建新型电力系统和新型能源体系这个中心,把握好非化石能源开发和化石能源清洁开发利用两个方向,加大科技和体制机制创新力度,走出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能源转型发展之路。
坚持以人为本。有别于西方走过的“先污染后治理”的老路,我们“不搞大开发、共抓大保护”,在保护中开发、在开发中保护,这无疑是坚持生态优先、以人为本的发展理念。基于此,我们执行史上最严的环保法规,不断提高燃煤电厂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全力推动煤电机组超低排放改造,助力生态环境改善取得巨大成效。2022 年,全国地级以上城市空气优良天数达到86.5%,重污染天数降至1%以内。
坚持务实发展。立足“富煤贫油少气”的资源禀赋,确保能源安全与转型两手抓,一方面推动传统化石能源绿色开发,实施煤电机组“三改联动”,保障“舱稳”的同时为新能源发展创造空间;另一方面增加科技创新投入,增加非化石能源供给,逐步实现非化石能源对于传统能源的减量替代,先立后破,构建新型能源体系。深刻认识资源与负荷逆向分布的国情,坚持集中式与分布式并举原则开发新能源,让负荷中心用能实现“身边取”与“远方来”双保障。坚持有为政府和有效市场共同作用,完善法律法规标准体系的同时,建立健全市场体系和价格机制,用看得见的、看不见的“双手”共促能源绿色低碳转型。
征途漫漫,让我们共赴一程建功当代、利及千秋的能源绿色转型之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