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导读

2023-02-09 20:54周文杰
作文周刊·高一版 2023年3期
关键词:克己复礼仁德颜渊

周文杰

作家名片

孔子(公元前551年~公元前479年),名丘,字仲尼,春秋末期鲁国人。他是中国古代著名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也是儒家理论的奠基人。他倡导“仁、义、礼、智、信”,有弟子三千,其中贤人七十二人。他曾带领部分弟子周游列国十四年,晚年修订六经(《诗》《书》《礼》《乐》《易》《春秋》)。孔子是中国文化继往开来的文化伟人,以其伟大的人格和深邃的思想,被后世尊称为“孔圣人”。

孔子的思想基本可用“仁礼合一”来概括。礼是孔子对传统的继承,仁则是他的“独创”;礼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共法,仁是儒家思想的本质;礼可以随着时代的变革、历史的发展不断因革损益,变换其形式,仁是不变的,“虽大行不加焉,虽穷居不损焉”;礼是变道,仁是常道;礼是人的外在行为规范,仁是人的内在本质;礼是他律道德,仁是自律道德;仁决定着礼,礼体现着仁。

“仁”“礼”有别,也正因这种差别才能相辅与互补,才有合一之可能。孔子曾言:“人而不仁,如礼何?人而不仁,如乐何?”这是说,做人如果没有仁德,怎么对待礼仪制度呢?做人如果没有仁德,怎么对待音乐呢?

诚然,礼作为仁的外在形式,反过来又影响仁、规范仁,所以“克己复礼为仁”。在孔子看来,克制自己,努力使自己的视听言行符合礼的规范就是仁了。这说明孔子意识到内在本质与外在规范的合一,意识到仁与礼即自由与规约、自律与他律的合一。

孔子“为政以德”的治国方略、“见利思义”的义利观、“有教无类”和“因材施教”的教育思想等,对当下生活仍然意义重大。

内容简介

《论语》是中国儒家学派的经典著作,记载了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是一部语录体散文集,由孔子的弟子及其再传弟子记录编纂而成。全书共20篇492章,涵盖的领域很广泛,包括政治、经济、伦理、道德、教育、文学、音乐、美学、生活方式等诸多方面,较为集中地体现了孔子的政治主张、伦理思想、道德观念、教育原则及立身处世之道。

《论语》表达的主要思想包括“仁”(伦理道德)“礼”(社会政治)“中庸”(社会方法论)三个既各自独立又紧密相依的范畴。其中“仁”是核心思想。

《论语》语言简练浅近,用意深远,出自其中的许多成语和格言,如不亦乐乎、犯上作乱、巧言令色、一日三省、言而有信、精益求精、学而时习之、温良恭俭让等,至今广为流传,脍炙人口。作为中华文化的重要原典,《论语》既彰显崇高的价值理想追求,又指导现实生活中人们的言行举止和为人处世,闪耀着思想的光芒,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经典摘录

1.子曰:“语之而不惰者,其回也与!”

——《论语·子罕》

〔译文〕孔子说:“听我说话而能始终不懈怠的,大概只有颜回了!”

2.哀公问:“弟子孰为好学?”孔子对曰:“有颜回者好学,不迁怒,不贰过。”

——《论语·雍也》

〔译文〕鲁哀公问孔子:“你的弟子中谁是最好学的呢?”孔子回答说:“有个叫颜回的学生最喜欢学习,他不把怒气发泄到别人头上,不犯第二次同样的错误。”

3.子曰:“吾与回言终日,不违,如愚。退而省其私,亦足以发。回也不愚。”

——《论语·为政》

〔译文〕孔子说:“我整天给颜回讲学,他从不表示异议,显得愚笨。等他退下之后,我考察他私下的言行,发现他对我所讲的内容总能有所发挥。颜回并不愚笨啊。”

4.子谓子贡曰:“女与回也孰愈?”对曰:“赐也何敢望回?回也闻一以知十,赐也闻一以知二。”子曰:“弗如也,吾与女弗如也。”

——《论语·公冶长》

〔译文〕孔子对子贡说:“你和颜回谁更能胜出呢?”子贡回答说:“我怎么敢与颜回相比呢?颜回听到一件事就能推知十件事,我知道一件事只能推知两件事。”孔子说:“不如他呀,我和你都不如他。”

5.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

——《论语·雍也》

〔译文〕孔子说:“贤德啊,颜回!一竹篮饭,一瓜瓢水,住在穷陋屋巷。别人不能忍受这种忧患,颜回却仍不改他的乐趣。贤德啊,颜回!”

6.子曰:“回也,其心三月不违仁。其余则日月至焉而已矣。”

——《论语·雍也》

〔译文〕孔子说:“颜回呀,他内心能长久不违背仁。其余的人则最多一天罢了。”

7.子谓颜渊曰:“用之则行,舍之则藏,惟我与尔有是夫!”

——《论语·述而》

〔译文〕孔子对颜渊说:“能够被任用就出来做事,不能被任用就退隐,只有我和你能这样吧!”

8.颜渊问仁。子曰:“克己复礼为仁。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颜渊曰:“请问其目。”子曰:“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颜渊曰:“回虽不敏,请事斯语矣。”

——《论语·颜渊》

〔译文〕颜渊问如何为仁,孔子说:“约束自己、践行礼义就是仁。一旦能约束自己,践行礼义,天下人就归趋仁了。行仁全凭自己,难道还靠别人吗?”颜渊说:“请问行仁的具体做法。”孔子说:“不合乎礼的不看,不合乎礼的不听,不合乎礼的不说,不合乎礼的不做。”颜渊说:“我虽然不聪敏,请让我奉行您这番话吧。”

赏 析

作为孔子最赞许的弟子,颜回身上有着许多可贵的品质。

一是好学有悟。鲁哀公和季康子都问过孔子同样一个问题:诸多弟子中,谁最好学?孔子的两次回答都是:颜回,并认为他“终不懈怠”。这样高的评价,未见孔子给予其他弟子。颜回遵从师道,夙兴夜寐,孜孜以求,从无倦怠。他虔诚于师授,專致于修习,于师说有所洞悉了悟,举一反三,触类旁通。颜回不语,并非对事物一知半解,他表面看上去“愚笨不堪”,实则心领神会,自有心得。孔子曾问子贡:你与颜回谁更能胜出?子贡自愧不如。颜回潜心于师学,心无旁骛,直入事理之内,浑然见其大通。

二是安贫乐道。颜回居于陋室,生活清贫,心不为穷困所苦,能忍受他人所无法忍受之苦,并于苦中向学,不改其志,不坠其节。《庄子》中记载,颜回恪守“所学夫子之道者足以自乐也”。他“乐”的是“仁道”,追求的是道德境界的提升,所以他的心境能不受外在物质条件的役使,达到一种至乐的境界。他内心充盈、丰富,挣脱了物欲之绳、功利之笼,从而获得了生命的自在与高贵。

三是坚守仁德。颜回能够谨遵孔子的教诲,“克己复礼”,不违背仁德,不同于“履职应卯”之徒。他不夸耀自己的优点,不表白自己的功劳,时刻反躬内省,不断提高自己的修养。孔子言,修身为治国之用,能够一展抱负就出来做事,不能就退隐,极力肯定颜回的可“行”可“藏”之德。“南宋大儒”朱熹言,“仁者,无私欲而有其德也”,这句话用来赞美颜回的品格,恰如其分。

孔子“十五有志于学”“韦编三绝”;绝粮七日,弦歌不绝,乐在其中;一生致力于“仁”。相似的经历,共同的求仁的志向,让孔子特别钟爱颜回这个弟子。故而,当颜回去世后,孔子悲恸不已,痛哭流泪,大呼“天亡我,天亡我”,这是至性至情的流露。

猜你喜欢
克己复礼仁德颜渊
朱熹“克己复礼为仁”诠释研究:以理学体系建构为视角
为仁由己
传统催生力量 德育润化心灵
The influence of cultural differences between China and Western countries on cross—cultural communication
孟子说仁德
纠缠
从《论语》中弟子问仁探究颜渊地位
一条进过瓢城的狗
是谁害了颜渊
是谁害了颜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