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俊 雷宏宇
【摘要】系统梳理、归纳了俄乌冲突中的俄空射巡航导弹、高超声速导弹、反辐射导弹、反坦克导弹以及制导与非制导炸弹等航空弹药概况及其作战使用情况;结合俄乌冲突战场实际,按照不同目标类型,重点对工业设施、军事设施以及兵器装备等目标打击的武器弹药选择以及毁伤效果进行了梳理与分析;最后从弹目匹配选择、用弹量选择与储备以及高尖端航空弹药研制与作战使用等方面给出了几点启示与建议,以期为武器作战使用、任务规划、毁伤方案制定等提供一定的参考与借鉴。
【关键词】俄乌冲突∣航空弹药∣弹目匹配∣毁伤效果
自2022年2月24日俄乌冲突伊始至今,双方已投入大量各类先进武器装备,尤其是俄罗斯,俄军基于有限行动原则,采取海陆空多维度精确火力联合打击对乌克兰各类军事目标实施了持续精确打击。本文结合俄航空弹药作战使用情况,首先介绍了俄参战主力航空弹药装备概况及其作战使用情况,进而分析了弹目匹配及毁伤效果,最后提出了几点启示建议,以期为战场弹目选择以及火力筹划等提供参考借鉴。
一、俄参战主力航空弹药概况及其作战使用情况
自俄乌冲突伊始至今,俄空天军按照“特别军事行动”有限行动原则,使用大量精确制导弹药对乌克兰首都基辅、东北部、黑海与亚速海沿岸、西部等重要地区的高优先级目标实施首轮中远程精确打击,据不完全公开报道与文献检索[1-3],发射了包括“口径”巡航导弹、X-101空射巡航导弹、Х-31П反辐射导弹、“短号”反坦克导弹、Х-29空地导弹等航空制导弹药,摧毁了乌方大量军事设施、指挥机构、机场、弹药库、油库以及防空阵地等目标,为俄地面部队和空降部队打开了进攻通道。随后,为支援陆军地面作战,俄军针对前期未覆盖的关键目标,灵活运用精确打击武器,使用包括“匕首”高超声速导弹在内的各类制导弹药及航空炸弹等,持续打击乌腹地关键目标,对乌指挥与通信枢纽、防空导弹系统、雷达站、军事基地、弹药库和燃料库等目标进行了持续打击。
空射巡航导弹:主要包括X-101空射巡航导弹与3M-14“口径”空射巡航导弹。X-101空射巡航导弹主要用于攻击重要的地面基础设施目标,采用惯导地形匹配(中段)+电视/红外制导(末端)的复合制导体制。3M-14“口径”空射巡航导弹主要用于攻击重要的地面基础设施目标,采用惯性加地形匹配中段制导,末端为光学成像+主动雷达制导。
反辐射导弹:主要包括Х-31П反辐射导弹,主要用于攻击防空系统雷达。射程最大可达110km,速度达3Ma,采用被动雷达寻的制导,具备全天候打击能力,战斗部为杀爆战斗部。
高超声速导弹:“匕首”高超声速导弹是世界首型服役的高超声速导弹,主要用于打击地面/海面固定或移动高价值目标,最大射程为3000km,最高速度可达12Ma;采用惯导地形匹配(中段)+雷达制导(末端)复合制导体制。反坦克导弹:主要包括“短号”反坦克导弹,导弹质量27kg,战斗部采用串联破甲战斗部或高爆战斗部,最大射程为5.5km,最小射程为100m,采用半自动激光驾束制导。
其他空地导弹:Х-29空地导弹主要用于攻击加固掩体、跑道、大型桥梁以及工业设施等。按照制导方式不同,其分为半主动激光寻的制导与电视寻的制导。
制導及非制导炸弹:КАБ-500Кr制导炸弹采用电视寻的制导方式,主要用于攻击地面、水面各类坚固目标及防护较弱的地下目标,包括飞机掩蔽库、跑道、桥梁、工业设施以及水面舰船等。主要用于打击军事设施、军事基地等地面固定大型硬目标。
二、弹目匹配及毁伤效果分析
俄空天军使用航空弹药尤其是精确制导弹药配合陆海实施联合火力打击,打击了乌部分高价值目标,造成了不同程度的毁伤。现结合俄航空弹药典型作战使用情况,重点对弹目匹配以及毁伤效果进行梳理与分析。
按照工业设施类、军事设施、建筑类,兵器装备类等目标分类,选取若干典型目标,开展武器弹药选择以及打击效果分析,统计情况详见表1。
(一)整体打击效果
针对少而散的目标,第一阶段作战通过多波次防区外密集发射导弹,累积共计发射1400多枚各类导弹对目标进行定点精确打击,取得了较好毁伤与作战效果。但从全域而言,并未做到持续性的全区域指控式有效饱和火力打击,平均单日导弹发射量约30枚,未能达到多数战略目标的一战失能目的,导致战争进入持续胶着状态。
(二)单个目标打击效果
针对能源、交通、信息等地面工业设施类目标,主要采用以配装爆破战斗部的X-101、“口径”空射巡航导弹,实施防区外多弹连射定点打击,共计发射百余枚导弹。利用爆破战斗部强大的冲击波威力对目标造成了重度毁伤,导致部分指挥通信链条、铁路枢纽站等被切断,部分水电系统被摧毁,其中针对亚速钢铁厂这类大型坚固地下工事目标,发射了一枚配装侵爆战斗部的FAB-3000炸弹实施轰炸,其战斗部重量高达1.4t,利用侵爆战斗部强大侵彻能力以及爆轰威力造成亚速钢铁厂周边建筑被摧毁,形成了直径约40m、深度约9m的大型弹坑,地下设施部分被毁。
针对军用机场跑道、弹药库、燃料库、指挥部等军事设施及建筑物,共计发射超过280枚配装爆破战斗部的X-101、“口径”空射巡航导弹以及配装侵爆战斗部的Х-29空地导弹实施打击。利用爆破战斗部的强冲击波威力,以及侵爆战斗部的侵彻与冲击波威力对弹药、燃料库、指挥部等军事设施造成了重度毁伤,目标基本被摧毁;对于机场跑道,共计发射约8枚“口径”空射巡航导弹实施打击,尽管约6枚命中机场跑道,由于采用的是以爆破为主的战斗部,跑道形成的弹坑仅仅造成全长2500m的跑道有效长度减至1600m左右,未影响战机正常起降,且军用机场均配置抢修分队,可对弹坑进行快速清理与修复。
针对大型地下弹药库、储油基地和高防护的军事指挥所等高价值目标,采用“匕首”高超声速导弹联合空射巡航导弹协同进行了打击(累积使用10~12枚高超声速导弹),其中“匕首”高超声速导弹精准命中了地下弹药库的通风口位置,数万件武器弹药被摧毁;地下指挥部被贯穿,指挥所瘫痪;储油基地被摧毁。利用“匕首”高超声速导弹强侵彻能力以及爆轰威力,同时利用防区外快速打击与高效突防能力,实现了对高防护、高价值目标的一击失能的作战效果。
针对雷达阵列、防空导弹系统等技术兵器类目标,主要采用配装杀爆战斗部的Х-31П反辐射导弹打击了雷达目标,并采用配装爆破战斗部的X-101、“口径”空射巡航导弹打击了防空导弹系统,共计发射40余枚导弹。利用杀爆战斗部的破片杀伤以及爆破战斗部的冲击波威力造成部分雷达以及防空导弹系统被摧毁,但由于用弹量不足,未能完全覆盖乌全域防空反导网络,未能整体瘫痪乌地面防空反导系统。
针对坦克、装甲车辆等重、轻装甲目标,共计发射十余枚配装串联破甲战斗部的“短号”反坦克导弹打击了坦克及装甲车辆,利用串联破甲战斗部的聚能射流造成部分坦克及装甲车辆被摧毁。
三、几点启示与建议
(一)弹目匹配选择
结合俄乌冲突弹目匹配以及目标毁伤效果战场实际情况,可以看出弹目匹配选择直接影响到空中突击的作战效果。弹目匹配合适,有利于发挥弹药最佳毁伤效能,进而能够以最优的火力完成作战任务,提升作战效费比。如若战斗部与目标特性不匹配,则会造成毁伤效果差、作战效能低,比如俄使用多枚配装爆破战斗部的空射巡航导弹打击机场目标,尽管多枚弹命中跑道,但从毁伤效果来看,未能造成目标失能,针对机场跑道类目标,采用子母战斗部或者布撒器才能发挥弹药最佳毁伤能力。
此外,还需加强对于不同类型航空弹药的毁伤能力研究,需要根据不同的毁伤能力,选用与不同类型目标对应的武器弹药。具体来看,对于地面工业设施类目标,比如发电厂、水坝、情报指挥中心、大型油罐等目标,宜选用配装爆破战斗部的航空弹药,利用强爆炸冲击波威力实现对此类大、中型地面硬目标的毁伤;对坚固的工事及浅地下工事构筑,比如地下弹药库、指挥所等目标,宜用侵彻或者侵爆战斗部,利用强侵彻能力实现对目标的穿入或贯穿,破坏目标的结构和功能;对轻型技术兵器及有生力量,比如停机坪飞机、雷达阵列、防空反导系统等目标,宜用杀伤战斗部或杀伤爆破战斗部,利用杀爆战斗部形成大量的破片来毁伤技术兵器及有生力量;对机场跑道等目标,宜用子母战斗部或者布撒器,利用子弹药实现对跑道的高密度、面积覆盖;对坦克等装甲目标,宜用聚能破甲战斗部,利用聚能破甲战斗部的金属喷流,实现装甲目标的击穿毁伤。
(二)用弹量选择与储备
从本次俄乌冲突时间线轴上来看,俄军未能在短时间制胜,有部分原因是用弹量选择以及弹药储备不足。俄军未能针对首轮远程精确打击效果,进行目标实时毁伤评估,造成后续波次目标打击用弹量选择及火力筹划未能匹配目标毁伤要求。此外,俄军所使用的航空弹药量远少于削弱或者摧毁乌军主要军事战略目标所需的弹药,弹药储备量不足,未能实现全域多目标覆盖饱和式打击。纵观现代局部战争,美国在海湾战争中使用各类精确制导武器超过13000枚,伊拉克战争中超过19000枚。战争初期是取得战场制海空权的关键阶段,俄各型导弹使用量约为2200枚,平均单日导弹用弹量约为32枚,对于单个目标分配约为1~4枚,对比美海湾战争日平均用弹量超过310枚、伊拉克战争日平均用弹量超过540枚,打击强度远不足以支撑摧毁乌大多数高价值目标。
可以预见,未来局部战争乃至大规模作战中,精确打击武器的使用密度、储备规模、供给速度等,将成为取得火力优势与制胜关键。鉴于此,需要根据打击目标特性以及任务要求合理进行打击前的用弹量需求测算,并结合实际毁伤评估情况,做好实时火力规划与用弹量选择;并提高大规模、低成本、高质量的弹药研制能力,提高包括导弹、制导炸弹、非制导炸弹等各类航空弹药战略储备量,以备未来可能面临的局部乃至大规模作战之需。
(三)高尖端航空弹药研制与作战使用
以“匕首”高超声速导弹为代表的高尖端航空弹药的首次实战使用,不仅取得了优异的作战效能,更大程度上了发挥了新型新质武器的战略威慑作用。高超声速导弹具备打击高价值坚固硬目标能力和防区外快速打击和高效突防能力,其突防能力强、射程远、速度快、毁伤能力强。
在高超声速导弹的战术使用方面,俄军使用“匕首”导弹和低空飞行的亚音速“口径”巡航导弹协同打击并摧毁了大型地下燃料库、弹药库以及指挥所等目标。以实战检验了高超声速导弹与亚声速巡航导弹的協同打击效能,取得了较好的毁伤效果,创新了导弹使用战术战法。
可以预见,随着俄“匕首”高超声速导弹的实战化成功使用,以及目标防护能力的不断加强以及防空反导能力的不断提升,未来战场环境将会产生颠覆性改变。需着眼未来,抓紧研制具备多平台发射、覆盖不同射程且目标适应型强的高超声速导弹,以及其他类型高尖端航空弹药。目前除俄罗斯外,美国自20 世纪50 年代就已经开展了高超声速技术研究工作,并将高超声速武器装备研制作为其“全球打击”计划的一部分,其中 AGM-183A高超声速导弹已完成关键阶段成功测试。同时需创新、检验不同战术战法运用,从俄军使用“匕首”导弹与“口径”巡航导弹协同作战战术可以看出,可使用高超声速武器发起先头攻击,凭借其高速和良好的机动能力,大大压缩敌方探测、预警反应时间,实现对敌时敏与预警雷达、反导系统等高价值目标的快速打击,即时补充打击及打击临机目标。在后续敌预警、防空系统瘫痪的条件下,可使用较低成本的亚声速、超声速导弹实现对敌高效的大面积目标毁伤。未来需要不断深入研究高尖端航空弹药的作战使用,并在实战化中不断加以验证,以期在未来更加多维、复杂的战场环境与作战形态下取得优势。中国军转民
参考文献
[1]王晓光, 何镜, 刘东兴, 等. 俄乌冲突中的航空弹药作战使用分析与启示[J]. 战术导弹技术, 2022(4): 23-29.
[2]王雅琳, 刘都群, 李学朋, 等. 俄乌冲突中俄精确打击武器运用研究[J]. 战术导弹技术, 2022(3): 107-115.
[3]李晓军, 张惠贤, 党爱国, 等. 俄军精确弹药作战使用及对防护工程建设的启示[J]. 防护工程, 2022, 44(3): 64-69.
(作者简介:王俊,北京航空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工程师,博士,研究方向为航空弹药毁伤效应研究;雷宏宇,北京航空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助理实验师,研究方向为航空弹药毁伤效应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