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海龙
(安徽财经大学工商管理学院,蚌埠 233030)
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西蒙指出:“交叉学科不应该是人为形成的,而应该是对一个真正的科学机会的反应。”作为中国情境学派的推动者,大连理工大学苏敬勤教授试图站在“真正的科学机会——‘直面实践的管理研究’新学科建设的最强风口”[1-2],努力践行。2011年3月,苏敬勤、崔淼的著作《工商管理案例研究方法》由科学出版社出版,这是国内第一部关于管理案例研究方法的专著,这一著作深入而细致地揭示了管理案例研究的基本理论与方法,填补了中国工商管理案例研究方法论与实践中的空白[3]。十年磨一剑,2023年8月,苏敬勤新著《管理案例学论纲》(简称新著)由科学出版社出版,聚焦管理案例这一面向管理实践的主要载体,围绕“直面实践的管理研究”主题开展了深入而系统的研究,着力构建管理案例学这一全新的交叉学科[4]。从《工商管理案例研究方法》到《管理案例学论纲》,苏敬勤在努力实现“从主流的管理研究方法到全新的管理案例科学”的进阶,新著不仅是“中国本土管理理论”“管理的中国学派”建设的成就,也为“中国新型社会科学交叉学科”的繁荣发展、中国商学院基于管理案例的学科建设带来新思路。
管理案例学同源于管理学,它强调从管理案例中发现新问题、提出新观点、构建新理论、传播新知识、应用新知识、建设新学科,旨在集管理案例知识发现、管理案例知识传播、管理案例知识应用、管理案例学科建设于一体,以及对其系统关系的整合与论证。新著表明,管理案例学作为一门原创的交叉学科,具有其特定的研究对象和自身的学科范式。其中,前者包括管理实践、承载管理实践的管理案例、管理案例研究活动、管理案例教学活动、管理案例应用活动、管理案例学科建设活动,以及管理案例活动背后的学理基础、底层逻辑、原则规律、机理路径等。同时,若根据认知层次不同,又可将其划分为探寻管理案例学哲学基础、学理基础的基本问题研究,剖析管理案例各类活动的问题发现、问题解决等的底层逻辑研究,推动管理案例服务于社会经济流程贯通、知识连接等的运行系统研究。后者则是对本体论、认识论、方法论和价值论这类哲学范畴的专属承诺,具体为适配这一原创学科的属性特征且被相关学术共同体所接受的学术假说、理论命题、程序准则和研究方法。
兼容平衡的本体论、认识论、方法论和价值论四论框架奠定了管理案例学的“新”学理基础。其一,本体论是一门学科构建需要厘清的第一性问题,新著以管理实践为本体角色,构建并具象化了管理实践本体论这一管理案例学“新”学理基础,同时,指出唯实主义和唯名主义两个学派及其分别确立的基本假设亦应相互转化与融合。其二,认识论在学理基础上起到承前启后的作用,新著尝试打破理性主义和经验主义二分对立的认识论基础,提出了认识管理实践所遵循的统一和适配的认识论学理原则,建立了“客观性与主观性统一,整体性与情境化统一”,以及“管理实践与管理理论适配,管理理论与方法论适配”的“新”认识论。其三,方法论是本体论和认识论的引申,新著明确了研究者与研究对象之间的辩证统一且相互转化的主客体关系,形成了管理案例学之认识论具象化的归纳、溯因与演绎并存及体验、理解与解释相融的“新”方法论基础。其四,价值论在学理基础中处于支柱地位,新著提出,管理案例学的价值论兼具“直面管理实践”的本土价值与通约价值的双重取向,其中,本土价值由“直面管理实践”生成,是实然的、基础的和现实存在的价值;通约价值为对本土价值的超越,是应然的、理想的价值。
管理案例研究的知识发现具有客观存在性且已被管理学界所公认,但对于管理案例研究的知识发现背后本质的原理解释(发现逻辑),学界鲜有系统的研究。同时,作为管理案例研究的另一个重要问题,即管理案例研究所发现的知识是否具有普适性? 管理学界亦存在着广泛的争论。针对上述的发现逻辑问题,新著指出,管理案例研究的知识发现逻辑是集归纳逻辑、溯因逻辑和演绎逻辑于一体的整合逻辑框架。其中,归纳逻辑为管理案例研究的知识发现的逻辑起点,它是通过现象化、构念化与框架化实现对“What”要素的深度优化,确保管理案例研究的实践价值性;溯因逻辑是管理案例研究知识发现的逻辑核心,实际是通过定性数据回答“How”的问题,为理论构建的过程严谨性和实践相关性提供了基本保障;演绎逻辑系管理案例研究知识发现的逻辑终点,强调通过与既有理论文献的深度对话,为管理案例研究的知识发现提供一个相对普适化的本质性解释(“Why”),以实现管理现象与理论发展的有机联系,它为管理案例研究所发现的知识的普适性赋予了合法性基础。就管理案例研究的普适性而言,新著主要开展了管理案例研究的外推逻辑与外推过程的研究,以及基础性外推逻辑与外推过程的整合框架建构。新著指出,管理案例研究的外推逻辑是一种从情境视角出发,基于通过情境特征深挖和情境动态变化组合所确定的外推边界与外推范围,而对既有领域知识、跨领域知识的分析性探讨,以及对所获取的知识的理论性延伸的综合性思维框架,具体包括纵向视角的基础性外推和横向视角的拓展性外推。其中,基础性外推遵循了既有领域知识的外推思维框架,加深了“直面实践的管理研究”的深度;拓展性外推则是致力于跨领域知识产生的新设想,拓展了“直面实践的管理研究”的广度。新著发现,管理案例研究的外推过程分为外推思维过程和外推行为过程,其中,外推思维过程是注重于既有领域知识、跨领域知识的现象化、构念化、框架化、问题化和理论化的过程,对应于情境嵌入过程;外推行为过程是强调管理案例研究所发现的知识的普适化过程,对应于情境脱敏过程。
管理案例知识属于典型的结构基础领域的高级知识,与管理实践构成了多维、非线性的纵横交错型景观,具有鲜明的情境化特征,然而,在当前管理学中国各学派的研究中,对这一基础性问题鲜有深入探讨。就此,新著发现,管理案例知识传播情境可划分为案例情境、物质情境和社会情境,三个层次的情境规制管理案例知识的传播机制、传播系统和传播路径。(1)管理案例知识的传播机制。管理案例知识的传播机制包含了理论和实践的双重诉求,管理学者已对建构主义视角和情境主义视角的管理案例知识传播进行了广泛的研究与实践,分别回应了“为什么进行案例教学”“如何进行案例教学”的理论问题。然而,关于“如何提高案例教学有效性”,即管理案例知识的传播机制尚不明晰,在建构主义和情境主义两种视角的管理案例知识传播研究中鲜有阐释,尚无系统回应。为此,新著综合建构主义、情境主义和知识资源行动等的研究,整合建构了管理案例知识传播机制框架,提出管理案例知识“新”传播机制,即管理案例知识传播要以管理案例为载体,选取管理案例教学方法,运用建构主义和情境主义两种视角的管理案例知识传播方式,开展知识资源行动,着力从案例教学中知识碰撞的广度、深度、指向性三个层次进行调整和设计。(2)管理案例知识的传播系统。新著针对管理案例知识传播中较少从系统角度开展研究的现状,着力构建了以管理案例为中心,师生为主体,案例情境、物质情境、社会情境为管理案例教学场景,商学院、案例库等社会主体为支持系统的管理案例知识传播的四层嵌套式系统,这一系统强调了管理案例在系统的核心地位,辨识了不同要素在系统中的角色,分析了各要素之间的关系,确立了管理案例知识传播系统设计的理论基础。(3)管理案例知识的传播路径。新著通过对管理案例教学、管理案例竞赛、师资培训三种管理案例知识传播路径的探索,对管理案例知识传播的实现过程进行了设计,构建了包含管理案例教学、管理案例竞赛、师资培训,以及覆盖管理案例知识从生产到实践全流程的管理案例知识传播实现过程模型。
管理案例知识能否进一步拓展应用到其他领域? 新著指出,现有的关于管理案例知识应用过程和机理的研究相当匮乏,更缺乏结合管理案例知识应用功能、应用类型、应用领域的应用层级模型的建构,这严重影响了管理案例知识应用的拓展范围、应用循环和功能开发。针对这一问题,新著发现,管理案例知识应用包含管理案例知识外化和内化的全过程,具体而言,就是运用源案例知识解决实践问题,实现知识外化,并根据实践反馈进行管理案例知识内化。显然,管理案例知识应用不但注重运用管理案例知识解决实践问题的过程(知识外化过程),而且更强调其对原有认知结构的更新和变动,以及对所引发的知识的吸收与应用的过程(知识内化过程)。综合而言,管理案例知识应用的过程是由知识外化和知识内化两个循环过程构成,具体可以被解构为搜索-提取-实施/调整-同化/顺应-存储五个子过程,据此,新著将它们集成、整合,构建了“管理案例知识应用机理模型”,以全面解析管理案例知识应用的知识内化和知识外化两个循环过程,深刻揭示其内在构成及彼此间的关系。新著表明,管理案例知识应用拥有信息/知识记录、知识发现、知识管理、学习、教学、传播、意义建构、问题解决八项应用功能,可具体应用于企业、产业和社会各个领域,管理案例知识应用具有功能多样性和适用范围普遍性,管理案例知识应用实质上可视为管理案例知识功能与管理案例知识面的交叉所呈现出的管理案例知识应用效果。据此,新著选取管理案例知识应用功能、应用类型和应用领域作为三个维度,将“管理案例知识应用功能×管理案例知识面=管理案例知识应用”的逻辑进行了图式化描述与呈现,构建了“三维立体管理案例知识应用层级模型”。这一层级模型可创造出多种组合,面向任何一个管理案例知识应用领域、应用类型及应用功能的组合都能够实现在某种场景下的管理案例知识应用。
学科建设是商学院发展的核心与灵魂,管理案例嵌入是商学院学科建设的有效方式。然而,目前管理学界和商学院对其本体及其关联的诸如商学院学科建设系统、基于管理案例的商学院学科建设系统搭建和商学院学科建设模式与路径选择等一系列问题,仍缺乏系统的思考和探讨。其一,商学院学科建设系统。新著基于学科本体构成体系、系统构成体系、学科建设系统的分析,着力讨论了由独特的要素、连接、方向和功能构成的商学院学科建设系统,并特别指出了商学院学科建设系统现存的“顶天立地”这一建设大方向的失衡情况,提出了“深入中国情境,扎根中国实践”“牢牢把握学科方向,打造先进理念体系”“搭建有效行动体系,提高行动能力”“完善政策体系,形成保障系统”四种寻求二者平衡的做法,同时详尽地讨论了商学院学科建设系统的要素耦合、连接耦合、方向耦合和功能耦合四个管理案例嵌入与耦合机理。其二,基于管理案例的商学院学科建设系统搭建。新著结合上述商学院学科建设系统和“情境、理念、行动、政策”四个要素,构建了基于管理案例的商学院学科建设系统(C-MAPs框架),这一系统包括“由情境和理念构成的系统方向建设”及“由行动和政策构成的系统连接建设”两个模块,其中,系统方向建设模块旨在帮助商学院把握学科建设系统的总体方向,系统连接建设模块旨在使商学院的理念系统成为现实。其三,基于管理案例的商学院学科建设模式与路径选择。新著提出,商学院管理案例的学科建设具有科研驱动型案例体系、人才培养型案例体系、混合型案例体系三种把案例嵌入学科建设体系的模式,以及“科研驱动型案例体系—人才培养型案例体系—混合型案例体系”和“人才培养型案例体系—科研驱动型案例体系—混合型案例体系”两种构建路径。
围绕中国商学院是否应该“直面管理实践”、引入管理案例、实现商学院“学科建设的管理案例化”? 新著进行了充分的理论论证和实践分析,填补了中国商学院“学科建设的管理案例化”的空白。然而,研读新著可知,新著仅限于对管理案例的学科建设的关注和论证,而对商学院学科建设中由上述学科建设所衍生的管理案例的“新专业·新课程·新教材”体系化的系列问题仅予以了零星的提及与描述,并没有予以充分的关注和整合性的探讨,更未就“缘何建设”“怎么建设”“建设成什么样”的管理案例“新专业·新课程·新教材”体系开展系统性研究。事实上,“新学科·新专业·新课程·新教材”为一个有机的整体,不可完全割裂,而一门新学科只有被建设成专业,设立为课程,并有相应编写的教材进入了课堂,才真正地标志着这一门新学科的成熟[5]。面向未来,应树立中国特色商学院“新学科·新专业·新课程·新教材”一体化建设理念,引导各级主体投入变革与实践。
(1)管理案例学的“新”专业化。学科为专业化之本体,专业为学科具象化的呈现。在管理案例学的“新”专业化上,一方面,要根植管理案例学这一全新学科,重构“直面管理实践”的专业教育理念,制定特定的专业培养目标,打造以管理案例学新课程为核心的课程体系及各层次的人才培养模式;另一方面,又需要在中国商学院进行相应的管理案例“新”专业设置,并将其新增于《授予博士、硕士学位和培养研究生的学科、专业目录》和《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之中,从而真正实施本科生、硕士生、博士生等各层次学生的招生与培养,助推中国商学院“一流学科”“一流专业”的建设与发展[6]。
(2)管理案例学的“新”课程化。课程是连接学科与专业的媒介,课程化是专业形成的灵魂。基于管理案例的学科建设具有课程化的特征,新著是“新”学科与“新”专业建设,亦是“新”课程设计中的重要一环,在具体“新”课程设计上,要实现从管理案例学的“新学科·新专业”转化到管理案例学“新”课程化,这要求中国商学院结合学科核心知识设立专业目标、课程教学目标、课堂学习目标等,重新设计管理案例课程体系,进而开展本科生、硕士生和博士生培养方案的修订工作[7],以便将新著的核心学科知识引入中国商学院不同层次的课堂。
(3)管理案例学的“新”教材化。教材为承载学科知识体系的重要载体,管理案例教材是基于实践而进行的管理案例的教材化建设成果。新著不仅是新的管理案例学科建设的主要环节,更可作为支点撬动基于管理案例的课程体系设计与教材体系开发,进而重新打造“直面管理实践”的商学院教材体系。从新著到管理案例学“新”教材化,要避免晦涩的语言体系和著作的写作范式,着力进行语言通俗且严谨的“新”教材编写。通过“新”教材化的建设及课堂引入,链接国内外主要的教学案例库,再适配以管理案例教学法,则可较好地形成“新”教材和“教学案例库·商学院课堂·管理案例教学法”融合的实践操作规程和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