邹晶(通信作者),程维国
泰安市中心医院 (山东泰安 271000)
医院物资是保障医院正常运行的重要物质基础,医院物资管理的规范化直接决定着医院运营成本、医疗质量与管理水平。当前我国公立医院整体进入了高质量发展阶段,立足新发展阶段,必须进一步提升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新效能,这对医院物资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但医院物资管理在院外供应链、院内业务流转和临床病区管理等方面依然存在诸多问题。本研究针对以上问题,运用PDCA 循环[1],遵循质量改进的4 个程序——Plan(计划)、Do(执行)、Check(检查)和Act(处理)[2-3],分步骤对案例医院物资管理工作进行了质量改进[4],现报道如下。
公立医院是我国医疗服务体系的主体,也是医改工作的重点,坚持公立医院的公益性是我国卫生事业健康发展的必要前提。然而随着药械零加成、“两票制”、集采等政策的实施,以及公立医院医保压力的逐年增加,医院管理运营已由“成本中心”转为“利润中心”[5-6]。物资管理的规范化与标准化成为助力医院资产保值增值、降耗增效、提高医院运营效率的一项重点工作[7-9]。为此将本次活动的主题定为“运用PDCA 循环优化医院物资管理”,以期通过质量改进活动,提升医院物资管理工作的水平和质效。
根据国家相关政策文件规定,结合案例医院实际情况,选定14 项物资管理项目,分别计算落实率,累加测算总落实率,并将其视为本次质量改进活动的管理规范率。计算公式为:医院物资管理项目规范率=医院物资管理项目规范数/医院物资管理项目总数×100%(见表1)。
表1 14项物资管理项目
基于医院物资全生命周期的供应链全业务流程,实现医用物资从生产、需求、采购、运输、加工、仓储、使用、成本管控等的大闭环精细化管理。根据现状值、圈能力和攻坚点设定目标值为74.47%,根据调查表测算现状值为35.71%。
组建质量改进小组,分别从院外供应链、院内业务流转和临床使用终端3 个维度,针对14 个管理项目进行问题查检。通过汇总调查数据进行柏拉图分析,根据“80/20 法则”查找出3 大改善重点,分别为信息化管理系统落后、物资追溯管理体系不健全和科室端物资监管缺失。根据现状值、圈能力和攻坚点设定目标值为74.60%。针对3 大改善重点分维度绘制鱼骨图,按照“80/20 法则”找到9 条要因,见图1。
图1 影响医院物资管理规范率的3大改善重点鱼骨分析图
制作真因验证查检表,对9 条要因进行验证,最终确定4个真因:未优化信息化智能管理工具、物资字典不规范、院外物资管理信息链缺失、未建立标准化流程,见图2。
图2 医院物资管理规范率低的真因验证
针对4 个真因,质量改进小组运用头脑风暴法列出了19 项解决措施,并针对每一项解决措施从可行性、经济性、效益性方面,结合评价指标进行权重打分,最终选定了12 项有效措施,并整合为4方面的对策:一是筹建医院物资字典数据库,统一标准化数据源;二是规范整合物资配送商,供应链延伸至院外监管,并引入医用物资SPD 管理模式,健全供应商评价体系;三是优化提升医院物资管理信息化建设,构建供应链物资运营管理平台;四是物资管理流程再造,实施临床病区物资消耗管理。见表2。
表2 确定对策
根据国家相关政策、规定制定物资字典分类标准。以《国家医疗器械分类目录》为指导,结合医院实际情况,编制医院物资新分类字典,实现“用编码解析、以数字定位”的功能。字典以数字区分类别,例如数字6 代表医用耗材类、数字5 代表通用物资类;成立字典筹建小组,梳理医院当前使用的物资品规信息,包括物资名称、品规、图片、注册证、层级授权、说明书等,进行统一采集、登记造册,筹建规范统一的医院新物资字典数据库;积极贯彻落实国家医疗保障局编码贯标的要求,将27 位医保编码嵌入字典信息。本研究历时4 个月,收录了18 659 条目基础字典数据。
改进前,医院供应商达300 多家,医院对物资质量、配送率、院外追溯链的监管难度较大,为此将配送商削减、整合为8 家,实施医院物资集中配送模式;建立供应商及厂家线上电子档案(包括资质证照与授权说明等),并进行可视化动态监管;在省内率先引入医用物资SPD 管理新模式,与医院第三方实现资源共享、资源对接与资源整合。资质证照信息化管理见图3。
图3 资质证照信息化管理
经过调研,与护理部、财务、物价、信息等多部门召开专题会议,拟订医院物资管理方案,通过招标确定软件公司,搭建医院物资运营平台。对涉及医院物资管理的信息系统进行优化升级,实现各模块间(HIS 收费系统、财务管理系统、医嘱管理系统、医保物价系统、护理管理系统、供应商管理系统)的无缝对接。
建立医院高值耗材、试剂类耗材专项管理制度,针对高值和试剂耗材的重点使用科室(如手术室、介入放射手术室、超声介入室和检验科)搭建重点二级库,实施供应商二级库备货,实施全流程扫码操作,透明高效、资源共享、以消定结;针对骨科类手术耗材,设置以患者台次手术为基点的专用骨科包,并将患者信息植入骨科包,实现专人专包、专术专用的骨科手术耗材精细化管理;针对普通医用耗材,构建临床各病区(病房)为二级库、科室(病房)为三级库的新应用场景,以患者需求为导向,采取定数包、耗材赋码等形式,利用手持终端等信息化工具,通过“扫码+套餐”的形式对低值耗材实施“实时、实量、实价”的精益管控,实现患者的精准使用和同步计费。见图4~5。
图4 构建临床病区物资消耗管理新流程
图5 创建重点科室二级库管理模式
对策实施后及时进行效果的查检,医院实现了物资全生命周期供应链的多维追溯和质量管控,业务流程监管率由原来的53.16%提升至100%,物资管理项目达标率提升至85.71%。改善前后的柏拉图对比显著,项目达标率为128.57%,进步率为140.02%;工作流程得到了极大优化;物资配送率、临床科室耗占比、高值和低值耗材追溯规范率等各种KPI 指标均得到有效提升。见图6~7。
图6 改善后的柏拉图
图7 改善前后相关指标的对比图
医院以物资精细化管理和运营成本降低为目标进行质量改进活动,并取得了成效,对总结检查的结果进行处理,并对成功经验予以标准化:以物资供应链为全域化管理视角,将各业务环节的工作流程汇编成册,形成医院物资管理标准化长效机制;对医院物资业务相关数据进行挖掘和应用,形成医院物资大数据分析,见图8。同时,发现医用低值耗材在临床计费使用中依然存在薄弱环节,如溢库、漏费导致临床病区收支配比差异等。将这些未解决的问题转入下一个PDCA 循环,继续进行解决。
图8 物资管理大数据分析展示
运用PDCA 循环有效提高了案例医院的物资管理水平,极大降低了医院的流动资产成本,促进了医疗安全质量的提升;同时,形成了医院物流供应链精细化管理体系,为医疗机构提供了物资全生命周期精细化管理方案,为我国公立医院的改革和管理转型提供了新方法和新思路。目前,新模式已在多家医院进行推广,将助力实现降耗增效的“双突破”,促进医院的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