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农业强国的内涵、发展目标与路径选择

2023-02-07 23:38:45王美惠
社会科学动态 2023年12期
关键词:强国农产品科技

彭 玮 王美惠

2023年3月16日,《求是》杂志发表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文章《加快建设农业强国 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强调要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到2035年基本实现农业现代化,到本世纪中叶建成农业强国。(1)纵观世界发达国家,都有农业作为基础支撑。我国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离不开实现农业强国,必须加快农业强国建设,推进实现农业现代化,在充分借鉴国外现代化农业强国发展经验的基础上,探索具有中国特色的农业强国道路。

一、农业强国建设的基本内涵与现实基础

加快对农业强国建设这一重大战略部署,必须将农业强国的基本内涵放到现代化背景下去理解和把握,制定具有中国特色的农业强国之路。

(一)农业强国的基本内涵

目前,学界对于农业强国内涵的研究偏向于基本特征以及国际经验比较。从基本特征而言,农业强国需从供给保障、科技创新、设施装备、产业链条、资源利用、国际竞争六个方面来把握。(2)具体而言,农业强国的基本特征可以用“四强一高”来概括,即供给保障能力强、农业竞争力强、农业科技创新能力强、农业可持续发展能力强和农业发展水平高。(3)同时,有学者认为建成农业强国要将供给保障能力强、产业体系强、农业可持续发展能力强、农业科技实力强以及主体活力强五个方面作为判断标志。(4)基于国际经验比较来看,有研究通过总结全球农业强国建设的历史经验和普遍规律,认为农业强国的共同经验特征可概括为“六高六强”。(5)

现有文献对农业强国内涵的定义奠定了良好的基础。需要用系统思维深刻把握“一般规律”和“中国特色”,立足我国大国小农的基本国情,人多地少的资源禀赋,深厚的农耕文明的历史底蕴、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时代要求,进而实现农业现代化、乡村振兴和国家现代化的良性互动。

(二)建设农业强国的现实基础

农业大国的评判标准通常如下。首先,农产品生产规模。农业大国应具备大规模的农产品生产能力,能够满足国内基本需求并有一定的出口潜力。其次,农产品进出口规模。农业大国应该在农产品进出口方面占据重要地位,农产品出口规模越大表明该国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越强。再次,农业科技创新。农业大国应具备较高的农业科技实力,投入大量资源用于农业科技的研发和创新。农业科技能够有助于提高农业生产效率、改善产品质量、保护环境等,是农业大国形成的重要因素。最后,农业相关扶持政策。农业相关扶持政策是评判一个国家是否为农业大国的重要因素。支持农业发展、促进农民收入水平与农村发展等相关政策,能够反映农业在国家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重要性。

(三)中国农业强国建设的现实国情

据中国统计年鉴相关数据显示,受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影响,粮食生产结构发生变化,人均粮食产量出现阶段性下降。此外,自2019年起,随着农业种植结构、农业区域布局以及粮食品种结构的持续优化,全国粮食产量开始逐年稳步增长。根据世界银行相关数据显示,2021年我国农业增加值占世界农业增加值的比重为30.9%。

然而,我国农业强国建设仍面临大而不强、多而不优的难题。首先,农业产出效率较低。当前,虽然我国粮食总产能连续8年稳定在1.3万亿斤以上,但由于耕地资源和农业技术的限制,生产能力已临近阶段性峰值。其次,农产品国际竞争力不足。长期以来,我国食品、牲畜进出口额逐年递增。自2018年起,进口额增速开始明显高于出口额增速,并在2019年出现贸易逆差。(6)再次,科技创新能力不强。近年来,我国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从2012年的54.5%提高至2021年的61.5%,但农业科技投入占农业GDP的比重只有0.71%左右,远低于发达国家水平。同时,目前我国农业科技研发水平仍相对落后,缺乏核心技术和创新成果转化能力,农业科技资源配置不均等问题较为显著,导致许多核心农业科技依赖进口,缺乏自主知识产权和核心技术。最后,资源利用效率较低。我国的耕地面积总量虽大,但由于土地细碎化、土地流转率较低等问题,导致土地利用率较低。此外,随着城乡收入差距的扩大,中国农业劳动力开始不断向其他产业转移。

二、农业强国的共同特征与比较分析

根据不同国家的资源禀赋以及在农业领域的发展特点,可将农业强国划分为综合性农业强国、高附加值农业强国和精细化农业强国。

(一)以美国、加拿大为代表的综合性农业强国

以美国、加拿大为代表的综合性农业强国主要具有以下特征:

第一,大规模农业生产。综合型农业强国拥有广阔的耕地、丰富的农业资源、先进的农业机械化以及高效的农业管理,能够通过大规模农业生产满足市场需求。以美国为例,作为世界耕地面积最大的国家,拥有可耕地面积约1.52亿公顷,牧场面积5.6亿公顷,主要分布在多个平原地区,非常适合进行规模化生产。(8)因此,规模化运作的耕地型、休闲型以及大型多功能等各类农场成为美国农业发展的主要形式和基本单元。

第二,先进的农业科技。综合性农业强国注重农业科技的研发与应用,拥有先进的农业技术和生产设备,通过科技创新和现代化农业管理,提升作物产量、农产品质量和效益。以美国为例,农业研究是美国政府长期以来的重点发展领域之一。自20世纪50年代末,美国政府每年投入约13亿美元用于农业科研,并以平均每年约8%的投入率稳定增长,为农业科技的发展和创新提供了保障,使美国的农业科技转化率保持在80%以上。

第三,农业贸易和国际合作。综合型农业强国非常重视农产品国际贸易,积极开展农业国际合作与交流。通过国际农业组织之间的合作,推动农业贸易自由化和交流,学习成功经验和技术来推动本国农业的发展。

第四,优化农业相关立法和政策。综合性农业强国构建了较为健全的农业法律框架和政策体系,提供了例如农业补贴、贷款支持、市场保护和贸易协议等政策支持。以美国为例,为加快农业科技成果商业化,美国通过了包括《专利法》《莫里尔法案》《哈奇法案》等一系列法律法规。

第五,注重农业可持续发展。综合型农业强国通过保护土壤质量、水资源和生态环境等措施,倡导可持续性和环境友好型农业生产。同时,还侧重于农业研究和技术创新的投资,推动资源的高效利用和农业生态系统的平衡发展。以美国为例,1996年美国通过了《联邦农业发展和改革法案》,加强了农场主在耕地管理、环境保护、生态修复等方面的政策支持,推动了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

(二)以法国、意大利、德国为代表的高附加值农业强国

以法国、意大利、德国为代表的高附加值农业强国主要具有以下特征:

第一, 注重品质和标志。高附加值农业强国注重农产品的品质、地理标志和传统工艺的保护。通过建立地理标志体系和认证系统,保护本地传统农产品,提高产品附加值和竞争力。

第二, 高度机械化,实行精确控制。通过高度机械化和精确控制,农民能够充分利用智能技术来监测和管理农作物的生长状况,最大化地提高农产品的产量和质量,提高生产效率。以德国为例,通过采用高精度的网络控制系统与农业机械工具耕种,使农业达到了高度的自动化水平,农民可以利用智能监测软件及时获取信息全面了解农作物的生长状况。通过农业机械辅助,农户可以及时补充农作物所需的水分与肥料,提升生产效率。

第三,环保和可持续发展。高附加值农业强国关注环境保护和农业的可持续发展,采取有机、生态和可持续的农业发展模式,促进农业与环境的和谐发展。以德国为例,2001年德国政府提出了生态农业发展计划,不断改善生态农业推广的条件和环境,显著提升绿色农产品的比重。截至2006年,德国有机农产品的销售额同比增长了19%,在食品销售总额中占比达到4%,成为全球第二大有机农产品生产和销售国家。(9)

(三)以日本、以色列、荷兰为代表的精细化农业强国

以日本、以色列、荷兰为代表的精细化农业强国主要具有以下特征:

第一,先进的农业技术和智能化管理。精细化农业强国注重运用无人机、遥感技术、自动化设备、物联网等先进农业技术和智能化管理手段,实现农业生产过程的精确监测和控制。同时,通过精准施肥、智能灌溉、精确喷药等手段,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和资源利用率。

第二,温室和室内农业。精细化农业强国注重发展温室和室内农业,以应对土地资源和气候条件的限制。例如荷兰通过利用先进的温室技术和垂直农业系统,实现对环境条件的精确控制。

第三,高度科研和创新导向。精细化农业强国在农业领域非常重视科研和创新驱动,通过投入大量资源用于农业科学研究和技术开发,建立高效的科研体系和机构,推动农业科技的转化和发展。

第四,适应城市化和小型化农业。精细化农业强国注重适应城市化和小型化农业的发展。以日本为例,为应对人地矛盾的突出问题,日本通过将农业生产融入城市发展,利用屋顶种植、垂直农场等方式,实现了城市农业的可持续发展。此外,日本倡导小型农场经营和农业合作社等农业组织形式,提高农业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第五,法律政策支持可持续发展和生态保护。精细化农业强国注重生态保护和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倡导发展循环农业、有机农业和生态农业,采取节能减排、保护土壤质量和水资源、推动农业生态系统的健康发展等一系列措施。

(四)三种类型农业强国的横向比较

第一,农业生产效率和产量方面。综合型农业强国在农业生产的规模化和机械化方面具有比较优势,能够通过大规模生产满足国内外市场需求;高附加值农业强国通过提升农产品品质和附加值,赋予农产品更高的市场竞争力和价值;精细化农业强国借助先进的农业技术和精细化管理,提高农业生产的精确性和效率,优化资源利用。

第二,科技创新和研发投入方面。综合型农业强国注重在农业科研和技术运用方面的投入,通过科技手段提升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高附加值农业强国侧重于保护和提升传统农产品的品质,在农产品加工和技术研发方面投入较多资源;精细化农业强国在农业技术创新和资源管理方面相对领先,采用先进技术和精细化管理手段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和加强环境的保护。

第三,贸易合作和国际影响力方面。综合型农业强国具有较强的农产品出口能力,并在国际农产品市场中具备一定影响力;高附加值农业强国注重本土农产品的地理标志保护和特色推广,通过品牌经营和贸易合作,提升农产品的附加值和国际竞争力;精细化农业强国在农业科技和技术合作方面广泛展开国际合作,在国际农业领域起到引领作用。

三、中国国情下农业强国的发展要求与目标

(一)中国农业强国发展的基本要求

中国农业强国发展的基本要求主要集中在以下几点:

第一,构建供给强的粮食保障为建成农业强国提供基础。保障粮食和重要农产品的安全稳定是我国农业强国建设过程中的底线和基础,只有把握粮食主动权,端牢饭碗,才能进一步推动现代化强国建设。

第二,打造强有力的科技装备为建成农业强国提供动力。随着消费结构的升级,对食品品质和安全性的要求越来越高,这对农业生产提出了更高要求。与此同时,受土壤退化、水污染和农药残留等问题的影响,不利于农业生产的可持续。因此,需要充分利用农业科技,推动农业由增产向提质转变,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

第三,构建强有力的经营体系为建成农业强国提供支撑。随着农村产业结构的调整和城乡发展差距的缩小,发展新型经营主体尤为重要。同时,产业链的延长也是实现经营强体系的重要体现。传统农业产业链发展相对片面,缺乏充分的协同效应和价值链的延伸。因此,通过加强上下游企业的协同合作,完善农产品的种植养殖、加工、流通、销售等环节,增加附加值和利润,使小规模农户分享到更多收益。

第四,强化产业韧性为建成农业强国提供重要保障。强化产业韧性,重点要不断延链补链强链,推动产业融合发展。同时,精确识别农业系统中存在的风险,进行有效的监测、预警和管控,增强风险转移能力。此外,还要提高产业链和供应链的抗风险能力和稳定性,构建起农产品的有效供给“防御系统”,进而实现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第五,提升竞争能力为建成农业强国提供能量。通过竞争、创新与技术进步,提高农产品质量与附加值,进而促进市场拓展和出口增长,推动农业可持续发展。同时,我国粮食等大宗产品要充分发挥国内市场的潜力,满足国内消费需求,通过提高劳动生产力、降低成本、提高农产品竞争力等手段,掌握在全球粮食产业链的话语权、主动权。

(二)基于中国国情的农业强国发展目标

第一,依靠自己力量端牢饭碗。中国坚持自力更生,通过提高农业生产能力、优化农业供应链、推动农业科技创新和提升质量标准等措施,保持饭碗牢固。同时,努力实现增量和存量相结合,注重持续提高产能和产量,确保稳定供应,并加强农产品质量监管,确保农产品安全和卫生。

第二,依托双层经营体制发展农业。中国坚持统分结合,通过提供社会化服务为小农户提供支持,并鼓励发展合作社、农民专业合作社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中国通过发展合作社、农民专业合作社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提供支持和服务,帮助小农户提高农产品的附加值和市场竞争力。

第三,发展生态低碳农业。中国农业强国致力于发展生态低碳农业,通过减少化肥农药使用、推广节水型农业技术、农田生态系统保护等一系列手段。通过这些措施,中国努力实现农业生产和生态环境的良性循环,确保农业生产的可持续性。

第四,扎实推进共同富裕。中国农业强国始终坚持以推进共同富裕为目标,促进城乡融合发展,提供均等化基本公共服务,改善农村地区生活条件,让广大农民过上更加美好的生活。中国积极推动农村改革,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农村金融服务和农村产业发展,推动农民收入稳步增长。

四、具有中国特色的农业强国建设路径选择

在中国式现代化背景下,要利用自身的农业优势资源解决内部问题,立足于资源禀赋和科技与改革双轮驱动的时代要求,走出具有中国特色的农业现代化强国建设之路。

(一)立足深厚农耕文明底蕴的历史人文之路

中国农耕文明源远流长,蕴含着许多生态伦理的思想。首先,在人与自然的关系方面,中国典籍中体现出了对自然环境的敬畏、尊重以及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智慧。(7)中国古代农民注重社区合作和互助精神,形成了以家庭为基础的共同社会体系。他们习惯于邻里之间的互助与支持,在播种、收获等农事活动中相互帮助,通过互助与合作,共同完成农事活动,形成了互相扶持、友爱团结的社区关系。此外,中国古代农民培养了勤劳朴素、节俭持重的品质,注重个人修养和道德规范。在中国农耕文化中,农民通过长期的劳作与耕种,培养了勤劳朴素、节俭持重等美德,为中华民族培育了独特的传统农耕文化。

这种伦理智慧融入传统农耕文化中推动了中国农业的发展,构成了珍贵的中华民族传统农耕文化的核心。因此,需要将这些生态伦理的思想观念与现代农业的发展相结合,推动绿色农业、有机农业的发展,实现农业的可持续性和生态环境的保护。通过从历史中汲取智慧和力量,将传统与现代相结合,推动农耕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促进乡村振兴,实现农业强国的梦想。

(二)立足“全方位夯实粮食安全根基”的粮食安全之路

首先,要强化藏粮于地、藏粮于技的物质基础,坚决守住18亿亩耕地红线,保护好可耕地资源。同时,要完成对农田新建和改造高标准的提升,加强农业科研和技术创新,提高新品种的抗病虫害能力和适应性,探索先进的农业生产技术,如精准农业、无人机应用、大数据分析等,提高农业生产的精细化水平。此外,应强化科技装备支撑,推动农业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加大研发投入,突破农业生产中的瓶颈和难题,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和质量。其次,树立大食物观,建立起粮经饲统筹、农牧渔结合、种养加一体的多元化食物供给体系。通过向森林、草原、江河湖海以及设施农业等多个方面获取食物,实现粮食的稳定供应。最后,加强食品安全监管和质量控制,确保食物符合质量标准和安全要求。

(三)立足“大国小农”国情的产业兴农之路

我国大国小农的特殊国情决定了建设农业强国道路和推进方式需具有一定的独特性。首先,从大国层面看,要立足于我国人口规模与消费需求大的现实基础,牢牢把饭碗端在手中,保持物价稳定,实现高质量发展;从小农层面看,农业现代化明显滞后,主要源于农业生产效率较低、农业效益低下、农产品国际竞争力不足以及农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落后。其次,建设中国特色农业强国需要依托双层经营体制,走适度规模经营之路。要充分发挥双层经营体制优势,以家庭承包经营为基础,采取统分结合的方式,推动农业规模化经营的适度发展,追求农业提质增效,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提升农业效率和效益。对于规模化经营,应注重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和农民的利益保障,避免单一追求规模扩大而忽视农村社会稳定和农民收入增长。再次,要以专业化社会化服务引领农业现代化。我国农村地区人口众多,农户经营规模相对较小,资源有限,劳动力和资金不足。农业社会化服务通过引入先进的技术装备和管理模式,改善农业资源的配置和利用效率,帮助农户实现农业生产的规模化、专业化和现代化。最后,应培育具有核心竞争力的农产品,发展特色农业和优势农业,提高产品质量和附加值,加强品牌建设和市场营销,提升我国农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

(四)立足科技与改革双轮驱动的共同富裕之路

习近平总书记在《加快建设农业强国 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中强调:“建设农业强国,利器在科技,关键靠改革”。(10)首先,需深化科技创新,为农业强国建设提供动力源泉,加强农业种质资源的保护和高效利用,加快关键核心技术的研发攻关,确保重要农产品种源自主可控。其次,促进科技和改革的统筹融合。要加大现代信息技术在农业发展中的应用,打造高效便捷的农业科技产品、农业服务和农产品监控一体化平台,促进农业生产、管理和营销效率提升,实现农业数字化转型。最后,加强农业人才培养,改革农民增收机制。通过农技推广、技术培训等方式,将研究成果应用到实践中去,加快农业科技成果的转化应用。

猜你喜欢
强国农产品科技
农产品网店遭“打假”敲诈 价值19.9元农产品竟被敲诈千元
今日农业(2022年16期)2022-11-09 23:18:44
请党放心 强国有我
小主人报(2022年1期)2022-08-10 08:29:08
请党放心 强国有我
心声歌刊(2022年6期)2022-02-14 13:20:22
打通农产品出村“最先一公里”
今日农业(2021年7期)2021-07-28 07:07:10
各地农产品滞销卖难信息(二)
强国有我
秦晋争霸
科技助我来看云
科技在线
科技在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