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新文科视角的音乐学科交叉理论教学策略研究

2023-02-07 12:56:56哈尔滨师范大学杨忠月
艺术研究 2023年6期
关键词:文科交叉学科

哈尔滨师范大学/隋 欣 杨忠月

新文科是指将“新技术”与“人文社科”相融合,使得学科的建设与发展更加综合立体,推动学科交叉融合。与旧文科不同的是,新文科不强调分科教育,而是使学科逐渐走向融合,对培养综合性人才有着重要的战略意义。新文科是一种近几年形成的新兴教育理念,最初来自于美国的希拉姆学院。2018 年,教育部同有关部门制定和实施“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计划”,简称“拔尖计划”和系列“卓越”计划,即“六卓越一拔尖计划”,2019年,“六卓越一拔尖计划”2.0启动大会在天津召开,于2019—2021 年全面推进新文科建设,2020年,教育部再次召开建设新文科的重点工作会议,正式发布了《新文科建设宣言》。

一、新文科视角下音乐理论教学中学科融合发展特征

《新文科建设宣言》的发布被热议,需各学科结合自身的专业特点,根据特定的方向,促进各学科特色发展。新文科旨在推动不同学科之间进行融合与创新,在新文科建设理念之下培养出具有综合能力的复合型音乐人才。

目前,我国高校音乐理论教学主要依靠高校专业化的音乐教育,高校的主要目标是通过专业技术的教学,培养专业音乐人才,使他们将来从事创作、教学、表演或理论等方面的工作。当前我国高校音乐专业以音乐学(包含音乐教育与音乐学理论)、音乐表演、音乐创作等,可见高校的音乐人才培养主要以学生自身的专业方向为主,这会导致学生发展单一化。并且在高校音乐教学过程中,教师与学生也更加注重音乐技能的学习而忽视了音乐教学技能与音乐学理论的充实,因此,在高校音乐教学的过程中,往往会出现“重技术、轻理论”的教学情况,在许多课程的设置与选择中,也会多以专业课为主,学生也会更加重视专业课的学习,在这种教学理念与环境下,培养学生以专业技能为先,而缺乏音乐理论基础以及教育理论的学习,这样的学生表演并未达到专业表演的水平,也无法传授自身的音乐知识。在新时代背景下,想要改变高校音乐教学中出现的上述问题、改变这种单一的音乐教学,需要借助新文科的学科交叉融合理念,推动理论与专业相通相融,将人文科技、教学技能、专业育人相结合,培养出有能力有专业的文理互通、文文互通的新型综合音乐人才。在新文科的背景下,科技与音乐之间应相辅相成,最后逐渐融合,各大高校需完善制度、创造条件、开展活动,鼓励推进教师进行学科融合实践。在无法轻易成功的前提下,高校应通过完善制度为教师学科融合实践活动提供制度保障,努力创造条件,如比赛、设立奖项等提激发师进行学科融合的内生动力,开展各类学科融合实践活动,提高高校教师对学科融合的兴趣。为不同学科教师提供良好的交流平台,供平时没有接触的不同学科教师进行学术讨论与实践交流。高校在新文科的理念下应协调音乐专业与科学技术互动发展,积极推动音乐与科技之间的关系,引导教师对科技的重视与运用,在培养教学过程中更多运用和依托新科技,同时在此过程中也提升学生的科技能力。

二、音乐学科教学的现状及发展趋势

我国高校音乐教学近年来发展迅速,规范化音乐教育从学堂乐歌起步已有百年历史,音乐教育体系已十分完善,教学模式优化,教学内容先进,在最初学习西方教育体系的转型下,我国高校已经形成了独具民族特色的文化音乐教育体系,进入新时代后,在“新文科”理念的背景下,音乐学科迎来了新的发展阶段,本论文研究通过swot 分析法对当前我国高校的音乐教学进行宏观的分析。swot 分析法是一种相对客观并且准确的分析一种现实情况的分析法,swot 分析法通过四个方面对事物进行分析,分别是:优势、劣势、挑战、机遇。利用swot 分析法对高校音乐教学进行宏观分析,对其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最大程度了解学科融合的困难与瓶颈。

音乐教学形成其独特优势。音乐教学可以引导人发掘个人生命力、理解力、创造力。高校的音乐教学应与“五育融合”紧密联系在一起,推进音乐学科与其它学科交叉融合,培养高素质的综合性音乐人才。新文科视角下,高校音乐教育随着时代的发展不断完善,各高校也为社会输送了一批又一批高素质的音乐人才,这些音乐专业人才在社会上音乐相关的不同岗位取得优异成绩,例如,部分高校的音乐学院通常设置音乐教育专业,尤其是师范类高校,为地方社会输送培养了教师人才,人才培养以为社会输送符合经济发展与社会建设需要的应用型人才为主要目的,所以,高校也应以为社会需求培养复合型人才为主要目标。高校在培养音乐人才的过程中,与前线职业、其它高校、相关行业协同育人,构建闭环型育人体系,例如,师范类大学与当地中小学或剧院剧团开展活动形成深层次的交流合作,学生到前线进行实践与实习,中小学与剧院剧团等也可走进高校与学生一同进行组织活动,这样不仅丰富学生实践经验,也切实提升了学生的社会能力。

音乐学科交叉融合目前也存在一定的劣势。学科的交叉融合是无法一蹴而就的,需要多方共同努力不断探索,通过实践结合理论,深层次推进音乐学科与其它学科交叉融合。高校在培养音乐专业人才方面仍存在许多问题,如音乐教育专业学生体现在进入岗位后教育教法传统、课程设置单一、教学内容老旧等。音乐表演体现在表现手法重复、音乐理论不扎实、专业技术不过硬等问题。面对以上各类问题,在新文科视角下,各高校应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优化教学内容、调整课程设置、完善专业结构,创造独特的培养音乐专业人才的新模式。许多高校音乐表演专业学生较多,其主要目标是培养具有演奏、演唱等表演能力的人才,但就目前来讲,社会对音乐表演人才有需求,但大部分的音乐表演专业的学生无法达到社会需求的表演水平,最后还是从事音乐教育行业,并且社会对音乐表演人才的需求有限,这就需要高校完善专业结构,避免学生能力单一,推动音乐表演专业与其它学科进行交叉融合,培养出社会需求的综合能力强的音乐专业人才。

学科交叉融合面临一定的挑战。在学科不断发展完善的过程中,高校教育也随着发展不断将专业细化,多门类学科不断发展充实本学科的内容,使之与其他学科渐行渐远,学科与学科之间的界限也更加明显。例如,声乐表演与音乐教育都是音乐门类的学科,前者更加注重表演技能的学习,而后者更加注重教学技能的学习,两个专业不断完善发展,形成了独立的发展领域,认为自身的专业才是音乐学科的关键所在,这样也为学科融合造成了一定的阻碍,而二者应通过学科融合借鉴对方的优势,将专业技能与教学技能相融合,更加注重自身发展的综合实力的提升,声乐表演通过教学能力的提升在专业发展过程中强化传授教学技术的能力,而音乐教育则通过表演能力的提升完善教学技能,使课堂更为丰富立体,这样新文科理念之下的学科融合、相互借鉴,无形中推进专业发展的同时,更符合高校培养和谐完整的“人”的需求。

高校音乐教学正迎来机遇。2020 年《新文科建设宣言》的发布推动新文科理念逐渐走向成熟,在新文科教育理念下,学科融合成为音乐学科发展升级的重要工具,各高校应抓住此次机遇,成立学科融合相关的交流工作室,设立学科融合工作领导小组,做好高校教师学科融合交流及资源的基础保障。高校还应推动教师成立学科融合相关的项目,带动学生积极参加,由教师带领学生的模式进行学科融合探索,解析学科与学科之间的内在联系,推动音乐学科跨领域交叉融合。近年来音乐学科中也出现了许多交叉融合学科,如:音乐治疗学、音乐人类学、音乐考古学、音乐心理学、音乐编辑学等。高校应顺应“新文科”热潮,基于新文科视角下推动音乐学科教学模式转型升级。

三、新文科视角下音乐学科交叉融合的建议及策略

(一)通过学科交叉的教学手段丰富学生的理论基础与科研能力

在当前高校音乐学科的教学过程中,要通过多角度、全方面的交叉融合的理论教学丰富学生的理论基础,提高学生的科研能力。高校在教育教学的过程中强化专业实践能力的学习之外,应同时注重培养学生深化理论知识,推进教师与学生新时代网络信息技术的学习,鼓励教师运用相关新技术软件辅助教学,学生也可配合老师通过新技术网络软件完成学习或与教师合理交流。与此同时,推动教育学与教育学理论与音乐实践教学相融合,在提升学生音乐专业能力的基础上帮助学生进一步掌握教育理论方法以及教育学相关的知识与能力。高校也应组织音乐学科教师与教育教学教师开展定期的交流活动以及学术讨论,并完善相关的制度保障、激励机制、约束规则、以推动音乐与教育在理论逻辑层面多方面深层次的学科融合。

高校以培养综合音乐人才为目标,可以推动开展学科融合相关的科学研究工作,如开展音乐学科以学科融合为主题的科研项目,落实学科融合为主题的科研工作,推动更多的教师投入学科融合的工作中,此外,还需引导教师终身学习的探索精神,树立职业目标,做好职业规划,因人制宜,发挥教师个人优势,为学科融合科研工作添砖加瓦。高校还需定期开展音乐学科融合讲座,供教师与学生进行学习交流,如邀请教育学领域的专家教授对教育方法、教育理论、教育学科等多方面进行讲解,或邀请互联网信息技术专业人员、理工科目专家教授对新技术、软件硬件的使用进行细致的讲解,激发教师与学生思考如何与音乐学科结合融合以更好地实现教学、培养、学习以外,还可以提升教师与学生多维度的职业技能与学习技能。高校也应引导教师与研究生发表音乐学科交叉融合相关的论文,为深层次开展学可交叉融合夯实科研学术基础。

(二)通过优化教学内容推动人才培养模式创新

高校也可推动学科融合的过程中鼓励学生进行双学位的学习尝试,在可实现的基础之上,尽可能的推动学生进修除音乐以外的专业,也可以开放各学院之间的课程表,或设立更多跨专业的选修课,学生可根据自身兴趣选择与自己专业不同的课程进行进修,在此过程中也更能实现不同专业教师与学生的交流,推动学科融合的同时,拓宽了学生的思维与道路。高校也可引导教师在教学中依托新科技下的教学软件,增强与学生互动的同时,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引进专业教学软件并开展教师培训,推动教师转变传统的教学观念,提升课堂灵活性,因材施教,根据学生需求完善课堂建设,也可多方位立体的开展各项学习活动,确保学生的学习兴趣与学习效果。

在高校音乐教学内容中,音乐教育专业一般设有弹唱课,为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需优化教学内容,如在教学内容中添加弹唱基本功的联系,这同时增进了学生视唱、钢琴、声乐以及和声等音乐基础能力。另外,将音乐史、音乐技术理论,如声乐演唱技巧理论、器乐演奏技术理论、表演技术知识等理论融入日常教学内容中,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理论结合实践,也可提升学生内涵,增加学习兴趣。鼓励学生参加实践活动,高校教师可在教学内容设置上怎加更多灵活性,如增加课堂歌剧表演环节、开展重唱合唱表演活动,在此过程中,学生不仅提升了表演能力,也同时锻炼了合作能力以及人际交往能力,这样的教学内容也大大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推动其自发学习,养成良好的自学习惯,进一步培养学生优质发展。

调整课程设置对高校培养音乐人才尤为重要,回顾人类文明历程,人类对“美”的追求从未停止。在新时代的中国,国家以五育并举、五育融合作为主要教育理念,意在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综合性高素质人才,美育的地位也随之愈发体现重要性,美育作为培养肩负民族复兴大任的社会主义接班人的重要教育一环,在高校教育中具有独特的价值。美育不仅仅是审美教育,更是情智与心灵的教育。高校的音乐专业旨在培养有审美有能力的双向素质都具备的新型音乐人才,新型音乐人才不仅要具备音乐创作、音乐表演、音乐教学等技能,还应在其身上体现出欣赏美、发现美、热爱美、理解美、践行美、传播美的“美育”成果。所以,在课程设置方面,高校应顺应时代需求,注重提升学生的文化素养,增加人文素养相关的课程,也可增加欣赏课、艺术课等与美育相关的课程。高校美育应将美育融入大学生整体教育理念之中,让当代高校大学生认识并热爱生活中的美,学会欣赏美,逐渐传播美,最后创造美,是高校美育工作的重要目标。

(三)通过新技术与音乐教学互动推动学科融合发展

积极推动新科技与音乐学科教学的互动融合发展。如在演奏过程中可运用计时、节奏计算等新技术软件帮助学生学习,提升教学质量。在与科技融合的过程中,也可引导学生进行科技创新,这对音乐的相关技术的研究以及人类社会的进步有很大的意义,如声音捕捉器、音乐屏障等新科技产物,符合新时代社会需求。高校音乐学院现已经出现科技与音乐融合的专业,如电子音乐制作,近几年发展的相对完善,为推动科技与音乐融合,高校可组织开展电子音乐活动、组织电子音乐会,电子音乐大赛等推动音乐学生对科技与音乐互动的认识,引导学生通过科技创新音乐作品,营造良好校园氛围,提高学生对科技与音乐融合的兴趣,帮助学生掌握更多的科技相关的知识,并在实践过程中逐渐认识到新时代新文科的重要性。在新文科背景下,提升学生科技能力有助于注重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学生的实验能力,进而全面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推动新文科背景下音乐与科技互动融合,推动人才培养的改革发展。

四、结语

音乐教学是新时代培养社会主义接班人的一门重要的学科教育,“新文科”的提出,使音乐教学迎来新机遇,在新文科的视角下,高校需树立交叉融合的教学理念,探索音乐教学交叉融合的新模式、新方法,把握契机,使学生能力更加综合完善,知识更加扎实丰富,推动音乐学科教学多元化发展。

猜你喜欢
文科交叉学科
【学科新书导览】
土木工程学科简介
文科不懂理科的伤悲
“六法”巧解分式方程
求学·文科版2019年6、7期合刊
豆文科作品
艺术家(2018年7期)2018-09-22 02:09:20
“超学科”来啦
孙文科
连一连
论新形势下统一战线学学科在统战工作实践中的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