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 建 魏建勋
(外交学院 外交学与外事管理系,北京 100037)
2022年10月,举世瞩目的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胜利闭幕,巍巍东方巨轮启航新征程。[1]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科学社会主义在二十一世纪的中国焕发出新的蓬勃生机,中国式现代化为人类实现现代化提供了新的选择,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为解决人类面临的共同问题提供更多更好的中国智慧、中国方案、中国力量,为人类和平与发展崇高事业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2]P16之后,习近平总书记多次谈到中国式现代化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2023年2月7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研讨班开班式上强调:“概括提出并深入阐述中国式现代化理论,是党的二十大的一个重大理论创新,是科学社会主义的最新重大成果。”[3]2023年4月21日,习近平总书记向“中国式现代化与世界”蓝厅论坛致贺信时指出:“中方愿同各国一道,努力以中国式现代化新成就为世界发展提供新机遇,为人类探索现代化道路和更好社会制度提供新助力,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4]
发展是人类社会的永恒主题。“现代化”一词最早使用可以追溯到1585年。[5]P1马克思主义理论告诉我们:一个理论体系创新和发展的重要体现是概念和范畴的创新,它标志着人类对所处的客观世界认识的一定阶段。恩格斯曾在《英国工人阶级状况》一书中描述现代工业城市的典型——“曼彻斯特的现代化生产已经到了完善的地步”[6]P322。列宁根据当时俄国落后的生产实际,提出应该学习优秀经验,在全国电气化的基础上建立社会主义现代化。随着鸦片战争的爆发,西方资本主义在全球扩张,中国被迫打开大门,被卷入国际体系,“整个陈旧的社会制度逐渐瓦解”[7]P674。中国的现代化历程是在与列强抗争、救国图存的过程中发展而来的。新中国成立后,百废待兴,毛泽东、周恩来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开启了建设社会主义国家的新探索。毛泽东一贯主张把马克思主义同本国特点结合起来。[8]P64《论十大关系》被视为毛泽东探索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开篇之作,为中国式现代化建设起到了奠基作用。[9]改革开放后,中国开始进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时期,“中国式现代化”是1979年12月6日邓小平会见时任日本首相大平正芳时概括提出的,邓小平认为:“中国式的四个现代化是实现‘小康之家’”[10],“中国式的现代化,必须从中国的特点出发”[11]P164。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指出:“我国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创造了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创造了人类文明新形态。”[12]P10经过西方理论的演绎,现代化一度成为西化和资本化的代名词,并且西方国家长期掌控现代化的国际传播。随着世界多极化的发展,在二十一世纪,新兴市场和发展中国家的现代化传播经历着重构和蝶变。
当今国际形势风云变幻,传统安全与非传统安全问题交织发展趋势明显,冷战思维回流,“脱钩断链”的论调甚嚣尘上,经济全球化发展遭遇阻力,这些都给国际社会的发展注入了诸多不确定性因素,国与国之间的沟通显得格外重要。国际传播是国家软实力的重要体现。随着互联网的发展,西方话语体系逐渐进入金砖国家社会的方方面面,西方媒体在某些议题上对中国进行话语攻击,国际舆论压力增大。中国式现代化道路在金砖国家的传播面临话语权不足和传播失衡等多重挑战。中国作为世界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发展目标和发展问题与其他发展中国家具有很强的相近性。[13]因面临同样的发展任务,金砖国家也是“中国方案”较为容易被接受、取得突破的领域,中国式现代化作为中国传播话语,可以帮助其他金砖国家创新各具特色的传播版本和话语表达,为在世界其他国家的传播提供支撑。国际社会需要合作的动力和方案,而中国正日益成为重要的国际公共产品提供者,促进世界向着和平、稳定、繁荣的方向发展。推进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国际传播有助于应对全球性议题,构建更加公正合理的全球治理体系。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国际传播是中国在深度走向世界过程中的话语表达效果体现。我们既要力争“讲好中国故事”,也要关注目标群体,了解“中国故事”获得了何种传播认知,这样才能在当前西方话语主导下进一步获得国际话语权的影响力。
随着全球治理进程的深入,越来越多的国家意识到国际传播能力、话语权构建影响到树立良好国家形象、国际化发展进程、大国博弈。2021年5月31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三十次集体学习时强调,要“下大气力加强国际传播能力建设,形成同我国综合国力和国际地位相匹配的国际话语权,为我国改革发展稳定营造有利外部舆论环境,为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作出积极贡献”[14]。2022年5月27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三十九次集体学习时强调,要“讲好中华文明故事,向世界展现可信、可爱、可敬的中国形象。要讲清楚中国是什么样的文明和什么样的国家,讲清楚中国人的宇宙观、天下观、社会观、道德观,展现中华文明的悠久历史和人文底蕴,促使世界读懂中国、读懂中国人民、读懂中国共产党、读懂中华民族”[15]。“要建立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文明研究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为人类文明新形态实践提供有力理论支撑。”[15]2023年7月2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成都第三十一届世界大学生夏季运动会开幕式欢迎宴会上的致辞中指出:“我们要以这次大运会为契机,弘扬全人类共同价值,谱写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新篇章。……欢迎大家到成都街头走走看看,体验并分享中国式现代化的万千气象。”[16]由于历史进程和文明程度的差异,各国现代化传播的图景差异很大。在当今世界的发展中国家机制中,金砖国家合作是新兴市场和发展中国家开展南南合作、联合自强的重要机制。如今,金砖国家正在构建更加全面、紧密、务实、包容的高质量伙伴关系。中国式现代化道路对金砖国家具有借鉴意义。因而,在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之际,我们应了解、把握金砖国家如何认识中国式现代化,不断提升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国际传播成效。
2023年金砖合作机制迎来第17年,政治安全、经贸财金、人文交流“三轮驱动”的多层次合作架构顺利运行,已成为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南南合作平台。2023年8月22—24日,金砖国家领导人第十五次峰会在南非举行,各方认为“金砖国家致力于深化战略伙伴关系,促进全球和平稳定和公平发展”[17]。
中国式现代化道路在金砖国家主要有四种传播路径:第一,通过官方媒体对中国发展的报道。巴西的官方媒体和报纸上常常报道与中国的贸易情况,如中国连续13年保持巴西最大贸易伙伴地位。巴西是中国在拉美最大投资目的国等。这些报道增强了对中巴关系的总体感知;俄罗斯国家电视1台、《俄罗斯报》常常设专栏报道中国政治、经济、文化新进展,增强了中国发展的认知范围和民众对中国式现代化的兴趣度。第二,通过多元媒介和社交软件深化对中国的了解。随着数字信息技术的发展,金砖国家的媒体和社交软件变得日益多元,且人性化程度越来越高,这使得金砖国家民众间的沟通与交流更加便利,彼此间的交互感增强。通过以中国国际电视台、抖音为代表的各类媒体和社交平台,中国式现代化故事以多维立体的形式呈现在金砖国家面前,金砖国家的观众可在潜移默化中感受中国在政治、经济、文化等诸多领域取得的突出成果。尤其是在南非,抖音的影响力不断加大,中国式现代化传播的渠道不断拓展。第三,通过名人、学者甚至网红强化对中国发展的认识。网红在网络化发展时期显得尤其重要,专家学者成为网红也是互联网时代发展的必然结果。在金砖国家,中华文明爱好者、当地网红等常常通过街头走访、节气文化展示、中华美食品尝等不同形式展示现代化的中国,理解并传播中国故事。第四,通过大型国际多边活动,尤其在中国举办的多边外交活动,深化对中国形象的感观。举办金砖国家峰会、北京冬奥会、“一带一路”高峰论坛等重大主场外交活动是对外展示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方式。研究表明,这类活动举办之时,对中国的新闻报道量成倍增加,在2022年北京冬奥会期间,仅对冬奥会及其吉祥物的报道就在金砖国家引发了新一轮的“中国热”,如“冰墩墩”受到俄罗斯运动员和观众的热捧。
从金砖国家的总体传播效果看来,中国式现代化道路是全面、综合、系统化的现代化。金砖国家中以学者为主的精英群体认为中国式现代化道路集中体现了中国共产党的优秀成果与成功经验、中华文化的影响力、中国发展理念深入人心和中国走和平发展道路的意愿。
中国共产党领导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为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形成打下了基础。“新民主主义革命为现代化创造了根本社会条件,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为现代化建设奠定根本政治前提和宝贵经验、理论准备、物质基础。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建设新时期为现代化提供了充满新的活力的体制保证和快速发展的物质条件。”[18]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中国式现代化是我们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在长期探索和实践中历经千辛万苦、付出巨大代价取得的重大成果,我们必须倍加珍惜、始终坚持、不断拓展和深化。”[3]
金砖国家政界学界对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有着强烈反响。巴西学者伊万德罗·卡瓦略指出,中国式现代化体现了中国式经济发展方式。学习中国经验和中国哲学有助于在本世纪更好地理解中国。巴西记者亚拉·维达尔指出,中国式现代化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现代化,既有现代化的共同特征,又有中国特色,是促进共同富裕、人与自然和谐共生、走和平发展道路的现代化。中国式现代化是经济、政治、生态、科技、文化等诸多层面共进的现代化。俄罗斯学者安德烈·维诺格拉多夫分析了中国式现代化的特征与过程,他通过对比中俄两国近代变革历程,认为中国式现代化是基于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社会主义建设的成功经验,中国先将西方工业文化融入民族传统,成为这种现代化的基础。中国式现代化道路能走得通,在于中国共产党能做到“与时俱进”。印度共产党总书记拉贾认为,中国共产党能将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同中国实践相结合,走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中国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一定能够实现。南非执政党非洲人国民大会(以下简称“非国大”)总司库、代理总书记保罗·马沙蒂勒表示,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中国取得的发展成就有目共睹,令非国大深受鼓舞。南非专家谭哲理指出,中国式现代化道路内涵不断丰富和发展,愿景愈加清晰,目标愈加明确,“中国式”属性日渐增强。南非知名杂志《外交圈报》董事兼创始人克坦·巴哈那指出,南非政府可以通过学习中国共产党的先进经验造福本国人民。中国式现代化凝聚了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接续奋斗的历程,蕴含着治国理政的巨大智慧,为广大发展中国家进行现代化建设提供了经验。我们不仅要总结中国共产党在中国式现代化道路探索中的成功经验,而且要优化国际传播方式,在分享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经验等中国共产党宝贵精神财富过程中,塑造真实、客观、全面的中国共产党政党形象。
中华文化博大精深,蕴藏着丰富的治国理政经验,塑造了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特质,使其呈现出与西方现代化道路不同的特点。中国式现代化道路能打破“现代化=西方化”的迷思,关键在于坚定的文化自信。伊万德罗·卡瓦略聚焦于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研究,他认为中国式现代化道路与西方现代化道路不同,其有自己的鲜明特点。中国在现代化进程中,学习西方知识自我强化,注重本国文化财富、民族智慧的重要作用。俄罗斯评论家阿列克谢·多尔仁科夫认为,中国式现代化是与中国传统文化结合的现代化。印度尼赫鲁大学国际关系学院教授斯瓦兰·辛格指出,中国式现代化理念部分汲取了古代先贤的智慧,展现了不同于西方模式的图景。中国式现代化有自身的文化特色。南非约翰内斯堡大学非中研究中心主任大卫·蒙耶认为,中国式现代化道路是在中国历史、文化、价值观和国情的基础之上实现中国制度和社会的现代化。谭哲理在著作《南非人眼中的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中认为,中华文化对中国式现代化道路产生了强烈影响。非洲读者能更真切触摸到中国发展与变革的梦想。从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传播效果来看,金砖国家学界认可中国式现代化在制度、实践和思想方面呈现的中国文化土壤的特征,这也是中国式现代化道路被誉为创造人类文明新形态的重要渊源。
以人民为中心、艰苦奋斗、自立自强、共同富裕的中国发展理念给金砖国家以强烈印象和价值感召。中国共产党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人民生活水平是衡量国家现代化水平的关键指标,提升广大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是中国共产党努力奋斗的方向和目标。人民群众物质需求和精神需求得到满足是高水平现代化道路的应有之义。广大人民群众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的中流砥柱,把智慧、汗水倾注于各行各业的发展中,在基建、航空航天等领域通过艰苦奋斗不断创造人类社会发展的奇迹,“复兴号”高铁车组、国产大飞机、“蛟龙号”载人潜水器,每一项大工程背后都蕴含着中国自立自强的奋斗故事,作为国际传播的内容,提升了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国际感召力和世界影响力。共同富裕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需要历史性的进程来实现。中国式现代化将经济发展成果惠及全体人民,在本国摆脱绝对贫困的同时,中国通过推动全球发展倡议、全球安全倡议和全球文明倡议的落实,帮助发展中国家实现发展、减少贫困。全球发展倡议与金砖国家发展目标同步,对金砖国家有较大意义。
巴西对中国国家治理现代化反响较大,中国提升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拓宽人民群众参政议政的渠道,不断把人民群众的意志和主张上升为国家政策,更好地确保更广大人民群众利益的实现。建立现代化、统一、开放且具有竞争力的市场体系是中国经济现代化的目标。巴西前旅游部长亚历山德罗·特谢拉指出,中国式现代化是一种可行的经济、社会发展模式。俄罗斯汉学家奥斯特洛夫斯基认为,中国在探寻中国式现代化道路过程中经济结构和市场环境逐渐得到了优化。俄罗斯媒体经常性报道中国现代化建设的成就,也有专门的节目对中国的高铁、城市建设进行报道。相当多俄罗斯民众对中国好感度在不断提升,根据2022年年底的一项民意调查,88%的俄罗斯民众对中国有好感,其中18—24岁俄罗斯民众对中国好感度达到了95%。印度尼赫鲁大学中国与东南亚研究中心主任狄伯杰提出,中国式现代化道路对发展中国家借鉴意义重大,他认为西方的论述和实践不足以创造和平、公正和可持续的秩序,一种替代性的话语权亟待出现,这种话语权将受到发展中国家欢迎。“一带一路”倡议走过十年历程,发展中国家得到“一带一路”建设帮助的同时也可以从中国式现代化中学到很多,例如中国的以人为本、共同富裕、人与自然和谐相处以及和平发展的理念。中国的成就在过去几十年激励了很多国家,发展中国家在自身现代化过程中也可以结合自身国情、借鉴中国的宝贵经验,来努力实现目标。南非非国大总经理、非国大党校董事菲比·波特吉特则更加坦率地表示,中国式现代化道路对于全球解决发展问题是一个重要的指针。2023年6月,在第12届中非智库论坛上,南非前总统卡莱马·莫特兰蒂主张非洲国家从中国快速发展的现代化进程中汲取力量。中国的发展理念和经验在国际社会获得越来越多的共识,中国式现代化的吸引力和感召力日益增强。
中国式现代化道路不仅提升中国的发展水平,也促进地区合作和全球治理的进程,推动国际关系民主化发展,努力构建更加公正合理的新秩序,积极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中国积极提供国际公共产品,“中国已为受新冠疫情影响的发展中国家抗疫及恢复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20亿美元援助,向150多个国家和13个国际组织提供了抗疫物资援助”[19]。
2023年4月14日,来访的巴西总统卢拉在与习近平主席会谈时谈到,中国是全球政治、经贸、科技领域不可或缺的力量,在促进世界和平与发展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巴西前总统迪尔玛·罗赛夫指出,以人民为中心、基于共同繁荣原则是中国式现代化的主要特征。中国式现代化重视高质量发展,是一种团结、包容、可持续发展的模式,其核心要义为共享现代化、以人为本的现代化、技术现代化、教育现代化、绿色现代化,为现代化发展道路提供了新选择。近年来,气候变化、加剧的地缘政治冲突、产业链中断导致以回流为特征的去全球化运动,进而产生了碎片化,中国式现代化道路对解决这些问题至关重要,将促进全球南方命运共同体的建立,缩小全球南北发展差距,建立更加包容的多极秩序。中国式现代化丰富了现代化内涵,推动了世界现代化进程,为应对全球事务提供了新的智慧和方案。俄罗斯评论家维克多·皮罗仁科认为,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成功与对全球化的参与密不可分,中国式现代化排除了西方现代化的两个有害副产品——霸权和殖民。中国反对一切形式的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反对冷战思维、干涉别国内政和双重标准。
印度中国经济文化促进会秘书长穆罕默德·萨奇布指出,中国式现代化最主要的特征为其与建立全球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愿景相呼应,这一愿景基于各国合作应对挑战,反映出中国希望在全球治理体系中发挥更具建设性的作用。中国式现代化可以为印度和其他发展中国家提供现代化和治理方面的经验。印度学者维贾伊·普拉萨德认为,国际社会期待中国道路的成功,中国式现代化代表了未来和方向。中国式现代化推动地区主义、多边主义的发展,推动全球治理体系变革,使国际秩序向着更加公正、合理的方向发展。就南非而言,根据2022年底一项最新的关于中国影响力的调研,61%的南非受访者认为中国在世界上的影响力是积极的。大卫·蒙耶认为,中国式现代化道路将影响其他国家的现代化建设进程。中国式现代化道路坚定支持全球化与多边主义,有助于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实现全球共同繁荣。谭哲理肯定中国的可持续发展战略对非洲国家的启迪意义,认为非洲国家应根据自身特点制定发展计划。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产生了新互利伙伴关系,加强了与发展中国家的既有伙伴关系,将助力国际社会的发展。通过中国式现代化实现中华民族复兴的做法将鼓励南非和其他发展中国家从自身价值体系中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中国式现代化道路有能力就经济发展、生态保护、国际发展等问题提供解决方案,而这些最终将有利于维护和平,让人类社会拥有共同的未来。
一个不断走向现代化的中国,将会注重提供全球公共产品,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构建做出更多贡献。[20]中国式现代化道路使得国际社会有机会分享中国机遇。同时,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国际传播给世界发展中国家群体和金砖国家最大的启示为:可以通过努力打造基于自身文化规范和价值观的独特现代化。
与此同时,金砖国家对中国式现代化道路也存在一些不当认知。金砖国家中有观点认为中国式现代化道路也会有较多困难,对中国式现代化也流露出不同程度的质疑和警惕态度。[21]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在于:西方国家凭借话语强势和传播技术的先进,操控着部分金砖国家的媒体、社交平台等信息主流方向;西方媒体对中国式现代化的报道往往带有主观预设,缺少客观依据;中国有效的话语平台不足,宏大叙事多、微观叙事少,难以对中国式现代化道路进行高效传播;金砖国家间历史、文化差异导致的对中国传播的不理解或误解。由此看来,研究中国式现代化道路传播的提升路径显得尤为必要。
到2035年,中国将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期间,中国面临的外部环境将会更加严峻,“风高浪急甚至惊涛骇浪的考验”可能随时到来,话语建构是国家间博弈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要突破西方现代化话语垄断裹挟,把中国式现代化道路建设优势转化为国际传播优势,主要路径可以从传播环境、内容、方式、人才培养等几个方面入手。
全球化进程的深入和受阻引发了对当今的全球治理体系变革的呼声,国际力量对比“东升西降”趋势加强。同时,以金砖国家为代表的新兴市场国家正在群体性崛起。随着世界经济下行、地缘竞争加剧、地区冲突和热点问题频发,全球治理体系挑战进一步增加,而中国面临的国际传播环境有可能进一步严峻。西方掌握着治理理念和话语权是全球治理体系改革的阻碍因素之一。[22]因而,优化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国际传播环境,中国应坚持多元、包容的治理理念。在国际社会,尤其是在金砖国家,找出在非传统安全领域的全球性威胁,促进用新安全观缓解全球安全赤字,寻求合作共识。在经济现代化治理方面,中国高举真正的多边主义和自由贸易旗帜,对外开放战略更加积极主动。对内提振经济发展信心,优化经营环境并为外资企业做好服务工作。对外促进多边贸易开放并形成机制,反对特定国家阵营化,反对借多边主义之名行意识形态对抗之实。[23]G20杭州峰会已经首创贸易投资合作机制,金砖、上合、中非、中拉、中阿等多边合作也逐步形成机制。新兴市场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对世界经济的贡献率已经超过发达国家,有预测认为,中国、印度、印尼、俄罗斯、土耳其、巴西和埃及七个新兴国家将成为2030年世界十大经济强国,即十大经济强国中的七个将由新兴市场国家占据,这预示着新兴市场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在全球事务中的代表性和发言权将进一步增加,这有助于改变西方主导的国际舆论,驳斥错误言论,抢占话语先机。中国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应提高对内对外传播话语的亲和力,反击西方对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歪曲和污名化,消弭误解误读,推动国际秩序向更加公正、合理的方向发展,争取国际议程设置权,为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国际传播创造良好的舆论环境。
话语和传播体系建设是对外传播能力建设的基础。中国式现代化道路开创了人类文明新形态,不仅源于其不同于西方现代化的历程与传播,也因为中华民族的文化基因赋予了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独特的传播内涵。在包括金砖国家在内的世界许多国家,蕴含中国传统文化因素的文化故事、文娱产品更受欢迎。首先,应当努力进行传统文化符号的拓展,在传统元素的基础上融入更多中国现代化元素,形成既有历史传承又有现代感的中国文化依托。2008年的北京奥运会曾通过“科技奥运、人文奥运、绿色奥运”理念传递了中华文化和民族精神;2022年北京冬季奥运会开幕式以“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表达主题,开幕式选在中国传统节日“立春”当天,开幕式的第一个节目也以“立春”为创意,在中国传统历法二十四节气的时光轮转中开篇。二十四节气蕴含着中华传统文化的宇宙观、生态观,二十四节气在屏幕上依次闪现,各国观众齐声呼喊,做到了以中国文化为符号依托,从全世界的角度展望美好的未来。其次,多语种助力,借助新媒体与传统媒体相融合的方式提高受众参与度。在讲述中国故事过程中,需要把握受众的语言习惯,也要注重非通用语言人才的培养。毛泽东指出:“要和群众打成一片,就要认真学习群众的语言。”[24]P851只有了解对象国受众的语言文化背景,才能更贴近传播受众。找到受众更倾向的媒体平台和社交平台,将电视、报纸等传统媒体抽象的政治话语转为新媒体平台具象的趣味生动话语,也应尝试构建自主技术平台,形成传播网络,让中国式现代化道路话题融入各国民众的生活,提升中国式现代化道路国际传播的实操性和有效性。最后,注重发扬中华文化中“和而不同”“共享共赢”“和平互鉴”的理念,借力主场外交和多边外交平台,彰显这些理念的世界意义。中华文化中蕴含的“和合思想”“美美与共”以追求真、善、美为出发点,体现出高度的文明自觉和文化自信。[25]带有这些理念的中国式现代化道路即使再成功也不会走“国强必霸”的西式道路,而会促进与大国间的协调与合作,不陷入“修昔底德陷阱”,为世界各国共同维护世界和平,推进人类文明的发展树立榜样。一个走在现代化道路上的中国,必将为世界提供更多机遇。
毛泽东提出:“政治路线确定之后,干部就是决定的因素”[26]P526,这体现了人才在一项事业中的重要性。相关部门要加大统筹协调力度,建设一支结构合理的国际传播人才队伍。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国际传播应注意三类人才的培养:一是在全球治理方面,大力推动培养既具有优秀外语水平和业务能力,又熟悉国际组织运行规则和全球治理本质的人才,讲好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世界意义,逐渐提升中国在国际组织和全球治理中的话语权和规则制定权。二是建设国际传播队伍要抓好“领头羊”,牵动“牛鼻子”,打造出国际传播领域本领高强的代表性人才。加大对国际舆论传播相关领域人才培养的支持力度,如在国际舆情研判方面,需要培养善于进行舆情走向、大数据分析的专业研究型人才;在外交外事领域,要强化培养斗争精神和能力,需要培养广交朋友又敢于开展国际舆论斗争,改变“挨骂”地位的外交一线人物;在传媒领域,需要培养懂中国、知世界、讲外语的实践型国际传播知名媒体人,等等。三是借用第三者国际传播的新路径。在革命战争岁月,毛泽东、周恩来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都曾参与国际传播,延安迎来过斯诺、爱泼斯坦等外国记者,让国际社会看到了当时中国的希望之所在。在当代,中国仍然有不少这样的国际朋友,如被称为新加坡前总理李光耀的智囊、新加坡国立大学亚洲研究院杰出研究员马凯硕,他讲述的中国式现代化故事获得了国际受众的认可,他认为中国成功发展的原因包括中华文明始终代表世界最成功的文明之一,是人类最具持续性的古老文明;中国愿意向世界学习;过去几十年来拥有和平的发展环境。2021年6月,《中国日报》宣布成立“新时代斯诺工作室”,“新时代斯诺”即为中国的国际友人们,他们对中国式现代化道路充满了研究兴趣,通过“下沉”的传播视角,让多元主体发声,回应国际社会对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关切。相关部门应鼓励更多“新时代斯诺”来到中国,用他们熟悉的视角和传播模式创作与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相关的作品,充分做好“外”字特色,展示“他者”视角下的中国式现代化故事。
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国际传播关乎我国对外宣传整体效果的推进,本质是增进理解,提高他国民众对中国形象的认知,这一传播进程随着中国式现代化理论的完善而丰富,在政治维度、文化维度和外交维度价值重大且彼此关联,常常处于网状交织的状态,不断丰富传播的内涵。2023年金砖国家峰会宣布,阿根廷、埃及、埃塞俄比亚、伊朗、沙特阿拉伯、阿联酋六国家成为金砖国家合作机制新成员国,从2024年起金砖国家成员国将有11个,同时还有很多国家提出了加入申请,证明发展中国家相互间合作的意愿进一步增强,金砖国家的吸引力增加,为人类文明建设增添了新动力。将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国际传播置于人类现代化进程的文明历程中,多措并举,全面提升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传播效能,发挥多样价值,让可信、可爱、可敬的中国形象在国际社会深入人心,为中国深入推进改革开放营造有利的外部舆论环境,也蕴含着中国这个东方大国给世界提供的“中国智慧与中国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