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雅
美国是社区组织比较完善的国家之一,社区体育中心就在大大小小、成千上万个社区之中。这些社区体育中心的存在方式很多是与公园相结合,公园包括健身路径、自行车和跑步专用道等,社区体育中心一般由室内和室外两部分设施组成。
公园与社区体育中心的场地及体育休闲设施主要由政府出资,对公众基本免费或选择性收费。当地政府把精力集中在公园与社区体育中心场地设施的开发、维护和管理上,社区体育中心的内核是各种体育活动和课程的组织、指导工作,由政府与地方体育协会、俱乐部协作完成。
美国政府在社区体育建设中的财政投入不断增加,社区体育设施的多样性逐渐满足了绝大多数社区居民的锻炼需求。与此同时,美国有约1700万人从事社区体育志愿服务,推动了联邦和地方政府完善社区体育,形成自身特有的模式。
前葡萄牙队主帅奥利维拉曾说:“世界上最好的训练营不是拉玛西亚,而是家庭。”美国是世界体育强国,生机勃勃的群众体育催生出庞大的体育人口,如金字塔塔基般支撐着从学校到体育协会举办的各级联赛,直至全美四大顶级职业联赛的发展。
很多美国小孩从小选择自己喜欢的体育项目参加训练,比如橄榄球、冰球、网球等。美国父母高度重视孩子体育方面的培养,是体育上的“虎爸虎妈”,而且不遗余力。父母非常重视团队类的体育运动,因为不仅锻炼身体素质,还可以让孩子学习如何与别人合作,培养团队精神。
在美国,很多名牌大学里有学生运动员。职业运动员至少拥有大学学历,读书比赛两不误。大学里的体育生地位很高,奖学金也很丰厚,当然也很辛苦。美籍华人陈巍是2022年北京冬奥会花样滑冰男单金牌得主,也是耶鲁大学的一名学生。
笔者身边有一个华盛顿大学的学生,是高尔夫运动员。2015年夏天,她打出全美总决赛最后一杆,获得全美大学生体育协会高尔夫总冠军。一时间,学校官网首页是她,美国电视转播是她,中国高尔夫官网在介绍她,亚洲的校友群也在谈论她。她的微信朋友圈很低调,只发了一句话:胜利之后,仍是学生运动员的一天。
普通民众主要利用社区的体育设施,佛罗里达州的社区都建有游泳池,老百姓在漫长的夏天可以无限畅游。此外,商业健身中心和业余体育联盟的费用低廉,开车来往方便,也是一部分人的选择。至于高收入者,所住的高档社区通常配备了较好的体育设施。美国人也常购置一些体育器材,在家里设置一个小型健身房,可见他们对体育的热爱。
在波士顿唐人街的一家羽毛球馆,笔者遇到了一对老夫妻,都喜欢打羽毛球。两人已过花甲,但看起来健康年轻。常来打球的还有一位美国大叔,说打羽毛球让他减肥成功。在波士顿富人区住着一个华裔家庭,那个社区中有一个不错的体育中心,包括篮球场、网球场等。两个孩子都喜欢游泳,妈妈经常在周末带他们去游泳馆打卡。游泳馆只有节假日人多,平时去会有包场的感觉。孩子每次去都要游上1000米,大概半小时。每天下午三四点的时候,游泳馆人最少,只有老年人在锻炼身体。有的老人戴着浮潜装置,在水中慢悠悠地游;有的扶着专门的支撑架,在泳道里来回走;还有做水下健美操的,岸上有教练指导动作。也有一些不太会游泳的在水里扑腾,看着很好笑,但他们很专注。
每到有重要比赛的日子,美国人会举家前往体育场馆观看比赛。球场内人山人海的壮观景象,让人体会到体育在美国人心里的地位。
这种文化渗透到美国大学的校园中。无论是健身房、运动场还是社区体育中心,都能看到学生积极参加运动的身影。即使是普通人,若生活在体育文化兴盛的大学,也会爱上体育。一所学校的体育文化浓厚与否,不仅体现在各项比赛成绩和奖牌数上,更能从校园的设施建设和学生群体的氛围中流露出来。在美国,从幼儿园就开始普及体育活动,比如壁球、兵乓球等。在美国的很多中学,体育成绩是非常重要的学业考察标准。
谷爱凌在北京冬奥会走红,在学业方面也是一流的,去年到斯坦福大学深造。那里不仅以杰出的学术成就闻名,更是美国体育名校。斯坦福大学体育队是全美最优秀的校队之一,在全美大学生体育协会中131次获得冠军。
林书豪在哈佛大学主修经济学,在校篮球队也有出色表现。哈佛大学不乏各个领域的佼佼者,唯独缺少篮球人才。林书豪填补了这一空缺,是哈佛大学建校84年历史上第一位获得NBA总冠军的学生。当年,林书豪高中毕业,曾怀着惴惴不安的心情,给自己心仪的几所大学送去申请,包括常春藤盟校八所大学、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和斯坦福大学。
游泳运动员菲尔普斯是史上获得奥运奖牌最多的人,曾经在密歇根大学就读,也是校游泳队成员。密歇根大学是美国高校体育联盟成员之一,拥有专业的运动场地,其中,密歇根体育场是西半球最大的体育场,高尔夫球场是由知名设计师设计的顶级球场。密歇根大学有独立的体育学院,菲尔普斯曾读过的体育管理专业是学校的王牌专业。
说到学术和体育俱佳的学校,还少不了杜克大学。杜克的体育赛事不存在淡季,春夏看篮球和曲棍球,秋季看足球和橄榄球,冬季看游泳和摔跤,一年四季应接不暇。篮球是杜克大学的金字招牌,被体育频道ESPN评选为“全美十大篮球名校”之一。杜克大学男篮曾5次获得全美大学生体育协会冠军,卡梅隆篮球馆能容纳9000多人。
美国社区体育中心是青少年体育启蒙、居民业余锻炼、职业或半职业俱乐部训练活动的主要场地。有数据显示,在5到18岁年龄段,全美每年有3500万孩子通过学校、社区、俱乐部参与有组织的体育运动。很多家庭在这里培养孩子对体育的热爱。
“每个横空出世的孩子,背后都有父母的奋力托举”,这在奥运冠军陈巍文体两开花的成长经历中可见一斑。陈巍3岁接触滑冰,4岁参加比赛,10岁赢得花样滑冰全国冠军。17岁那年更是在全美锦标赛上一举夺魁,成为美国历史上最年轻的男单冠军。
陈巍是家中最小的孩子,两个哥哥擅长冰球,两个姐姐喜欢花样滑冰,如今分别在科技、金融与航空航天等领域工作。陈巍的成功离不开家庭的熏陶和支持。小时候,他去盐湖城练滑冰,是父母驱车带着他实现滑冰梦想。
美国家庭在体育之外,也培养子女的兴趣爱好,如音乐、舞蹈等。很多体育专业的学生在体育之外也做出了成绩。陈巍说:“这里的人们各自做着许多疯狂的事,但回到生活中都是一个个普通人。”回到耶鲁的课堂,陈巍仍旧是一个专注于专业领域的学生。被耶鲁大学统计学系录取后,他考虑在未来追随父亲的脚步,辅修生物工程或者医学。
在美国,培养孩子走体育的路看似很光鲜,背后也有很多心酸。这是一条用金钱和人脉铺就的道路。每一次大小比赛,从报名、交通、买器材到请教练,都需要家长自掏腰包。以花样滑冰为例,当下培养一名冰童,一年大概要花费6-8万美金,而且随着年龄水涨船高。很多殷实家庭培养孩子走体育之路,会选择网球、高尔夫、冰球等。低收入家庭的小孩大多选择篮球和足球,期待通过选秀活动展露自己的天赋和能力,从而改变命运,实现梦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