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编/唐志强
寒,即为寒冷,冷气积久为寒。小寒是表示气温冷暖变化的节气,表示天气寒冷但还没有到极点(即最冷)的意思。但事实上,根据我国气象资料记载,“小寒”是气温最低的节气,只有少数年份的“大寒”气温低于“小寒”。因此,也有了“小寒胜大寒,常见不稀罕”之说。
小寒节气标志着最寒冷的时节正式来临,此时节,黄河流域及北方地区、西北和青藏等地区已进入严寒,土壤冻结、河流封冻、天气寒冷,人们通常称之为“数九寒天”。
小寒与大寒、小暑、大暑、处暑几个节气,都是表示气温冷暖变化的节气。常言道“数九寒冬”,是说冬天最冷的时间段就是三九、四九。小寒节气从二九后期开始,三九、四九几乎都在小寒节气的时间段内。到大寒节气,往往是相对暖和的五九、六九了,所以小寒比大寒冷。那为什么还叫小寒呢?起源在这里——《月令七十二候集解》曰:“月初寒尚小,故云,月半则大矣。”而且,冬季的小寒正好和夏季的小暑相对应,因此称为小寒。
隆冬三九在每年1 月中下旬,刚好在小寒节气内。俗话说“进了腊月门,冻死一家人”“腊七腊八,出门冻煞”,意思是处于农历腊月初的三九和四九是一年中最冷的时候,这是为什么呢?
我们都知道,晚上的温度往往低于白天,这是因为地球在白天吸收太阳辐射的热量,晚上则散发热量。炎炎暑夏,地面白天吸热多,晚上散热少,于是每天都会积累热量;凛凛寒冬,地面白天吸热少,晚上散热多,于是入不敷出,夏天积累的热量也被逐渐散发,直到三九、四九时期,地面的热量达到最少,于是天气也就最冷。三九之前的冬至时期地表尚有余热,冬至过后,之前储存的热量逐渐减少,所以说“未到三九莫言寒”。
三九、四九时期,地面吸收的太阳辐射与冬至时相比虽有所增加,但总体的热量仍然很少,而地面散发的热量却一直多于吸收的热量,于是近地面的空气温度继续降低,直到地面吸收到的太阳热量几乎等于地面散发的热量时,气温也就达到了最低,开始进入“三九、四九冻破石头”的时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