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期
中国式现代化系统工程研究
论纲
孟东方 王资博
百年中国共产党独特性的解释进路、
表现向度与生成逻辑
马晓星 姜土生
“强师计划”战略背景下师范生实践
能力评价的价值、困境
与路径
吴能表 石定芳
基于系统动力学的普惠性学前教育
服务监管研究
夏 涛
教育代际流动:理论、逻辑及实践
转向
李文华 张务农
“优师计划”培养路径研究
梁 静 杨如安
“三性融合”视域下职教教师培养
体系建设的现实审视及优化
路径
申文缙 杨 瑶
“双城记”与“两都赋”: 张恨水笔下
北京与南京的时空体
王 谦
“一带一路”视阈下“箜篌”语源之
考辨与商榷
王玲娟 龙 红
基于熵值法的我国公共文化服务
治理绩效评价研究
尚子娟 王唯华
第二期
中国式现代化指数构建研究
孟东方 江优优
“两个确立”视域下中国式现代化的
历史自信与文化
自信
刘富胜 宋 豫 李 琰
环境规制、R&D资本存量与绿色
技术创新
陈宇科 王猛利
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变动与我国
对“一带一路”国家OFDI的
实证研究
古广东 李 慧
稳增长视域下“荷兰病”的绿色金融
缓解效应研究
杜家廷 贺 堃
中小学生心理健康研究的现状及
展望
李祚山 王雪燕 肖子林
基于三维框架的省级教育信息化
政策文本量化分析
王远远 彭 俊
刻意练习:社会工作专业高质量发展的
他山之石与可行之策
刘斌志 赵 铭
《圣遗诗集》的诗学特征与近代古典
诗学主潮
郑 升
第三期
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意识形态工作
重要论述的原创性贡献
冯 刚 张发政
中国共产党贯彻群众路线的历史
智慧及现实镜鉴
徐 琴 姜土生
促进还是抑制:金融资产配置与
企业技术创新
段 俊 刘婷婷 张保帅
学业质量增值评价数学模型的
比较研究
——以西部某区教育实证数据为例
钟冬梅 卢锦运 贾 玲
汉武帝“甘泉卤簿”有无“黄门鼓吹”考
——基于政治文化及制度史的考察
谢 芳 李禹阶
南昌起义的历史意义再认识
周利生
网络政治传播影响青年政治认同的
作用机理研究
——基于政治心理的中介效应
吕催芳 周永红
灾害短视频的拟像共同体传播:
内聚焦叙事、价值转向与
纪念仪式
黄勇军 段梦寒
《理解小说》:一种独特的形式主义
批评
王有亮
清代唐宋诗之争的主要理论问题
及其逻辑关系
唐芸芸
张承志《黑骏马》的“归乡”叙事与
“知识分子道路”问题
——基于与鲁迅《故乡》的对读
李祖德
第四期
论中国式现代化蕴含的独特
文明观
王新刚 张梦鑫
卓越教师评价标准比较及
启示
伍雪辉 罗忠清
小学全科教师跨学科教学问题
研究
叶志强 崔佩佩
近代音乐知识的生成脉络:基于晚清
音乐教科书出版路径的考察
赵庆文
地方高校服务乡村振兴的逻辑
理路
陈进东 吴晓蓉
先秦儒法治理观念的再审视:基于
结构与能动的视角
常永强
我国人口老龄化的城乡差异及影响
因素分析
尚子娟 迟佰慧
网络舆论的生成逻辑及科学引导
理路
蓝 天 邹升平
关于艺术学科调整与发展的几点思考
——以新版学科目录之“音乐”专业为中心
郑 华 张剑华
唐代佛教与山水共生的寺院诗
左福生
梁宗岱小诗的创译跨界与纯诗化
探源
王金黄
第五期
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的共同富裕:
内在关联、逻辑理路与理性
审视
文丰安 杨 婷
中华民族复兴视域下中国式现代化
话语体系建构
倪国良 郭朋成
党建引领民族地区基层社会治理的
价值导向、现实障碍与破解对策
——基于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的调查与思考
余冬林 陈常弋
中国共产党引领人民掌握精神主动的
四个维度
陈 沉
我国残疾人就业政策的历史演变与
创新路径
——基于人的发展视角
申仁洪 邓 鹏
基础教育产品短视频广告的叙事逻辑、
传播异化及引导治理
——以中小学学科教辅产品广告为例
刘建银
数学文化对小学生核心素养发展作用
测评模型构建与实证研究
蒲淑萍
论争与建构:培智教育生态主义
课程释义
中国区域商贸流通业发展水平的系统
测度、演进态势及空间
关联
王亚飞 苏彦文
时尚的阐释者:模仿论的脉络、
权限与价值
廖茹菡
论唐前小说中的祈雨文化
何 亮 应豪杰
第六期
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中国式现代化
对西方生态现代化的优势
吴世韶 李建涛
儿童如何参与研究:基于照片
引谈法的解读
牟映雪 董艳琴 蔡红梅
乡村教师文化回应性教育能力的
理论阐释及实践探索
全晓洁
异质性产业集聚对城市创新发展
能力的影响
曾 礼 朱 敏
数字经济对我国市域农业经济韧性的
影响效应与机理分析
——基于系统GMM模型与动态门槛模型的检验
徐孝勇 冯潇潇
解苦以求安宁:韧性视角下老年人的
临终生命质量探究
陆杰华 黄钰婷
商鞅的经济思想及改革路径
新论
李禹阶 黄 晶
西汉国家建构视域下的“承秦”
“过秦”探析
陈 斌 刘 力
迈向多元共治:基层青少年体育
公共服务治理共同体的
建构与运行
——大理州青训营的个案考察
何 强 王梓涵 杨星宇
“南开魂”:从南开新剧团看抗战时期
南开爱国主义教育的有效
展开
邓 红 张诗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