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起来”让数学课堂更精彩

2023-02-04 16:39钱雷芳
教育周报·教研版 2023年51期
关键词:动起来内角三角形

钱雷芳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往互动与共同发展的过程。”在教学中,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出发,创设生动有趣的情景,引导学生展开观察、操作、猜想、推理、交流等活动。课堂教学中,教师创设提供机会,让学生动起来。

三角形内角的和是180°,这个结论很多学生都知道,但怎么来的呢?学生会推导吗?这就是目前教学中常常碰到的问题:学生熟悉但不一定会。究其原因,学生,平时的数学学习很多时候仅仅依靠“听”,浮光掠影,常靠“刷题”学数学;老师,又因为课时问题,常常舍不得用课堂时间让学生动手实践,一来二去,学生怎么会沉下心来研究数学呢?教学功利的行为,失去了数学的本真,失去了数学的魅力。因此,倡导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动起来“做”数学。

譬如:探究三角形的内角和,课前老师可以布置学生探究:求三角形内角和的方法,写出自己的尝试经历。课堂上让学生先回忆已有的知识,在自己的学习小组中讨论,形成探究方案,在班级中交流自己的学习成果与心得。

一.细心耕耘,让课堂流淌生命的灵性

(1) 度量法:运用量角器度量

如图1,∠A=41°,∠B=66°,∠C=73°,∠A+∠B+∠C =41°+66°+73°=180°,因此三角形的内角和等于180°,

(2) 剪拼法:把三角形的三个角剪下来拼

如图1,用剪刀把∠A、∠B、∠C剪下来,刚好拼成一个平角(如图2),所以∠A+∠B+∠C =180°,因此三角形的内角和等于180°

(3) 平移法:

① 如图3,过点C作MN//AB,则∠A=∠1

∵MN//AB

∴∠MCB+∠B=180°

∴∠1+∠ACB+∠B=180°

∴∠A+∠ACB+∠B=180°

因此三角形的内角和等于180°

② 如图4,延长AB,过点B作BN//AC

∴∠A=∠1,∠C=∠2

∵∠1+∠2+∠ABC=180°

∴∠A+∠C+∠ABC=180°

因此三角形的内角和等于180°

③ 如图5,在AB上任取一点O,过点O作OM//AC,ON//BC,则∠1=∠B,

∠2=∠A,∠3=∠C,∠3=∠4

∴∠C=∠4

∵∠1+∠2+∠4=180°

∴∠A+∠B+∠C =180°

因此三角形的内角和等于180°

(4) 折叠法

取AC、BC的中点M、N,以MN为折痕,把∠C折叠,再把∠A沿着ME,∠B沿着NF折叠,点C、A、B恰好落在AB上的同一点O处.

∵由折叠知:∠1=∠C,∠2=∠A,∠3=∠B

而∠1+∠2+∠3=180°

∴∠A+∠B+∠C =180°

因此三角形的内角和等于180°

苏科版教材7.5只介绍了剪拼法和平移法①,但通过课堂实验探讨,学生又有多种发现。既弥补了教材的不足,又开发了学生的灵性。

二、善于总结,让学生能力有质的升华

很多学生,课上听听心动,但实际上浮光掠影,没有达到真正领悟。因此教学上也要根据学生层次不同情况,适当安排时间,进行总结反思。譬如,学生分析完成本题实验讨论后,出示《数学活动评价表》:

1. 对活动中提出的“求三角形内角和”的问题,你是如何解决的?

2.你提出的设计方案?你在设计方案中运用了哪些知识?

3.在与同学交流中,你认为比较好的设计方案有哪些?举例说明.

4.经历了问题的探究,你对学习数学有什么感受和收获?

每个活动小组,由组长负责,组员先自评,再组织小组讨论,每个小组再推荐优秀成员进行课堂交流。最后由学生和教师对每个小组进行考核。

通过实验探究后的思考,不仅让学生巩固了这一知识,而且给学生今后研究问题提供了示范,提升了问题探究的能力。

三、实践活动课的反思

这节课的一个突出特点:学生的学习方式变了,他們不再象过去一样听教师讲“现成”的几何,而是通过活动自己获取知识。“问题情景-数学实验-课堂交流”代替了过去的“听讲-笔记-练习”。首先,学生从“听”数学的学习方式,改变成在教师的指导下动手“做”数学。过去被动地接收现成的数学知识,而现在像“研究者”一样去发现探索知识。实践表明,通过动手实验,学生对有关知识的印象比过去死记硬背要深刻得多。同时由于学生通过实验、观察、猜想、验证、归纳、表述等活动,他们不仅形成对数学新的理解,而且学习能力得到了提高。

新课程标准要求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数学学习中的概念理解与问题求解,哪一样也离不开学生的主动参与。常常有老师批阅课后学生的作业,叹息自己一堂课上讲的清清楚楚,但作业一塌糊涂。其实就是传统教学在讲授时一个难以克服的困难是缺乏学生足够的活动与实验,教师往往用自己的演讲代替了学生自身的“建构”过程,老师主宰了课堂的结果。

通过这节课让学生充分动手动脑,发现学生的精神面貌变了,自我意识加强了。平时的学习中,很少有学生对一个问题进行多角度的研究,常常为作业而作业。很多时候,多数学生碰到数学困难,知难而退。本课中,学生在展示自己的探究结果的同时,也在积极聆听他人的研究成果。这一过程中,学生也在进行自我思维的碰撞,也在改变自己的学习方式和方法。

学生的潜能是很大的,可塑性也很强,关键在于老师的引领。学生求知的兴趣一旦被调动起来,他们就会积极参与,努力探索,乐此不疲。通过本课中“动起来”做数学,激发了学生的兴趣,点燃了学生求知的热情,让本节数学课更精彩。

猜你喜欢
动起来内角三角形
多边形内角和再探
三角与数列试题精选
三角形分割问题
三角形,不扭腰
三角形表演秀
如果没有三角形
多边形内外角问题的巧解
冠心病人如何“动起来”
未来城市交通如何“动起来”
画一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