胥立伟,徐 潮
(中建二局第三建筑工程有限公司,北京 100007)
随着城市对雨污水管网的需求增加,地下管网的覆盖范围越来越大,管网的布设也越来越复杂,特别是在市政道路施工过程中,由于地下管道存在大量积水,导致地下管道腐蚀,大大缩短了管网的使用寿命。雨污水综合管网大多错综复杂、支线较多,管网间的连通性很差,导致管网的衔接经常出现错位的情况。再加上综合管网在投入使用后经常出现漏水问题,影响了市政道路雨污水综合管网的使用寿命。为了管网运行顺畅、安全,采用了超长浅埋施工技术,减轻了管道承载压力,减少管道坍塌情况,保证管网在使用过程中的安全性。
开挖前对管道内的基点进行预降水,并对整条管道进行排水处理,水位低于原本的地下水位1.5m 左右,此次降水处理完成。在管道开挖过程中,设置管道标高,并在管道底部设置1 个泄水孔。通过泄水孔连接地上的管道,施工结束后再将连接管拆除,在管道上方的铺砌施工完成后,将泄水孔封存。部分管网施工布置示意图如图1所示。
图1 雨污水综合管网部分施工布置图
先对管道围护结构进行施工,确保围护结构的混凝土强度达到设计标准,再沿着管道布设中线两侧进行线型设置,并保持管道与管道之间的距离。同时,在管道布设过程中,必须避开管道底部的支撑位置。在进行降水作业之前,要对排水管道进行检查,保证排水管道的通畅。抽水时应当将抽出来的水排入场外市政管网,以免在抽水时出现局部回渗。此外,还要保证电路系统正常,至此,雨污水综合管网的施工布置完成。
完成上述雨污水综合管网施工布置后进行综合管网夹层的注浆加固。雨污水综合管网夹层的强度和稳定性直接影响管道开挖进度和管网上方地面沉降。因此,为了保证管网上方施工过程中夹层的强度,需要在下方管道挖掘后先对中夹层进行注浆,再在上方管网挖掘后进行夹层补浆。具体操作过程如图2 所示。
在夹层拱部管片中增设预留注浆孔,通过管道向地层中注浆,提高夹层的密实度。注浆设备需要设置逆止阀,避免在注浆过程中出现喷水喷砂现象。管片注浆加固范围在120°左右。完成初次注浆后,利用配套的注浆设备,从管道下方对夹层进行二次注浆。注浆完成后要对注浆过的夹层进行检查,并对部分结构进行补浆加固处理,增加加固后上方滚刀的抗压能力。注浆采用的水玻璃双液浆由普通的硅酸盐水泥组成,具体的注浆参数如表1 所示。
表1 水玻璃双液浆的参数设置
综合管网安全控制过程如图3 所示。
图3 雨污水综合管网施工安全控制过程
对管网建设的合理状态进行仿真分析,得到管网在理想状态下的施工情况。同时,考虑到管网在施工状态中出现的参数误差和测量误差,得到管网实际施工情况,如果两者情况不同,就需要重新评估管网理想状态,如果相同,则可以继续施工。此外,在施工过程中,对产生的参数误差进行识别,并对管网的施工状态进行实时状态分析,加强安全监测管理,利用施工安全控制技术得到最优的施工情况。
为保证实验的公正性,设计对比实验。其中,本文提出的市政道路雨污水综合管网超长浅埋施工安全控制技术为实验组,文献[1] 中的市政道路雨污水综合管网超长浅埋施工安全控制技术为对照组1,传统的市政道路雨污水综合管网超长浅埋施工安全控制技术为对照组2。
本次实验选取了5 个管道测试段,以施工后管道承受的压力值为评价指标,将3 种控制技术进行对比。具体的实验结果如表2 所示。
表2 3种施工安全控制技术的压力对比 (单位:MPa)
如表2 所示,本文提出的施工安全控制技术在5 个测试管道中所能承载压力最大,施工效果较好。因此,本文提出的市政道路雨污水综合管网超长浅埋施工安全控制技术在实际的应用中有着较好的施工效果,能够保证管道承压水平在合理范围内,符合管道设计的要求,施工效果较好。
综上所述,本文提出的市政道路雨污水综合管网超长浅埋施工安全控制技术在实际应用中,能够承载更多的压力,保证了管网的稳定性。同时,在对市政道路进行施工时,要考虑到实际情况,提升管道施工的质量,并在施工前做好准备工作,对在施工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进行预测,提出相对应的解决措施,保证工程的正常进行,也能减少施工中出现的安全隐患,让市政道路的发展更加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