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红旗, 杭育新, 张海艮, 王 勤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a.党委巡察办;b.通用航空与飞行学院,南京 210016)
高校实验室是大学教育教学、科学研究、社会服务和文化传承的重要场所和特色载体[1],是高质量人才培养的主阵地和高水平科技供给的主力军。高校实验室的建设与发展不仅集中体现了一所大学的育人水平、学术水平、科研水平和治理水平,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一个国家创新发展的现实能力和未来潜力。高校实验室安全一端连着党和国家之需求,一端系着万千家庭之期盼,既是校园安全稳定工作的重中之重,又是新时代立德树人事业高质量发展不可逾越的红线底线。近年来,在科技、经济、文化高速发展推动下,我国高校实验室呈现跨越式发展态势,实验室建设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实验室教育科研的软硬件设备设施和环境条件都有了显著提高和改善,实验室安全形势总体向好[2]。虽然如此,不容否认的是当前我国高校实验室安全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短板仍然突出,各类可预知和不可预知的风险隐患还在不断相互交织叠加,严重威胁校园安全稳定和师生生命安全的事故依然易发多发,实验室安全发展正面临着诸多新的更严峻的挑战[3]。特别是随着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对科技创新和优秀人才的需求日益迫切,一方面,高校实验室被赋予更高使命、寄予更多期望,承担着更加重要、更为紧迫的任务,实验室科研工作量日益饱满,尤其是开展前瞻性、探索性、交叉性、创新性、实践性的科学研究和技术创新的实验增多,实验研究过程中无法完全验证的不可预见性风险因素增加、不确定性事故隐患上升。另一方面,在不断提高创新型人才培养能力和质量目标驱动下,越来越多的学生走进实验室,研究生、本科生参与实验的时间不规律,参与时长逐渐加大,参与程度逐渐加深[4],同时作为校企协同人才培养的重要基地和产学研合作创新的重要平台,进出高校实验室的人员既有校内师生,还有校外其他单位人员,他们身份多样复杂、流动性大、配合度低,并且在安全意识、安全素养、安全技能和安全行为等方面参差不齐,这也给高校实验室安全管理工作带来了较大的难度[5]。高校实验室安全管理工作具有常态性、基础性和系统性特征,抓好高校实验室安全管理工作,重在责任培育、难在责任落实、贵在责任坚持。只有实验室安全管理各链条、各环节、各层级都能牢固树立全域全时全程知安全、重安全、抓安全、保安全的责任意识,把自己该承担的责任不折不扣承担起来、尽心尽力坚持做好,才能真正提升本质安全水平。高校实验室安全管理不仅要有健全完善的安全责任体系和制度体系,更为重要的是还需要驰而不息、久久为功的落实力和执行力。
作为一所航空航天民航行业特色鲜明的高水平研究大学,近年来随着国家经济社会事业的快速发展特别是国防科技事业的跨越式发展,学校同步驶入发展“快车道”,办学规模大幅扩大、科研体量显著壮大,各级各类服务教学科研的实验室加速建设,实验室总体呈现量大面广、多校区散点分布状态,但是由于实验室安全管理的意识、能力和水平相对滞后于建设的速度,学校实验室安全管理面临着严峻复杂的形势和艰巨繁重的任务,日益显现的实验室安全问题成为制约学校安全高质量发展的短板弱项之一。为贯彻落实党中央统筹发展和安全的重大战略决策,学校党委深刻领会贯彻总体国家安全观、深刻把握巡察监督政治定位,充分发挥巡察系统集成监督优势和标本兼治战略作用,突出以巡促改、以巡促建、以巡促治,于2022年上半年开展了落实安全发展责任专项巡察,探索领导推进学校实验室安全治理的新路径。
按照政治巡察要求,全面贯彻“发现问题、形成震慑,推动改革、促进发展”巡视工作方针,坚持政治巡察与业务督查同题共答,坚持巡察工作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学校组建5 个专项巡察组,聚焦实验室安全等四个重点领域加强党内监督,以“一托多”的方式,对学校26 家学院、职能部门和直属单位开展了落实安全发展责任专项巡察,切实增强了全校上下“时时放心不下”的责任感,强化了“事事抓在手上”的执行力,取得了阶段性成果,达到了预期的工作目标。
学校党委把开展安全专项巡察作为践行“两个维护”的具体行动和生动实践,将实验室安全纳入校园安全工作总体布局中一体推进,聚焦师生校园学习、科研、生活方面的安全需求,研究制定巡察工作方案,细化明确巡察监督检查清单。建立巡察工作领导小组“一日一调度、一日一研判”机制,通过了解每日巡察工作动态、听取各组中期情况汇报等方式,及时掌握工作开展情况,及时分析研判具体指导,提出巡深查实的意见建议。认真抓好巡前动员和巡后反馈两个环节,打破常规巡察逐一动员逐个反馈的组织方式,以“一竿子插到底”形式进行覆盖全员的集中动员和集中反馈,切实将全校干部师生的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党中央关于统筹发展和安全的战略决策部署上来。
开展安全专项巡察,既是政治性强的专业工作,也是专业性强的政治工作。要确保巡出质量、巡出震慑、巡出成效,必须坚持政治要求和专业标准并重并举并行。一是夯实力量基础,确保人员专攻。针对安全领域政治责任要求,从学校安全委会成员单位抽调“政治强、业务精、作风硬”的工作人员作为巡察专员;巡察办会同负有安全监管职责的部门研究制定巡察要点、巡察观测点和专项巡察明细表,作为培训的重要内容,确保巡察组能从政治上认识和把握安全专项巡察要求,从具体安全风险问题和隐患切入。巡察期间,巡察办和安全业务主责部门快速响应巡察组人员需求,协调十余名校内外实验室安全管理专家充实巡察队伍,帮助精准识险排患,确保资源向巡察第一线集中、力量在巡察最前线聚合。二是坚持贯通联动,强化专责协同。紧扣安全领域“广而杂”的特点,建立巡察组组间协同作战机制,打造横纵高效互联互通的“矩阵式”专项巡察模式。各巡察组既专攻一域,每组牵头细化一个分领域的监督检查明细点及谈话问询提纲、负责起草一个分领域专项巡察报告,分领域巡察统一尺度标准、及时交流研判;又各司其职,每组针对被巡察单位特点制定个性化巡察方案,分对象巡察独立负责、相互支援。紧扣专项巡察“短平快”的要求,突出政治巡察与业务督查相互结合、紧密配合,建立组办部联合作战机制,共同为巡察组工作提供安心保障和专业支持。三是创新方式方法,保证手段专业。坚持扭住责任和抓大不放小,围绕“摸底数、防风险、查问题、促发展”要求,各巡察组采取“四不两直”方式,开展多轮次随机下沉调研监督。既在动态“看、访、听、问”中查找人的不安全行为、物的不安全状态、环境的不安全条件[6],又在静态“阅、谈、析、研”中查摆被巡察单位的管理缺陷、制度缺失和责任缺位。四是广泛宣传动员,师生专心支持。安全发展为了师生,发展安全必须紧紧依靠师生。开展好安全专项巡察,必须要切实激发和调动全校师生员工齐心协力打好安全发展主动仗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通过各类校园媒体平台上同步发布专项巡察通告,开设安全隐患“随手拍”,开通网络调查问卷等形式,为师生积极参与“线上巡察”“码上监督”创造良好条件。五是突出巡改结合,做到问题专注。师生迫切的安全需求经不起等待,师生反映强烈的安全隐患容不得拖延。针对须立即整改的安全隐患,以立行立改通知单形式,推动被巡察单位限时整改、逆向排查,及时跟踪督查整改情况,切实让师生感受巡察监督实效。针对师生反映强烈的面上共性问题,巡察办及时向业务主责部门和被巡察党组织提出巡察建议书,启动综合治理和责任追究,切实强化专项巡察震慑力。
安全管理是个长期性的系统工程[7],更好发挥专项巡察监督保障执行、促进完善发展作用,重在对巡察成果善加运用,既需用一时之功,更须久久为功,不断把整改融入治理、以整改促进治理,实现巡改治的有机统一。一是抓实巡察反馈,严把思想关。坚持集中反馈和个别反馈相结合,召开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全校性集中反馈会和一对一的个别反馈会,以图文并茂形式对安全隐患进行通报,以点名道姓方式对安全责任进行警示,督促全校上下时刻把安全发展责任扛在肩上,把师生安危冷暖放在心里,站在政治高度认识安全、从专业角度思考安全、以行动合力推进安全。二是抓严一体整改,严把责任关。维护校园安全人人有责,推动专项巡察整改要层层负责、人人尽责。校级层面,校领导班子成员根据分工抓整改督整改,既牵头抓好分管领域的整改,又督导抓好联系单位的整改;部门层面,相关职能部门履行主业协同联动督促整改,既横向协同从校级层面研究各安全领域常治长效的有效措施,又纵向联动督促帮助被巡察党组织制定有针对性的整改方案;被巡察单位层面,被巡察党组织既担实主体责任全面改,又发动师生全员改,既对照自身反馈意见系统改,也对照领域反馈意见反思改。三是抓细指导监督,严把质量关。加强专项巡察整改台账会审把关,巡察办和巡察组对被巡察党组织专项巡察整改台账进行集中审核,从源头上保证整改措施制定高质量。加强跟踪督查督办,巡察办及业务主责部门联合督促被巡察党组织把专项巡察反馈问题、整改台账、整改进度和措施完成情况面向师生公开、接受师生监督,从过程上保证整改落实高质量。建立安全专项巡察整改成效评估机制,组织开展专项巡察“回头看”和师生满意度评价,从机制上保证整改成效高质量。
通过开展专项巡察,实现了全校安全发展认识上的高度统一,进一步推动健全完善了学校实验室安全责任体系,全面推进了学校实验室的全员、全过程、全方位安全管理,有效促进了实验室安全生产治理能力和治理水平提升,筑牢了特色鲜明世界一流大学建设的安全根基。
通过对被巡察单位落实实验室安全管理责任情况的整理和分析,由于各个被巡察单位在发展阶段、规模体量、学科门类、专业特色不同,存在问题的具体表现各异、轻重程度不同,具有典型意义的共性突出问题概括表现在以下3 个方面。
随着属地政府、上级主管部门和高校对实验室安全管理工作的进一步重视和规范,大多数的被巡察基层单位愈加认识到安全的重要性,构建了覆盖学校、院系、实验室/工作室、导师/学生的四级安全管理责任网络,但是由于对总体国家安全观深刻内涵的理解不够透彻、把握不够精准,还没有真正将安全发展理念落实到教书育人事业发展全领域、全阶段、全过程,没有完全将实验室安全纳入校园安全总体布局、融入立德树人事业总体规划一体谋划、一体部署、一体推进,安全与发展“两张皮”现象仍然较为突出,责任传导不同程度存在“时差”“落差”“温差”“压差”,特别是“最后一公里”上实验室层级和师生个人层面的思想认识不够高,安全风险意识和底线意识不够强,“实验室没有什么风险”的论调依然有市场。
专项巡察发现,不少被巡察单位对实验室安全责任内容的认识理解不够全面系统、履责标准不高、方式方法较为单一、责任落实用力不够持续均衡。在责任内容认识上,被巡察单位对安全责任是全面责任、全员责任的理解还不够深入,对于安全责任具体包含哪些任务事项缺乏系统把握,特别是在校-院系-实验室-个人纵向维度上和校内负有安全监管责任部门横向维度上还存在着职责不清、边界不明、流程不畅、管理不顺的问题;在履责标准和方式上,被巡察单位还没有实现从“有没有”到“好不好”的转变,工作开展过于依赖校级层面的布置和推动,满足于文件学过了、会议讲过了、要求提过了、制度发过了、责任书签过了等浅表化的样板形式,紧密结合学院实验室安全实际问题、紧扣师生安全现实需求,主动性、精准性、创造性开展工作不够;在具体责任任务落实上,存在诸如重形式上的学习研究轻结合实际的风险分析研判、重制度的建设轻制度的执行评估、重教育的大水漫灌轻精准滴灌,重具体安全隐患的整治轻安全文化氛围的营造、重应急预案制定轻应急演练等明显的倚重倚轻问题,且安全管理的基础工作时紧时松,缺乏持久性,被动响应的现象依然存在。
制度机制是安全治理能力的体现,也是安全责任落实的保障。从巡察发现的具体问题来看,大多数的被巡察单位虽然都非常重视落实实验室安全生产责任制的制度机制的建设,但是还普遍存在一些制度不够科学严谨、不贴合实际、不能与时俱进,照抄照搬、上下一般粗等制度形式主义问题仍然比较突出;一些机制如实验室安全协同治理机制、队伍建设机制、项目风险评估机制、风险隐患排查整治机制等缺乏相互支撑、高效互动与协同配合,没有真正具体化为在实验室安全管理有效的日常工作措施,柔性引导和刚性约束作用不够显著,实验室安全管理“严不起来,落实不下去”的难题尚未破解。
根据笔者所在高校实验室安全责任专项巡察的情况,我们建议高校在以下方面推动基层单位落实安全发展责任、着力加强实验室安全管理。
高校党委及各基层党组织要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总体国家安全观,从牢固树立“四个意识”、坚决做到“两个维护”的政治高度和维护社会稳定的全局高度,深刻认识校园安全工作的极端重要性,切实增强紧迫感、责任感和使命感,切实把维护校园安全稳定和师生生命健康作为一切工作的前提,把实验室安全作为不可逾越的红线。要深刻把握师生人数众多、科研任务繁重、实验室及设备设施耗材类型复杂,各类安全隐患排查整治难度较大,安全生产任务艰巨的新形势新要求,加强组织领导,统筹推进实验室安全和学校事业发展,抓源头、补短板、强基础、提能力,立体化、系统性、全方位抓实抓紧实验室安全管理各项任务。要牢固树立底线思维,贯彻“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8],杜绝麻痹思想和侥幸心理,着力加强风险研判,做到底数清、责任明、管理实,切实解决实验室安全管理薄弱环节和突出矛盾,掌握防范化解实验室风险的主动权。
严格按照“党政同责、一岗双责、齐抓共管、失职追责”[9]和“管行业必须管安全、管业务必须管安全”[10-11]的要求,根据“谁使用、谁负责,谁主管、谁负责”原则,健全学校、职能部门、二级单位、系所及实验室等管理机构的多级联动安全责任体系,逐级分领域、分环节明确安全责任,明确实验室负责人、课题组负责人和研究生导师职责,坚持以责育责、以责领责、以责促责,统筹加强各级各类实验室管理,健全规范化精细化责任监管机制,完善职能部门之间以及职能部门与学院间协调联动机制,定期开展实验室安全检查和培训,推动基层各学院、各系所、各实验室落实安全风险防范措施,着力扫除盲区、消除漏洞,根据职责、工作内容等实际情况编制有针对性的责任书[12],切实将实验室安全闭环管理责任要求具体到岗、细化到人,切实凝聚起全员、全程、全方位抓安全的系统合力,协同保障实验室安全。
推进实验室安全风险管理是一个系统工程,必须坚持系统抓、抓系统,完善长效治理机制,才能真正实现实验室安全管理由“治标”向“治本”转变。要结合高校自身发展实际和学科特色完善实验室分级分类管理体系[13],立体化、全方位、深层次地全面推进实验室管理各方面制度革新和机制改革,及时修订、系统完善实验室安全管理各项规章制度。严格落实实验室安全经费、人员和设施保障,对关于校园安全的预算经费,要不打折扣、优先保障;关于实验安全的人员配备,如安全员、实验员等,要配齐建强、严格管理;关于校园安全的设施建设,要系统完备、常态检查。全面推行实验室及实验项目安全风险评估与管控,特别是对涉及有毒有害化学品、危险气体等各种危险源的科研、教学项目,必须严格落实先评估后实验要求;对不同风险等级的实验室和科研项目,在安全培训、人数控制、安全检查、设施条件、应急演练等方面进行差异化管控。强化实验室安全教育体系建设和应急能力建设,将安全教育纳入教师培训计划和学生培养环节,定期开展应急演练,倡导文明安全文化,强化师生安全意识、培育安全习惯、提升安全素养。完善实验室安全信息化管理体系,以信息化赋能安全管理,提升实验室安全管理工作科学化精细化水平。完善考核奖惩机制,将基层单位落实安全发展责任情况纳入全面从严治党考核、绩效考核、领导干部选任和教师职级晋升等各类监督考评范畴,对在实验室安全工作中成绩突出的单位和个人给予表彰奖励,对未能履职尽责的单位和个人,在考核评价中予以批评和惩处[14],刚柔并济,让落实安全发展责任有“温度”更有“力度”。
高校实验室安全事关师生生命健康、事关立德树人事业大局。防风险、保安全、护稳定、促发展就是高校各级党组织最大的政治责任。面对高等教育的新形势和新任务,探索以实验室安全领域为重点开展落实安全发展责任专项巡察,是高校党委积极响应党中央统筹发展和安全重大战略决策、加强党对实验室安全工作统一领导的实际行动,也是坚持底线思维、问题导向,一体推进高等教育事业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安全的创新举措。高校各基层党组织要切实增强统筹好发展和安全的政治自觉、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创造性地将实验室安全发展责任贯穿全程全域、覆盖全员全时,整体性构建发展和安全深度融合的校园大安全格局,真正筑牢教书育人、服务科技自立自强的安全根基,努力让广大师生校园学习工作生活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实、更有保障、更可持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