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佩珊
为适应新时代新任务新要求,全面落实“十四五”规划部署,着力“增活力”“提素能”,xx 央企市级公司以打造高素质专业化干部队伍目标为引领,以省、市两级人才开发中长期规划为指导,打造高素质人才队伍素能建设新模式,进行多层次、多领域的人才培育、人才盘活、人才激活,锻造干部员工专业化能力,畅通人才供应链,确保人岗匹配的及时、准确、可持续,进一步提升执行质效、激发队伍潜力、助推企业运行效率效益升级,为xx 央企市级公司发展提供有力的人才保障和智力支持。
习近平总书记在二十大报告中指出:“我们要坚持教育优先发展、科技自立自强、人才引领驱动,加快建设教育强国、科技强国、人才强国,坚持为党育人、为国育才,全面提高人才自主培养质量,着力造就拔尖创新人才,聚天下英才而用之。”
人才作为第一资源,企业的稳定运行、创新发展及文化建设等都离不开人才,企业间的竞争一定程度上是人才的竞争。企业要实现战略目标,实现健康稳定长效发展,就必须重视人才培养和能力建设机制,推动高素质专业化干部人才队伍加快形成。
按照党管人才要求,党组管宏观、管大局、管战略。聚焦“人”的工作,构建大党建格局,筑牢组织保障。坚持“用伟大的事业凝聚人才,用积极的精神鼓励人才,用真挚的感情关心人才,用适当的待遇留住人才”,积极探索适合人才特点的激励机制,达到“人适其位,人尽其才,才尽其能”的效果,最大限度地形成志同道合、相互促进的“同频共振”效应。
以素能建设中心为载体凝聚合力,探索建立统筹规划、协调发展的管理机制。以“创新驱动、跨界联动、互通互动”为主要切入点,深入研究人才开发的新理念、新方法和新工具,全面推进人才开发体系创新变革,开创人才辈出、人尽其才的可喜局面,为加快实现企业发展目标提供人才保障,为切实实现人才与企业共同成长提供平台与机制支撑。
充分发挥单位培养的主渠道作用,以“重要人才重点培训、优秀人才优先培训、紧缺人才加紧培训、年轻人才全面培训、专业人才专门培训”为导向,因材施教,管培结合,分类型、分层次、分次序进行培训,着力弥补知识弱项、能力短板、经验盲区等,有效地提高人才队伍的整体素质。
以素能建设中心为组织牵引。素能建设中心市局(公司)党组书记为主任,领导班子成员为副主任,负责“提素能”的总体规划指导,提出目标要求,明确工作方向,统筹素能建设资源。素能建设中心采用“内+外”双翼运行模式。“内部”下设培训中心,总监为市局(公司)人事部门负责人;副总监为营销行业内专家、专卖行业内专家、综合板块专家等。积极引进“外部”优质资源搭建顾问团,包括知名院校专家、行业专家、地方高层次人才、专业机构等参与素能建设培训工作及系统策划。素能建设中心设置“HRBP 总务”“HRBP 干事”:引入人力资源业务合作伙伴模式(HRBP)。各县级局(分公司)、物流中心、各科室(中心)主要负责人任HRBP 总务,可下设HRBP 干事。
1.“四图一像”,全面对标锚定人才培养战略导向。结合新形势要求,根据战略目标和业务要求,在“三定”编制内及时调整各层级人员数量,对标现代化企业建设要求,形成开发规划地图。以编制框架为指导,形成岗位地图。按照岗位需要,对照“八大类素能”“八大新型能力”“五能五有”要求,梳理企业发展当期和未来的知识图谱,形成知识矩阵地图。根据职业倾向,根据个人的能力、素养、性格、兴趣等,对个人职业选择的主客观因素进行分析和测定,为每位员工形成职业生涯规划图。对干部员工个人特质、学历、能力等进行提炼,同时,对比岗位对基本画像和标杆画像,形成每位干部员工的胜任力画像,辅以分值量化、排序,为员工自我提升、组织靶向培养提供依据。
2.“五班分层”,因材施教搭建分类培训实体。一是导师班。由领导班子牵头构成,着力经验传承、培养骨干人才,引导学员筑牢理想信念、更新观念认识、提升综合素养。二是优培班。发现学习能力强、基本素质高的学员,持续提供小班化、更高难度的培训供给,为竞赛选拔及重点项目储备人才。三是专业班。针对营销、物流以及各综合板块,结合技能鉴定、基础理论、文秘知识、服务理念等开展长期性、常态化专项培训。四是冲刺班。为考级群、考证团、考研团等提供必要保障,包括优质线上教育资源支持、教育学习沙龙硬件场地、内训师班主任督导等。五是补习班。针对技能鉴定、培训测试、考核评价等结果排名靠后或未通过的员工,开设针对性辅导班,配备专门师资、量身打造学习方案。
3.“五类师资”,内外挖潜塑造优秀师资团队。一是积极借助“外脑”,引进外部讲师。二是建立壮大市级内训师队伍,择优推荐进入国家局、省局内训师库。三是梳理全市在写作、管理、信息、QC 等方面富有高阶技能的甄选专家导师,招收学员进行深度辅导。四是盘点员工“微讲师”,通过微讲座、微视频等传播共享。五是邀请零售户、工业企业等有经验的相关方,挖掘“服务对象”对员工进行反向授课。
4.“九项修炼”,多种形式丰富人才实训模式。具体内容包括授课学习、研讨思辨、内外研学、实战演练、以赛代训、圈阅书单、拓展训练、换岗体验、结对学习等九项修炼。结合“师带徒”“将带兵”活动,围绕工作相关性、流程紧密性、知识需求相似性等,组织跟岗学习、轮训学习、结对抱团学习等,在工作实践中,实现机关与基层、资深员工与新到岗员工、先进与后进的“传帮带”。同时,筛选综合性、多环节、边界广的重要工作,鼓励干部员工共同探索、交流学习,进一步提升工作质效。
5.“四线循环”,“自律+他律”培养良好学习习惯。一是强化“四驱联动”推进。以“素能中心牵引、单位部门督促、业务条线跟进、个人自我管理”为学习驱动引擎,推拉结合,促进干部员工及时学习、按时学习、持续学习。二是贯穿“五步闭环”管理。以“需求分析-确定方案-培训实施-培训评估-跟踪问效”为指导,以培训闭环管理确保培训组织有力有效。三是开展“五个一”活动。采用“日推、周学、月培、季讲、年测”的方式,在各个条线广泛开展“五个一”活动,抓好组织学习和个人自学相结合,分层面、多方式跟控落实情况。四是突出“四感”激励。通过多形式的氛围营造、多方式的理念倡导,牵引学习“使命感”,压实学习“责任感”,保持学习“危机感”,激发学习“进取感”。
6.“五项措施”,全过程管理强化激励约束保障。一是坚持培训效果评价。培训结束后及时实施效果评估,对培训主观感受、知识技能收获等进行学习反映评估,对工作习惯、工作满意度、主动性等方面进行行为结果评估。二是开展学习效果测试。按照“凡训必考”的原则,每次培训结束后对学员进行考试,考试成绩作为检验个人学习效果的标准之一。三是实施培训积分管理。积分包含培训学时、培训成效两个维度,对参训人员的培训学时、培训成效进行准确计算导出,积分情况与考核评优结合。四是丰富奖励办法。依据个人学习成效评选优秀学员,以培训成效评优对培训组织部门评优,公开表彰,给予一定物质奖励。五是探索三个辅助平台。依托网络培训平台,开展线上授课、评价、测评等;建立教学研共享平台,员工分享学习心得、书评、考级考证经验等;探索搭建学习跟控平台,准确检测培训过程,及时反馈培训成效。
面向发展战略,对标现代化企业,推进人事管理向人力资源管理进位,覆盖“岗、人、能、绩、薪”,对 “选、育、用、管”中关键节点定向优化升级,把握“因人成事”和“因事成人”的辨证关系,顺畅人才发展、供应、保障链条,为干部员工队伍提供干事创业的优质平台,为企业发展提供高质高效的人才供给。
1.科学实施考核考评,落实“五个能”动态管理。构建干部员工全方位、多维度、可视化综合考评体系,通过“4+X-N”“3+E-N”量化月度、年度考核指标,推行全员横向排名全覆盖。将结果运用到评先评优、“新五能”干部动态管理,自上而下传导压力、激发动力,为人才调配提供空间与依据。
2.注重实绩激励成长,拓宽纵横晋升通道。畅通档级晋升渠道,充分满足职工群众在年限普调和晋档楼梯规则上,鼓励激励员工积极参与专业技术职称的资格认定和个人学历教育的再提升,增设突出贡献的晋级电梯,让更多的奋进人才路径更广、发展更好。
3.不拘一格用人才,选拔建设各类“人才库”。一是结合青年干部培养形成高潜质人才库,为未来队伍发展储备培养优质人才。二是形成专业化人才库,对信息化、财审、数据、写作、融媒体、工程管理等人才深度挖掘。三是掌握特色人才库,对员工个人的兴趣特长进行掌握,例如书法、舞蹈、器乐、运动等,在对外比赛和内部文化建设中量才使用。
4.丰沛人才“源头活水”,积极实施“青苗计划”。一方面,继续开展校企合作,与高校共建共享人才交流宣传平台,在不突破统一招考原则下,提升xx 公司在名校的知名度,吸引优秀学子报考竞聘;另一方面,不断丰富拓宽“青苗面”,借助“数字化”,形式上线上线下结合,内容上新老知识互补,结构上多层面参与,以“定向陪跑”等多种方式推动业务条线知识、技能更新迭代,培养能适应新时期新要求的青年干部员工。
5.拓宽工作视野,推进多岗位锻炼。建立健全“上挂下派”常态机制,选派基层优秀员工、青年骨干到机关锻炼,积极推荐骨干员工到上级部门挂职锻炼,建立多层次、多部门、多岗位交流任职常态机制。坚持基层锻炼常态化,让基层实践成为青年人才的必修课,促进专业能力和基层经验相融合。切实把多岗位交流作为人才成长锻炼的重要平台,在上下左右互动中提升人才队伍整体素质。
6.聚焦战略核心任务,扩展新组织衍生能力。提倡开放共享的企业组织文化,推行扁平化组织、敏捷型组织、无边界组织、共生型组织架构。围绕重点工作及高质量发展,以创新生态中心、融媒体中心、素能建设中心等为平台,以业务条线重大项目为载体,常态化、长期性扎实开展各类教育培训,完善相关制度和政策保障,着力培养一批创新型、复合型、应用型员工队伍,有效满足项目制运行、平台化协作带来的有形组织运转,为创新发展和现代商业企业建设提供人力资源解决方案。
7.倡导人文关怀,营造拴心留人良好环境。常态化开展成长调研,掌握员工思想现状、发展期待及成长诉求。有计划地进行科学的职业生涯规划,让“选、育、用、管”更有针对性。抓好人才队伍发展规律性研究,在政治上、生活上、待遇上、精神上多管齐下,增强各层面、各类型、各年龄段员工行业认同感、凝聚力和向心力。
目前,xx 央企市级公司素能建设工作初见成效:一是机制体系更加完备,基本建立起全面规划和培养体系。二是骨干队伍更加充实,各类竞赛捷报频传,多人入选省级专家库成员,进一步扩大了影响力、增强了软实力。三是平台支撑更加丰富。以素能建设中心为牵引,通过纵向到底的层级责任体系、横向到边的齐抓共管体系、定向到人的推进落实体系,构建了干部队伍素能提升的“教、学、研、试、践”平台,覆盖“岗、人、能、绩、薪”人力资源各要素,实现了教育培训矩阵的优化升级。四是内生动力更加强劲。通过多形式的氛围营造、多角度的理念倡导、多方式的实训塑造,激发了自我超越的内生动力,自我学习和自我教育的氛围更加浓厚,整体队伍精气十足,工作热情饱满,创造活力竞相迸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