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悦平
(景德镇陶瓷大学 江西 景德镇 333403)
中国陶瓷文化悠久,是中华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承担着连接世界的历史使命。自汉代起,中国瓷器通过丝绸之路,将陶瓷文化传播到各地,而青瓷、白瓷及彩瓷等外销瓷受到全球赞誉。明末清初,克拉克瓷器以独特开光装饰,在欧洲市场备受推崇。
中国古代外销瓷,其独具特色的陶瓷艺术,为世界所瞩目。外销瓷一词也可以认为是中国陶瓷在国外市场上的特殊地位。从考古发现来看,我国的外销瓷起源可追溯至唐代,随着丝绸之路,特产的陶瓷通过长沙窑开始流向海外。宋元时期,随着对外贸易和航海技术的提升,中国瓷器大量输送至海外市场,以龙泉青瓷、景德镇青白瓷和青花瓷为主要代表。而到了明清时期,外销瓷的种类更加多样,其中青花、五彩和广彩等丰富多彩,不仅延续了中国传统题材,还融入了西方审美元素,涌现出大量的西方题材与纹饰。
我国的外销瓷在世界陶瓷史上有重要地位。它不仅对中东、西亚地区的陶瓷发展产生深远影响,也深刻影响了欧洲对中国陶瓷的追求与推崇。外销瓷不仅是中国古代陶瓷产业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同时也是我国与世界文化交流的重要象征。
克拉克是根据葡萄牙文Karrack音译而来。荷兰东印度公司将在马六甲海峡截获的瓷器运往荷兰拍卖,并在当时引起巨大的轰动。因而,在欧洲拍卖的这批中国外销青花瓷就被人们称为“克拉克”瓷[1]。
克拉克瓷从广义上来说,泛指明清时期的出口瓷,器型主要包括有盘、碗、瓶、军持等,其中以盘的数量最多、最典型,又以明万历克拉克青花瓷盘最具代表性,识别其最典型特征是运用多层次的开光装饰手法。克拉克瓷的概念自20 世纪90 年代,其范围较欧洲更广[2]。近20多年的研究中,其概念也进一步扩展,如裴光辉《克拉克瓷》[3]以及范梦圆《克拉克瓷研究》[4]中指出,广义的克拉克瓷不仅包括了景德镇所产的万历以至晩明外销瓷,同时也包括了福建漳州窑所产的同期风格相似的多开光青花瓷,甚至还包括日本产的芙蓉手等瓷器。
开光装饰,又称“开堂子”或“开窗”,是一种陶瓷装饰方法,通过勾勒特定形状的轮廓线,在该区域内展示图案和纹饰,与背景相互映衬。同一器物可采用一个或多个开光形式,分布均匀或交叉重叠。这技巧在中国陶瓷历史中有悠久存在,呈现多样形式,展现独特发展轨迹和深刻美学内涵。
早在原始社会,我国人民就展现出了对装饰艺术的智慧认知。田自秉在《中国工艺美术史》中提到:“开光法是我国装饰艺术上常见的一种传统手法。开光法就是用一定的轮廓外形,划分出装饰面,使它成为主要的部位,这种艺术手法的特点就是突出主体,增加层次,最早见于马家窑型彩陶。”[5]这表明早在原始社会,中国就具备了丰富的装饰艺术意识。
陶瓷开光装饰经过历史阶段的演进。早在彩陶时代,开光工艺雏形已出现。商周青铜时代开始出现开光装饰。唐宋时期,陶瓷开光装饰丰富多样,如北宋磁州窑采用几何形开光。元代后,环饰开光流行于元青花瓷,明代彩瓷如青花、釉里红和斗彩运用开光技法,展现多样装饰。陶瓷开光装饰历经发展,不断丰富装饰形式并传承创新。
克拉克瓷的开光装饰,以明万历时期的克拉克青花瓷盘为代表,展现独特风格与形式。盘的胎体细薄却坚硬,盘口有圆口和菱花口两种形式,器形包括宽板沿、浅弧腹、平底和圈足。克拉克瓷的显著特征之一是多层连续的开光装饰,采用不同大小和形状的开光,使画面丰富而不拥挤,每个开光都经过精心布局,产生强烈的视觉冲击。
开光装饰在克拉克瓷中通常分为3个主要组成部分。第一组位于盘的中央,展现主要花纹,被称为“大开光”。这一区域决定整个装饰风格与内容。中心的主题纹为中国传统的花卉、花篮、动物、人物、山水树石、吉祥物等,后来多见异国情调的繁密纹饰,或西方的神话、宗教故事,现实人物和社会生活图案等,还写有“福”、“寿”、“福寿康宁”等文字[6]。第二组为主体纹饰外围,呈环绕效果,常用连弧纹和圆形轮廓。通常用于装饰榴实纹、万字纹等,环绕主题纹饰形成带状装饰。部分克拉克瓷盘仅有第一和第三组,缺少第二组。第三组位于装饰带外,即浅弧壁和板沿间,采用分格、分区的开光装饰。开光区数量约为8~20,通常为双数,常见轮廓有莲瓣形、桃形、扇形、椭圆形、圆形、菱形、长方形等。甚至有些在小开光区继续更小开光装饰,如上下部位鱼鳞锦地纹和万字锦地纹交替,丰富第三组开光装饰,增添层次感和纵深感,形式更活泼多变。
元代是我国又一个强盛而统一的时期。这也影响了工艺美术风格,呈现出粗犷、豪放、刚劲的特点。同时,中西方交往与文化交流频繁,使元代成为多元文化并存,融合了蒙古、伊斯兰、藏传佛教、基督教等不同元素,影响了元代的工艺美术风格。从许多元青花装饰纹样中,可以明显看出西域文化的痕迹,特别是伊斯兰文化。
伊斯兰文化中,空间是恶魔出没的地方,所以在其艺术装饰风格中,追求繁满的视觉效果。在伊斯兰装饰艺术中,主要有联珠纹、菱形开光纹(借鉴伊斯兰建筑的壁窗造型)、变形莲瓣纹(借鉴伊斯兰建筑的拱门造型)、五角或六角星纹(穆斯林人对星月的崇拜)尤具典型代表[7]。在文化交流传播的过程中,伊斯兰装饰风格对元青花的装饰影响尤为显著,多层装饰带、繁密的植物纹样、变形莲瓣纹等明显受到伊斯兰装饰的影响。这些因素都直接或间接地影响了克拉克瓷开光装饰风格。
克拉克瓷的“满”、连续开光装饰带、几何外形的开光轮廓及不喜留白特征,体现了典型的伊斯兰装饰风格,深刻影响了克拉克瓷,甚至从元代开始对中国古代陶瓷装饰产生影响,最终形成了克拉克瓷独特的开光装饰风格。
克拉克瓷的开光装饰风格与中国传统的有一些异同。中国传统开光装饰可追溯至原始社会彩陶时代,如马家窑文化等,展现出一定特点。克拉克瓷在某种程度上保留了传统影响,却也独具特色。
首先,元代以前的中国传统开光装饰多基于几何形轮廓,如圆形、菱形、漩涡纹。这些纹样在马家窑等中连续呈环状装饰。克拉克瓷也使用连续开光装饰,但更复杂,多层次相连,呈放射状视觉中心。其次,克拉克瓷的装饰风格在程度上受到伊斯兰文化影响,强调繁复装饰,在连续开光装饰中体现。这与传统理念不同,传统注重留白美感,代表有无相生哲学。克拉克瓷的风格展现不同审美取向。克拉克瓷开光装饰追求“满”效果,而传统开光注重层次感和留白。
克拉克瓷作为明清时期中国的出口瓷器,不仅在欧洲市场引起轰动,还对日本产生影响。日本在近代初期积极学习中国陶瓷技术,其中克拉克瓷的开光装饰风格对日本陶瓷产生深远影响。
日本江户时代,锁国政策限制了外贸,但受中国克拉克瓷在欧洲市场受欢迎影响,日本商人购买带回。这些瓷器不仅是商品,也是文化媒介,影响本地陶瓷制作。日本陶瓷家借鉴开光装饰风格,创新装饰,涵盖布局、图案、连续装饰带等。日本伊万里瓷结合环形开光、浮世绘风格、自然图案,创造独特装饰,在当时的欧洲十分受欢迎。克拉克瓷在日本称为芙蓉手瓷,受到日本人喜爱。
总的来说,克拉克瓷开光装饰对日本陶瓷在设计、技术、风格方面产生深远影响,推动日本陶瓷艺术的创新传承。
克拉克瓷的开光装饰在当代陶瓷艺术中持续影响深远,传承与创新并重。当代陶艺家在传统基础上融入现代审美和创意,创造出多样创新的开光作品。有的重新演绎克拉克瓷,采用现代材料和工艺,创作更精致表现力强的装饰。一些艺术家将开光装饰与其他技法融合,注入传统以外的生命力。现代科技如数字化和3D 打印也催生新可能,陶艺家更自由设计制作,呈现更复杂精细的效果。这一创新潮流将继续丰富陶瓷艺术,兼顾传承与创新,展示开光装饰的持久魅力。
当代陶瓷艺术中的克拉克瓷开光装饰风格具有深远影响并获得传承和创新。艺术家们将传统与现代融合,如李立宏、吕金泉等。他们通过这些方式:①融合传统与现代。将古老的开光装饰与当代审美理念相结合,创造出富有时代感的作品。②创新多样。艺术家们不拘一格,不仅尊重传统开光形式,还尝试新的创意,如结合不同的开光轮廓、剔刻、绘画等技法,呈现多彩、丰富层次的装饰效果。③文化表达。艺术家通过开光装饰传递个人文化理解、审美观点和情感体验,可能借鉴传统图案、元素,也可能融入当代社会、文化元素,塑造独特陶瓷作品。④传承古老工艺。开光装饰作为传统陶瓷工艺的一部分,在当代陶艺家的应用和发展中得到传承,他们在创新的同时也在保护和传承这一古老的装饰技法,使其在现代艺术中继续闪耀光芒。总之,开光装饰在当代陶瓷艺术中的应用与发展丰富了陶瓷作品的形式,同时展示了陶艺家对传统文化的尊重和创新精神。这种创新不仅将继续推动陶瓷装饰领域的发展,为观众带来更多新颖、精彩的作品,也为传统工艺注入了新的生命力,使其在当代艺术舞台上焕发出更加耀眼的光芒。
综上所述,克拉克瓷作为中国陶瓷装饰的瑰宝,不仅在历史上取得了辉煌的成就,也在当代陶瓷艺术中持续发挥着重要作用。其独特的开光装饰形式和文化交流价值,使其成为中外文化交流和经济交往中的重要纽带,为陶瓷艺术的发展做出了卓越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