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模拟人在团队协作心肺复苏实践教学中的应用探索

2023-02-04 05:00郑海荣郭利涛何宗钊陈方圆石秦东刘晓琴
中国医学教育技术 2023年1期
关键词:心肺协作医学生

郑海荣,郭利涛,何宗钊,陈方圆,刘 昱,石秦东,梁 欢,刘晓琴

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1.重症医学科;3.心内科;4.急诊科, 西安 710061;2.青海省人民医院重症医学科, 西宁 810007

随着对医学教育方法的不断探索,国内外医学教学也由原来的常规模式逐渐变得多元化[1]。以案例为基础的教学法(CBL)[2]、以问题为基础的教学法(PBL)[3]、以团队为基础的教学法(TBL)[4],以及智能模拟教学法[5-6]等新的教学方法不断涌现。其中,借助智能模拟人进行医学实践教学越来越被认可[6]。与传统的普通模拟人相比,智能模拟人具有高仿真特性,可以模拟及反复再现“真实”的临床场景,让受训者安全无顾虑地接受训练直至掌握相关技能,能够提高培训效果和团队合作能力[7],且在国外医学教育中已被广泛应用。近几年,国内越来越多的医学院校和教学医院购置了智能模拟人,建立了智能模拟教学平台。

急诊医学是一门知识面广、临床技能要求高且实践性极强的临床医学学科[8-9]。心肺复苏是急诊医学的核心内容,也是急诊医学实践教学的重中之重,团队协作心肺复苏是每一位临床医师必备的急救技能。急诊医学的实践教学水平关系到医学生的临床胜任力,也直接关系到患者救治的成功率,因此显得尤为重要。而由于目前医疗环境的变化等原因,医学生直接参与急救实践的机会减少,理论教学、简单模拟人实践及床边的见习已不能满足教学要求[10]。因此,笔者在前期培训的基础上,探索在急诊医学教学中对医学生利用智能模拟人进行团队协作心肺复苏培训的方法和效果,希望能为急诊医学实践教学提供参考。

1 研究对象和方法

1.1 教学实施对象

以2019—2021年参加“急诊医学”课程学习的西安交通大学临床医学专业共431名本科学生为教学实施对象,其中,男性171人,女性260人。笔者在急诊医学教学中加入了团队协作心肺复苏内容,并利用智能模拟人进行其实践教学。

1.2 教学设备

在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临床技能中心的模拟ICU病房内,使用挪威Laerdal公司生产的Sim- Man 3G智能模拟人搭建智能模拟教学平台进行实践教学。所用到的教学设备还有CPR模拟人、简易呼吸器、手持双向波除颤仪、经口气管插管套包、氧气瓶、听诊器、静脉输液设备及急救所需药物等。

1.3 教学实施过程和方法

实践教学在学生掌握单人心肺复苏、简易呼吸器使用、电除颤等基本操作基础上进行。先以大班授课的方式进行团队协作心肺复苏理论讲解,包括团队成员的站位、分工、协作等(如图1所示);然后利用智能模拟人平台对其进行团队协作心肺复苏实践教学培训。实践教学的第一步是先进行团队协作心肺复苏实践操作演示,然后分组进行练习,多组同时进行,让每一个学生均参与其中。利用编写好的需要实施团队协作心肺复苏急救的病例进行实践教学,智能模拟人模拟相对逼真的临床场景,学生自行对心电监护情况、患者病情等进行识别判断,做出临床处置决策并实施。实践教学中学生6人为一个团队,承担不同角色,有着不同分工(如表1所示)。

图1 团队成员站位图[6]

1.4 教学效果评价方法

该研究采用电子调查问卷的方式进行教学效果评价。根据教学过程及调查内容,设计适合该研究的调查问卷表。将此调查问卷编辑并以二维码的形式发布,被调查者在参与培训后扫描二维码独立完成问卷调查,调查结果用Excel表整理。

表1 团队成员角色和任务

1.5 统计分析方法

利用Excel表对所有收集的相关数据资料进行整理分析,研究中的计数资料以例数表示,计算其百分比,并整理成汇总表格。

2 教学评价结果

通过对电子问卷调查结果分析发现,学生对于这种教学方式接受度高,认为和常规教学方法相比手段新颖,能够充分模拟临床场景,更真实,教学效果好;有利于整体技能提高及实践技能掌握,锻炼思维能力和团队合作意识等;且认为有必要在急诊医学教学中增加团队协作心肺复苏理论及实践教学内容(如表2所示)。

表2 培训效果调查表(n=431人)

3 讨论

近年来,智能模拟技术迅速发展,医学智能模拟教学在医学生临床技能培训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11-12],它可以提供“真实”的模拟操作环境及实践体验。一方面,一定程度上解决了急诊医学实践教学中实践对象缺乏的问题;另一方面,弥补了急诊医学实践教学中临床实践操作机会比较少的缺憾。荟萃分析发现,医学生和医护人员利用智能模拟人进行技能培训能显著提高其对医学知识和技能操作的掌握能力,并显著改善医疗行为和质量[13]。在欧美一些发达国家,通过智能模拟平台进行培训和考核是决定医学生能否进入临床的一项权威指标。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13年购进智能模拟人开始建立智能模拟教学平台,并用于住院医师、规培医师的培训,收到良好效果。教学团队一直进行智能模拟教学研究与培训,特别是利用高仿真智能模拟平台进行团队协作心肺复苏等急救技能培训,积累了一定经验[5-6,10]。前期的研究显示,利用智能模拟平台进行团队协作心肺复苏培训,缩小了课堂理论与临床实践的距离,使参与培训者更好地掌握复苏流程,提高胸外按压指数和抢救成功率,锻炼临床思维及团队协作能力[5-6,10]。

通过笔者的调查发现,学生对智能模拟教学方法认可度高(99.30%)。分析原因,一方面智能模拟教学最大程度地模拟了临床的“真实”场景,因此更贴近临床,能够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另一方面,这种教学手段新颖,学生的主动参与度高。问卷调查结果也显示,学生认为这种新颖的教学方法案例更真实,更有利于其实践技能掌握、整体技能和团队协作能力的提高,教学效果好。这和在临床医师技能培训中的研究结果一致[6,10]。因此,在医学生的实践教学中可以进一步推广智能模拟教学。

团队协作心肺复苏是以团队协作方式实施心肺复苏,是以单人心肺复苏流程为基础,团队各成员间需要明确分工并密切配合,从而有序、高效地完成心肺复苏。高效的团队协作心肺复苏对于提高急救成功率、改善患者远期预后具有重要意义[6]。2015年及2020年《AHA心肺复苏与心血管急救》指南中,均强调团队协作心肺复苏的重要性[14-15]。在临床上团队协作心肺复苏也是每一个医护人员必须掌握的一项基本急救技能。近几年,心肺复苏越来越普及[16],笔者对于团队协作的心肺复苏培训也多集中在已经工作的临床医师人群中;但是,在临床医学生中团队协作心肺复苏知晓率仍不高。笔者在急诊医学教学中不断探索,通过教学实践发现,学生能够掌握团队协作心肺复苏相关知识和技能,尽早地在“准医师”中普及团队协作心肺复苏知识和技能更有利于整体急救技能和临床胜任力的提高。问卷调查也显示,97.91%的学生认为急诊教学中有必要增加团队协作心肺复苏的内容。这也告诉医学教育工作者,一方面,学生有着较强的学习能力,通过学习可以掌握更高级的生命支持技能;另一方面,学生渴望学习更多、更实用的临床急救技能,渴望临床胜任力的提高。因此,在急诊医学教学中加入团队协作心肺复苏理论及实践教学内容是可行的。

虽然智能模拟人用于实践教学有着诸多优势,但是模拟人毕竟不是真实的患者,虽然可模拟临床场景,但与临床实际尚有一定差距,仍需将其与临床实训教学紧密结合起来。智能模拟人代价高昂,师资成本及培训成本也较高,还不能在所有的医学院校中推广。采用智能模拟教学以及多种教学方法联合的教学模式,将是今后发展的趋势。

4 结束语

随着素质教育的推进,如何提高医学生临床胜任力才是医学教育中需要不断探索的。如何让实践教学更好地贴近临床是提高医学生临床胜任力培养的关键。智能模拟人真正搭建了一个提高临床综合急救技能的平台。在急诊医学教学中增加团队协作心肺复苏内容且利用智能模拟人进行实践教学,可提高医学生临床思维能力和团队协作心肺复苏急救技能,提高急诊医学教学效果。智能模拟教学改变了中国临床医学的传统教学模式,不失为一种拉近理论与临床距离的有效途径,值得在急诊医学教学中推广。

猜你喜欢
心肺协作医学生
心肺康复“试金石”——心肺运动试验
中医急诊医学对心肺复苏术的贡献
《心肺血管病杂志》
团结协作成功易
“心肺之患”标本兼治
协作
协作
医学生怎么看待现在的医学教育
可与您并肩协作的UR3
对医学生德育实践的几点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