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我国各地普遍面临水资源短缺、水环境污染和水生态等问题,3 个问题深入交织、相互制约,成为制约经济高质量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的突出短板。2021 年,生态环境部开展区域再生水循环利用试点,着力构建污染治理、循环利用、生态保护有机结合的治理体系,探索出一条破解水资源、水环境和水生态三水统筹治理难题,协同推进降碳、减污、扩绿、增长的绿色途径。
济南因泉水而闻名天下,但同时也是一座缺水的城市。济南市坚持节约用水和挖潜开源并重,深入挖掘利用再生水资源,先后出台“十四五”节约用水规划,再生水利用规划等,从区域层面统筹再生水生产、调配、利用整体布局。突出加快再生水生产利用项目建设,确定了江湖生态湖水工程、再生水信息化监管系统等25 个项目,计划总投资约23.5 亿元。全面实施污水处理厂外排水统一管理,分批对16 条河道进行再生水污水补水,助力小清河每天出境水量在170 万吨以上,小清河出境断面年均水质创纪录,达到地表水Ⅱ类标准。
区域再生水循环利用是突破水资源瓶颈的重要途径。济南市将加强区域统筹协调,推进城市污水厂、人工湿地、再生水、调蓄库塘等项目建设,对纳入区域再生水循环利用体系的污水处理厂加强源头管控、规范过程管理、严格末端监管,积极构建再生水调配体系,将再生水纳入城市水资源统一调配,力争到2025 年再生水利用率达到50%以上,推动再生水成为城市新的第二水源。
区域再生水循环利用是在重点排污口下游、河流入湖(海)口、支流入干流处等关键节点因地制宜建设人工湿地水质净化等工程设施,对处理达标后的排水进一步净化改善后,在一定区域统筹用于生产、生态、生活的污水资源化利用模式,是涵盖污水收集处理、达标排放、生态净化、循环利用的闭环过程。
对缺水地区而言,实施区域再生水循环利用是推动水资源集约节约利用、河湖水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区域流域绿色发展的有效途径。一是有利于缓解区域水资源供需矛盾。从区域角度统筹推动再生水循环利用,将再生水纳入区域水资源调配体系,能够实现再生水梯级、多元化利用,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二是有利于改善水生态环境质量。人工湿地水质净化工程作为区域再生水循环利用的关键环节,既能发挥生态净化功能,促进河湖水生态环境质量提升,又能促进水生态系统在结构和功能上自我恢复和修复。三是有利于促进减污降碳协同增效。区域再生水循环利用,既能减少水污染物排放,又能降低污染治理和水资源开发利用的碳排放水平,是减污降碳协同增效的有效举措。四是有利于带动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污水再生利用、人工湿地生态系统可以带动周边区域开发,甚至形成新的经济隆起带。例如,区域再生水循环利用体系的发源地山东马踏湖流域,通过人工湿地生态净化模式,提高了流域水生态环境质量,湖区水质基本达到地表水Ⅲ类标准;包头市将经过生态处理后的再生水回用于工业用水等,减少了黄河取水量,每年可降低工业用水费用约3650 万元。我们还发现,在同一污水处理厂尾水深度净化条件下,人工湿地生态净化系统较深度处理工程约能减少40%能耗、25%药耗,具有减污降碳协同增效的效益。
人工湿地在污水处理方面的具体应用过程中还面临着一些技术方面的问题。一是冬季的净化效果大幅度降低;二是净化效率不高,占地面积较大,出水容易发黑发臭;三是植物到了冬季腐烂,从而影响水质。
针对这三个方面,我们认为可以做一些技术上的创新。第一,提升供氧。通过设置虹吸出水管,实现水的自动进排,进而实现潮汐效果。在进水过程中,水非常缓慢地进入到有机质里,可以和空气充分接触,达到供氧提升的效果。第二,通过建温室、建大型蓄水池、补充耐寒植物等措施提升净化效率。第三,通过耐寒植物配置、植物-动物-微生物耦合等措施提高水质净化效果。
再生水利用面临的问题主要有以下几个:第一,法律法规不明确。关于再生水的开发利用和监管,尚缺乏明确的规定。第二,部门协同不够。再生水利用涉及多个部门,目前有关数据资料未能得到有效共享。第三,相关标准规范缺乏有效衔接。在再生水水质标准方面,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水利部均出台了相关标准,但不同标准之间的指标和限值不尽相同,而且对于再生水利用量的统计口径也不一致。第四,输送管线建设相对滞后。再生水利用工程建设缺乏专项资金渠道,导致配套管网覆盖率相对较低。第五,激励性政策缺位。原水、再生水等不同类别的水源以及不同行业用水之间的价差不明显,导致水价对整个水资源利用的结构性影响较小。
对此,提出以下建议。一是在新城建设和城市改建过程中,要同步规划、同步设计、同步建设再生水输配管网,提高城市再生水利用水平。二是因地制宜,坚持集中与分散相结合的原则,创新再生水利用配置模式。积极推行点对点的利用模式,在城市铺设再生水取水点,供城市杂用取水。三是统筹用水大户,分质供水,形成低水低用、高水高用、应用尽用的多种水资源的配置格局。四是坚持约束激励并重,通过税费优惠、财政补贴、合理运用价格杠杆等方式,提高再生水生产者和使用者的积极性,不断提高再生水利用水平。五是坚持两手发力,不断拓宽投融资渠道。充分发挥财政资金的引导撬动作用,引导鼓励地方专项债、金融资金和社会资本的投入建设。
企业开展再生水资源化业务时首先会遇到的问题是,污水处理厂如果对污水再进一步处理,或者作为再生水处理,处理后的水权缺乏清晰界定。再生水水权该如何合法合理地获取?水资源费该向谁收?水权该怎么交易?如何保障再生水乃至非常规水资源在具体区域的资源配置地位?这些还需要在法律和政策中进一步明确。
再生水管网建设也是一大挑战。目前,全国再生水管网与市政总管网的比例约为2%。基于这样的管网覆盖率,想利用现有的市政体系把再生水利用好,短期内是非常难的。这不仅需要政府充分调动社会资源,还需要发挥好市场机制的作用。再生水管网建设由谁来投资,是社会资本还是政府?如果是市场化行为,那这些投入最终必然会反映在水价上,进而也直接影响再生水的资源化利用。
和一般的金融机构不同,开发银行的目标就是为政府实现有效市场,解决政府和市场失灵的问题。国开行目前是全国最大的支持生态环保的金融机构,我们支持区域再生水有关业务就是为了保护生态环境。我初步梳理了一下,目前在我们的存量资金里,有将近2000 亿元的资金是用来支持区域再生水循环利用的。我们目前支持的重点还是在再生水的生产环节,包括再生水厂、中水厂,也包括管网收集、人工湿地和调蓄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