缅怀辛老

2023-02-03 06:31
中国收藏 2023年2期
关键词:铜镜前辈铭文

在王纲怀先生的铜镜收藏、研究生涯中,曾结识一位志同道合的忘年交。这位忘年交正是著名學者、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中国哲学史研究室原主任辛冠洁。前不久,辛老辞世的消息传来,令学界十分痛心。怀着对这位前辈的痛惜之情,王纲怀先生用笔记述下了与辛老交往的点滴往事,一代大家严谨治学的精神和真性情跃然纸上,感人至深。

秋意寥寂。2022年11月7日傍晚,清华大学科学博物馆孙老师发微信告知笔者,辛冠洁前辈于前一日凌晨两点驾鹤西去,享年101岁。闻此噩耗,心如针刺,不由得悲从中来。2021年4月27日,我在京参加清华大学校庆活动期间,曾去辛老家探望,仍见其红光满面、精神矍铄,还一起欢声笑语、合影留念。怎料才过一个半寒暑,竟成永别!辛老有着引以为傲的一生,我只是近十几年来才与他有了诸多交集。往事历历,思萦梦回,音容倍亲,栩栩在目。

在长期参加革命工作的同时,辛老喜欢文物,热爱收藏。本世纪之初,他在一次拍卖会上得到一叠陈介祺的古镜旧拓,为此,他孜孜不倦地耗费心力加以研究与评说,短短几年就出版了《陈介祺藏镜》一书。他在书中提出:“研究铜镜的朋友,在研究铜镜纹饰的时候,也应该注意到汉镜铭文的书法。”正因为辛老的殷殷嘱托,才让笔者更加重视汉镜铭文书法的研究。在对镜铭书法的共同关注中,我也与辛老建立了深厚的友谊。每次赴京,一定会去拜见辛老,与他相谈甚欢,甚至把盏共饮美酒。

在与辛老相处的十余年之间,让我印象深刻的事情有很多,这里仅挑几件,以表回忆与思念。2013年8月,拙著《汉铭斋藏镜》问世。2012年(壬辰)冬,时年91岁的辛老不仅欣然题签,而且怀着对汉镜铭文的“仰慕之心”,满怀深情地书写了约3700字的长篇序言,条分缕析阐述了他的真知灼见。《序言》末尾,辛老语重心长地说:“现在再回到《汉铭斋藏镜》这部书上来。笔者作为这部书稿的第一读者之一仔细拜读过多遍,觉得它是纲怀先生前七部著作和几十篇论文的升华,是一部成熟的经典之作。笔者认为,这部书不论是设想、框架、镜例、说明都比前七部更高一筹。特别值得注意的是,它把汉字隶变的大致过程,即一部近似中国书法史的铜镜铭文史,展现在读者面前。”前辈的赤子之心,寄托字里;提携之情,浸润行间。

在这十几年之间,我们这对相差20岁的忘年交互赠书籍,不断交流,也让我的晚年留下了许多美好的回忆。期间,有一件特别值得回味的趣事:辛老住在北京朝阳门外的公园南路,王世襄先生住建国门外的芳草地,他们两人的住所仅相距2公里左右,又同是国内著名的葫芦(匏器)收藏大家,神交已久,却始终未曾谋面。对于象征“健康长寿”“福禄吉祥”的葫芦,自古以来受到人们的喜爱,上百年乃至数百年的古董葫芦,因其深红色包浆,更是让人爱不释手的珍稀之品。虽他们彼此的收藏颇丰,然两位大家却无缘相逢。在笔者的牵线之下,毗邻而居的他们很快有了联系,终于欢聚一堂。不经意间促成的这桩文坛良缘,让我开心不已。

辛老待人热情洋溢,古道热肠。有一次在他家喝酒时,他谈到了中国嘉德拍卖公司初创,时任总经理的王雁南到他家求助,他经过“心不甘、情不愿”的短暂为难,最终还是拿出了罕见的齐白石绘画十二册页。又有一次,我在母校清华大学做收藏讲解期间,辛老约我去他家,让我代表他去参加嘉德周年大庆的酒会,最终因时间冲突而未能成行,但辛老的关爱、提携,让我久久不能忘怀。

辛老一生光彩照人,辉煌无比,他为国家、为人民作出了许多的贡献。借此文,笔者以亲历的点滴小事,来作追思与缅怀,祈愿辛老在天之灵,安息!

猜你喜欢
铜镜前辈铭文
新乡市博物馆藏铜镜
汉皎光镜铭文释考
论上海博物馆收藏的两面珍贵铜镜
建平博物馆藏辽宋铜镜简述
他们为黄埔前辈画像
扩宽眼光才能认知更多 拜访南沙区前辈发烧李
君有远行镜铭文释解
青年志 三位青年“创业史”——心思始终“钉”在超越前辈
辽宋金铜镜辨识举例
三十年同行,共铸辉煌:感恩前辈、感恩读者、感恩作者、感恩同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