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院国家基本药物不良反应报告分析

2023-02-02 07:36王晨晨
中国药物经济学 2023年12期
关键词:氧氟沙星本院医师

王晨晨

世界卫生组织于1977年提出“基本药物”的概念,指能够适应基本医疗卫生需求,剂型适宜、价格合理、保证供应、基层医疗机构能够配备、公众能够公平获得的药品[1]。2009年8月18日我国正式公布《关于建立国家基本药物制度的实施意见》,标志着我国基本药物制度的正式建立与实施,“意见”中明确提出,要建立健全基本药物安全预警和应急处置机制,加强和完善基本药物不良反应监测网络,保证基本药物使用安全[2]。《国家基本药物目录》(2018年版)于2018年11月1日起正式启用[3]。因此,本研究就某院2019年上报的国家基本药物不良反应报告进行回顾性总结分析,以期促进国家基本药物合理使用,减少药品不良反应(ADR)的危害,更好地落实国家基本药物制度。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利用国家不良反应监测系统,通过以下查询条件:时间类型为“不良反应发生时间”,国家基本药物为“基药2018”,抽取2019年1—12月蚌埠市第三人民医院上报的110份国家基本药物ADR报告。

1.2 方法

将ADR报告内容导出,收集基本药物的ADR情况、患者年龄、给药途径、药物种类和品种、损伤类型和临床表现、报告人员等信息。基本药物抽取参照2018版《国家基本药物目录》,ADR诊断标准参考《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和监测管理办法》《常见严重药品不良反应技术规范及评价标准》中相对应的标准,基本药物分类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临床用药须知(2015年版)》,部分ADR代码参考《药品不良反应术语使用指南》。

1.3 观察指标

1)110份报告中涉及的国家基本药物ADR概况;2)患者年龄与ADR发生的关系;3)给药途径与ADR发生的关系;4)药物种类与ADR发生的关系;5)ADR涉及的抗微生物、抗肿瘤药品种;6)ADR累及系统及临床表现;7)ADR关联性评价、转归及报告人。

2 结果

2.1 国家基本药物ADR概况

本院2019年共上报基本药物ADR报告110份,共涉及45种药品,其中发生严重ADR的患者4例,占3.7%,涉及3种药品。

2.2 患者年龄与ADR发生的关系

110例发生ADR患者中,男54例,女56例,年龄2~92岁,≥60岁患者最多。见表1。

表1 发生ADR患者的性别、年龄分布

2.3 给药途径与ADR发生的关系

110例发生ADR患者中,静脉滴注给药途径例数最多,口服给药排名第二。见表2。4例发生严重ADR患者的给药方式均为静脉滴注。

表2 不同给药途径及构成比

2.4 药物种类与ADR发生的关系

依据2018版《国家基本药物目录》对药品进行分类,110份ADR报告涉及45种药品,共计110例次,抗肿瘤药ADR发生例次数最多,涉及10个品种,分别占总例数的40.0%及药品种数的22.2%。见表3。

表3 引起ADR的药品类别及构成比

2.5 ADR涉及的抗微生物、抗肿瘤药品种

引起ADR最多的抗微生物类药物品种是左氧氟沙星17例,其次为头孢呋辛3例,注射用乳糖酸红霉素3例。抗肿瘤药物中引起ADR排名前三位的分别为注射用吉西他滨、注射用奥沙利铂、利妥昔单抗注射液。4例严重ADR分别为顺铂、奥沙利铂造成的骨髓抑制,利妥昔单抗注射液造成的带状疱疹。

2.6 ADR的损伤类型及临床表现

110例发生ADR的患者共出现115例次临床表现,主要累及消化系统和皮肤及附件,临床表现为恶心、呕吐、皮疹、瘙痒等。见表4。

表4 ADR的损伤类型及临床表现

2.7 ADR关联性评价、转归及报告人

110例发生ADR患者中,可能相关17例,很可能相关93例。其中,痊愈71例,占64.5%;好转38例,占34.5%;未好转1例,占1.0%。报告人包括药师55名,护理人员38名,医师17名。

3 讨论

3.1 年龄对ADR发生率的影响

本院使用基本药物发生ADR的患者以60岁以上的老年人居多,占总例数的61.8%。老年人为特殊用药群体,大部分老年人同时患几种疾病,多种药物联合使用,并且随着年龄增加老年人的生理功能逐渐减退,胃酸分泌减少,胃肠蠕动变慢,肝、肾功能降低,药物在体内吸收、分布、代谢和清除均受到影响,所以ADR发生率相对偏高[4-5]。对于老年人群用药应充分考虑到生理机能减退、合并用药等情况,结合既往病史、过敏史,选用合适的药物和剂量,尽量简化用药,以保证老年人用药安全。

3.2 给药途径对ADR的影响

从表2可知静脉滴注给药途径引起ADR最多,占66.4%,可能与静脉滴注一般均在医院进行,出现ADR医护人员能第一时间发现并上报有关。同时,静脉滴注时药物直接进入血液,药物本身、未除尽的杂质、配置过程微粒污染、分解产物、滴注速度、pH值及渗透压等均可能是引起ADR的危险因素[6-8],另外注射剂临床使用较广泛,也造成了ADR发生较多。因此,在临床实践中尽量采取口服给药,减少不必要的静脉给药,对预防ADR的发生能起到积极作用。

3.3 抗肿瘤药引起的ADR

抗肿瘤药占据引起ADR药品类别的第一位,本研究中仅有4例由抗肿瘤药引起的严重ADR,可能与本院肿瘤内科化疗患者较多,抗肿瘤药大多是联合使用,且多数抗肿瘤药为广谱抗肿瘤药,对肿瘤细胞和正常人体细胞均有杀伤作用,药物本身ADR发生率高有关[9]。抗肿瘤药属于高风险品种,故应严格按照药品说明书及相关指南规定的适应证、剂量、疗程、给药方法等用药,并且临床医师应充分了解抗肿瘤药的ADR特点,便于及时发现ADR,避免严重ADR发生[10-11]。

3.4 抗微生物药引起的ADR

由表3可以看出,引起ADR药品类别中抗微生物药排名第二位,抗微生物药中引起ADR最多的是氟喹诺酮类的左氧氟沙星,主要表现为皮疹、胃肠道反应,原因除了左氧氟沙星使用量大外,也与左氧氟沙星药物本身特点有关。左氧氟沙星为人工合成的第三代氟喹诺酮类药物,具有4-喹诺酮基本结构,在细胞内起作用,本身易发生ADR[12]。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发布的《药品不良反应信息通报(第22期)》[13]也提到要警惕左氧氟沙星严重的ADR。虽然本研究未发现左氧氟沙星造成的严重ADR,但在临床使用中仍应杜绝左氧氟沙星无适应证、超疗程使用等问题,严格遵循说明书标明的用药过程、遮光、保证滴注时间等,以确保用药安全,对于有过敏史、中枢神经系统病史、癫痫病史的患者应谨慎使用[14-15]。

3.5 ADR累及系统及临床表现

统计发现,本院基本药物发生的ADR损伤多较轻微,主要发生在消化系统和皮肤及附件,临床表现为恶心、呕吐、皮疹、瘙痒等。消化系统和皮肤及附件损伤可能通过患者描述和临床医师观察较容易发现,这种类型的ADR上报较多,但对于需要生化检测手段证实的ADR可能不容易发现,如血小板减少、白细胞减少及肝、肾功能损伤等就有可能漏报,这就需要临床医生和药师对用药后可能发生ADR的患者加强监测。

3.6 ADR转归及报告人

2019年本院使用基本药物出现ADR的绝大部分患者经停药和对症治疗均能好转和恢复,说明本院基本药物使用过程中出现的ADR可防可控。此外,发现药师在ADR上报中处于主导地位,医师上报的ADR最少,具体原因可能是临床医师平时工作较繁忙,且对ADR相关知识认识不到位。应对医师进行相关知识培训,提高对ADR的敏感度。

综上所述,使用国家基本药物出现的ADR大多较轻微,为了保障国家基本药物在医院的安全、合理使用,减轻患者的医疗费用负担,要加强国家基本药物的ADR监测,尤其是抗微生物药和抗肿瘤药,以及大于60岁人群的ADR监测,及时发现风险,及时预警,降低ADR发生率,切实保障国家基本药物的安全使用。

猜你喜欢
氧氟沙星本院医师
中国医师节
韩医师的中医缘
本院急救设备应急库房的建设与临床调配评估的探讨
PDCA循环在降低本院住院药房药品调剂差错中的应用
数据挖掘在学校招生工作中的应用
医师为什么不满意?
文房四宝
左氧氟沙星致癫痫持续状态1例
盐酸左氧氟沙星治疗盆腔炎的疗效观察
80位医师获第九届中国医师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