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 强
(中铁十六局集团地铁工程有限公司,北京 101116)
随着全国盾构行业的快速发展,盾构施工技术不断进步,各种直径的盾构隧道逐渐增多,盾构机在地下施工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盾构机作为企业的核心施工生产设备,因其设备资产原值较大,是各盾构施工企业固定资产的主要组成部分,并涉及多项高精尖技术,因此做好盾构设备的管理工作是保证企业施工生产安全、高质量、可持续发展的必要条件。因此,对盾构机设备的专业化管理、固化管理,实行单独的核算机制,是盾构设备管理提高施工功效的重要目标,也是企业固定资产设备增值的关键因素[1-2]。
我国于20 世纪80 年代首次使用盾构机进行施工,但大规模使用盾构机是从1994 年开始,经历了多年的不断发展,现如今可以独立生产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盾构机,实现了其大型化、智能化和高效化发展,成为推动城市化建设的重要力量。但随着全国各地修建的盾构施工项目的增多,盾构机需求量增加,而市场保有量却逐步饱和,容易造成设备的闲置。并且初期容易忽略对盾构设备的管理,在相对粗放的管理模式下,设备的使用成本、维护保养成本及施工成本等方面都存在不同程度的问题,施工企业需要制定相应的策略来提高资产使用效率。
目前国内的很多企业都有大量的盾构施工设备,且设备原值数额巨大,由于资产价值高,企业可通过融资租赁、分期采购及经营租赁等形式,完成盾构项目的施工。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企业的首要目标是不断扩大再生产,但是由于招标业主对参与投标的施工单位设备及相关技术会提出新的要求,导致企业可能无法直接使用闲置的盾构机,需采购符合投标规定的全新盾构机参与项目建设,既占用了大量企业资金,又造成部分盾构设备长期闲置,不仅不能为企业创造价值,反而占用存放场地,消耗维护费用,增加企业负担。
盾构机液压、电气、机械等配件数量较多,涉及的专业较多且内容复杂,盾构项目的配件管理存在不足,很多施工项目基本上只储存了盾构机的非易损配件,对于易损配件的统计不足,尤其在设备管理人员经验不足的情况下,会出现盾构机停机维修时需等待配置配件的问题,进而造成工程项目的工期、产值及相关费用的损失。同时有些项目也未设立专门的盾构设备配件库房,造成与其他设备配件存放混乱,并有丢失的情况发生[3]。
盾构施工相比地面其他施工比较特殊,地下施工不易受天气、地面建筑物等影响。目前盾构项目的施工进度要求相对严格,为加快施工进度,施工设备全天不停运转,设备操作人员及机修人员在赶工的情况下经常忽视对设备的维保工作,使设备维护保养不到位,造成设备故障率不断升高,缩短了设备的使用寿命。同时企业内部缺乏相应的盾构人才,采用外聘方式补充盾构维护保养人员,此类人员不熟悉设备现状而且流动性较大,加大了盾构设备管理的难度[4]。
由于盾构施工长期在隧道内作业,隧道内温度高、通风差,工作条件较为艰苦,且工作时间较长,容易造成企业人员流失,相关管理人员出现断层。在盾构人员得不到补充的情况下,相关人员往往一岗兼多职,相应的薪酬及福利没有提高,同时盾构职位的上升空间受限,导致盾构人员的工作积极性不高,造成人员心态失衡,人员流动性较大,进而对设备的管理工作落实不到位。另一方面,企业在社会招聘的相关专业人员水平参差不齐,对盾构机的相关专业知识储备不足,专业性没有达到要求,只能是边干边学,容易发生安全事故。
对于新增项目,应尽早做好项目专项策划工作,策划内容应涵盖盾构施工场地布置计划、人员配置计划、材料供应计划、设备及机具(含配件)来源计划、施工工期进度、重大风险源应对措施等。相关机电维保负责人应参与项目,对调入的盾构设备工况进行摸底排查,主要对设备的运行状态、维保情况等进行综合性评估,召开设备选型研讨会,研究盾构机存在的问题和维保方案,并提前做好盾构始发、接收、掘进方案的报批和专家评审工作,有效加强对设备的监管,使设备能够得到及时维护保养,提高设备完好率及周转效率。
盾构机的采购单价较高,虽然近些年价格有所下降,但一台盾构机的价格可能几千万元甚至上亿元,企业自购盾构机往往通过融资租赁的方式进行采购,造成很多企业资金调度难度增加,财务风险增大。企业应做好发展规划,决定盾构设备的获取方式。目前,盾构机的绿色再制造逐步成为企业追求经济效益、推动可持续发展的新课题。再制造技术是提升盾构设备管理效能的有效手段,能够有效降低企业成本。并且国内企业盾构设备保有量较高,已有相当成熟的盾构机改造、租赁市场。笔者所在单位租赁的盾构设备占57%,在有效降低资金投入的同时,又对4 台自有闲置设备进行扩径改造以适应盾构市场需要,提高盾构设备的利用率。
根据企业自有盾构机的数量,可建立盾构机械队、盾构机维保团队、拆装机团队等专业队伍,设备实行“定人定机定岗”制度,“人随机走”可有效解决目前盾构设备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盾构机械队与现有项目上的盾构队有所不同,机械队可以看作一个职能部门,其责任是提升设备完好率、加强盾构设备管理、保障盾构施工顺利,涵盖了设备使用的全过程周期,并有详细的岗位职责分工。在设备使用过程中,多支队伍之间引入竞争机制,各个队伍落实到人并定期考核,杜绝设备带病作业及其他人为因素的影响。盾构机械队与项目部共同承担风险,通过核算制定责任成本,真正做到增强人员的责任心,提高设备完好率。以笔者所在单位成立的盾构装拆机专业队为例,装拆机队伍承包本公司及外单位的盾构装机、调试、拆机、维修、保养等工作,由于专业队伍对自有盾构设备的操作和维护保养工作非常熟悉,比一般临时组建起来的机修队伍更容易掌控设备状态,处理设备的经验和技能更丰富,能够快速高效完成各项施工任务,而且团队协调能力较强,可显著缩短施工工期,提高盾构施工工作效率。
对盾构设备的配件进行科学管理,建立完善的供应商评估体系,与供应商做好沟通,了解各供应商库存配件的种类、价格、数量、供货渠道。由于盾构设备的配件数量庞大、种类繁多且专业性强,企业应对现场人员提供必要的专业支持和培训,加强现场人员对盾构配件的认知和辨别能力。同时做好配件的出入库管理工作,建立配件的标识和分类体系,可制作相应的配件条码,上传库房管理系统,便于管理和查找, 企业内部的各个施工项目也可以互相分享自己的配件库存。北京地铁17 号线某标段项目部采购集装箱单独建立一个配件备件库,储备常用和易损配件,以备紧急情况下更换和修理使用,配件建立专业的配件清单和条码,并定期检查和更新,确保备件的完好性和可用性,同时配件集装箱随盾构机退场调拨到新项目继续使用,降低设备使用成本,保证配件得到有效管理,通过合理的库存管控,以缩短设备维修、停机的时间,使施工工期更加可控。
定期统计盾构掘进产生的设备折旧、材料消耗、劳务、设备维护保养等费用,在施工过程中做好盾构设备的成本归集工作,并对盾构机单机单车的绩效进行综合评估考核。例如,以盾构掘进每100环为1 个周期,计算设备创利差额,对不同项目、施工环境、人员、材料、设备等条件下的考核差异进行对比分析,在施工过程中及时发现存在的问题,制定相应的改进措施,有效提高盾构机的掘进效率并降低施工成本。在实施改进措施后,持续关注盾构施工成本变化情况,根据实际情况再次进行调整,确保盾构施工成本在可控范围内。同时,盾构设备可建立单独的财务账套,逐步实现控制费用、节约成本的目标,同时加强对设备的使用管理,降低设备使用成本。
建立健全的盾构设备维护管理制度,结合实际情况不断细化设备的安全使用操作规程、日常维护检修制度、岗位责任制度、资料管理制度等各项设备管理制度并抓好落实。组织操作人员定期进行专业培训,强化学习盾构机各机械、电气、液压等部件的基础知识,提高维护技能和专业技术能力水平,增强操作人员对设备的理解与掌控。设备的维护保养需由专业技术人员完成,遵照“养修并重,预防为主”的原则,开展设备诊断和状态监测,对设备采用日常保养、定期保养和强制保养相结合的方式进行管理。如项目在贯通前100 环之前,组织人员对设备进行动态勘验,做好设备故障的记录和分析,总结设备运行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对已进入维护保养期的泵、马达、阀组重点关注,提前做好维护保养方案,提高设备周转效率,避免新项目使用设备时产生问题,以达到提高设备完好率及可靠性的目的。
企业应建立健全盾构人才培训机制,包括内部培训和外部培训。内部培训可以通过组织项目的盾构专家授课、分享经验、实践指导和导师带徒活动等形式进行。外部培训可以通过到盾构机生产厂家进行学习或校企合作等方式进行,以提供系统的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培训。同时应鼓励盾构人才学习和创新,提供人才发展的机会,并根据项目施工需求,不定期组织召开盾构技术研讨会,创造良好的学术氛围,进一步加强人才梯队建设。
盾构机作为施工企业固定资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维护保养、使用管理、转场管理的投入相当巨大,如何做好盾构设备的管理,对企业盾构可持续发展起到关键作用,合理选择盾构设备的采购方式,科学管理盾构施工设备及人员,加强设备的维护保养工作并使其安全高效运行,是项目顺利施工、企业产值的重要保证。因此做好盾构设备的管理,最大限度地提高设备完好率、利用率,减少或消除设备故障,提高设备的使用寿命,是企业高质量常态化发展的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