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日鑫
(浙江国际海运职业技术学院,浙江 舟山 316021)
人口老龄化已经成为一个显著的社会问题。有数据表明,到2030年为止我国65岁以上的老龄人口将超过2.47亿人,2050年则攀升至3.66亿人,占总人口比重26.1%[1]。
由此可见,人口老龄化已经成为现阶段中国无法回避的一个社会现象。大学生作为社会发展的中坚力量,传承文化之根,坚定文化之基,是时代赋予大学生的一项神圣的责任。尤其是对于敬老爱老精神的传承,只有提升大学生意识,才能在社会层面上形成良好的社会氛围,为我国开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养老模式提供有力支持[2]。
提升大学生敬老爱老意识的有效路径,就是让他们亲身体会,从实践中获得。暑期社会实践,则是提升意识的有效路径之一。为此,浙江国际海运职业技术学院航海工程学院,以“爱的传承—发扬中华敬老爱老传统文化”为主题,组织成立专项暑期社会实践团,积极传播文明思想,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围绕传思想、传品德、惠民生、提升传统文化意识等方面,航海工程学院特色暑期社会实践团走访了舟山公共基础设施发送问卷调查,了解社会需求,寻求推广优秀传统文化传播新方法。与此同时,暑期社会实践团成员进入敬老院,通过实践来体会传承敬老爱老传统文化的必要性,探寻符合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养老模式。
本次浙江国际海运职业技术学院开展的暑期社会实践活动,在形式内容上力求深入深刻,在效果导向上力求触动思想,注重就近就便安排,合理确定团队规模,更加广泛、有效地组织动员青年学生参与社会实践。立足构建完善常态化、长效化的实践育人工作格局,将活动开展与“大学生社区实践计划”“返家乡”社会实践组织实施紧密结合,形成目标一致、相互促进的工作态势,切实引导青年学生了解国情社情民情、提高社会化能力。
同时,暑期社会实践也结合了媒体高速发展的时代特点,积极开展线上传播,因地制宜采取“云组队”“云调研”“云访谈”“云直播”等开展“云实践”,注重将社会观察、知识积累、实践思考等成果转化为实实在在的建设性意见和举措,引导青年学生实践出真知、实践长真才[3]。
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活动是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暑期社会实践活动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的一环,是当今大学创新教育的新模式,也是促使当代大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与价值观的重要载体。
1.发挥实践教育作用
开展社会实践,能够引导大学生走进基层,积极投身社会主义建设,培育践行主流价值观,达到校内教育和校外教育的有效结合与统一,让大学生在实践中体会真知,并将所学的知识真正运用于实践。
2.提升与家乡之间的联系纽带
以学生家乡为纽带,将“习近平与大学生朋友们”系列报道(1—50篇)作为社会实践行动指南和生动教材,通过返乡社会实践的形式,引导大学生更好地了解国情、感知社会、热爱家乡、服务群众,紧跟党走与人民群众相结合的成才道路。
3.培育大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
通过暑期社会团队实践的形式,提升大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文献分析能力与问题解决能力,在实践中提升其综合素质。
4.“云媒体”实践开拓创新
当代网络社会发展迅猛,为了适应新时代的需求,暑期社会实践形式也不断创新发展,结合自媒体宣传、电子问卷调查分析等形式及时了解社会动态,突破地域限制,实现资源配置和文化推广最优化。
本次暑期社会实践地点主要位于浙江省舟山市,浙江60岁以上老年人口总数约为1 030万,占全省总人口的21%,从客观角度分析,浙江已经进入了老龄化时代。而舟山市是浙江老龄化最严重的城市之一,老年人口达到24.5万,占总人口的25.17%。因此在舟山市实施老龄化意识调查具有重要意义,可以为浙江省老龄化建设提出有效策略。
本次暑期社会实践调查对象分布较广,主要可分为社会群体、老年群体及社会福祉工作群体三大类。
针对社会群体,本次社会实践主要调查了社会面对于人口老龄化的意识,从关爱老人的程度、对老年人的态度、对养老政策的把握程度及如何有效推进敬老爱老意识等方面进行了电子问卷调查,旨在通过数据分析了解社会大众对于老龄化的理解与支持,开辟新时代养老模式创新道路。
针对老年群体,本次暑期社会实践团队来到舟山百叶颐养院进行实地调查。该颐养院是在舟山市民政局和社会各界的大力关心和支持下成立的一家集居家养老服务、养老事业发展研究、养老服务标准化、规范化研究于一体的专业化养老服务机构,符合实践要求。暑期社会实践团成员在百叶颐养院体验了护工的工作,照顾老人生活起居,和老人们一起做手工、升旗、听老红军们讲自己的亲身经历,切实在实践中提升了社会服务的意识,对敬老爱老也有了自己的感悟与体会。
暑期社会实践团在百叶颐养院实践的过程中,通过口头采访、近距离接触等方式体会到社会福祉工作的不易,了解到基层社会民情。
1.问卷调查法
本次问卷调查采取电子问卷的形式,内容编制为指导教师与团队成员共同编辑,共采集有效问卷197份。从性别来看,其中男性49人,占总体比例24.87%;女性148人,占总体比例75.13%。从职业来看,大学生67人,占总体的34.01%;教师8人,占总体的4.06%;公司职员28人,占总体的14.21%;公务员9人,占总体的4.57%,其他(包含医护工作者)85人,占总体的43.15%。从年龄分布来看,20岁以下34人,占总体的17.26%;20—30岁82人,占总体的41.62%;31—40岁39人,占总体的19.8%;41—50岁20人,占总体的10.15%;51岁以上22人,占总体的11.17%。无论是从性别、职业还是年龄分布来看,本次问卷调查的分布都具有普遍性,所采集的数据仅供本次暑期社会实践参考,具体人员比例分布请参考表1—表3。
表1 关爱老人情况调查问卷男女比例分布
表2 关爱老人情况调查问卷职业比例分布
表3 关爱老人情况调查问卷年龄比例分布
2.文献调查法
为研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养老路径实施的有效方案,暑期社会实践团成员通过互联网查阅文献的形式研究中外有关老龄化路径实施,加深对老龄化社会的理解。
3.实地调查法
暑期社会实践团成员前往舟山市百叶颐养院进行实地调查与体会,通过社会服务体验、拍摄记录、人物专访、收集资料等形式对现代养老设施和普及程度进行考察。
考察得知,当今社会群体对老龄化认知多停留在表面,对于养老的政策了解有限,但是愿意通过自媒体、新闻报道等形式了解养老政策和现状,为新时代老龄化社会的普及提供了新的传播路径。
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是高校对大学生素质教育的有效载体,是大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有效途径,更是大学生服务社会的直接平台。通过本次学校组织的社会实践大学生直接接触社会、体验社会,在具体实施中也发现了一些问题,值得总结与深思。
由于疫情防控需要,且老人群体属于易感人群,因此舟山的养老机构均采取封闭式管理,针对工作人员以外的社会群体,严格实施48小时核酸检测制度,以保障机构内老年人的健康安全。同时,在社会实践期间,实践团成员必须遵守戴口罩、勤消毒、听从工作人员与带队指导教师要求,除实践内容活动之外与周围人保持一定社交距离。
在实践活动前期,由于组内成员性别、地域构成复杂,导致在内容的制定与执行上存在一定的分歧。但是在实践活动中,组员们还是会以平等、尊重的态度来对待问题的产生,针对实践活动中出现的痛点、难点,都会以集体讨论、综合决策的方式来进行分析与解决。在短短的暑期社会实践中,团队成员们体会到了群体决策的必要性,无形中提升了他们的集体荣誉感,达成组员间平衡和谐的工作步调。
暑期实践团队成员在实践过程中,需要面对很多沟通上的问题。首先,与老人沟通的问题,由于团队成员多数非舟山本地人,百叶颐养院很多老年人只会说本地方言,这对团队成员了解老人的实际需求有着很大的挑战,实践结束后,许多成员也反馈不知道是否达到了老人的要求而感到沮丧。其次,与工作人员沟通的问题,福利院工作普遍比较繁忙,尤其是照顾老年人,经常会出现一些突发状况,因此在实践过程中,多数护工难以详细解释一些工作流程,需要靠实践团成员自己认真观察与模仿,以勤奋好学、吃苦耐劳的态度应对复杂的护理工作。最后,发放电子调查问卷时面临社会群体的有效沟通问题,本次问卷发放,地点选择了舟山地区人流量较大的商场和公共场所,团队成员多为大学生,个别成员由于个性较为内向,一开始很难开口进行沟通。善于沟通,勇于表达对于本次访谈至关重要。因此带队教师要求成员们在发送问卷调查前做好准备工作,查阅相关的文献资料,认真做好笔记、准备好问题和问卷调查礼物,确保在采访时能够进行精准的提问和发放。
据表4—8数据显示:大部分群体对老年人的关爱程度处于中等水平;更多人倾向于将关爱空巢老人的希望寄托于社会保障体系的建设与文化建设上;从与老人交往的阻碍方面看,多数人与老人相处不良主要原因在于无法理解老人的一些言行举止,且因为年龄方面的代沟导致的意见分歧;关于养老政策的普及,多数人仅停留在简单了解的阶段;至于有效宣传尊老爱老文化方面,多数人选择电视宣传、自媒体宣传与社区特色活动宣传,符合当今网络文化高度发展的社会背景。
表4 对老人关爱程度比例分布表
表5 如何有效关爱空巢老人措施比例分布表
表6 平时与老人缺少交流的主要原因比例分布表
表7 对我国养老政策掌握情况比例分布表
表8 有效宣传我国尊老爱老的传统文化渠道比例分布表
表9数据显示,从年龄分布上来看,年龄越大,对于老年人的关爱程度越明显,这种倾向可能是由于随着年龄的增长,生活逐渐趋向老龄化,因此对老龄化社会福祉的需求更为迫切造成的。
表9 从年龄分布看待老人关爱程度意识
在宣传传统文化的有效渠道方面,从表10数据分布可得知,中青年群体更倾向于自媒体宣传,而年龄稍大的群体更倾向于电视宣传或者社区特色活动宣传,这也从侧面反映了不同年龄层获取信息渠道不同,因此为有效推广敬老爱老优秀文化输出,需要有针对性地开展相关宣传活动,才能达到普及的效果。
表10 从年龄分布看有效宣传敬老爱老的传统文化渠道
表11数据显示,从性别差异来看,在关爱空巢老人措施方面,男性更偏向于建设健全的社会保障体系,女性在渠道选择上的分布更为均等,认为针对老人的精神文化建设也十分必要,这种倾向可能与男性、女性的思考模式和生活方式不同导致的。
表11 从性别差异看待关爱空巢老人的措施
因此在针对老年群体的社会活动方面,不仅要做到物质保障,也不能忽视精神方面的需求。
从表12职业分布的数据分析上看,针对关爱空巢老人的措施,教师更倾向于增加探望亲属的假期,而大学生更倾向于增强文化建设,公务员更倾向于建立健全的社会保障体系。出现这种意见的分歧,很可能是由于每个职业所处的文化环境与需求不同所造成的,大学生社会经验较少,更注重精神文化的培养;教师普遍拥有寒暑假,对于在假期中实际照顾老人更为看重,公务员普遍对于养老社会保障体系了解更多,因此更寄希望于社会制度的建设。
表12 从职业分布看待关爱空巢老人的措施
关于有效推进我国敬老爱老传统文化的渠道,表13显示大学生群体更看重自媒体的宣传效果;教师和公务员群体更加注重电视和社区特色活动宣传部分。这种分歧是由于接触媒体不同模式所导致的,大学生作为新时代网络原住民,更倾向于接受高速的网络传播模式。
表13 从职业分布看待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播方式
第一,暑期社会实践具有良好的教育作用,可以在短时间内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与社会服务意识,需要大力推广。
第二,敬老、爱老的优秀文化传承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需要结合不同年龄、不同地域、不同职业等方面综合分析,有针对性地进行宣传推广。
第三,暑期社会实践是体验敬老爱老传统文化的有效路径,可以使大学生在实践过程中体会到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老龄化事业的必要性。
第四,新媒体作为当今信息社会发展的重要手段,可以有效进行信息的传播与推广,尤其是在推进传统文化普及方面,是促进青年群体意识提升的主流。
第一,高校可定期开展特色活动,让学生在社会实践中体会到服务社会的必要性,提升他们的奉献意识,为塑造大学生健全人格、培育完整的世界观与价值观提供了有效途径。
第二,社会实践与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可采取“线上+线下”的综合模式进行推广,在提升兴趣发展的同时加强实践教育引领作用,让学生在做中学,将理论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去。
第三,提升敬老爱老的意识需要从多个方向进行宣传推广,尤其是建立完善的养老保障措施方面,由于不同年龄段、不同职业在信息接收上存在的差异,可以根据群体的需要改变宣传模式:例如,针对大学生则加强自媒体方面的宣传,针对社会群体更侧重于社区服务与电视宣传等。
第四,以点带面,以小我带动大我,在社会实践结束后需要重视宣传活动,促进一部分社会成员充分认识老龄社会的基本特征、机遇和挑战、发展趋势及国家应对战略,引导全社会科学认识老龄社会、长寿时代。为弘扬敬老爱老等优秀传统文化观念,推动形成养老、敬老、爱老的社会文化氛围提供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