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乌冲突已经一年多时间,一年之后回看这场战争,它的含意逐渐清晰:这是一场打碎原有国际秩序的冲突,也是一场重塑国际体系的冲突。俄乌战争开启了现代国际体系重塑的进程,它是自由资本主义国际秩序进一步走向混乱的开始。与美国和西方的期待相悖,俄乌战争的延续和终结不会使国际社会重返冷战后美国主导的原有国际秩序,而是进一步引爆旧有国际秩序积压的重重矛盾,并引导世界向未来的格局演进。
俄乌冲突中,最引人注目的便是全球南方力量兴起的现象。在多次国际博弈中,多达80 多个国家保持中立,既不赞成俄罗斯,也不附和美国和西方集团。这一力量格局已经逐渐稳定,并成为俄、欧、美、中四方力量博弈中不容忽视的影响因素。
对此力量演变的现象,应该引起中国人的足够注意。
所谓全球南方,是指相对于西方发达国家而言的世界发展中国家,它们主要地处亚非拉,是西方发达国家不甚重视的穷国,并因各种原因而成为发达国家的附庸。
近几十年来,这种依附性世界格局开始发生深刻变化。随着中国崛起,全球南方国家也普遍在工业化、现代化进程中获得明显进展,并将各自的产业深深嵌入全球化的分工格局中,逐渐崛起了一批中等强国——亚洲的印度、印尼,中东的伊朗、沙特、土耳其,拉美的巴西、阿根廷,非洲的南非、埃塞俄比亚……与此同时,冷战后全球南方国家兴起了大量区域性合作机制,以解决共同的发展问题,并与大国集团博弈:非洲的非盟,中东的海合会,中亚的上海合作组织,以及中国牵头的金砖合作机制,等等。面对新的冷战格局,全球南方国家又在酝酿着新的不结盟运动。
俄乌冲突,暴露了美国主导的现有国际秩序的霸权本质,逼迫中国思考重建新型国际体系任务的必要性,改革开放40 多年中形成的融入国际社会的思路面临尖锐挑战,必须在经济发展与国家安全之间做出新的统筹协调。而构建新型国际体系的主要战略方向,无疑就是全球南方国家。
在一年多的俄乌冲突中,全球南方国家头脑清醒,立场坚定,多数与以联合国为中心的现有国际规则体系保持一致。与此同时,殖民主义的历史记忆、西方国家干涉他国内政的恶劣记录以及在人权主权问题上的双重标准,导致全球南方国家在俄乌冲突问题上与美国等西方国家保持着距离。这种全球南方国家立场态度的一致性,无疑对美国和西方形成了相当程度的心理压力与道德压力。
在经营全球南方国家方面,中国既有独特的优势,又存在深刻的内在矛盾与问题。
上世纪70 年代,毛泽东主席开创了三个世界战略,为中国在美苏两极格局的世界中打开了一条新路,并构建了中国独特的外交传统和战略性国际资源。21 世纪以来,习近平主席推动的“一带一路”倡议主要在全球南方国家落地开花,经营10 年来,已经取得了极其重大的成就,为中国建构新型国际体系打下了坚实的物质基础。
但另一方面,在对待南方国家的战略地位和战略价值上,中国主流社会却并未与时俱进,思想认识仍停留在过去40 年的历史惯性中。他们或者将南方国家仍然视为随时会来讨钱的穷朋友,眼中盯着西方,幻想俄乌冲突结束就可能使中国重温融入国际社会(实则是融入西方)的旧梦;或者将南方国家视为中国发展经济的产能输出地与资本输出地,虽然中国不会像西方列强那样搞殖民主义,但经营南方国家本质上却是为了生意。所谓“互利双赢”,已经将中国当下“走出去”的商业动机说得再清楚不过了。而在这种生意思维的引领下,南方国家就只能是正常的商业伙伴,一切应按照市场经济的规则来办,“一带一路”的战略性、政治性价值则常常被忽略不计。
在对待南方国家的思想认识上,中国主流社会存在深刻的悖论:既想让南方国家按市场经济规则办,成为正常的生意伙伴,又想在重大国际问题上获得南方国家的道义支持,形成事实上的战略同盟。
这一悖论今天已经看得非常清楚了,一些南方国家普通老百姓对中国的某些非议,固然与西方媒体的攻击抹黑有关,但也与中国社会的认识悖论相关。因为既然主要是生意关系,那么南方国家必然也会以相同的心态来看中国,更多地以生意关系和利益关系衡量与中国的关系。缺乏与南方国家战略上的共同愿景和共同目标,缺乏大于商业关系的战略性关系,则中国和南方国家必然陷入实际利益的博弈与计较之中。
外交是内政的延续,对待全球南方国家的这种认识悖论,事实上是中国改革开放40 多年来社会价值观演变的一种自然延伸和外溢。自上世纪80 年代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社会一方面继承了毛泽东三个世界理论的遗产,另一方面则放弃了无产阶级国际主义的世界观,全社会转向以发展经济为中心,对外关系也以发展为主轴,与南方国家从反帝反殖的革命伙伴关系逐渐转变为发展伙伴的关系。在这一转变过程中,市场经济的规则逐渐占据支配地位,正常国家关系的伙伴思维取代了革命式的同志思维。应该说,改革开放40 多年,这一思维范式的转换为中国集中精力谋发展、韬光养晦眼睛向内看提供了重要的支撑。然而时移世易,21 世纪以来,随着中国的不断崛起,中国的发展愈来愈离不开世界的发展,中国的市场体系与资源体系建设愈来愈离不开南方国家,这就必然要求中国形成新的国际主义叙事,形成新的国际观和世界观。尤其自俄乌冲突以来,原有国际体系的恶劣面相瞬间显现出来,中国亟须面向全球南方国家谋划构建新型国际体系。新型国际体系建构,需要新的国际主义世界观的指引,需要中国主流社会的观念再次转变——即从与南方国家的发展伙伴关系,转向新型战略关系。对此,习近平主席提出的“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无疑是建构新型国际体系的思想指引。“人类命运共同体”主张各国结伴不结盟,主张不以意识形态划分阵营,主张共同、综合、合作、可持续的安全观,主张各国高举发展的旗帜,主张共商共建共享,等等。自“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提出以来,中国与全球南方国家通过不断的实践和探索,正日益丰富这一口号与理念的思想内含。面对国际局势的骤变,中国面临的挑战日益尖锐,我们应当在“人类命运共同体”旗帜下,进一步转变思维定式,进一步深化关于全球南方的思想认识,逐步走出一条构建新型国际体系的国际主义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