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 飞,胡 正
(1.四川水利职业技术学院,四川 崇州 611200;2.四川省水利规划研究院,成都 610072)
南广河从云南省昭通市威信县罗布镇郭家河流入宜宾市界,自东北向西南流经珙县观斗苗族乡、曹营镇、罗渡苗族乡、上罗镇、沐滩镇、孝儿镇,筠连县腾达镇,高县嘉乐镇、文江镇、庆符镇、庆岭镇、来复镇、月江镇,于叙州区南广镇汇入长江,宜宾市境内干流段长162 km。
南广河宜宾段流域位于宜宾市西南部,南靠云南省昭通市,东、西以河流汇水区为界,分别接宜宾市长宁河流域和横江流域,宜宾市境内流域面积约3 921 km2。
南广河在宜宾市境内的主要支流有玉秀河、洛亥河、镇舟河、汉村河、巡司河、宋江河、二夹河、贡溪河、清溪河、福胜河等11条,其中,宋江河是流域面积大于500 km2的支流,其余支流的流域面积均在50~500 km2。
宋江河为南广河左岸一级支流,又名筠连河、宋江、定水河。发源于云南省盐津县与四川省筠连县交界处山冈。东流入筠连县境,潜入地下,复出后东北流,经塘坝、木映、水塘,右纳双河;转东过筠连县城西,折北经海银而入高县境。曲折北经顺江、罗场镇、宋江,于剑南汇入南广河。河长67 km,流域面积563 km2(其中四川省内面积499 km2),河口流量11.3 m3/s。
(1)用水效率较低。广大农村节水器具配置不到位,水资源利用率较低,农业生产、农村生活用水浪费严重。按照建设节水型社会要求,必须进行灌区以及农村的节水改造,节约珍贵的水资源,以水资源的持续供给支持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流域内乡镇供水管网漏损率大于10%。
(2)饮用水源保护区保护待加强。饮用水源地管理保护、监管力度有待继续加强,水源地保护措施有待进一步落实。
河道管理范围确权登记尚未开展,管理使用权属不明确。
(1)生活污染。城区、行政村生活污水管网覆盖不全,农村集聚点散户污水处理设施建设不全面,沿河居民生活污水散排现象屡禁不止。
(2)农业面源污染。沿河耕种作物,过量化肥和农药随雨水进入河流,存在水体富营养化和水生态破坏的风险,作物种植期存在地膜“白色污染”。
(3)畜禽养殖污染。沿河畜禽养殖缺乏有效的管理手段,畜禽粪便呈量小点多、难以集中清理的特点,常引起局部水域浑浊、污染,同时,监管难度大[1]。
农村“厕所革命”尚未全面普及,农村厕所卫生条件有待提高。
河岸局部存在垦种,边治理边破坏,岸边绿色植被覆盖率较低,导致水土流失。
3.1.1 落实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
一是加强领导。本行政区域内的水资源管理和保护工作,由各级人民政府主要负责人负总责。在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综合评价体系中,纳入水资源开发、利用、节约和保护的主要指标。为了最严格水资源管理落到实处,水行政主管部门牵头水资源监督管理,相关部门按照职责分工并联管理,密切协作[2]。
二是加强河湖取用水总量与效率控制,加快推进水资源确权登记,明确水资源税征收标准、范围,探索建立水权分配制度。建立健全水资源税征收和使用制度,依法按时、计量、足额征收。在水资源税的使用上要加强监督,确保水资源税主要用于水资源保护和管理[2]。
三是严格执行取水项目的水资源论证、入河排污口论证及报批报建制度,完善对各取水口、入河排污口的动态监测与管控制度,落实水功能区分类分级管理保护措施,开展水功能区达标评价[3]。
四是完善南广河宜宾段及其支流的水资源保护制度。合理划定南广河流域的“三条红线”,对“三条红线”进行严格监控和考核。
五是建立健全水资源管理责任和考核制度,政府各部门协同实施,并完善考核评估和监督制度。
六是完善区域水资源消耗总量和强度双控管理制度。逐级建立区域用水总量和强度控制目标责任制、责任追究制,严格用水总量指标、用水强度指标管理。
七是加强饮用水水源地保护划分和规范化建设。
3.1.2 全面推进节水型社会建设
一是贯彻落实好省政府《关于全面推进节水型社会建设的意见》和《国家节水行动宜宾市实施方案》,强化节水评价,严格用水定额和计划用水管理,大力推进高效节水灌溉、高耗水工业节水改造工作。
二是完成城乡生活供水管网建设和节水改造工程。
三是积极开展公共机构节水型单位创建。
四是推行合同节水管理,开展水效领跑者引领行动,全面提高用水效率。
3.1.3 严格水功能区管理
根据南广河宜宾段各水功能区水质管理目标,确定南广河干流各县区纳污容量和限制排污总量。
3.1.4 加强饮用水水源地保护和规范化建设
一是禁止在水源地一级保护区内新建、改建、扩建与供水无关的工程项目,定期维护一级保护区设施。
二是修订完善城乡集中式供水水源地的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完善应急管控措施。开展城乡集中式供水水源地环境执法专项检查行动,依法对水源地周边的环境违法行为进行打击。
3.2.1 加快推进水域岸线划定和管理保护
加快南广河宜宾段开发利用保护规划编制工作,加强河湖水域空间管控,逐步推进岸线资源使用权登记制度建设。按照确保南广河宜宾段防洪安全、河湖功能可持续利用的目标,合法、合规、合理划定水域岸线和管理保护范围。
3.2.2 强化河湖岸线清理
一是恢复河湖水域岸线生态功能,严格执法、监督,落实责任追究制度。
二是查处违法占用或滥用水域岸线资源、损坏水工程、废水直排的违法行为。
三是在保证防洪安全和河势稳定的前提下,加快新建堤防和重要病险堤段除险加固进程,并对容易坍塌的自然河岸进行植物防护或必要的整治加固。
3.2.3 深入推进河湖“清四乱”
坚决“遏增量,清存量”,清理整治包含干支流、中小河流、农村河湖的“四乱”问题,发现一处、清理一处、销号一处,持续巩固整改成效。
3.2.4 完善岸线管理保护机制
改革河道管理机构、加强人才引进、提升人员素质和专业能力、改良技术装备和加强资金投入、创新工作方式,进一步加强河道、水域岸线及涉河建筑物的维护与管理保护工作,完善水域岸线管理保护制度[1]。
3.3.1 城乡生活污水防治措施
一是加快城镇污水处理厂建设并投入使用。加大资金投入力度新建、升级改造一批污水处理厂。对日处理规模20 m3/d (含)以上处理设施开展日常监测,切实执行《四川省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水污染物排放标准》(DB 51/2626-2019),逐步完成城镇污水处理设施监管平台建设[2]。
二是加快农村生活污水治理设施建设力度,实现辖区85%的行政村农村生活污水得到有效治理。
三是完善城乡居民生活垃圾收集处理系统,分片区建设符合环保要求的垃圾收集和以资源化利用模式为主的无害化处理设施。
3.3.2 工业污染源防治措施
一是加强工业企业监管力度,不定时巡查,确保污水处理设备正常运行,污水达标排放。
二是建立工业污染源整治台账,对重点企业、工业园区、污水处理厂进行监管,定期开展雨污管网“诊断”,发现问题及时修复完善,彻底实现雨污分流。
3.3.3 农业污染源防治措施
一是深化化肥农药减量控害行动,指导化肥、农药科学合理施用。推广测土配方施肥技术、生物农药、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应用,积极配合宜宾市打造化肥农药减量示范点,主要农作物病虫害绿色防控覆盖率达到40%,全流域种植业化肥和农药使用量实现负增长。
二是普及绿色防控技术[4]。对农作物病虫害,实行统防统治,推广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生物农药,保障农产品和食品安全。进一步开展农药、化肥减量和水产养殖尾水治理技术推广。
三是开展水面“净水渔业”、流水槽养殖、狐尾藻等生物净水技术、臭氧应用等技术试点,结合池塘改造工程大力推广水产养殖池塘底排污技术。
五是大力推广秸秆再利用技术,加快推进综合利用设施建设,将秸秆肥料化、饲料化、基料化、燃料化和原料化。
3.3.4 畜禽养殖污染防治措施
一是持续开展问题整改“回头看”。对中央和省环保督察发现的问题、已关闭搬迁的畜禽养殖场和建设完善的粪污处理设施运行情况开展“回头看”,确保问题整改彻底,不反弹。加强专项督查和日常巡查,坚决禁止养殖污水未经处理进沟下河。
二是全域推广种养业循环发展。推行以种定养、种养结合、综合利用、循环发展,推广粪污管网输送、“3211”、异位发酵等农牧结合生态治理模式,鼓励大型规模养殖场建设有机肥生产车间,支持业主按照圈舍标准化、养殖设施自动化、畜禽粪污资源化、沼液利用管网化等的要求建设种养循环示范基地。
三是健全污染防治长效机制。严格执行畜禽养殖禁、限养规定,严格落实畜禽规模养殖环评制度,全面落实畜禽养殖场(户)赋码备案制度,完善畜禽规模养殖场直联直报系统,建立畜禽养殖信息化管理系统[5]。
(1)建立完善南广河宜宾段生态补偿机制。对为保护南广河生态环境的区县进行适当的环保补偿,对污染南广河环境的主体责任者进行环保惩罚。
(2)健全和完善水环境风险评估排查、预警与应急机制。一是贯彻落实《关于印发四川省生态环境监测网络建设工作方案的通知》(川办函〔2017〕14号),持续开展流域内水质监测,加强南广河宜宾段各水功能区和市控断面以及其他重要支流汇入口的水质监测,进一步强化交界断面和重点河段、汇入口水质监测与监管。二是加强《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四川省工作方案》实施情况调度及考核,按照《四川省〈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四川省工作方案〉实施情况考核规定》对水环境质量目标完成情况及水污染防治工作完成情况进行考核。并完善区、县水污染防治工作方案,明确河湖水污染防治目标、任务、措施等,建立监测信息台账和分析通报制度。三是完善突发性水环境事件或水环境风险预警,开展应急演练,保障南广河宜宾段水环境安全。四是整合目前流域已建成的水质监控断面、水文站资源,定期公布水质水量监测数据,接受民众及舆论监督。
(3)建立河道及河岸保洁制度。对易形成河道漂浮堆积物的区域进行整治。开展清河行动,成立专门巡河和清捞队伍、定期或不定期打捞河面漂浮物。建立巡河、清理河道及两岸污染物的备查记录,实行“网格化”管理,严格保护沿江两岸的自然岸线,定期清理河岸淤积物及河道内的漂浮物,确保自然岸线规整和河湖水面干净。
(4)完善涉河工程管理保护制度。进一步加强对沿河堤防、水利工程、桥梁及其他涉河设施的维护管理,在确保安全运行的基础上持续发挥保护与改善水环境等功能。
(5)优化城乡垃圾处理设备设施。落实《四川省城乡垃圾处理设施建设三年推进方案》。因地制宜建设垃圾无害化处理设施,完善固体废弃物处理设施建设,大力整治环境敏感区、河湖沿线等重点部位非正规垃圾堆放点,使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加强实时监管设施建设,建立完善考核体系,全面总结先进经验,并进行推广学习。
(6)加快推进亲水生态岸线建设。对试点区域生态岸线建设进行评估、总结先进经验和不足之处,完善生态岸线建设机制,进一步全面开展重要河流生态岸线建设。
(7)开展南广河流域宜宾市境内水库水质管理保护工作。
(1)开展河湖、湿地、林地生态保护与修复工程。坚持系统治理和生态治理,扎实推进生态廊道建设,建设生态护岸、生态廊道、生态拦蓄林等。加快沿河两岸水生态文明建设进程,确保水生生物、水生态环境得到有效保护。
(2)全面贯彻水土保持方案制度。一是落实水土保持方案“三同时”制度,落实率达到100%。信息化系统及动态监测系统的补充与完善,保障系统稳定高效运行,信息上传、信息交流、信息处理、行动响应及时准确。二是有序开展水土保持监督性监测、重大水土流失事件应急、水土流失违法事实监测等工作[6]。
(3)建立健全南广河宜宾段生态修复和保护制度,形成水生态良性循环及监测保护机制。建立河湖生态环境用水保障和补偿机制,维护河流健康。
(1)完善河长制组织体系。完善县(区)、乡镇(街道)、村(社区)三级河(湖)长制组织体系,落实人员、属地主体责任制,创新工作体制机制,进一步完善河湖环境日常巡查与监管制度[7]。
(2)健全和完善监督执法机制,强化监督管理。一是完善执法内部管理制度,加强执法基础设施建设和执法装备配置,不断提升执法监督能力。探索建立水利综合执法机制,将防汛、水资源、水环境、水土保持、河道、水工程、水文等涉水事务的监督执法和费用征收等职能进行精简整合,组建综合执法机构,集中行使行政处罚权,加强水事纠纷预防与调处。二是建立健全和完善重点流域协作机制[8]。建立联席会议制度,加强上下游信息共享、联动联治,严格落实长江保护法。三是充分发挥各级人大监督职能、政协参政议政作用,形成河湖保护合力。四是建立和完善群众举报有奖制度,鼓励广大人民群众参与到河湖生态环境保护工作中来,做到群防群策。五是完善警长制工作机制,健全行政执法和刑事司法衔接,完善案件移送、受理、立案、通报等规定。六是完善网络媒体监督机制,既要表扬治理成效显著、工作创新、人物优秀事迹等,又要曝光违法乱纪的典型案例。
(3)建立健全水污染突发事件应急机制,制定科学的应急预案。
(4)建立健全河湖保护地方性法规规章,制定和完善河湖保护和管理规范体系。
(5)完善南广河宜宾段管理保护制度和长效机制,以综合治理和强化执法监管,保障实现全面改善南广河宜宾段水环境、恢复河湖生态系统、河湖功能永续利用等管理保护目标。
(6)打击涉河湖违法行为。一是保护河道及水域岸线有净化水质功能的水生动物和水生植物,严禁在河道内网箱养鱼、围栏养鱼、施肥养鱼、放牧养鸭等。二是彻底杜绝“乱占乱建、乱围乱堵、乱采乱挖、乱倒乱排”等侵占河道违法行为。
(7)加强动态监管。一是建立健全定期巡查制度及工作台账,积极向上级汇报,实现对南广河宜宾段的动态监管。二是加强生态环境保护相关法律法规普法力度,营造良好氛围。
全面推行河长制是落实绿色发展理念、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内在要求,核心目标是全面改善河道水质和水环境,切实加强水污染防治和水资源保护,保障区域水生态安全,维护水生态系统功能,实现水资源与水生态环境健康发展,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河湖管理保护措施多为公益性的民生工程。为推进河长制各项目标任务的实施完成,流域内各县(区)财政应加大财政资金投入力度。
健全环境污染防治和水资源保护市场机制,鼓励各类投资主体进入,培育壮大环境污染治理和水资源保护市场主体,健全社会资本投入回报补贴机制与风险补偿机制。同时,积极推动设立融资担保基金,推进环境保护设备融资租赁业务发展;推广股权、项目收益权、特许经营权、排污权等质押融资担保;鼓励社会资本加大水环境保护投入[8]。
坚持计划和市场机制两手抓,积极探索水权制度改革,推进水权交易试点。
南广河作为宜宾市的主要河流,影响着城市和人口,其河道治理与管理是各级政府工作的重点,但仍存在不足,很多问题亟待解决。针对这些问题,各级管理部门始终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根本遵循和行动指南,坚持可持续发展治水思路,围绕建设“美丽中国”和“全面小康”的要求,以生态文明建设为统领,贯彻绿色发展、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以实现人水和谐为核心,多规合一,全面推行河长制,构建体系完善、责权明确、协调有序、监管有力的河湖管理保护机制。以南广河河湖管理保护的制度化、数字化、标准化、智慧化,推动南广河水资源保护、水污染防治、水环境改善、水生态修复,维护南广河健康生命、实现南广河河湖功能永续利用,适应构筑南广河生态屏障的战略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