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媒体时代国家教育考试网络舆情特点及应对策略探究

2023-02-01 05:30□许
考试与招生 2023年1期
关键词:舆情考试国家

□许 猛 隽 铭

随着全媒体时代网络媒体的迅猛发展,与考试安全相关的教育考试舆情以网络媒体为主要传播平台,呈现随时爆发和反复出现的特点,基于此种情况,教育考试机构准确掌握网络舆情特点,制定科学应对策略,强化正面舆论宣传引导,有效处置网络负面舆情更加重要。

近年来,研究人员对与国家教育考试相关的舆情事件进行了大量研究,其中涉及舆情产生机理、应急处置措施、突发应急处置体系、预警评估检测机制等诸多方面。但是,现有的研究主要集中在针对某一热点事件的网络舆情现象进行分析,缺乏结合全媒体时代教育考试舆情的特点,对原因进行分析并提出应对策略的研究。本文将从全媒体时代国家教育考试网络舆情的内涵和现状出发,通过一些案例着重分析国家教育考试网络舆情发展的特点及应对策略,为进一步提升国家教育考试舆情的研究及处置能力提供参考。

一、国家教育考试网络舆情的内涵

国家教育考试是根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由教育主管部门统一规定时间、统一组织实施的、具有教育性质的全国大规模的考试,是国家和社会选拔人才的重要手段和途径,对推动具有中国特色教育高质量发展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国家教育考试网络舆情是针对国家教育考试的各个领域,以互联网传播为主要媒介,社会大众对国家教育考试的组织实施、过程评价、结果导向、社会认知等诸多因素的发生、发展和变化,发表正面或负面、客观或主观的看法和评论,并在网络上进行不同程度传播和发酵的现象。

国家教育考试舆情从内容上包括试题命制、考试组织、评卷统分、复试组织、招生录取、考试政策、突发事件等;从时间上贯穿了考前、考中和考后全过程;从社会影响效果上包括正面舆情和负面舆情。在全媒体网络时代,国家教育考试的舆情发生发展呈现出新变化、新形势和新挑战,各环节均存在舆情事件发生的风险。

二、全媒体时代国家教育考试网络舆情的现状

在全媒体时代“全程、全息、全员、全效”的舆情生态下,教育考试部门同时面临着考试组织及网络舆情爆发的双重考验,在处置国家教育考试网络舆情过程中,若处置不当,可能会演变成社会群体性事件,破坏社会发展稳定,影响教育考试部门的形象,损害政府的公信力。当今,尤其是网络上具有较强影响力和号召力的部分媒体、网络大V或博主等如果主观引导舆情发展的影响,可能会带来一些不利社会稳定发展的影响,扰乱社会正常秩序。比如,2022年6月7日下午,网络上出现某省高考数学疑似泄题的话题,该突发事件一度占据网络头条新闻第一位,影响了正在应考的考生情绪,造成负面的社会舆论,全社会关注度高居不下,给教育考试部门带来较大的舆情应对压力。因此,网络舆情发生发展瞬息万变,全媒体时代下强化正面舆论宣传引导,有效处置网络负面舆情势在必行。

三、全媒体时代国家教育考试网络舆情的特点

在全媒体时代多渠道交叉传播的环境中,网络舆情的迅捷性、广泛性、开放性、互动性等特点更加突出。目前来看,国家教育考试舆情事件呈现“两短一高”的特点,即爆发时间短、事件处置黄金窗口期短、社会关注度高。

(一)爆发时间短

全媒体时代教育考试舆情事件发生后,敏感信息被捕捉并散落在互联网中,引起网民的关注、议论或共鸣,再到发酵成社会聚焦的热点,整个发展过程持续时间短、传播速度快、涉及面广,舆情发酵的时间缩短到几小时甚至更短。例如,在2022年全国研究生考试中,某省高校自命题科目考前出现网传押题资料,考题存在一定安全风险。高校为确保考试公平,维护考生利益,临时启用备用试题进行考试。考后短时间内网络上迅速就此事件掀起了广泛的讨论,成为了社会热点。可见涉考网络舆情突发性强,扩散迅猛,容易在短时间内形成爆发状态。

(二)事件处置黄金窗口期短

涉考舆情事件发生后,还未在网络上形成社会关注热点或头条,造成较大社会影响前,相关部门能够及时有效处置的时间很短。例如,2021年高考,某省考点组考期间,考生携带手机在考场内拍摄试题并传播到小猿搜题APP寻求答案。考试结束后,网络上迅速对试题泄露、规范组考及考试公平等话题展开讨论并逐渐发酵成社会热点。由此可见,事件处置黄金窗口期非常短暂,如何在这个宝贵的窗口期内有效地回应考生及家长关心、媒体的关注和社会关切显得更加重要。

(三)社会关注度高

全媒体时代下社会对国家教育考试舆情事件的发展过程、处置结果及后期影响等关注度高,容易引发热议。例如,2021年全国研究生考试某高校复试过程中,有考生在网络聊天软件中泄露复试试题内容,引发考生和媒体对复试公平公正的质疑。国家教育考试关系千万学子的切身利益,每个环节都可能会引起社会共鸣,特别是涉及考试题目等敏感信息的内容,更容易出现“一石激起千层浪”的广泛影响。有关部门务必要做到快速响应、规范处置,确保证据确凿、事实准确,有理有据地进行回复,避免负面舆情发酵,维护考试公平公正。

四、国家教育考试网络舆情应对策略

考试安全是国家教育考试系统工程的重要环节,考试舆情治理是其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提升国家教育考试综合治理能力的重要体现。为有效应对并及时处置涉考涉招有关网络舆情,提出以下应对策略。

(一)监测预警,及早研判

目前,国家教育考试舆情处置停留在发现舆情并采取及时“管-控”阶段,应对原则也是依据既定的舆情应急处置预案进行处置。在制度建设方面,各级各部门已制定了各类国家教育考试的考试命题组织管理办法、考务实施方案、录取(复试)工作办法及应急处置预案等。即使各种预案或方案在手,全媒体时代的网络风暴也容易让我们在处理舆情事件时措手不及,难以占据舆情处置主动权。在处理舆情危机中要突出一个“早”字,抓住先机,在先机中占领舆论制高点,这样才能掌握舆情处置的主动权。首先,监测预警要“早”。在舆情事件即将爆发前,充分利用监测预警机制,把问题解决在萌芽阶段。其次,应急响应要“早”。舆情事件发生后,第一时间启动舆情应急响应机制,抓住响应处置的黄金窗口期,主动发出正面声音,正确掌控舆论导向。最后,平台建设要“早”。各级教育考试部门要进一步完善“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舆情应急处置方案等,并把舆情事件预警平台的建设作为重要工作对待,把握先机的同时充分占领网络空间平台的主阵地。总之,要强调“能早尽早”的工作原则,切实把早谋划、早预判、早发现、早处置的“四早”行动贯穿到处置工作中。

(二)舆情信息,精准分析

鉴于全媒体时代网络信息发散式传播、多元化传播的渠道特点,抓住网络舆情演变的各类信息,要突出一个“准”字,准确获取涉及国家教育考试舆情中的有效信息尤其重要,能从海量信息中快速捕获社会关注点,瞄准舆情演变的走向或趋势,有效做到盯住点、控住面。通过对舆情事件的精准分析和快速研判,科学合理地制定舆情前中后期过程性处置方案,做到信息发布方式对等、信息渠道畅通,以最佳时机、最优的方式对社会予以回应,避免引起舆情次生事件,获得社会公众的理解和信任。例如,2020年全国研究生考试,某省高校艺术类自命题科目成绩公布后,网络上有考生质疑高校评卷期间故意压低分数,并迅速引起热议,话题阅读量高达近500万次。在后续处置环节,该高校迅速捕捉舆情焦点,以考生的实际考试成绩作为支撑,及时向社会做出正面回应,使网络负面舆情得到有效控制,给了考生和社会一个满意交代。由此可见,精准发布有效可控的信息对处理舆情事件极其重要。

(三)科学应对,快速反应

在实际工作中,教育考试部门应对突发舆情的风险意识还较薄弱,科学的应对策略还比较匮乏,常常低估了网络舆情发酵产生的巨大破坏性和负面影响力,未能有效抓住解决舆情的突破口,未能第一时间研判、处置和回应,错失“灭火”的黄金窗口期,致使后期的处置工作很被动。因此,在应对舆情处置中,要结合网络舆情所涉及的内容、性质及等级,构造“国家-省-市-县”的四级舆情预警监控体系,通过建立舆情监控预警机制、组建完备的舆情监测平台和成立网络舆情应急处置专家团队等形式,在处置舆情过程中做到科学决策、应对有力、措施得当、方案可行,实现“一情一策”的快速有效防控。例如,2021年高考录取期间某高校因招生工作人员疏忽大意,导致几名考生录取后又被退档。在此过程中,考生的合法权益受到不同程度的损害,迅速引起了网络媒体的高度关注。事件发生后,高校快速响应,及时研判处置,制定解决方案,安抚考生及家长情绪,妥善解决遗留问题,及时回应社会媒体关切,舆情迅速得到有效控制和化解。

(四)部门联动,加强合作

全媒体时代国家教育考试舆情形势复杂多变、涉及范围广、舆情影响大,仅凭教育考试部门的力量难以有效应对,多部门联动、深化合作对处理舆情事件非常重要,要在国家网络舆情管理制度的基础上,充分认识建立“国家-省-市-县”舆情处置工作协调制度的重要性,发挥国家教育考试各级联席会议或招委会协调机制的作用。在舆情处置过程中,要建立多部门、多系统共同实施参与、快速协调处置和通力协作配合的多维工作联动机制,教育、网信、公安、工信、通信管理等多部门之间联合值班、集中办公、协调联动工作机制的作用会越来越重要。

猜你喜欢
舆情考试国家
能过两次新年的国家
Japanese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Robotto Take Entrance Examinations
把国家“租”出去
消费舆情
舆情
奥运会起源于哪个国家?
舆情
舆情
你考试焦虑吗?
准备考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