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腾高
本文认为绿色金融对生态环境质量的影响效应主要分为直接效应和间接效应。
绿色金融的直接效应主要是差别化地对待绿色产业和“三高”产业而实现,绿色金融能为生态治理提供多元化的投融资渠道,它可通过信贷资金合理调配资金,促进经济高质量转型,降低能耗和环境污染。
假设1:绿色金融的发展对于生态环境质量具有改善作用。
技术创新的中介效应。绿色金融的发展可降低绿色产业的融资门槛和融资难度,通过资金的合理配置有力地支持了其融资问题,促进绿色产业的创新能力。绿色金融的环境规制作用会抑制“三高”产业的常规生产进而倒逼产业进行技术创新,提升产品的清洁度。
假设2:绿色金融的发展可促进技术创新从而改善生态环境质量。
产业结构的中介效应。绿色金融不仅可以促进绿色产业的发展、推动“三高”产业的转型升级,还可以促进产业整合,对生产要素重新配置,促使资本集聚,进而推动产业结构的转型和升级。
假设3:绿色金融的发展促进产业结构升级从而改善生态环境质量。
(1)面板模型建立
本文以环境污染强度为被解释变量,绿色金融为核心解释变量。具体回归模型如下:
其中i、t分别代表年份和城市,pollu代表环境污染强度,Gc表示绿色金融水平,X是控制变量,ε是随机扰动项,β0是截距项。
(2)中介效应模型建立
W代表产业结构,TI代表技术创新,β0是截距项,ε是随机扰动项。
(1)被解释变量
被解释变量为环境污染强度(pollu)。将四种污染物的排放量数据无量纲化处理,借鉴朱平芳等(2011),数据来源于《中国城市统计年鉴》。具体步骤如下:
采用contijt表示在第i年城市j的第t种污染物的排放量
其中pollu是无量纲变量,数值越大代表污染排放物越多,生态环境质量越差。i取值1-13表示京津冀13市,j取值1-4表示污染物类型,t取值1-7表示年份。将polluijt按污染物类型加总并取均值可得:
(2)核心解释变量
核心解释变量为绿色金融。借助李虹和原潇倩的权重法统计绿色信贷余额。
(3)控制变量
第二产业总值(VSI);第三产业总值(TTI);政府科学技术支出(GST);人口数量(PS)。
(4)中介变量
产业结构(W):产业结构高级化借鉴付凌晖(2010)计算W值。
技术革新(TI):以专利授权数量代表技术革新的程度。
(1)基本回归分析
表1显示的是绿色金融对污染排放的回归结果。采用分布回归的方式,绿色信贷余额系数均显著为负,且通过了1%的显著性检验,表示绿色信贷对于污染排放有显著的负相关关系。方程(5),在加入所有控制变量后,LGC系数为-1.312,说明绿色信贷每增加1%,将会降低1.312%的污染强度。这表示绿色金融可通过调整利率等方式将资金调配到低能耗、低污染、高效率的产业,或促使高能耗、高污染、低效率的产业进行技术创新和产业转型,从而降低能耗减轻污染,促进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的双赢。同时,各控制变量的符号基本与预期相符。
表1
(2)稳健性检验
模型中可能存在反向因果的问题,本文将绿色信贷余额滞后一期进行回归。
从分布回归结果来看,绿色金融滞后一期依然显著为负,即本文的结论是比较显著的。
(3)机制分析
本文通过中介效应进行机制分析,检验绿色金融对于环境污染的作用机制。根据表3,产业结构和技术创新对环境污染的影响存在中介效应。
表3
首先,绿色金融对于产业结构呈现显著的正相关关系,并且通过了1%的显著性检验。产业结构与环境污染呈现显著的负相关关系,并通过了1%的显著性检验。这说明绿色金融可促进产业结构调整升级,提高产业结构比例关系程度。绿色金融存在促进产业结构高级化进而降低环境污染的中介效应。
其次,绿色金融对于技术创新呈现显著的正相关关系,同样通过了1%的显著性检验。技术创新与环境污染呈现显著的负相关关系,并通过1%的显著性检验。绿色金融存在促进技术创新进而降低环境污染的中介效应。
本文用bootstrap检验对产业机构和技术创新的中介效应进行检验。检验结果显示,产业结构和技术创新的间接效应均通过检验,且系数显著为负,并在95%置信区间中不包含零。
本文通过理论分析和实证分析,论证了绿色金融促进生态环境质量的作用机制,结果表明绿色金融的发展对于生态环境质量的改善存在直接效应和间接效应,其中直接效应主要体现在绿色金融差异化的信贷政策和门槛上。绿色金融的间接效应体现在绿色金融可有效提升科技创新能力和促进产业结构升级,进而改善生态环境质量,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
京津冀地区应积极推进产业转型,在不冒进的条件下,加快产业结构转型的速度。对于绿色产业要加大扶持力度,推动各市朝着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发展。对于高耗能、高污染等产业,要通过绿色金融体系积极引导,要做到不冒进、不保守,按部就班地引导产业转型;京津冀地区应坚持创新驱动的重要作用,以科技创新支持经济绿色发展。对于科技型、创新型企业要加大资金支持力度,如光伏发电、新能源汽车等企业,从而促进京津冀地区能源结构的转型。对于高耗能、高污染产业要积极引导其进行技术革新,从而降低能耗,提高效率,实现经济绿色发展和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