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动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的建设路径及优化建议
——以苏州共享农庄为例

2023-01-31 02:08沈于琛
上海商业 2023年1期
关键词:农庄融合农业

沈于琛

一、引言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对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进行了全面部署。要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产业兴旺是重点,新时代农业产业突破传统农林牧渔第一产业发展格局,加快向注重农产品精深加工的第二产业和推动农产品流通等第三产业延伸,推动农村产业融合发展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重要路径。

二、共享农庄推动农村产业融合发展

随着农民增收和消费需求升级、现代信息技术快速发展和创新应用,农村改革不断深化,农业农村资源要素组合利用方式发生新变化,“互联网+”“旅游+”“生态+”深度渗透并融入农业农村发展各领域和环节,农村金融服务、物流配送、电子商务、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等新产业、新业态不断涌现,产业链条持续延伸,农业功能加快拓展,农村产业融合蓬勃发展且潜力巨大。

2016年政府工作报告强调大力推动包括共享经济等在内的“新经济”快速发展,党的十九大报告也明确提出“在中高端消费、创新引领、绿色低碳、共享经济、现代供应链、人力资本服务等领域培育新增长点、形成新动能”;2017年7月,国家发展改革委等八部门联合出台了《关于促进分享经济发展的指导性意见》,有力地保障了共享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各地的“共享农业”新模式和创新做法应运而生,黄季焜(2017)指出困扰乡村的“最后一公里”可以通过创建开发具有地方特色的“共享农场”和“共享农舍”等共享经济模式来实现。《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意见》《关于开展特色小镇培育工作的通知》等的印发,使“共享农庄”模式的发展愈加清晰,共享农庄有望成为推动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的新动能。

三、共享农庄的内涵

共享农庄是共享经济在农业方面的体现,是以获得一定报酬为目的,以充分涵盖农民利益的经济组织形式为主要载体,以各类资本组成的混合所有制企业为建设运营主体,以移动互联网、物联网等信息技术为支撑,把农村分散的闲置资源(土地房屋等)或有目的专门提供的物品(农机设备等)的使用权暂时转租,实现动态、及时的供需对接的一种经济,实现农村资源和物品利用的最大化。共享农庄紧密结合农村集体土地政策改革方向,个性化改造农村闲置住房形成一房一院一地;同时,根据城乡需求,将农庄打造成为集田园生活、科普教育、文化传承、休闲旅游、度假养生等于一体的、打通一二三产业的多业态经营场所,并通过互联网、各类电商平台共享资源并转租,形成政府、集体经济组织、农户以及城市消费者“四赢”局面。

四、苏州共享农庄的发展现状

苏州于2019年首批认定共享农庄14家,2020年新增43家,每年通过苏州市农业农村局及苏州旅游局审核后,共享农庄的数量仍在持续更新中。苏州的共享农庄是以各类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为载体,以企业为建设运营主体,以特色农业、乡村民宿共享为基本特征,融合循环农业、休闲度假、旅游观光、农耕体验、创意农业、文化传播、科普教育、养生养老、众筹认养、产品展销等于一体,能保障农民参与收益、满足市民消费需求的乡村产业新型综合体。投资主体包括工商资本、农业企业、集体经济组织、农民合作社和农民等;经营主体包括集体经济组织、农民合作社、原住户和农业企业;商业模式呈现出综合体运行型、集体经济主导型、合作经济带动型、龙头企业主导型、政企联动型五大发展模式。苏州共享农庄正在逐步发展完善,优势与劣势并显,机遇与挑战并存。

苏州共享农庄的优势体现在:农业一产基础扎实、多业态拓展农业功能、人文优势赋能涉农三产、资源整合突出农庄特色。同时,共享农庄的发展也存在不足:农工融合程度有限、数字农业渗透不足、先进的经营理念尚未完全落地、品牌效应有待加强等。面对政府政策的引导、市场消费升级的驱动、技术创新的支持等机遇,市场同质化竞争日益激烈等挑战,苏州共享农庄因地制宜,探索出农业产业链延伸、新技术渗透融合、农业功能拓展等三种建设路径。

五、共享农庄推动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的建设路径

1.农业产业链延伸路径

(1)建设路径简介

共享农庄推动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过程中将农业产业链延伸是一种较为常见的建设路径。该建设路径以农业生产为核心,以农产品加工的涉农第二产业推动农业发展,并通过第二产业与涉农第三产业(服务与销售)相连,使农业产业链得到延伸。该模式的成功与否,在于是否能挖掘产业中间链条,并将其有效链接,使得生产资料的供应链、农业生产链、农产品加工链、农产品销售链、产品服务链等连接起来——两端延伸实现农工贸一体化,提高农产品附加值;中间拓展,使农民能够从农业及涉农生产劳动中获得更多收入,如图1。

图1 农业产业链延伸建设路径

(2)融合效应——以吴中区金满庭共享农庄为例

金满庭共享农庄位于苏州市吴中区金庭镇,核心农业生产区域,有经济林果1530亩,有机水稻玉米种植区560亩、设施园艺区600亩。该共享农庄在生产环节上实现了六个统一,如统一供应稻谷种子、果苗等、统一购买生产资料、统一储存、统一加工、统一销售、统一技术指导。为提升科技服务质量,该农庄创建了江苏农村科技服务超市——该超市由农业科学院主办、政府引导、市场运作,集各类农业科技与服务资源要素为一体,为提高农民对科技的认知度,帮助加快科技成果转化与新技术新产品的示范推广提供了有效帮助。该农庄实施了核心种植生产区全程可追溯项目,对于种植户交售的农产品进行统一检测,在实现产业链向上游延伸的同时,还提高了种植户的积极性、农产品品质。该共享农庄在加工环节上有两项举措:一是通过市场调研,了解消费群体对稻米、果蔬的口感和营养需求,进行新产品引进或研发,如研发本土优质稻米、引进兔眼蓝莓、苏翠1号、茅山1号薄壳核桃及各类蔬菜等,不仅对该类农产品进行初级加工,还对果蔬等进行精加工,制成水果干、饮品等休闲食品;二是将废弃物秸秆还田、秸秆气化处理,循环利用,产业链在加工环节得到了一定延伸。该共享农庄在销售环节上做了一点创新:农庄尝试建立“从农田到餐桌”的全程食品安全可追溯体系,主打绿色和有机品牌,所有农产品还通过电子商务平台、互联网微商平台、O2O农产品展销等方式,实现线上、线下的多渠道营销,向产业链下游延伸。详见图2。

图2 吴中区金满庭共享农庄水稻果蔬产业链

2.新技术渗透融合建设路径

(1)建设路径简介

共享农庄推动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也可采用新技术渗透融合的建设路径。该建设路径将跨行业或产业的先进技术——生物、声光电、信息、清洁能源等对农业生产及涉农产业进行有机渗透,新技术的适当应用促进了农业对应功能的创新,形成了生物农业、创意农业、信息农业、互联网+农业、循环农业等新农业业态,在有效提高农业生产效率的同时,有效改进营销渠道和管理服务质量,节约中间成本,并改善了农产品品种,提高了农产品的附加值。共享农庄的这种助推农村三产融合模式通常需要基于某一技术形成的功能性平台,以此帮助共享农庄拓展产业链,甚至形成新业态,见图3。

图3 新技术渗透融合建设路径

(2)融合效应——以吴中区飞甪农旅共享农庄为例

吴中区飞甪农旅共享农庄位于中国著名水乡甪直镇的澄湖国际慢城内,生态环境优越,文化底蕴深厚。通过共享农庄的建立,将互联网+电子商务等技术进行全产业链渗透,建立远程认购、众筹认养平台,实现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见图4。

图4 吴中区飞甪农旅共享农庄远程认购领养产业链

飞甪农旅通过互联网和电子商务在农业全产业链渗透,依托云端大数据技术与农业融合,产生订单农业,促进农村产业布局集群化——“互联网+”技术与农业的融合衍生了远程认购、众筹领养、个性化定制、区域物流等新业态,以上融合使服务业与农业有机融合,产生了创意农业、体验农业、农业物流。同时“互联网+”技术能够有效提升共享农庄的影响力,使销售与经营渠道拓展到其他省市、甚至是海外,目前该农庄正在为一带一路扶贫提供线上销售平台,也与海外农庄洽谈葡萄酒等远程定制服务。该共享农庄有效融合了“互联网+”技术,这为农庄创造了新的就业岗位,拓宽农民就业渠道,增加了农民的工资性收入。

3.农业功能拓展融合建设路径

(1)模式简介

共享农庄推动农村产业融合发展也可以将农业功能拓展——以农业为中心,利用农业的生产生态、社会文化、休闲旅游等多种功能,与其他产业跨界交叉融合、形成新的农业产品、副产品或新业态,创造农业功能拓展融合。这种建设路径可以有效激发农业多功能性,最大限度调动农业资源的同时,为农业吸引资金。共享农庄可以通过挖掘农业各项功能,找到适当切入点,开拓农业生产门路、跨界融合门道、促进农民有效就业。这不仅创新了新消费需求,还塑造了农业崭新形象,提高了农业社会影响力,见图5。

图5 农业功能拓展融合建设路径

(2)融合效应——以吴中区碧螺茶文化共享农庄为例

吴中区碧螺茶文化共享农庄打造的是集非遗文化研学、茶艺观赏、制茶体验、农家美食、果品采摘、休闲度假为一体的“碧螺茶文化共享农庄”。这里不仅有着优美的田园风光、满山的特色鲜果、明清的古街古村、江南第一楼等著名景点,更是有着传承千年的碧螺春茶文化,见图6。

图6 吴中区碧螺茶文化共享农庄农业功能拓展融合产业链

吴中区碧螺茶文化共享农庄有效拓展了农业经济功能。该共享农庄拥有茶叶核心生产基地,提供优质碧螺春茶叶——而茶园和茶山则可作为农业休闲旅游景观;茶叶加工生产线也在完成制茶工艺流程的同时,被打造成为旅游体验项目、供游客参观或体验农事生产。通过这一功能拓展,农民的收入可从原有的从事农业生产经营性收入,拓展到获得更多财产性收入和工资性收入。

吴中区碧螺茶文化共享农庄有效拓展了农业文化功能。该共享农庄通过促进茶树种植的农业一产与茶文化相融合,传承茶文化的同时赋予了农业更丰富的文化内涵。碧螺春制作技艺已被列为非物质文化遗产,该农庄将该项非遗文化资产进行了精心保护,使她在当地农村特定的生产生活环境下原汁原味保存下来。农庄结合茶叶独特的文化功能,开展了古手工制茶、品茗、茶艺表演、茶文化演出、参观茶文化博物馆等休闲农业和体验农业活动,将传统文化和产业化经营融合到一起,这创新了农文旅一体化活动,增加了农创活动的内涵和深度,推进了农村三产融合发展。

吴中区碧螺茶文化共享农庄有效拓展了农业生态和社会功能。该农庄将农业的社会功能打造成为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的契机。农庄聘请专业设计团队,将所有民宿餐饮环境、茶园茶厂生产线等进行了一系列改造,在满足设施功能性的同时兼顾环境美观,让所有生产、文旅、食宿活动(游生态茶山,吃生态茶宴,观茶叶生产,览茶艺表演等)的发生场景都给人留下“美与自然”的印象。该农庄不仅创造了就业岗位,还实现了农村生态环境和农民生产生活条件的共生,茶场生产对生态环境和水土保持也起到积极作用。

六、优化建议

1.顶层设计

(1)设计愿景和经营理念

乡村振兴的新时代背景下,共享农庄的建设是一项长期且循序渐进的工程,三产融合的过程也是共享农庄建设的过程,为共享农庄设计愿景有助于明确其发展方向,选择融合模式,经营理念的确立,可以农庄有效定位其发展经营方向,澄清共享农庄的使命——不仅仅达成扶贫和增收等经济功能,更强调其社会功能、文化功能和教育功能,提升农人的文化自信及人们的务农意愿,吸引更多人建设农村,从事涉农行业。

(2)培育经营主体

培育经营主体是共享农庄的可持续发展的重中之重。常见的经营主体有综合体运行型、集体经济主导型、合作经济带动型、龙头企业主导型、政企联动型。无论何种经营主体,其管理层中都需要有具备农业、资金、管理、技术、文创等方面背景的人才,便于推进一二三产业融合有效协作,提出有专业背景的可行意见。现有管理层某些方面不足,可以通过培训不断提高业务管理水平等方式解决。

(3)突出共享优势

共享农庄有别于传统的乡村民宿或农家乐,新颖的共享形式是共享农庄的一大亮点,也会成为主要的销售收入的增长点。现有的共享内容或渠道包括:产品共享——以个人订制或团购订制等形式,为消费者提供当地特色农产品直供、认种、认养等订制服务;民宿共享——利用获得的建设用地、集体建设用地或盘活利用空闲农房、宅基地,采取合作、租赁等方式,发展民宿客栈;土地共享——将农庄的菜地、果园或其他农地划分为若干小块,以众筹的方式,将其经营权租赁给消费者,用于农业生产或农事体验;资源共享——将农庄闲置的场所、公共空间等资源释放出来,以租赁、合作等形式满足消费者需求;项目共享——以合作或众筹等方式共建农庄,或共建某一特定的项目,消费者及投资者按约定获得实物回报或投资收益回报。共享农庄还应在制度框架内设计更多方案,以丰富“共享”内涵。

2.经营管理

(1)做强一产、做精二产、做优三产

共享农庄的首要任务是促进农民增收,而这来源于不断提升产品与服务质量。共享农庄应始终以农业一产为本,做强一产,为市场提供优质生态有机农产品;做精二产,引入先进技术,做好农产品的精深加工,提高农副产品附加值,同时将废料循环利用,再创价值;做优三产,服务业应与时俱进,应为管理经营人员提供服务类培训,及时掌握市场动向及需求,推陈出新,创造各类服务项目、体验活动,不断提升服务理念和思维,调整服务方式顺应市场,将润物细无声的服务体现在全过程及每一处细节,为农庄赢得回头客。

(2)差异化竞争、避免同质化样板

共享农庄在学习国内外先进经验的过程中,如美国艾米农场,日本My Farm农场,海南共享农庄等,应结合当地实际情况,谨慎借鉴。同一区域共享农庄在发展多业态的同时,也要有所侧重,突出自身优势项目,尽可能地避免同质化,例如,可以因地制宜,通过合理选择一二三产业融合模式或共享形式,打造农业、生态、人文景观,或各类体验、学习、文化创意类项目,设立自身独特的文化IP。同时,共享农庄也应考虑自身的目标顾客,按照年龄、职业、身份等方面,了解不同顾客的需要,定制个性化产品或服务,吸引回头客,例如为家庭设计亲子体验活动、为年轻人设计婚纱摄影场地、为职场人设计团队建设场地,为老年人设计康养项目等。“一园一区一中心”“一村一院一场地”都要在和大环境协调的情况下有自己的特色,显著差异化,才能让顾客对共享农庄整体上留下新鲜感,愿意再次光顾。

(3)共享农庄+教育

共享农庄的建设离不开技术支持和专业培训,由谁来做?希望是农民本身有这样的能力来做。为此,我们应该坚持培养大批的新型职业农民,吸引农人和农人子女留在家乡建设农村,更希望吸引更多外来的中青年愿意到农村寻求职业发展。共享农庄不仅是推动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的载体,更有着其社会责任——培养新型职业农民的教育基地,让农民受到更高水平的教育。共享农庄可以建设农业一产的科普教育基地,培养中小幼学生热爱农村、服务农村的情怀,也可以建设涉农二产的工业工艺流水线参观体验活动,激发学生的务农好奇心与热情,同时通过建设产学研一体化科研基地,为大学和企业提供科研场所,为智慧农业、农业现代化建设,提供源源不断的创新动力和技术支持,这不失为是吸引年轻人参与到农业生产的一种有效方式。

(4)利用电商平台扶贫与拓展海外市场

共享农庄可以充分利用互联网电商平台和远程监控技术,拓宽业务范围,如与贫困地区合作,将其滞销的新鲜农副产品通过共享农庄的平台团购销售或认购领养,为扶贫尽一份力;同时,也可用类似的方法接洽海外农场,如葡萄酒庄园、牧场等,远程认购农副产品,在消费的同时体验农作物、农副产品的生长、生产过程。

3.政策支持

(1)合理规划工商资本进驻后的利益分配

为避免工商资本逐利侵占农民利益,应设计出相对稳定,又适用性强的利益分配机制。目前的利益分配方式有按年定额分配,或入股分红等,这样的分配方式在共享农庄存在亏损时,是否能够继续保持,或当收益非常好时,是否能够追加对农民的收益分配尚待讨论。另外,谁有资格作为村集体经济组织成员,参与分配,也是目前有待解决的一个问题,等等,都期待着相关政策给予具体指引。

(2)关注村集体土地流转政策

村集体土地流转机制方面,尽管中央政策提供了“三权分置”制度基础,但是,共享农庄在推动农村产业融合过程中,必然涉及涉农公共服务供给问题,需要占用土地;同时,农业用地周边是否能用于二产、三产用地,仍需具体政策指引,否则存在侵占农业用地的风险。因此,有必要在建设共享农庄的过程中,持续关注各级政府土地流转政策的变动。当然,更盼望政府出台关于共享农庄土地使用具体细则,降低政策不确定性带来的风险。

(3)一二三产业主管部门联合协作

共享农庄的最终目的是促进农村一二三产业的融合,目前主要由农业、旅游等主管部门在推进此项工作。苏州实践表明也需要工商、银行等部门给予支持和指引,例如给予配套金融政策支持、解决间接融资信贷供给不足问题、扩大直接融资规模等。政府、部门间的有效协作,不仅可以提高办事效率,还能有效提升共享农庄的整体综合实力。

猜你喜欢
农庄融合农业
国内农业
国内农业
国内农业
村企党建联建融合共赢
擦亮“国”字招牌 发挥农业领跑作用
融合菜
从创新出发,与高考数列相遇、融合
《融合》
“魔幻农庄”崩盘 卷走玩家2亿元
农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