苗欣芝
无锡市芦庄第二小学 江苏 无锡 214000
引言:色彩创作作为小学美术教学的重要内容,其不但能为小学生的美术学习带来思想层面的启蒙,还能引导学生充分认识到色彩创作在美术作品中起到的关键性影响,从而通过色彩创作来提高学生的绘画能力、鉴赏能力以及美术素养。此外,加强小学美术色彩创作还能提高课堂教学质量,促使学生感受到美术创作带来的满足感,并帮助学生奠定良好的美术创作基础。
在我国教育教学改革不断深化的背景下,素质教育逐渐成为小学义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中美术课程作为渗透素质教育的重要体现,在新课程改革标准下应将小学生美术素养的提高视为首要目标。小学阶段的学生原本就具有较强的好奇心[1],其对未知事物普遍有着强烈的求知欲望,而小学美术教学不但能满足学生对新知识的求知需求,还能有效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和感知能力,从而达到促进学生全面均衡发展的目的。但大部分教师在小学美术教学过程中仍使用传统单一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整个教学过程也主要以课本中的理论知识讲解为主,布置课后作业时也只是要求学生巩固课堂所学知识[2],这种枯燥乏味的教学模式不仅难以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长此以往还可能使得学生对美术这门学科充满抵触情绪。最重要的是,传统美术课堂教学模式缺乏新意,教师也很难激发学生的美术学习兴趣,导致学生对美术知识的了解仅停留在较为浅显的层面,无法有效提高学生的绘画水平、思维发散能力以及审美能力,并且传统美术教学也无法满足新时期素质教育改革的实际需求,不利于学生综合素养的提高[3]。因此,在新时期小学美术教学中必须积极引入多元化的教学模式,以此改善当前的小学美术课堂教学现状。
在小学美术课堂教学中融入色彩创作环节具有重要现实意义,有助于激发学生学习美术课程的兴趣。特别是小学阶段的学生对色彩有着强烈的感知能力[4],开展小学美术色彩创作教学不仅可以帮助学生深刻理解色彩的意义,还能将枯燥乏味的美术课程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相结合,充分调动学生认识色彩、感知色彩的积极性[5]。此次,在小学美术课堂教学中还可以积极引入生活中常见的色彩实例,进而有效吸引学生在课堂学习美术知识的注意力,引导学生从被动性学习状态转变为主动学习状态。在此过程中小学美术教师还需要以色彩创作为切入点,通过加强素质教育来提高学生的美术素养。
开展小学美术教学时可以充分利用学生好奇心强的心理特点,引导学生快速吸收新知识、掌握新技能,通过加强小学美术色彩创作来提高学生的色彩感知能力和辨识能力。由于小学生的感官极为敏锐,因此教师可以在小学美术教学中深入挖掘学生的色感[6],在提高学生审美能力的同时,促使学生在未来的美术创作中更好地识别应用色彩,充分满足素质教育对小学生艺术素养和审美能力的培养需求。
生活中蕴含着丰富的色彩,这些色彩都可以作为小学美术教学的重要素材,因此教师可以将生活实际与小学美术教学相结合,利用色彩与生活之间的关联帮助学生更好地认识、理解色彩,进一步提高学生对色彩和生活的感知能力[7]。与此同时,小学美术教师还可以运用生活中常见的色彩元素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与感知能力,要求学生将课堂所学知识灵活运用到生活实际。例如,教师带领学生分辨冷色调和暖色调时,可以将生活中常见的窗花作为素材,向学生讲解各种窗花颜色代表的色调,利用生活中常见的春节、窗花等元素加深学生对色彩的印象,并通过色彩来区分冷色调和暖色调。在时间允许的前提下,教师还可以拿出事先准备好的红色窗花剪纸,鼓励学生选择喜欢的颜色剪出相同的窗花,并与教师所剪的红色窗花进行对比,通过直观清晰的方式帮助学生体会不同颜色带来的视觉效果。如红色窗花可以带来喜庆温暖的感觉,而蓝色、绿色窗花则象征着生机勃勃的感觉。这种方式可以使得学生更深刻地体会到暖色调与冷色调之间的区别,促使学生掌握更丰富的色彩使用技巧,并将色彩精准运用到美术作品或生活实际中。但是需要注意的是,在小学美术实践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加强生活与教学内容之间的关联,运用生活化情境深化学生对基础理论知识的理解和认知,及时解答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依托于生活实际提高学生接受知识的能力,并通过生活化教学来端正学生的生活态度,促使学生正确看待艺术和生活之间的关联,从而有效提高小学美术课堂教学的质量和效率。最后,在实践教学中教师还需要结合具体的教学内容,深入挖掘其与生活实际之间的关联点,充分发挥生活化教学在小学美术创作中的重要作用。
小学阶段的学生普遍对形式多样的游戏活动充满兴趣,其在游戏教学活动中也能保持较高的积极性和自主性。基于此,在小学美术创作过程中教师可以选择学生感兴趣的游戏活动,充分利用学生喜爱游戏的心理特点,为学生营造热烈积极的课堂教学氛围,促使学生在游戏活动实践过程中始终保持高涨的学习热情。在小学美术色彩创作中融入游戏教学活动时,必须充分考虑学生的年龄特征和兴趣喜好。其中低年级的学生可以参与黑板涂鸦相关的游戏活动,而高年级的学生则可以尝试色彩创作相关的游戏活动,在此过程中教师应鼓励学生运用不同的材料和色彩传达自身思想情感,激发学生想象力的同时帮助学生掌握多种不同的色彩搭配方法。例如,教师带领学生学习“三原色”相关知识时,需要引导学生掌握三原色相关基础知识及其搭配方法,避免使用传统教学方法直接向学生讲述三原色的应用原理,以免磨灭学生学习色彩搭配的兴趣。基于此,在实践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设计趣味性魔术游戏活动,利用蓝色和黄色、蓝色和红色融合后形成的色彩变化来提高课堂教学的趣味性,进而有效激发学生探究色彩变化的求知欲望,并为后续的三原色知识讲解和色彩搭配教学奠定良好基础。此外,教师还可以鼓励学生实践探究不同色彩搭配带来的可能性,以游戏的形式引导学生快速进入到学习状态,在掌握基础的色彩搭配知识的同时,促使学生对三原色有着更深层次的理解和认知。又如,教师还可以设计染色游戏活动,组织学生提前准备染色游戏所需的人物、图画等资料,并在课堂教学实践环节鼓励学生大胆发挥自身想象力,将喜爱的颜色涂到事先准备好的材料上。当学生给童话人物染色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将自身想象成童话人物,并在涂色过程中传达自身对色彩搭配和运用的看法。在小学美术课堂教学中设计染色游戏,可以有效提高学生的色彩运用能力,并将一定程度上降低学生学习色彩创作的难度,有助于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和思维能力,促使学生真切地体会到色彩在美术作品中起到的重要作用。笔者以六年级的学生作品展示为例,从这些作品可以看出孩子们是认真思考过后构图的,合理分配画面中的人物占据画面大小的比例,也合理地运用色彩构画出了人物的特点,这就是学生思维能力提升的最佳体现(图1)。
图1 六年级学生作品
在小学美术教学中应引导学生掌握正确的色彩搭配方法,并向学生传授简单的色彩搭配技巧,通过观察色彩搭配来了解学生的内心世界。但需要注意的是,教师在小学美术色彩创作教学中应将基础理论知识、绘画指导、实践训练等方法进行有机结合,促使学生在实践训练过程中正确理解色彩创作相关的理论知识,采用分项到组合、简单到复杂的方式丰富学生的实践学习体验,以此保证学生色彩搭配的合理性。在色彩搭配环节为学生提供相应的教学指导后,教师还需要组织学生观察不同色彩搭配后呈现出的效果,并向学生讲解如何通过色彩搭配获得自身想要的效果,以此帮助学生形成自身独有的色彩搭配风格。例如,在小学美术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课件播放四季带来的色彩变化,以图文、视频的方式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并向学生分发卡纸,鼓励学生描绘出春夏秋冬各自代表的色彩及自身看到的内容。学生在绘画过程中,可以通过色彩创作大胆传达自身看法和见解,利用文字描述当时的心得体会,并通过色彩变化阐述故事背后代表的内涵。在此基础上教师还可以组织学生以小组为单位,鼓励各小组成员相互分享色彩运用以及情感表达的方法,采用循序渐进的方式锻炼学生运用不同色彩搭配传达自身思想情感的能力,引导学生正确看待色彩和情感之间的关联,促使学生站在情感角度看待色彩创作在美术作品中发挥的作用和价值。积极开展美术实践教学活动,可以有效突破传统课堂教学的局限性,运用丰富的人文地理资源提高小学美术课堂教学的趣味性。在此过程中教师应适当拓展实践教学场所,利用丰富的实践教学活动加强学生的色彩感知能力,以此有效促进小学美术教学的高质量发展。
在小学美术教学过程中必须充分考虑色彩创作的多元化特点,在丰富学生学习体验的基础上提高小学美术色彩教学的质量。目前多媒体技术已在小学美术教学中得到了广泛应用,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设备及现代教育技术模式创建多元化的教学策略,并为学生带来良好的学习体验。在小学美术色彩创作中教师可以充分利用多媒体课件具有的直观性和生动性特点,尽可能加强学生的色彩感知能力和辨别能力,并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向学生展示充满趣味性的视频、图文、动画等资源,在激发学生想象力的同时扩大学生感知色彩的范围。基于此,在实践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设备制定色彩认知及辨别能力培养相关的教学方案,充分发挥多媒体技术本身具有的优势,带领学生学习更丰富的色彩知识,以此帮助学生奠定良好的美术学习基础。以“多彩的窗户”教学为例,教师可以在课堂导入环节为学生播放多媒体展示课件,带领学生欣赏来自世界各地的建筑风格和窗户构造,促使学生深刻体会到窗户的造型美和色彩美,进一步拓展学生的视野和眼界,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观察能力和色彩感知能力。另一方面,小学美术教师还可以基于多媒体课件延展课堂教学方案,综合提高学生的美术核心素养。但需要注意的是,教师除了展示不同国家和地区的建筑窗户风格之外,还需要带领学生学习不同国家和地区的建筑特点及其中蕴含的文化元素,促使学生在小学阶段接触到来自世界各地的多元文化,在丰富学生知识储备的同时,切实提高学生的色彩创作能力和学习素养。笔者在对学生进行《川剧脸谱-变脸》这节课时,利用多媒体设备,结合本校stеаm课程,设计出了一款可以自动播放脸谱的小产品(图2)。
图2 川剧脸谱-变脸
小学阶段的学生普遍有着良好的思维能力和想象能力,而传统单一的教学模式很可能影响小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针对于此,在小学美术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尽可能选择学生感兴趣的学习方式,通过构建多元化的教学体系来提高小学美术色彩创作的层次性。如教师可以利用学生喜爱听故事的心理开展课堂教学活动,通过引进学生感兴趣的童话故事渗透色彩创作元素,以此有效提高学生色彩创作的趣味性,全面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例如,学习色彩的“冷与暖”这节课程时,教师需要带领学生初步掌握色彩冷暖相关知识,帮助学生正确识别美术作品的冷暖色调。另外,教师还可以创设形式多样的故事情境,促使学生在故事分析过程中掌握更多色彩冷暖知识及冷暖色调的处理方法。如设计色彩王国的故事情境,带领学生将其中涉及的冷暖色调进行分类与总结,促使学生深刻体会到冷暖色调之间的差异性特点以及不同色调带来的感受,从而有效提高学生的美术学习效果和色彩感知能力。最后,将故事情境与美术色彩创作相结合时,教师还需要着重强调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主体性,当学生初步掌握学习内容和学习目标后,通过自主分析与想象的方式创设具体的故事情境,以此有效激发学生的想象力与创造力,促使学生将色彩创作相关知识灵活运用到生活实际。在此过程中小学美术教师应保证故事情境创设的灵活性和趣味性,尽可能为学生带来积极的课堂学习体验,充分发挥小学美术色彩创作应有的作用和效果,依托于多元化的教学情境设计调动小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切实提高小学生的色彩感知能力与美术核心素养。
在小学美术课堂教学中教师应积极采取有效措施激发学生学习色彩创作的兴趣,以便于学生更好地感知和运用色彩知识,并在实践教学过程中积极引进丰富多彩的艺术形式,进而有效提高学生的鉴赏能力和色彩创作能力,在丰富小学课堂教学内容的同时,激发学生对色彩创作的热情,并为学生发散性思维、鉴赏能力、美术核心素养的培养奠定良好基础,充分满足素质教育对小学生提出的全面发展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