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建色彩对建筑设计发展的启示

2023-01-31 07:28李雨婧王汉桥
流行色 2022年12期
关键词:琉璃装饰颜色

李雨婧 王汉桥

北京林业大学 北京 100091

一、“白金红黄”的色彩主旋律

我国建筑对色彩的运用,早在春秋时期便已经得到了重视,在唐宋之前我国官方建筑即已有颜色规范,而明清以后随着梁栋的艺术性提高,建筑色彩也就越来越丰富,但对色彩设计的方法仍然有着极其严格的要求。“盖木髹漆乃建筑实际需要,木料表层之纯丹纯黑犹石料之本色;与之相衬的青绿点金,以及彩色花卉,亦犹石构的雕饰部分。而至于房顶的黄琉璃瓦,亦依保持素面的原理,俨然殿宇,均限于纯色使用[1]。”在梁思成先生的《中国建筑史》当中,用短短的笔墨很好地描绘了古人在颜色上的智慧。可见,中国建筑虽然颜色丰富,但是始终保持着“节制”二字,雍容华贵,庄严迤逦,以北京现存的故宫为例(图1),其颜色的使用很好地展现了王权富贵的华丽之象,虽为封建王朝最后的倔强,但仍不可否认的是古代工匠们精湛的施色技术。在视觉效果与所传达的理念上,中国建筑在颜色方面更是独树一帜,所展现的中国文化,在世界艺术领域取得了举足轻重的重要地位。

图1 北京故宫

在政府严格的限制下,一般的居民住宅,使用的墙砖屋瓦多为青灰色,门窗则多保留木质本色,虽无华丽之感,但黑白灰简单的搭配也代表了中国古代劳动人民的独特的朴质之美。

至于藏族,蒙古族的喇嘛教建筑(图2),到了清代,已经形成了一套比较完整,成熟的装饰体系。由于处于高寒地区,为了抵御紫外线以及严寒,寺院中许多建筑多有着巨大且厚重的外墙,因此建筑显得更为雄伟壮丽,加之严苛的工作条件和生产力不如其他地方,藏蒙地区的寺庙多采用大面积对比的颜色,来减弱施工难度的同时增强视觉效果。佛寺多为红色,墙面和佛塔则为白色,屋顶和门窗上则施以镏金装饰。虽为同一时代,但很明显,藏族地区在清代时期有别于当时期其他建筑风格,更多的是受到明代的影响仍旧保留,较为极端的环境同样为这一片净土保留了一份美丽。

图2 喇嘛教建筑

如果要了解中国建筑施色艺术,封建王朝之下的宫廷建筑自然是最具代表性的,它汇举国上下能工巧匠之智慧,聚朝野内外官僚百姓之财力,专制的凝聚力在这上面得到了很好的体现。“红墙”“汉白玉石”“金檐”通过这些词汇,想到的必然是故宫了,白色汉白玉石作为地面和台阶,成为了整个色调的基地,红墙黄瓦与蓝天交相辉映,点缀以绿色的树木,整个宫廷宛如一幅画卷一般。以故宫博物院为例,故宫博物院建筑物使用了金色的釉面砖房顶,楼顶下则是鳞次栉比的红色柱子和大红窗户,整个皇宫建筑坐落在洁白的石质台基上,天台下则为暗灰色的铺砖地。在《易经》[2]上的说法,“天玄而地黄”在中国古代理论中,与五行的五色五方对应,土为五色居中,为中心正色。红色同样作为五色之一,出现时间更早,制作与提取工艺更为成熟,千百年来一直寄托着喜悦与幸福的民族情感。由此红黄作为故宫主色调也就成了必然之事。但作为王侯将相之地,这样还是远远不够的,除去必要的装饰与威严的建筑以外,为了凸显王族威严,强化视觉冲击效果也是必要的,运用对比色也就成了最佳的选项,红色对比绿色,引入不同品种的绿植,园林上的建设,也为故宫增添了很多色彩。

二、清代古建色彩的发展

清代在近二百年间,朝廷内部的奢靡作风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峰,期间全国官员私建的房屋总量要远远超过任何一个以往的朝代,木材的消耗量自然也超过历代历朝,当木材的再生速度赶不上消耗速度时,就出现了木材不足的情况,于是古人们便开始寻求代替木材的替换材料。

作为木材的可靠替代品,这一时期砖瓦的需求量与使用量大幅增加。当地的混合材料如各类石料,竹材,苇草,白灰等,在民用建设中广泛地利用。材料上的演变刺激了装饰艺术的发展,如不同种类的木材,黄花梨,紫檀这种名贵木材,或者铜质装饰,玉石,琉璃,瓷器,包括油漆诸如此类的材料都被用于装饰建筑物。海外贸易的增加,新技术的学习,同样丰富了清建筑的装饰风格与种类,相较于以往注重单体建筑的宏伟与结构,群体建筑的衍生与发展,形体变化,细节的装饰,美学形式的突出,这些更是对以往拘束的风格的反叛与创新。

清代个体建筑的已经远远不满足于单纯的几何简单的建筑形式,进退凹凸有致,平座出檐,屋檐形式,房顶形式,柱子与门墙的装饰效果竭力追求形式上的多样与变化,更加注重装饰效果。内檐装修,雕花,壁画,栏杆上都得到了很好的表现,清代建筑水彩也冲破了明代旋子水彩的瓶颈,将官式水彩进一步发展出了三大类:和玺,旋子和苏式色彩绘画,经深入分析后尚有大金龙和玺,隆峰和玺,大点金旋子,石碾玉,雅伍墨,雄黄玉,金琢黑苏画,金线官式苏画,黄线苏画等的差异,分别绘于各个建筑的部位上。彩绘工艺中也融合了沥粉,贴金,扫青秀绿等手段来提高装饰效果,以此来提高建筑物的整体装饰效果,让外观更加具有辉煌的视觉效果,多彩的颜色加深了冲击力。

三、明清琉璃脊饰的色彩搭配

鱼彩是最容易吸引人目光的因素,借助这一审美优势,在建筑表面上添加色彩元素能够克服建筑造型上的缺陷,提高建筑设计的表现力。明清时代由于社会安定、经济繁荣,享乐与攀比之风盛起,审美的偏好也随之变化,人们越来越偏爱艳丽明亮、引人夺目的颜色色彩。所以,为适应这些审美要求,明清时代的琉璃脊饰在釉色上产生了颜色艳丽的特色,这些特征主要表现在如下二个方面[3]:1、颜料品种的丰富;2、鱼彩组合的多样化。其颜色品种的增多指的是由于琉璃釉色本身颜料品种的多样化,从而产生了淡黄、中黄、天青等各种新色彩,从而充实了整个琉璃颜料系列。而在颜色组合上也产生了各种新颜色形式,如黄绿搭配、黄蓝配或者各种颜色相互杂糅使用的现象。

1.釉色种类的逐步增多

明清时代的琉璃脊饰釉色种类比宋、元时代更加丰富多彩。据目前的现有资料可以得知,明代在琉璃釉彩领域就已经有了黄、绿、孔雀绿(翠绿)、大青、蓝色等诸色(图3-6)。而在清代琉璃釉彩体系上的发展迅速和丰富多彩情况更是达到了历史之最,除了明代已有的釉彩之外还开发了天青、宝蓝、桃红、等颜色,通过比较前文中所阐述琉璃脊饰发展中的比宋元釉彩更多的黄、绿、青、白、褐等颜色,即可知道明清时代在琉璃釉彩领域的丰富多彩情况。

图3 黄色琉璃

图4 绿色琉璃

图5 蓝色琉璃

图6 黑色琉璃

2.色彩搭配灵活多样

明清时代,琉璃眷饰的颜色组合方面形成了以下这种形式:

在中国官式建筑设计中,琉璃脊饰的颜色多以“正五色”居多,而且在配色层面多采用单一颜色。我国历代都有五色之说,《周礼考工记》介绍:“五色,东边谓之青,南边谓之赤,西边谓之白,北边谓之玄,地谓之黄”。此乃正五彩,除此之外的其余颜色皆作为过渡色运用。在西周人的传统观念中以正五彩为尊,因而过渡颜色的地位也就相对降低,所以正五彩多应用于中国官式建筑设计中。当中以金黄为代表皇帝的独尊颜色,在明清时代仅被规定用作专门为皇帝而建造的庙宇或宫苑建筑物以上:蓝色则代表蓝天目,含阴阳五行的内在含义所以也被规定用作帝王祭祀建筑物以上:而翠绿则仅限于中王府门楼、正殿、亲王府第和规格等级最高的庙宇建筑物才能够应用;粉红琉璃目前只见于明初中都(今安徽凤阳)皇宫之间;黑白琉璃是五色中级别较低的颜色,目前出现的范例见于明正统八年(一四四三年)所建造的中京城智化寺。

四、“和谐有序”的色彩体系

色彩在世界视觉艺术中所占有的重要位置,明清时期琉璃脊饰已经成为了视觉艺术的一个表现形式,在创作过程中对干鱼彩的探讨也成为了至关重要的组成部分。在前面的讨论中我们可以知道明清时代的琉璃脊饰颜色品种多样丰富,从而产生了许多色彩、很多组合方式,而当面临着这些多样化的颜色和组合方式的时候明清琉璃脊饰并不会产生颜色混乱的局面,而是给人一种“和谐有序”的视觉感受。据笔者研究发现这样“和谐有序”的审美体验的出现主要是由于人们对颜色种类的组合进行了处理,而这些设计处理的方式主要包括了如下几类:

1.“象征”的色彩运用手法

明清时期琉璃脊饰主要在颜色的选用上,通过采用象征法来确定琉璃脊饰的主体颜色以及建筑功能与作用,而这些象征法大多是利用色彩来表现阶级政治制度和阴阳五行思想。从明清时期琉璃脊饰的实际中,人们可以看到各种功能的建筑物其屋顶琉璃脊饰颜色不同,且具有相对稳定的组合。

这些用于建筑物中的颜色都有着一定的等级顺序,其级别排序就是黄色>绿色>蓝色>黑色>黄绿>黄蓝。由此相对应的,各种色彩所装饰的建筑物也就有了颜色等级的规定:黄色-宫廷>绿色-王府>蓝色-祭祀>黄绿、黄蓝-民间庙宇、宗祠,所以,由于介干琉璃釉彩的这一特点,在进行建筑装修过程中应该按照建筑表现的层次,来确定琉璃眷饰的颜色选取。如果要修建宫廷宫殿建筑则必然要选用金黄来装修,而修建民间庙宇等建筑则必然要在颜色方面选用黄绿色来装修,同时明清时期琉璃脊饰的颜色除能够表示颜色之外,还能够表示阴阳五行,而这些象征法体现在五色相应的五行上,比如在五行中翠绿表示东方木、赤鱼表示南方火、深蓝色表示北边水、黑白表示西边金、而金黄表示中心土统御四方,最是高贵,如紫禁城是帝王官邸,故选用代表中央的黄为装饰颜色,整个紫禁城的黄弥漫;但在故宫博物院内却有一座建筑设计尤为不同-故宫的主要藏书阁文渊阁,文渊阁由于其藏书所在而尤为讲究的举措,但是在漫天金黄色的故宫建筑中文渊阁还是按照黑色代表中国北方水的原则,选用了深蓝色为其的主要颜色。

2.色彩搭配上使用调和法

在明清时期琉璃脊饰的颜色配制上,采用调和法是希望取得和谐一致的呈现效果。在明确了琉璃脊饰的基本颜色种类和基调以后,为增强明清时期琉璃脊饰的艺术性,便产生了将各种基本色彩组合使用的现象。由从前的讨论中可知,明清时期琉璃脊饰的基本颜色组合有多种形式:两种颜色、三种配色、甚至几种颜色。对于这么多的颜色搭配方案想要达到繁而不乱的视觉效果,明清时期琉璃匠师们就对于在色调范围与色调的搭配上做出了调整设计。

在建筑色彩表面上,中国明清时期琉璃匠师采用了调节建筑色彩面积变化的方法,首先选择某种色调来作为建筑设计主色,即把主色在其总体色调中所占的建筑面积比例控制在百分之五十上面,此外再选择一个或几个颜料来作为辅色,使其面积控制在总体色调的百分之五十以内,并利用调节建筑色彩面积大小的变化,来实现对琉璃脊饰色泽的调整。另外,关于色彩配合方面的调和还可利用在鱼环一百八十度和九十度之内来选取琉璃脊饰中的主要色与辅色来进行配合,由于色环中的这类颜色其色调色相差异较小,但对比度很弱,因此在这种区域内选用的主色与辅色配合时易形成统一的画面效果。同时为防止整个颜色不够统一,而产生的呆板效应,明清时期琉璃匠师们都会在固定的颜色区域里尽可能拉开距离,以增加对比的因素,让琉璃脊饰颜色更加丰富起来,如使用时选用的黄绿颜色、青红颜色、青黄颜色等。

结语

综上所述,明清时代中国琉璃脊饰的颜色具有这样二种主要特点:在传统颜料中“正五色”的不断加强下,有一定的颜色应用限制而且是单色应用;过渡色彩体系不断扩大,开创了多种新型的釉色,从而促使明清时期琉璃脊饰的釉色结构更为丰富多彩:在颜色组合上,明清时期琉璃脊饰的颜色组合形式也较为多样化,逐渐形成了双色组合、三色组合、多色组合等的新类型。这二种特点所共同产生的直接后果,就是使得明清时代琉璃脊饰的整体颜色呈现绚丽多彩的视觉效果。

中华民族是一个有着中华民族近五千年连绵起伏的文明发展史的族群,我们拥有着博大精深的中国传统色彩与审美文化体系,所以在当今时期,应该把中国传统色彩的审美特色和当下的设计需求加以融合,才能获得更良好的发挥和传播。

猜你喜欢
琉璃装饰颜色
鲤鱼旗装饰坠
装饰圣诞树
法门寺里的琉璃
大山深处是琉璃
八角琉璃井
DIY节日装饰家
装饰象
特殊颜色的水
有扇白羽,有灯琉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