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洪野 曲鸽
长春师范大学美术学院 吉林 长春 130000
综合——当代艺术和美术的发展都开始对材料与技法逐渐重视,强调双方向创新,意欲解决创造上的固有模式,发现表达上的开放与自由。综合材料绘画实现了从材料到技法上的双重综合。材料上,不同于传统画的类别,如水彩画、油画、水墨画,国画,版画等,只使用单一材料,而是在同一绘画作品中使用两种及两种以上具有不同物质属性的材料,搭上“材料改革”的快车呼啸而来;绘画技法上,自由热烈,即兴创作,综合国画、书法、雕塑等艺术形式,创新了艺术表现手法。
材料——材料的选用包括不同的绘画材料和非绘画材料,不再局限于传统或专门的绘画材料如颜料、媒介材料和基底材料,而是运用纸张、金属、树脂、玻璃、油漆、塑料、沙土、石砾、金箔等材料,或通过加工改造特色工艺材料。放大了材料的社会属性,挖掘其文化内涵和被赋予的人文情感,实现画作内容和精神的融合,使画作有更丰富的表现力和张力。
绘画——此类绘画作品仍具绘画性特征,因材料的附着,实现了从平面到立体,是平面到立体的中间阶段,是二维到三维的中间阶段,是“二维半”的平面作品。因其不可复制,使其具有唯一性。
结合以上,综合材料绘画可理解为“在二维平面为主的基底材料上综合使用两种以上不同性质材料,通过绘画或拼贴等手段制作的有限厚度的艺术作品。”就综合材料绘画而言,是一种还是多种物质材料构成,是自然物品还是人工合成材料构成其实并无本质区别,也没有纠结的实际意义,因为材料毕竟只是工具,只是表达的形式。材料和技艺表现形式的创新,不能成为抽象或具象分类标准;也不能用来区别传统或当代,不能因为使用了综合材料或其他手段就变得当代,或者因此而不传统;更无关于任何哲学思想或创作理念。其出现和发展只是在于打破传统的画种门类隔阂和审美定势,推动构建多元和开放思维模式和艺术语言体系,至于应该如何定位已经不再重要。未来,综合材料绘画将长期存在并持续发展,引领新的艺术创新。
色彩,能引起我们共同的审美愉悦,因其性质直接影响人们的情感,故为最敏感的形式要素,也是最有表现力的要素之一。颜料构建的色彩种类有限,而综合材料的色彩,由于融合了更多的材料,加之材料本身的人文色彩和可读性,使得绘画与精神色彩融为一体,增加了生活气息,使得作品活灵活现,缩短了我们与作者和作品的距离。材料的加入创造产生了更多的色彩,色彩本身的情绪结合材料中的文化历史、地理哲学、时间空间等色彩,赋予了色彩更多的情感和温度,更新重组了绘画的色彩体系,值得分析研究。
当代的很多材料艺术家在其作品中,充分运用了不同材料色彩的特性。他们认为,色彩的表现性来自强烈的或者温和的不同程度的色彩对比、冷暖对比、补色对比、同类色对比,画面往往能出现意想不到的效果。对色彩的象征性和表达力量的研究,将有助于构建材料绘画的色彩体系,理解画作内涵,推动材料艺术改革,促进综合材料绘画的进一步发展。
材料的混合搭配使用、或是再加工,综合了材料本体色彩、颜料本体色彩以及加工反应后的色彩,色彩因材料而变化,所以材料绘画中的色彩表现应以材料为基础进行研究。理解色彩意向性,善于发现更多不同材料的色彩特性,并加以修饰。对材料和色彩的选择、搭配、使用,尽可能的合理、精确,这样才能传达得更加精准,更能让观者产生实时的共情。
材料绘画所涉及的材料包括三大类,一类是取之于自然的自然材料,如土、沙石、天然纤维、树皮等。另一类是经过加工后的人工材料,都是日常生活中容易找到且方便利用的材料,如玻璃、瓷器、石膏等[1]。还有直接利用工艺技术对现成物进行改造重组制作而成的材料,一般不易获得,如电路板、金箔、特色金属等。
1908年,综合材料绘画在西方首次出现。当时以毕加索和布拉克为代表的一批画家运用一种新的技术与材料,将墙纸、乐谱、油画布、硬纸板等材料拼贴到画面中,并模仿油漆匠利用类似梳子的工具制造木纹的效果,他们把沙子、木屑及颜料混合以制造特殊的质地,试图制造出各种肌理效果,后来这一创作时期被称为“综合的”或“拼贴的”立体派——即综合立体主义。沙、石、土等材料是未经修饰,较为天然,明度不高,因来源于自然[2],没有更多的人文色彩和生活气息,所表达得更为清澈自然。由于自然材料取材方便,多在自然中取得,且自然的物品会有更野生更自然更粗犷的绘画表达,不论是早期艺术家们,亦或是当代,艺术家们都热衷于材料绘画中自然材料的使用。美国画家波洛克在作品中加入了沙子、簸箕等材料;法国画家杜布菲在自己的作品中加入了煤炭,树皮等;俄罗斯艺术家则直接在木板上作画[3]。第三届“中国美术奖”获奖作品《当庄子遇见卡夫卡》(图1),作者魏惠东大量使用在世界各地采集的风化石粉末,通过一层层渲染,灰暗的主题彰显文化浓厚的色彩,赋予作品时间感。画面左右两部分不同的文化体系和价值观念,表达分离又结合的哲学主题。
图1 《当庄子遇见卡夫卡》(魏惠东,180×180)
沙石、木材、麻丝、草树,其色彩多为暗色或是灰色,既不是暖色调,也不属于冷色调,是中性色,各种深浅不同的灰色系列,多给人沉稳,大方,稳重,自然之感,多有色彩协和作用。例如,一幅想表现质朴,陈旧,历史久远之类的作品在材料的选择上就不易使用色彩过于鲜艳的材料,而更适合使用,沙土,岩石,腐朽的木材,锈蚀的金属,陈旧的编织物等等材料,从色彩上来讲,这些材料更多偏向于棕黄色,符合物体受时间侵蚀产生的色彩倾向,在颜色上更直观地使观者产生认同感。树皮,沙石等的运用,会让作品充满肌理变化。与其他任意画种相比,综合材料绘画运用技法将自然材料和色彩巧妙的结合,自然而准确的表达,提高了绘画整体表现力,深受艺术家与绘画爱好者的追崇,这也是综合材料绘画发展迅速的主要原因之一。
“综合立体主义”被视为综合材料绘画的雏形,一些人工合成现成品材料在画面上直接拼贴和运用,渐渐演变为综合材料绘画。毕加索的拼贴画《有藤椅的静物》(图2)创造了“拼贴艺术”这个概念,至此,“拼贴”成为综合材料绘画的主要作画手法。人工合成材料中,纸质材料、金属制品等常被用于绘画使用,且多数是通过“拼贴”“折叠”技艺完成。
图2 《有藤椅的静物》(毕加索)
纸质材料较清浅,不同材质表面的粗糙程度、反射吸收能力不同。因其透明度高,易受固有色、环境色和光源色的影响,故而不受固定色彩的限制,可实现多色彩的表达。综合材料绘画在国内的发展较晚于西方,综合材料绘画正式进入中国公众视野是在2014年的第十二届全国美展。经过近几年的探索和发展,我国也涌现了一批优秀的综合材料艺术家,在综合材料绘画领域取得了重要成就。当代艺术家杨洋,在综合材料绘画中,引导绘画主题,探索时间和空间感,在时尚和永恒之间找寻平衡,创作了系列材料绘画。其中的《金色华章》(图3)画面以金色为基调,显现陈旧古老,运用了金纸,金箔等材料,通过拼贴叠加的手法创作,形成了一种斑驳陈旧的效果,但画中的摩登女郎又是时代的象征,时间和空间中的穿梭,现代和古典的交叉,促人深思。作品看似简单,但色彩上的叠加、重合、再生,颜色混合的生熟,材料之间的和谐度都已掌握于胸,画面色彩层次感明显,却表达自然。
图3 《金色华章》(杨洋,238×198)
让观者快速理解画家作画意图和表现内涵,材料和色彩的准确把握尤为重要。另一位艺术家李向明的作品《平民美学.女人的天空》,整体画面以布块为主,经过拼贴叠合完成。像更多的主题画作一样,整个画面以灰色为主,清晰朴素,符合平民女性平淡平凡的美好生活。画作中没有更多的鲜艳色彩,奠定了整个画作基调,娓娓道来,讲述了普通人的生活状态,也表述着普通女性平凡的一生。
人工合成材料可塑性强,色彩表现更多样,加之丰富的生活色彩,是材料艺术家运用较多的材料。人工合成材料的运用,将丰富综合材料绘画的内容,实现更全面更妥帖的表达。当代艺术家也逐渐喜欢这种绘画表达形式,制作完成了更多的综合材料绘画作品,促进了综合材料绘画的更快发展。
随着时代的发展,更多的画家和画作想要表达时代感和现代感,这就会使用一些具有科技感的材料,如光亮的金属,崭新的电路板,黑白和银色的材料等,这些材料更具科技感,更能辅托绘画的时代性和表现力。综合材料绘画因其技艺的突出性,综合了众多相关学科,包括文学、化学、物理、工程学等知识,综合材料绘画的色彩表现和色彩精神根据不同的内心思想有所不同。金属多属冷色系,提到此,多想到的是较为冰冷,结合钢筋水泥感。此类材料多为抽象表现和夸张表达,或是反向表现。通过不平衡,不和谐的表达,来实现。艺术家通过化学或者物理方式,用热方式等加工,由于温度、湿度和光线等因素[4],形成的色彩自然碰撞,营造出新的材料,形成新的色彩和审美。
张国龙的作品《天地系列》,就融合了红绳和宣纸等中国特色的元素,并加入了中国古老的皮影灯光艺术表现形式,在创作上,不同媒介材料的混合打乱了传统绘画创作的内在表达方式和技术秩序。水洗、刮削、砂光、撕裂、雕刻、喷涂、仿形等特殊的制造方法完美地展现了材料的质感、光泽等特征。材料本身的节奏反映在现代图像的构建方式上,非常壮观。绘画过程中出现的光、色、水、墨的流动性和韵律,形成了一种整洁的新的材料语言。现代艺术家杨洋尤其注重绘画技艺中色彩的捕捉和表达,在系列画作中,完美利用了银箔跟空气接触后氧化的原理作画。在氧化的过程中,色彩慢慢会变得柔和起来,不急于将箔直接烧好后用,而是耐心等待,逐渐氧化变色到更加贴合,让表达时代感的作品在技艺上更符合贴切。各种材料的重组和重加工,并非某种或某几种材料的拼凑,而是材料属性和色彩表达的有机结合,提高绘画技艺科技感,实现画作表达的准确度,折射出特色工艺的材料美感。有特色工艺加持,此类绘画作品色彩多变,没有定势,往往却有意想不到的表现形式和表达效果。
当然,多材料绘画的艺术表现不能止步于技术层面,文学文艺底蕴是后盾支持。色彩、色调、笔墨、黑与白、光与影、形状和表面等形式因素被精神化。这一切都源于对中国传统文化底蕴和审美观念的深刻理解。在综合材料绘画中,很多作品表白中国传统文化,表达中国传统故事。其中,《当庄子遇见卡夫卡》,《天地系列》都是材料绘画中文化底蕴的最好见证。中华文化是艺术的根源,是艺术家创作的灵魂,找到中国艺术的源泉和内在根源,对艺术进步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这也是更具工艺性的综合材料绘画的发展方向,将时代和文化相结合。
色彩本简单,但融合于材料中,将实现更多元的变化[5]。材料中的色彩不再是简单的情绪表达,更多地被赋予历史意义、文化信息和生活色彩。材料绘画中,材料离不开色彩的渲染,色彩离不开材料的烘托,艺术家在综合材料绘画中,通过高超的技艺,将材料和色彩精准地融合,实现了材料的艺术升华,赋予了色彩表达以生命力。通过对综合材料绘画中不同材料色彩表现的分析研究,缩短观者与艺术的距离,深入感知艺术背后的多彩故事[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