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察权益保障是一项综合性工程。国家提供的政治性保障是引领,法律以制度的形式促进警察权益保障规范化,而警察权益的政治保障和法律保障的落实依赖于警察部队的内部保障。其表现为两个方面,警察部队作为组织为警察个体提供的保障和警察个体对自身的权益进行的保障。两种方式相对独立,但更多的是紧密联系,共同保障警察权益。新加坡警察部队给国民的印象是“敬业乐群、勤劳进取、廉政奉公、讲求效率”,新加坡警察个体给民众的印象是十分忠于自己的职业,乐于服务于国家和人民。新加坡警察部队和新加坡警察个体都在国人心中塑造了良好的形象,这与警察部队的强大的凝聚力和向心力紧密相关。本质上是新加坡警察部队的良好管理和建设,给予警察权益以较好保障,增强了警察个体的职业认同感、归属感和荣誉感,促使警员充分发挥积极性提高自身素质和业务水平,从而焕发出良好的职业个体形象和组织形象。新加坡警察部队从思想保障、组织保障、硬件保障、软件保障四个方面构建起对警察权益的系统保障。
思想保障是新加坡警察部队为警察权益提供的首要保障,也是源头保障。思想属于意识的范畴,对人的行为起引导作用,但是思想对行为的影响并非单一的正向引导,还可以是反向误导,前一种增加警察权益的保障性,而后一种只会增加警察权益受侵害的可能性。新加坡警察部队充分意识到思想保障对于警察权益保障的重要性,并通过价值观教育来筑牢思想防线。在新加坡警察部队的总部和各个部门的主要地方都悬挂着使命、愿景、核心价值观等宣传牌。新加坡警察部队的共同使命是“维护新加坡法律、秩序与和平”,共同的愿景则是“打造一支为国争光的警队,使新加坡成为世界上最安全的地方”,共同的核心价值观是“忠诚、英勇、廉洁、正义”。每一个警种和部门都有明确使命和愿景,“成为世界级的执法训练机构”是训练指挥处的愿景,“成为道路使用人的保护者、道路安全的领导者、充满生机和活力的团队”是交通管理局的愿景。新加坡警察部队认为核心价值观教育能够提升士气,鼓舞精神,增强警察的国家、团队意识,巩固整个警队的凝聚力和向心力。价值观教育贯穿于新加坡警察的入警培训和各类其他培训中。在核心价值观的正向引导下,新加坡警察思想认识高度统一,每个人都十分明确自己的使命和愿景。新加坡警队为了使命、向着愿景的良好工作状态本身是警察权益得到良好保障的条件。
新加坡警察部队对警察权益的思想保障还体现在管理理念上。新加坡国家政治高层和警察部队领导层在社会治安治理和廉政建设上有着高度一致的治理理念:全民共防共治。20世纪八九十年代,成为国际贸易中心的新加坡,侵财类犯罪案件增加。新加坡当时的警务状态呈一种事后整治的被动反应状态,社会治安治理效果欠佳,新加坡警察的执法权益和个人权益也频繁受损。1983年,新加坡警察部队在政府支持下将日本模式本土化,建立了邻里警岗制度,以社区为基本单元,动员社会力量共同参与到社会治安的预防与治理中来,初步形成群防群治。1997年,为了进一步实现警务社会化,在改革邻里警岗制度的基础上,建立了邻里警局制度,拓展了群防群治的深度和广度,成功降低了新加坡的犯罪发案率,同时提高了新加坡警察的执法效率和服务质量,塑造了警察良好的亲民形象,从而增强了警察权益的保障性。在廉政建设上,新加坡警队高度重视,将减少警察的腐败机会作为反腐战略的重中之重。本着全民共防共治的理念,在严把进口、狠抓廉政教育的同时,新加坡警察部队实行预测与防范警察腐败,并且动员全社会共同监督警察执法,对警察腐败采取“零容忍”,实质是联合社会力量从源头上控制腐败,更好地保障警察权益。全民参与警察廉政建设的治理理念,本质上是新加坡警察部队对警察权益的思想保障在廉政建设领域的体现。
组织保障是新加坡警察部队作为组织给予警察权益的内部制度和机构保障,也是思想保障的制度性落实。新加坡警察部队设计了相应的制度规定和相关机构,以促进警队建设和警务发展的各个环节规范化,从而增强警察权益的组织保障性。
第一,新加坡警察部队构建了科学的警力分布和职责分工制度,以保障警队高效执法,避免因警力透支或滥用损害警察权益。新加坡的总人口并不多,但是人口密度大,警民的配置比为1∶400,低于世界平均水平。基于国情,新加坡警队要求警力下沉到社区,呈正三角分布,并要求“一警多能”,以达到现有警力的最优质配置。新加坡警队实行警署、邻里警局、邻里警岗三级管理体制,警力部署的重点在基层。以裕廊警署为例,机关警力不到100人,而六个邻里警局的人员达600多人。邻里警局具体负责邻里警岗警员的管理工作,统筹调配人力资源和物质资源,在快速反应、查办案件、柜台服务、社区访问等方面为民众提供方便、快捷、高效服务。邻里警局的社区警察没有警种之分,他们要同时承担入户走访、调解纠纷、处理轻微犯罪案件、110快速反应、巡逻守候、现场勘查、维护交通秩序、处理交通事故等工作。在一个社区内,新加坡尽量将职责任务相同或相近的人员纳入一个指挥官的统一领导下,以便更加有效调用社区警力。
第二,新加坡警察部队建立了针对常态化工作的正规系统的管理制度,以规范有效日常管理调动警员积极性,激发警队内部活力,这是保障警察权益的必要条件。“工作表现管理系统”是新加坡警队颇有成效的常规管理与考核制度,包括设定目标、监控进度、评估绩效、反馈沟通、改进工作六个程序和环节。首先,确保每位警员清楚了解自身工作职责、任务目标;其次,上级要监控、指导和反馈警员的表现和业绩;再次,对警员的表现和业绩进行全面评估,并与其共同讨论绩效;最后,依据标准对每位警员作出总体评价,并实行年度统一综合排名。在年度工作等级表现评估中获评E等的,给予第一封警告信,暂停工资增长和红利发放,观察6个月,如果没有改进,则给予第二封警告信,观察3个月,仍无改进,予以解雇。警察个体“工作表现管理系统”充分确保警察团队中的每个成员及时改进不足,最大限度发挥潜能,提高工作效能,从而以严谨规范的工作管理制度和机制提升警察权益的保障性。
第三,警察良好的综合素质和业务能力是保障其自身权益的重要条件,新加坡警察部队认为系统的教育培训是提升能力和水平的最佳路径,设置了专门规划和负责警察各类教育培训的机构,并配以完善的培训制度。新加坡警察教育培训的目标是警察的核心胜任能力,围绕这一目标,设立了九项能力标准:公平和专业的精神、坚韧不拔的精神、追求上进的积极态度、有效的沟通能力、团队精神和团队管理能力、领导能力、掌握法律知识和执法程序、有效利用资源的能力、开拓进取的精神。新加坡警队还配有健全规范的培训员制度,涵盖培训员的来源、选拔、认证、考核、薪酬标准和轮换等方面。培训教官有专职教官,由相关领域的资深调查员、警务专家担任;还有兼职教官,由人力局调派一线单位表现优异的侦查员担任,3至5年一轮换,切实保证学员在培训期间学习和掌握最新和最实用的实战技能。根据培训员参加规定的认证课程和胜任能力,可以分别认证为初级培训员、中级培训员、高级培训员和首席培训员。在每年的知识能力考核中,初级培训员的成绩不得低于70分,中级、高级及首席培训员不低于75分。通过严格和完备的培训,新加坡警察的专业素质和业务能力不断得到提升和巩固,从而更好地保障自身的各项权益。
第四,新加坡警察部队充分意识到,警察权益受侵害不仅来自外部,警察违纪和腐败是来自内部的最为严重的权益侵害,建立有效廉政监督制度是新加坡警队给予警察权益来自内部的有力保障。新加坡警队的廉政监督制度从警察招募开始,贯穿警察的整个职业生涯。在警察招募制度中无犯罪记录,没有腐败记录,不存在安全威胁的品质标准是硬性要求,申请人必须提供财产记录、借贷记录等相关证明材料,警队也会调查和核实材料的真实性。关于诚信的心理测试制度是警察招募制度的一大亮点。新加坡警队规定警员必须参加相关的廉政教育培训,对于警察的行为边界、须遵守的职业道德及法律规范、犯法违纪的惩罚后果有清楚的认知和了解。新加坡警察局在预测和防止腐败的理念下,建立了轮岗制度,确保调查员、现场情报人员、交通执法人员以及扫黄和反赌博警员等存在腐败高风险的警务人员每三到四年轮岗一次,以防止他们与罪犯形成紧密关系,产生腐败行为。新加坡警察部队还构建了信用监督制度,以制度保证警员严格遵守道德操守,防止他们因为金融危机转向贿赂犯罪。新加坡警察部队规定所有警务人员必须定期提交信用状况报告,相关部门将通过信用报告,对其债务状况进行评估,欠有债务逾期不还的警察有被辞退的可能;所有警察每年都需要进行无担保债务申报,只许可金额不超过月薪的三倍的债务或贷款,任何不诚实提交无担保债务申明的警察都将被调查并受到相应纪律处分。
硬件保障主要是指先进科学技术在新加坡警务中的应用程度和新加坡警察的装备配置水平。科技强警是当今警务改革的潮流,科学技术运用于警务既能够提高警察的执法水平,也能完善警察的公共服务质量,从而在有效维护社会治安秩序的同时,节省警力;在提升警察形象的同时,增进警察与社会公众的关系。警力的更优质运用、良好警察形象、和谐警民关系都是保障警察权益的重要条件。
新加坡的警务模式是以邻里警局和邻里警岗为依托的典型社区警务模式,社区警员既是执法者,又是服务人员,参与制定社区安全与治安计划,采取订立服务誓约、分发警方办案程序资料手册、进行沿户访问等方式,积极投身社区管理,为民众提供优质服务。新加坡人口密度高,警力配置比却不高,随着新加坡的快速发展,社会治安形势变得复杂,作为维护社会治安秩序和提供公共服务的新加坡警察压力变大,警察权益受侵害的可能性也随之增加。面临警务困境,新加坡警察部队积极进行警务改革,本着向科技要警力、要效率的理念,大力推动科技强警,以通过硬件的完善来增强警察权益的保障性。新加坡警队设有警察科技局,招募具有丰富经验的专业人才专门进行警务技术研发与维护。21世纪,利用摄像头捕捉和录制犯罪现场视频的技术,在大大提高破案的效率的同时还可以增强公众的安全感,因此成为国际流行警务技术。为更快侦破罪案、打击社区犯罪、提供更好的公共安全保障,新加坡警察部队紧跟国际先进警察科技的发展,积极升级技术配置,在全国安装高清警用摄像头。安装区域主要有楼宇大堂、楼梯口、车辆进出入口。截至2019年,全国高清摄像头安装总数已达到86000个。在新加坡的街道上看不到太多警察,但是哪里社会治安出了状况,警察会第一时间到达现场处理。
在社区执勤的新加坡警察
新加坡警车
新加坡的警察如此高效,一是因为新加坡有很多便衣警察,二是因为新加坡良好的警务信息化建设。警务信息化主要是利用互联网信息技术来促进警务现代化,从而提升新加坡的警务水平和质量。新加坡警队利用信息技术建立了比较健全的信息共享机制。各警局将所搜集的各类情报信息及时分门别类录入计算机储存,供整个警察机关共享。新加坡警察部队还充分借助先进的信息技术,拓展和强化警务信息源建设。在应用先进技术手段和尖端设备进行信息收集的同时,培训专业人才进行信息分析和研判,从而加强新加坡信息情报建设工作,做到及时掌握犯罪线索,实现预防和精确打击违法犯罪的目的。新加坡政府和警队联合开发推出手机应用程序SGSECURE(新加坡保护),公众在恐怖袭击发生时可以利用该程序发送照片、录像和资料给警方,公众受困于某个地方也能开启应用程序的定位系统向警方求助。新加坡只有大约200名公路巡警,主要依靠电子化交通设备指挥交通,路口装有监察仪器,如果有车辆闯红灯,监察仪会自动记录,并迅速送去罚款单。为了提升一线警务效率,新加坡警队应用现代信息技术强化邻里警局和邻里警岗,为居民提供24小时自助服务,将警员从柜台解放出来,更好地为社区服务。警队认为动员全社会监督警察,会更好地促进警察保持清廉,并利用信息网络技术专门在Facebook(脸书)和YouTube(油管)等网站开通网上监督渠道,大大提高了公众监督警察腐败的积极性和有效性。新加坡警队还利用网络技术来建设和维护公共关系,警队在网站上公布相关信息包括案件进度和警队财务状况;在网站上发布《警察生活月刊》和《警察部队年刊》的电子版,公众可以随时在线浏览;主动地把媒体所需各种资料放在网站上,方便媒体直接下载和运用。新加坡警队认为科技强警的实现载体是警员,在培训课程中设置了计算机信息技术的相关培训课程,同时开发和设计了网上训练系统、网络学习手段,要求每个警员都必须具备熟练运用和操作警务技术的能力。
优质的警用装备是新加坡警察部队给予警员的又一硬件保障。“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新加坡警察部队为警员配置了既安全又先进的警用装备,以期通过良好的硬件装备更好地保障警察的各项权益。新加坡的警察总数并不算多,但是过硬的警用装备保证了新加坡警察部队的强大战斗力。新加坡一线警察的警务装备非常齐全,有十余件之多,重达7公斤,但是每个人都佩戴得非常整齐。新加坡警察在室外任何场所都必须佩戴警帽,每个警察都遵守得非常好,这本身是对自己且对公众负责任的表现。新加坡警察部队拥有一流的特别行动力量,分别是新加坡警察机动部队(PTU)、新加坡特种战术救援部队(STAR)、警察海岸保卫处特遣中队(STS)、警察安全保卫处政要护卫队(SECCOM)和廓尔喀部队,配备有HK USP手枪、HK MP5冲锋枪、M4A1卡宾枪、SAR21突击步枪、HK G36突击步枪、SSG3000狙击步枪和雷明顿870霰弹枪等武器,其中PTU还配有具有综合功能的防暴车辆,廓尔喀部队还配有廓尔喀弯刀。扎实的日常警务装备和一流的特别武器装备,是新加坡警察部队给予警察权益的良好硬件保障之一,新加坡警察部队还为警员配备了3D扫描仪、警方智能手机和智能机器人等便民服务装备,以保证警队高质量地服务于公众。3D扫描仪在平板电脑中融入了3D摄影和扫描技术,警员即使在环境窄小的调查现场,也无须亲自动手就能迅速“捕捉”现场画面,直接测量现场物件。警方智能手机内置警方专属应用卡,能够让警员迅速查找资料,节省处理行政事务的时间,提高调查案件的效率。智能机器人,具备人脸识别系统,还能够360度无死角拍摄,更有意思的是它还能与公众互动。先进的警务技术带来了工作高效、信息灵通、侦破罪案快的新加坡警队,解放和节省了警力,进一步促进警力的优质配置,保障了警察的多项权益;高质量的装备,不仅高效打击和威慑罪犯,大大降低了警察面对暴徒时的风险,也让民众获得便捷温暖的服务,增加对警察的认同、信任和支持,从而增强了警察权益的保障性。
软件保障相对于硬件保障而言,实现的载体和表现方式更加多元,主要是以从优待警和人文关怀的形式,给予警察权益更多的柔性保障。软件保障可以表现为和谐友爱的工作环境。新加坡警队根据每个警员的个人爱好,帮助设计和布置个性化工作台面;在基层警署,设置功能齐全的休息室、健身房、文娱室等,供警员放松和娱乐;警察署还允许警员饲养观赏鱼等宠物,借以美化工作环境、调节工作氛围;警员在过生日时,警署还要寄上贺卡小礼物,体现出强烈的人性化色彩。
软件保障还可以体现为对警员的个人发展和职业晋升的重视与支持。新加坡警队认为“卓越人员是警队最宝贵的资产”,对警员的发展格外重视,并采取多项有效措施,促进警员的全面发展。一是为警员发挥潜能提供平台。推行新警员伙伴搭档制度,强化专业技能和价值观培训,打好职业基础;设立警员职业资源中心、人力资源网站,警员完成基础职位后,可根据特长和志愿,选择向通才(指挥、参谋等岗位)或专才(侦查、情报等岗位)方向发展;针对不同岗位警员量身制定可行的培训计划,为其提供发展潜能的机会。二是关注警员的晋升,重视培养年轻优秀警员成为领导人才。推行领导才能培训计划,培养高潜能警员的领导能力;推行领导核心辅导计划,创造机会让年轻骨干与领导核心接触;提供平台和课题,由高级警官兼任导师进行专门辅导。三是注重拓展和提升警员才能。挑选有潜质警员参与警队重点项目,建立岗位和职务轮换制度,以扩展警员技能。通过颁发助学金、发放书籍补贴等形式鼓励警员积极报考专业课程,每年为高级警官提供职务与发展培训的同时,还鼓励、资助优秀的高级警官去哈佛、牛津、斯坦福等国际顶尖学府深造MBA等管理课程。
海岸警卫队巡逻船在新加坡海峡的水面上巡逻
完善警察的薪酬和福利是新加坡警队对警察权益的又一软件保障。新加坡对年终考核优秀的警员不仅颁发奖章和证书,还给予年终“花红”(奖金)、带薪休假、房屋补贴等物质奖励。现在新加坡警察的薪水比其他公务员高出10%,享有的福利也大大完善。关心和保障警员的身心健康,是新加坡警队给予警员生命健康权益的软件保障。新加坡警队倡导安全文化,为警员提供免费体检,并确保警员工作环境的安全。对警员的心理健康高度重视,加强团队精神训练,并创立压力处理工作坊,开展心理辅导,同时设立警察心理热线,由心理专家及时疏导、调适警员在工作、生活、情感等方面可能引发的心理问题,保证警员始终保持良好的精神状态。新加坡警队先后荣获政府金牌健康奖和白金奖。新加坡警队对警员的关爱延伸至其家庭和亲属,大大增强了警察权益的软件保障性。新加坡警队推行家庭生活教育计划和个人充实计划,发放生活手册,提醒警员注重生活品质。成立警察合作社,定期举办理财讲座,鼓励警员谨慎投资,警员可获得专业理财咨询服务和合法收益,有效避免个人和家庭财务风险。警队内部编发《警察生活》月刊,成立警官俱乐部,举办家庭营、年度晚宴等活动,组织警员亲属参加警队的表彰或晋升典礼。
警员带警犬做人物辨识训练
新加坡以政治保障作为统筹,法律保障作为主导,警队自身保障作为基础促进警察权益保障的发展。同时新加坡注意到,警察权益保障本身是一项社会系统工程,社会力量是否参与以及参与到什么程度直接影响警察权益保障的发展进度。警察权益的社会保障,是指社会组织、媒体、个人等社会力量通过一定方式对警察权益施以保障。社会保障以其特有的方式在新加坡警察权益保障的发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新加坡警察权益的社会保障以高度一致的社会共识、多元成熟的实现载体、规范有效的运行方式形成对警察权益立体化的社会力量保障。
警察权益的社会保障性首先体现在意识层面,警察权益需要切实保障的观点是否被社会接受,是否在全社会达成共识关系到警察权益能否获得良好的社会保障。警察是执法者,是他人权益的保护者,是社会公共利益的保护者,常常是社会对警察的角色认知和定位。而警察本身也是法律的目的,警察权益得到切实保障是警察保障他人和社会公共利益的前提,这一点经常被忽略。在新加坡,警察权益的社会保障性首先体现为警察权益保障成为社会普遍共识,从政府到机构组织到个人都一致认为罪案防范和治理是全社会共同的责任。当然,社会共识的达成不是自发出现的,是新加坡从国家到警察部队、再到社会组织和个人共同努力的结果。
新加坡政府认为社会治理是社会性工程,应该由社会力量共同参与,新加坡政府还策划逐步降低公众对权力机关的依赖程度,提高他们解决社会问题的自主性与责任感。社会治安治理同样不能完全依靠警察,必须动员社会力量支持和参与。在新加坡政府的引导下,新加坡警队积极进行警务改革,创建了以邻里警岗和邻里警局为依托的社区警务模式。“我们与社区是一体的。我们关注社区并为社区服务,我们身在其中,与其一起努力”。新加坡警队的绝大多数警力下沉到社区的邻里警局,以社区作为工作焦点,并且超越传统模式,提出提高社区的警务涉入度与责任感能够有效应对社会治安治理问题的理念。新加坡警队以宣传、鼓励和组织民众、社区组织等多形式参与预防犯罪和社会治安活动作为社区警务的核心,邀请居民参与社区安全策略的制定,推出了“社区安全与保障计划”。该计划是由社区紧急应对与参与委员会、社区紧急应对小组、基层领导者、居民和警察共同起草的行动方案,旨在解决影响社区和街区安全的问题和困难。在社区中,警察机关还与社区内的单位、基层组织合作开展“邻里守望,相助分区”活动,使居民家庭之间相互照应,形成和谐的居住氛围。当前,新加坡公众已逐步建立起高度的社区归属感与荣誉感,通过自助和互助积极参与并关注与自身安全和保障相关的问题,管理社区的自主意识普遍形成,社区治安“自警”系统基本建立。社区内,警企、警社合作,共同防范罪案,维护社区治安秩序也成为必然趋势。以社区为点、到线到面辐射和延展开来,新加坡整个社会已然达成罪案防范人人有责的共识,社会治安治理群防群治的思想基础基本形成。有数据显示,当前新加坡的重大罪案有40%都是在公众的协助下破获的。而且新加坡罪案总量与发案率均明显下降,美国民调机构盖洛普于2019年发布的全球法律与秩序指数最新排名中,新加坡以97分位列第一。当一项有形的规则被遵守时,它所培养出来的无形的纪律感将比有形规则涵盖得更远、更深。在政府、警队、社会组织和个人的长期共同努力下,罪案防范和治理是全社会共同责任的观念已经成为社会共识,本质上也是警察权益保障成为社会共识的表现,是警察权益社会保障的思想基础。
骑摩托车的新加坡警察
新加坡警察权益的社会保障性也体现为实现载体的多元成熟。警察权益保障在全社会达成共识是新加坡警察权益社会保障发展的思想基础,新加坡警察权益能够获得切实的社会保障则依赖于多元成熟的实现载体:媒体、社会组织、个人。媒体也属于社会组织机构,但其作为联系警察与社会的桥梁是相对独立的社会力量,对于整个警务的发展具有特殊意义,在警察权益的社会保障中,媒体同样发挥着独特的作用。新加坡警察部队非常重视媒体在警务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致力于与媒体形成“共生共存的关系”,也正是基于这种和谐的警媒关系模式,媒体才能促进警察权益社会保障的发展。新加坡警队主动与媒体接触,通过一切可能的手段与媒体建立各种长期和短期的合作来搭建良好的警媒关系平台。警队举办新闻发布会发布警方资讯,并邀请媒体记者到现场采访;专门成立媒体资讯中心,由警方联络官随时与媒体记者保持联系,及时提供报道资讯供媒体深入采访;设立新闻中心,主动把媒体所需各种资料放在相关网站上,方便媒体直接下载使用;通过研讨会、聚餐等正式或非正式社交活动,与媒体保持良好的关系。媒体的报道牵引着公众的舆论走向,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公众对新加坡警察部队的印象和评价,媒体的帮助则能够使警察权益社会保障的发展事半功倍。新加坡电视台播出的警方电视节目——《绳之以法》,以汉语、英语、马来语、泰米尔语四种语言播出,每期约30分钟,分为三个板块:已破案件;在侦并需要公众协助案件;公众教育。这个节目非常受观众欢迎,曾经成为收视率第一的时事类节目。新加坡媒体还呼吁公众提供犯罪线索、鼓励目击证人挺身作证,提高罪案侦破率;积极宣传罪案防范和交通安全信息,引导公众提高安全防范意识;报道警察典型正面案例,提升警队形象;及时澄清不实信息和批评报道,将真实客观的信息传达给公众,增进警民关系。
新加坡的小学、中高等教育机构也成为警察权益保障的社会力量。警方的“公路安全计划”就是小学教育的重要内容,主要是教育小学生如何安全过马路、怎样保持马路的卫生清洁等。新加坡小学也非常重视犯罪预防,通过各种方式教育小学生遇到危险如何求助、如何更好地保护自己。新加坡成立了“全国学生警察团”,社区高中学生通过该组织参加与警察有关的课外活动,从而受到奉公守法的教育。该组织约有3万名成员,成员每年服务6周,对公众进行家访,开展各种活动推动警方的宣传计划,并协助警方执勤。全国学生警察团还是新加坡警察力量的后备保障,每年都有优秀的成员正式加入警察部队。新加坡的南洋理工大学、新加坡管理学院等多所大学积极承办警察的各类培训,举办警察研究研讨会。“全国罪案防范理事会”是新加坡警察部队与企业界代表携手成立的社会组织,其理念是“罪案防范人人有责”“低犯罪率不等于没有犯罪”,致力于使民众成为与警察一起防范犯罪的社会力量。该理事会推动警方治安防范工作深入开展,教育公众如何更好地保护自身安全,如何避免走上犯罪道路。新加坡警察部队警察培训局副局长李志超在考察时曾强调理事会的作用: “新加坡全国罪案为什么一直下降?……除警方工作之外,新加坡全国罪案防范理事会成立22年来一直协助警察推动预防犯罪和破案工作。”此外,社区应急处理委员会、妇女行动和研究协会、外国劳工人道组织等社会组织都是犯罪预防和控制的重要力量。
媒体、机构、社会组织和团体本质上是警察权益社会保障的间接实现载体,都依赖于直接实现载体——个人。新加坡的社会公众是各个媒体、社会机构、组织和团体的成员或组织者,只有社会公众从观念上接受认同罪案预防和控制的社会责任,并以实际行动参与其中,社会治安治理才能社会化,警察权益的社会保障才能落到实处。在警队、社区组织和公众共同制定的“社区安全与保障计划”的推动下,目前新加坡已成立邻里守望小组2600个,主要是发动居民,运用社区力量,结合具有新加坡特色的邻里警岗制度,预防、打击各种犯罪活动。具体做法是,在住宅楼中,同一楼层的居民组成一个“邻里守望小组”,配合邻里警岗的警务人员,共同维护邻里治安。很多社区居民自愿加入社区巡逻小组,成为社区安全与保障的重要力量。新加坡社会公众还以志愿警察的形式成为新加坡的重要警力,直接参与社会治安治理,促进警务发展。志愿警察由社会公众自愿申请加入,他们有各自专门的职业,但是每月在志愿警察岗位服务至少16小时,只领取象征性的补助金。志愿警察的加入,大大提升了新加坡公民直接参与或有直系亲属参与警务工作的比例,在充实警力的同时,增进社会公众对警务的了解及对新加坡警队的认同与支持,减少了警察与公众的矛盾与冲突,促进了和谐警民关系的构建。总之,新加坡的媒体、社会机构、社会组织团体和公众个人构成了罪案防范与控制的社会力量,多元成熟的各类载体以实际有效的行动参与社会治安治理中,是警察权益的社会保障得以实现的充分表现。
新加坡警察权益的社会保障还体现为各类社会力量运行和管理的规范化。社会力量对警察权益保障的作用具有两面性,既可以是为警察权益保障提供社会性帮助促进其发展,也可以是因为社会力量的无序和滞后阻碍警察权益保障的总体发展。新加坡的各类社会力量以有序的运行方式和规范的管理制度为警察权益提供有力的社会性保障,推动着新加坡警察权益保障的建设。
媒体、社会机构、组织和团体、个人作为警察权益的社会保障性力量,运行方式呈现出政府主导和社会自治相结合的特点。新加坡政府非常重视社区基层组织建设,其以社区为中心的基层社会治理模式一直广受推崇和关注,社会力量对警察权益保障的促进是新加坡基层社会治理在社会治安领域的体现。从1965年到1990年,政府主导的特色更加突出,体现为政府管理媒体、培育和资助社会组织、动员个人;作为社会力量的媒体、组织和团体承担非常多的政府功能。随着社会经济发展的变化,政府逐步放松管制,社会和社区的力量不断增强,从媒体到社会机构、从社区组织到社会团体和个人都有了更大的空间和更多的自主性。因此,新加坡警察权益社会保障力量的运行模式本质上体现为政府和社会力量的协同合作。公众性和公开性是媒体的威力所在。通过这种威力,既可以号召和动员社会参与罪案防范与控制,又可以通过真实报道与宣传提升警察形象和亲和力,从而形成对警察权益的多面保障。但是媒体同样是一把双刃剑,失去监管,大量失实报道乃至媒体审判则会直接侵害警察权益。新加坡构建了严格的管理制度,以发挥媒体的积极作用,抑制其消极因素。一是宣传不得危及政府和社会稳定;二是不得有悖于国家价值观。在此前提下,新加坡鼓励和支持媒体积极参与国家和社会生活,成为警察权益保障的重要社会力量。
萌娃进警营活动
依据与政府的关联程度,新加坡的社会机构、组织和团体主要分为两类,一类是在政府的倡导下成立的非完全独立性社会组织,在更大程度上接受政府的动员和资助。但是,这些组织广泛分布于社区之中,主要成员为自愿参加的社区居民,是新加坡社区社会组织的重要组成部分。这类社会组织接受人民协会的领导。人民协会成立于1960年,是政府设立的管理社会基层事务的法定机构,也是社区基层组织的主管机构,它领导和协调新加坡绝大部分社会团体及其活动,其中包括550个居民委员会、100个邻里委员会和108个民众俱乐部及其管理委员会。基层社区组织的负责人和成员皆为社区的居民志愿者,他们为不同族裔背景的民众提供社区巡逻、上门走访、协调邻里矛盾、帮助出狱者就业等社会治安公共服务,并鼓励社区民众积极参与社区治安事务。这类组织是社区治安治理的重要社会力量,与新加坡警队一起防范和治理犯罪,保护社区的安全。另一类是其他与政府联系性不强的民间组织,包括各种社会服务组织、志愿组织以及各种新兴的非政府组织。民间组织与人民协会没有直接的关系,呈现更多的自主性、灵活性。新加坡政府非常重视和鼓励社区和民间组织参与犯罪预防与控制。总理李显龙指出:“社区和政府需要做更多的努力来支持个人。社区应该积极主动地来组织和发动大家来解决问题。”这类组织设立热线电话为他人提供社会治安咨询、参与社区安全教育服务、给需要帮助的外劳人员提供住宿和法律援助、向特殊群体提供人文关怀,帮助新加坡警队一起进行社会治安治理。他们的资金来源于政府资助和独立筹款。两类社会力量的主要组织者和成员都是新加坡民众志愿者,并且形成了以政府主导下社会组织的充分参与和广泛动员为特色的成熟机制。
新加坡民众还通过行为跟踪制度,直接以逆向监督的形式防止和控制警察腐败,从而保障警察权益。行为跟踪制度是以新加坡贪污调查局为主,由广大社会公众配合执行的一种制度。对所有警察,无论职位高低,都可明察暗访他们的日常行动,或收到举报后派人跟踪。主要调查警察在公务活动和日常活动中是否有违法乱纪行为,尤其是跟踪警察的私生活是否正常。行为跟踪制度使部分社会公众直接参与到查处警察腐败的行动中来,对任何具有贪污腐败动机的警察来说,都是有力的无形威慑,从而很好地防范和治理警察腐败,更好地保障警察权益。总之,各类社会力量在维护新加坡社会治安环境、罪案防范和提供公共服务等方面扮演了不可或缺的角色,并在维系种族和谐、承担警队和民众沟通桥梁等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是警察权益的社会保障性力量,为新加坡警察权益保障的发展奠定了较好的社会基础,推动了新加坡警察权益保障的整体发展。(全文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