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雪茹 欧阳建平
(湖南理工学院外国语学院 湖南岳阳 414006)
《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中规定,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英语学科核心素养。作业是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主要途径,是课堂教学提质增效的关键性措施。然而,目前英语作业在设计环节还存作业数量过多,质量不高,功能异化等问题[1]。教师缺乏先进的教学理念,作业观落后,所设计的作业形式单一,机械重复,无拓展性;重视学生的知识巩固和技能训练,忽略对学生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如何设计能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高质作业是值得教师探究的问题。
我们对岳阳市某高中某年级的英语教师和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共发放问卷265份,剔除无效问卷31份,有效问卷234份,问卷信效度良好。通过问卷调查,我们发现下述问题。
调查结果显示,仅11%的教师会思考并写出作业总目标,28%的教师会分析每道题对应的目标。从上述两项可看出,教师制定英语作业目标意识薄弱。
作业目标的制定是作业设计的伊始,是作业设计的灵魂。英语作业最后能发挥怎样的功效取决于作业目标设计的质量。多数教师弱化了作业目标的制定,导致学生的课后学习和课堂教学内容脱轨,作业内容和学生学习能力不适配等问题。教师不制定明确的作业目标,就无法发挥作业在培养学生核心素养方面的功能。
调查结果显示,58%的学生认为英语作业能巩固课堂学习内容,但是在培养良好学习习惯、掌握学习方法、提高学习兴趣和了解学习重点等方面的认同度均未超过50%。
目前,学生多认为作业能帮助他们巩固所学知识,培养语言能力,提高英语成绩。但半数以上学生对于英语作业在培养学习能力和思维品质等方面的作用表示不赞同。学生窄化对作业功能的认识,会导致其作业认知投入较低,仅关注作业在巩固知识方面的功能,弱化了作业培养自主学习能力和批判性思维方面的作用。
学生有个体差异性,教育工作者要根据学生的个体差异对其进行个性化、差异化教育,以引导学生自主探究、自我发展[2]。分层作业是依据学生个体差异性,即学生在知识技能、学习能力、作业偏好等方面的差异进行分类而形成的有针对性的作业[3-4]。分层作业设计是一个过程,这一过程包含作业观及作业目标、内容、时间和类型等因素,我们将遵循这一过程探究英语分层作业的设计路径。
作业观包含对作业性质和活动方式的阐释,教师需要对作业有全面且正确的认识才能设计出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作业。在不同理论指导下形成了不同的作业观,我们将列举四种最常见的作业观。
第一,文本作业观。文本作业观建立在文本材料上,阅读和书写是其主要行为方式,它具有封闭性、单一性、独立性和形式化等特征。文本作业观在陈述性和程序性知识的获得、学业成绩的提升、理性思维的磨炼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但这种以行为主义心理学为理论基础的作业观,在高考导向下,优势逐渐丧失,作业窄化为训练的工具。
第二,活动作业观。活动作业是指在教师指导下学生自行设计各种操作性活动,对活动进行探究,并在这一过程中获得知识。活动作业观强调作业的实践性、情景性、真实性和合作性,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合作能力以及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进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但是活动作业缺乏可操作性且在实践中效果不明显,学生通过活动作业难以获得系统的学科知识体系。
第三,评价作业观。该作业观认为作业即评价任务,把作业当作诊断和分析学生是否达成教育教学目标的主要途径。评价作业观关注作业目标。通过作业结果,教师能及时了解学生达成目标的情况,进而改进教学设计。但该作业观未能很好地解决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维度的评价问题。
第四,学生主体观。学生主体观强调学生是作业的主体。学生需要通过自我调节设定作业目标,选择相关学习策略、监控作业过程并对结果进行反思。学生主体观强调学生的主体性,关注作业过程,重视学生的自我调节和自我发展,但是其要求学生有较强的自觉性,能严格要求自己。
综上,我们需要树立正确的作业观,既关注作业在巩固知识、培养能力方面的功能,又注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根据学生情况,设计优质且适切的分层作业,通过作业诊断和分析学生是否达成教育教学目标,不断调整和优化分层作业的设计,发挥作业在培养学生核心素养方面的功能。
作业目标是教师作业观的体现,主要反映作业的功能和作用。作业目标的设计需要充分考虑教学目标。布鲁姆等人将教学目标分为认知、情感和动作技能三大领域。认知领域有知识、理解、应用、分析、综合和评价六个层级。不同层次加工程度和复杂性不同,教师可以参考布鲁姆教育目标分类理论对同一内容进行不同作业目标设计。
作业目标的确立不仅需要教师思考作业目标,更重要的是能写出作业目标。有研究者提出,作业目标的描述应包含行为主体、表现、条件以及表现程度四个基本要素。例如,做完作业后(行为条件)学生(行为主体)能熟练地(表现程度)写出26个英文字母(行为表现)。
总之,作业目标的设计需要遵循正确的作业观念,反映作业功能,充分考虑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需求,具有一定的层次性。
作业内容包括作业任务与答案,是作业最主要的表现形式,是作业质量的集中体现。
首先,作业内容要包含新知识的学习和对旧知识的回顾,联系性更强的内容效果更好。其次,作业内容要具有科学性。较高频率的科学性错误会让学生失去对作业的敬畏感,从而影响学生对作业的态度。再者,作业内容要具有挑战性。研究发现,如果教师设计符合学生最近发展区的作业内容,学生会表现出较高的作业动机。
目前作业内容的设计多聚焦于记忆、理解、运用和分析层面,而忽视对学生实践能力、高阶思维和核心素养等的培养。因此,教师需要根据英语学科特点和学生发展需要来设计作业内容,其内容要更加关注对于上述要素的培养,以驱动学生去思考、探究和实践。
分层作业可依据难度和数量、学生学习风格和认知目标等不同标准进行分类。
第一,依据难度和数量设计的分层作业。教师可通过课堂观察、考试成绩和学生的作业表现来综合判断学生目前的学习水平,针对不同学习水平的学生设计不同难度的作业。这种分层作业打破了统一作业模式,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对所学内容进行巩固练习,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其学习效率。但是,分层形式简单粗暴,容易将学生分成三六九等,给“差生”打上标签,降低部分学生的自我效能感。
第二,依据学生学习风格设计的分层作业。学习风格是指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经常采用的学习方式。教师可以通过量表、问卷、学生的课堂表现和作业表现来判断学生的学习风格,在此基础上设计分层作业来满足学生不同学习风格的需要。这种分层作业能让学生最大程度发挥自己的优势,提升学习效果。但对教师来说,作业分层设计难度大,可操作性不强。
第三,依据认知目标设计的分层作业。布鲁姆等人将认知目标归为记忆、理解、应用、分析、评价和创造六个层面。教师可以根据认知过程进行分层作业设计,针对同一作业内容设计包含不同认知目标的分层作业。这种分层作业遵循认知发展规律,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能力选择不同难度的作业,实现差异发展。
根据不同标准可以设计形式不一的分层作业。但在作业分层设计过程中,教师需要以学生个体差异为基础,设计能培养学生探究精神和学习兴趣的英语分层作业;同时,教师要避免机械分层,避免标签化等引发学生低效能感的作业设计,要充分发挥分层作业在培养学生英语学科核心素养方面的作用。
作业时间是对作业量的间接反映,由于难以用确切的数量来表示作业量,研究人员通常用作业时间的长短来反映作业量的多少。
库珀作业元分析结果显示,在50项作业时间与学业成绩的相关性研究中,有43个正相关,7个负相关。其中三、四年级学生作业时间与成绩之间的相关性接近0,五至九年级学生是0.07,高中的学生是0.25。作业时间对学生学业成绩有积极影响,但其影响随着年级的不同而有差异。对小学生来说,作业时间对学习成绩的影响可以忽略不计;初中生可以从作业中受益,但其影响不及高中生;对于高中生来说,作业有显著的积极影响。
但作业时间存在合理阈值,一旦超过临界值,它不再会产生积极影响,甚至会出现消极影响[2]。教师在设计作业时,需要科学预估作业时间,合理的作业时长会对学生的学业成绩产生积极影响。但作业时间只是作业设计中的一个参考因素,学生愿意对自己感兴趣的作业投入更多时间。所以,教师需要提高作业设计质量,否则即便延长作业时间,也难以取得好的作业效果,反而会让学生对作业产生消极态度。
分层作业设计的最后一环是确立作业的评价方式。不同层次的作业目标不同,导致作业的评价方式也不尽相同。
以英语词汇作业为例,依据认知目标,结合所学内容,将英语词汇作业设计为三个层次(见表1)。
不同层次作业的评价方式不同。A层作业要求每学完两个板块,学生能选择5个以上的生词创作一个小故事,一周一次;B层作业要求每学完一板块,学生能选择5个生词造句,一周两次;C层作业要求学生在早自习找小组长或老师进行词汇检测。小组长或老师随机选择7个句子,学生需要说出生词及其所在句子的含义,对6个算过关,一周两次。
综上,我们可以归纳出高中英语分层作业设计路径,如图1所示。
图1 高中英语分层作业设计路径
由图可知,我们在进行英语分层作业设计时,首先要树立正确的作业观念。英语作业不仅可以在巩固知识和培养技能方面发挥作用,更重要的是学生可以通过作业培养其自主学习能力和批判性思维。其次,教师要写出具体可测量的作业目标,包括行为条件、主体、表现和表现程度。分层作业的内容要具有联系性、科学性和挑战性,设计符合学生最近发展区的作业内容,提高学生的作业动机。再者,教师可以根据不同标准进行分层作业的设计,但要避免机械分层、标签化等引发学生低效能感的作业设计。作业时间需要控制在合理阈值内。最后,不同层次的评价方式存在差异,教师需要在作业设计时考虑好每层次作业的评价方式。
苏霍姆林斯基指出:“世界上没有才能的人是没有的。问题在于教育者要去发现每一位学生的禀赋、兴趣、爱好和特长,为他们的表现和发展提供充分的条件和正确引导。”教师应当以学生个体差异为起点,设计符合学生最近发展区的,能引起学生兴趣,且具有一定现实意义的任务,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发挥其潜能,尊重学生个体特点,实现差异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