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本刊是中国地震局地质研究所主办的学术性期刊。每年2、4、6、8、10、12月出版。以国内外科技工作者及大专院校师生为读者对象,报道地球科学前沿领域的最新研究成果,反映地球科学的基础与应用研究进展。办刊宗旨: 坚持 “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展示高水平的创新成果,培养高级研究人才。
2 本刊2002年进入 “中国期刊方阵”,被评为 “双效期刊”。2011年被评为“中国科技精品期刊”,2012年被评为“中国最具国际影响力学术期刊”,2013年起被Ei收录。本刊还被《中国核心期刊(遴选)数据库》、《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日本科学技术社(中国文献)、荷兰《Scopus文摘数据库》、俄罗斯《文摘杂志》、美国《剑桥科学文摘》、美国《乌利希期刊指南》等著名检索系统收录。
3 本刊涵盖的学科领域: 活动构造、新构造、地球内部物理、构造物理、地球动力学、地球化学、火山学、地震预报、地质年代测定、工程地震、减轻地质灾害等。
4 栏目设置:
(1)研究论文: 报道学科前沿的创新性科研成果(新思路、新方法、新认识、新发现),对本学科领域有一定的影响或对今后的研究工作有较大的参考价值。
(2)科研简讯: 扼要报道具有创新性的最新科研成果。
(3)科研快讯: 确属新发现和原始创新成果的来稿,快审快发,在最近一期刊登。
(4)新技术应用: 各种新技术应用于地学研究中所取得的最新成果。
(5)专题综述: 评述重要研究领域的代表性成果、研究现状、尚待解决的问题、未来发展方向,提出今后的研究工作建议。
(6)学术争鸣: 包括 “问题讨论”、“学术研讨”、“质疑与答复”、“学术建议与思考”。主要吸收那些对前沿、边缘、热点问题讨论的论文,或对《地震地质》已发表的论文提出质疑。
(7)新闻信息: 主要报道学术会议、新书评价、办刊信息等。
5 来稿刊登次序: 一般按来稿先后顺序刊登,创新性、开拓性、前沿性的论文优先刊登。
6 来稿要求
6.1 来稿要论点明确,数据可靠,条理清晰,文字精练。篇幅根据需要而定,本刊一般不做限制。论文书写格式可参考本刊2002年以来刊登的文章。
6.2 来稿可以是中文或英文稿。如果是中文稿,加附300字的中文摘要和3~8个关键词,以及1页左右的英文摘要(附对照的中文)、3~8个关键词; 如果是英文稿,加附200词的英文摘要和3~8个关键词,以及800~1000词的中文摘要、3~8个关键词(另附中文全文稿,供审校用)。
6.3 文稿中引用他人研究成果时,应按《著作权法》中的有关规定指明其出处,并在参考文献中列出,由此引发的著作权责任,均由作者自负。
6.4 请附信简要介绍工作背景、成果意义,明确所投栏目及学科分类。请提供第一作者的主要联系方式。同时提供4~6位非本单位同行专家(正高级职称)的详细通讯方式和研究领域,也可提出要求回避的专家,以便稿件送审时参考。附作者联系电话、电子邮箱、通信地址及邮编。
7 来稿是否采用,由本刊编委会最后审定。依照《著作权法》规定,本刊可以对来稿作文字和技术性修改。收稿后5个月内如未得到录用通知(或修改稿件通知),作者可以自行处理。请勿一稿两投。
8 作者收到修改稿件通知后,应在1个月内将修改稿、修改情况说明上传到本刊网站。
9 来稿一经刊用,本刊将向作者支付稿酬和酌收版面费,并赠送当期样刊2册,单印本30册。
10 本刊发表的文章,将由编辑部统一纳入ChinaInfo信息服务系统,进入因特网提供信息服务,并同时加入《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和《中国期刊网》等,如不同意者,请另投他刊。
11 请到本刊网站投稿: www.dzdz.ac.cn。本刊E-mail: dzdz@ies.ac.cn,通信地址: 北京9803信箱《地震地质》编辑部,邮编: 100029。电话/传真: 010-62009049。联系人: 万园 赵雯佳